2025年深圳GDP總量或超4萬億?十四五時期能追上北京嗎?

2020-12-16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王紅茹 | 北京報導

日前,智庫機構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的《新40年·新40企——深圳未來發展的新力量》(下稱「《深圳新力量》」)報告認為,未來5年,深圳GDP增速預計達到6.5%,到2025年總量達到4.2-4.5萬億元,人均GDP達3.5萬美元。

深圳GDP總量自2016年首次超過廣州之後,近幾年來在全國各主要城市排名中,一直位居上海和北京之後,穩坐第三把交椅,並且把廣州越甩越遠。也因如此,《深圳新力量》的數據一經面世,坊間關於深圳追趕北京的議論不斷。

但是,從2019年的數據來看,北京以35371.3億元的GDP總量,高出深圳8444.21億元(深圳是26927.09億元),北京的優勢顯而易見。

而按照上述報告,深圳在2025年的GDP總量將達到4.2-4.5萬億,那麼,在「十四五」期間,深圳在GDP上能否追上並超越北京?

2016年深圳GDP首超廣州

雖然城市之間的較量不局限在GDP上,但這是能直接反映一個城市綜合實力的指標之一。

多年來,上海GDP總量在全國城市排名中,一直穩坐第一把交椅,其經濟霸主地位無人能撼動。北京緊隨其後,多年來位居第二。深圳堪稱後起之秀,自2016年GDP首次超越廣州之後,至今已連續4年位居第三。

2016年,深圳GDP總量達到20078.58億元(修訂後),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後,第三個突破2萬億元大關的城市。不僅如此,深圳還一舉超過廣州。從總量上看,2016年廣州的GDP是19805.42億元(修訂後),深圳比廣州多出273.16億元。

此後幾年間,兩個城市GDP差距越來越大,尤其是2019年,深圳GDP高達26927.09億元,廣州是23628.6億元,兩者相差3298.49億元。從數據看,深圳甩開廣州,大有追趕北京之勢。

深圳經濟迅猛發展,從深圳市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深圳經濟運行情況可窺一斑。

從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5.20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10495.84億元,增長4.9%;第三產業增加值16406.06億元,增長8.1%。三次產業結構由2018年的0.1:39.6:60.3調整為2019年的0.1:39.0:60.9。

深圳服務業的佔比在進一步加大,這並不意外。在2019年GDP接近2.7萬億元,人均GDP突破20萬元大關之時,深圳選擇適當放棄一些含金量較低的第二產業,尤其是一些採取薄利多銷模式運作、很難帶來超額利潤的基礎工業。這在當時引來市場頗多猜測:深圳未來是否也將成為一個以服務業為經濟主導的城市?深圳是在向北京看齊嗎?

近3年深圳的GDP與北京的差距在加大

如果說上海是中國經濟總量最高的城市,那麼深圳一定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城市。《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梳理發現,近10年來,無論是從GDP總量,還是GDP增速,深圳都是全國各主要城市中增長速度最快的。

2010年,深圳GDP總量是9510.91億元,當時位列全國大中城市第4位。到了2019年,深圳GDP總量達到26927.09億元,是2010年的2.83倍,這個數據比上海和北京都要高。

先看上海,2010年上海GDP總量是16872.42億元,到了2019年,GDP總量是38155.32億元,其GDP總量是2010年的2.26倍。北京2010年GDP是13777.9億元,2019年是35371.3億元,其GDP總量是2010年的2.57倍。

從10年這個時間段看,深圳GDP總量增長最快;但是,對比近3年深圳與北京的GDP差距,卻不那麼樂觀。

2016年,北京GDP是25669.1億元,深圳是20078.58億元,兩者相差5590.52億元。

到了2017年,北京GDP是28000.4億元,深圳是22438.39億元,兩者相差5562.01億元。這個差值相比2016年縮小了28.51億元,差距在縮小。

到了2018年,兩地的差距又開始拉大。北京GDP為30320億元(初步核算),深圳是24221.98億元(初步核算),兩者相差6098.02億元。這個差值相比2017年,增加了536.01億元。

2019年兩地的差距更大。北京GDP總量是35371.3億元,深圳是26927.09億元,兩者相差8444.21億元。這個差值相比2018年陡增了2346.19億元。

近3年,兩地GDP呈現出了越來越大的差距,深圳要想追上北京,未來發展需要尋找新的力量。

2025年深圳經濟總量能達到4.2-4.5萬億嗎?

《深圳新力量》報告預測深圳2020年全年GDP能夠實現4%左右的增長。

關於深圳十四五時期的經濟發展,該報告預測:2021—2025年,受戰略性新興產業穩定高速增長的驅動,深圳GDP增速預計6.5%左右,到2025年實現名義GDP總量4.2—4.5萬億元的規模,直追瑞士等國家2019年的經濟規模。而「新消費」和「新科技」,將賦予深圳特區未來40年發展的新力量。

在這一邏輯下,新消費是驅動力,是驅動創新的原動力,「以市場培育、創新技術」,引導企業不斷進行產品升級和技術升級。新平臺是連接器,是連接新消費與新科技的橋梁。

該報告認為,未來深圳在消費引領、技術突圍、產業迭代領域的先行示範將成為重點,未來的特區將成為我國品質消費社會示範區、國際前沿技術突圍先鋒區和全球產業生態先導區。

多重身份附加,讓未來深圳的發展更有底氣。但是,深圳在發展,北京也不會止步。近期北京自貿區的問世,讓其經濟發展如虎添翼。

9月21日,國務院印發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及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的通知。記者注意到,新設的這3個自貿區,它們的戰略定位各不相同,其中,北京自貿區將助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務業擴大開放先行區、數字經濟試驗區,著力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

在全國21個自貿區中,「服務業擴大開放先行區、數字經濟試驗區」的定位超乎一般城市。這一點也不奇怪,服務業、數字經濟本身就是北京的優勢產業。數據顯示,北京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全國最高,超過了80%;北京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超50%,同樣位居全國首位。

北京自貿區的橫空出世,被業內認為是釋放出中國經濟轉向的重大信號。這也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在十四五時期,深圳要想追趕上北京,仍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責編:楊百會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深圳提出「十四五」總目標:2025年GDP超4萬億
    其中,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郭躍華介紹了「十四五」時期深圳市重點產業發展規劃。對於「十四五」總體目標,郭躍華表示,將構建高端高質高新的現代產業體系。2025年GDP超4萬億,世界500強超10家,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5%。重點任務方面,將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打造戰略性高新產業發展高地;做大做強現代服務業;打造全球服務經濟中心城市。
  • 最新報告顯示2025年深圳GDP總量將達4.2-4.5萬億!
    報告認為,在新消費和新科技企業帶動下,未來5年,深圳GDP增速預計達到6.5%,到2025年總量達到4.2-4.5萬億,人均GDP達3.5萬美元,超過高收入經濟體中位數。期間,新經濟增速預計保持9%,佔GDP比重達50%,創造近500萬工作崗位;到2025年,深圳最終消費率有望達到50%,最終消費規模達2.2萬億,實現翻番,僅次於北京、上海。
  • 2018全國各省市gdp排行榜 17個城市GDP總量超萬億元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月24日訊  2018中國城市gdp最新排名 。2018年,全國297個地級以上城市中GDP總量超萬億元的城市有望達到17個。
  • 報告預測:深圳2025年GDP過4萬億,人均GDP3.5萬美元
    這份報告由著名經濟學家樊綱、郭萬達擔任首席顧問,綜研院新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曹鍾雄及其團隊執筆,對未來深圳40年進行了分析和預測。備受關注的是,根據預測,在新消費和新科技企業帶動下,未來5年深圳GDP增速預計達到6.5%,到2025年總量達到4.2-4.5萬億,人均GDP達3.5萬美元,超過高收入經濟體中位數。
  • 深圳一個區立「小目標」:2025年GDP1萬億
    深圳一個區立「小目標」:2025年GDP1萬億≈整個區鋪上50元大鈔,底氣源於這些上市公司!被坊間稱為「宇宙中心」的深圳南山區,又喊出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小目標」:2025年本地生產總值(GDP)要力爭達到1萬億元。
  • 5年後深圳GDP過4萬億?樊綱今天領銜發布了一份深圳「未來報告」
    報告研究提出,在新消費和新科技企業帶動下,未來5年,深圳GDP增速預計達到6.5%,到2025年總量達到4.2-4.5萬億,人均GDP達3.5萬美元,超過高收入經濟體中位數。期間,新經濟增速預計保持9%,佔GDP比重達50%,創造近500萬工作崗位;到2025年,深圳最終消費率有望達到50%,最終消費規模達2.2萬億,實現翻番,僅次於北京、上海。
  • 深圳GDP總量超2.6萬億元 2020年增長目標6.5%左右
    (原標題:深圳GDP總量超過2.6萬億元 2020年增長目標6.5%左右)
  • 深圳靠什麼喊出:2025年,GDP達4萬億?
    標題所言,這是深圳的目標,2019年,深圳的GDP約是2.7萬億,那麼就需要每年名義在7.4%以上,才能達到2025年的4萬億目標,在疫情之後的這個大環境下,這真的很「勇敢」,深圳一直以來對立下的目標都比較謹慎,但也都是說到做到。
  • 深圳2017年GDP2.2萬億!香港廣州被超,北京上海顫抖!
    ,增長9.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331.6億元,增長10.1%;進出口總額超2.6萬億元,連續25年位居全國第一;全市科研投入900億元,僅次於北京、上海;新增世界500強企業2家,累計達7家,僅次於北京、上海;
  • 中國內地第18個萬億GDP城市誕生
    這些城市裡,最早躋身萬億的是上海,時間是在2006年。如果不出意外,等到2021年,萬億城市俱樂部將會擴容到24席。在這24個城市中,南方城市佔據絕對優勢,佔據18席,北方城市只有6席:北京、天津、青島、鄭州、濟南、西安。以城市群來看,長三角佔據8席,珠三角4席,京津冀2席,成渝城市群2席,山東福建各2席,中西部強省會武漢、長沙、鄭州、西安各佔其一。
  • 5年後GDP超4萬億!深圳高房價的支撐,終於找到了……
    報告認為:未來5年,深圳GDP增速預計達到6.5%,到2025年總量達到4.2-4.5萬億,人均GDP達3.5萬美元。 這是個什麼概念? 4.5萬億的經濟總量,大致相當於2019年瑞士(4.65萬億)全國的經濟總量情況,遠高于波蘭(3.88萬億)和瑞典(3.64萬億)。 綜研院作為經國務院批准的獨立諮詢機構,素有「中國腦庫」之稱,所以此份報告,極具參考意義。
  • 中國萬億gdp城市有哪些?2020年gdp萬億城市有多少個
    2019年已有17個GDP萬億城市,今年還有哪些城市能入列?  上海、北京、廣州GDP總量分別在2006年、2008年、2010年突破萬億;  2011年,深圳、重慶、天津、蘇州突破萬億  2014年,成都、武漢突破萬億;  2015年,杭州突破萬億;  2016年,南京和青島突破萬億;  2017年,無錫和長沙突破萬億。
  • 深圳「十四五」產業規劃:2025年GDP超4萬億,世界500強超10家
    11月1日,第二屆「深圳企業家日」在深圳舉行。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主持上午舉辦的「雙區」建設與深圳「十四五」規劃發展懇談會。會上,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創新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委大灣區辦分別就企業服務成果做了說明。
  • 深圳GDP首超香港 2018年亞洲經濟總量城市排名第5
    深圳GDP超香港200多億元  按人民幣比較,2018年深圳市GDP高出香港221億元左右,這是深圳市GDP首次超越香港,深圳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經濟總量第一的城市。亞洲經濟總量城市排名深圳位居第5亞洲經濟總量城市排名  第一名 東京  東京  2018年東京GDP將超6.6萬億人民幣,是第二名上海的兩倍
  • 中國2020年GDP預計突破100萬億元 2020中國GDP總量是多少一起了解下
    預計中國2020年GDP將突破100萬億元,我們的國家又強大了!GDP預計突破100萬億元是什麼概念?為什麼說中國2020年GDP預計突破100萬億元?目前2020中國gdp總量是多少?   中國2020年GDP預計突破100萬億元具體是怎麼回事?
  • 中國萬億俱樂部城市迎來最大擴容潮,誰是下一個一線城市?
    近日,各省市陸續發布十四五規劃建議,透露了2020年各地的GDP總量,和2025年及2035年的發展目標。據不完全統計,至少已有合肥、南通、泉州、福州等城市官方發布消息稱,2020年GDP突破萬億,正式躋身萬億俱樂部。如果算上此前已經跨入萬億俱樂部的17個城市,中國內地萬億GDP城市的數量將首次超過20個。萬億俱樂部擴容2020年,哪些城市GDP躋身萬億俱樂部?
  • 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深圳:2018年度GDP超2萬億元
    地處不同區域的北京、上海、廣州、重慶都是非常強勢的城市。從經濟上來看,其GDP超過2萬億的也是這些城市,再加個深圳特區。在公布的2018的數據來看,北京以3.032億突破3萬億大關,追上上海,成為中國2018年第二個3萬億城市,而重慶以20363億元躍居中國城市前五名。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2018全年GDP:32679.87億元。
  • 牛犁:我國GDP總量在2025年左右將超美國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處處長牛犁表示:我們在2025年前後,我們的GDP總量將首次要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當然,這是市場規律的角度來看。在2025年,中國的GDP總量佔世界的比重由2013年的12.7%,這就是剛剛普查結束後調整的一個數據,上升到大體上升到21%左右,而美國的由現在的22.4,將放慢到20.3%。
  • 2018年上半年各省市GDP總量排行榜:16省市GDP超萬億 江西趕超天津...
    16個省市經濟總量超萬億元,其中廣東以46341.93億元GDP總量排名第一,貴州省是目前唯一一個兩位數增長的省市,以10.0%的成績居全國第一。今年的地方經濟半年報亮點格外多,今年不少省市排名發生變化。
  • 15個新一線城市gdp最新排名 中國城市gdp排名2018
    值得一提的是,在15個新一線城市中曾經是二線城市中堪稱攜手共進的兩兄弟武漢和南京,在2018年的gdp總量差上卻越來越遠,武漢憑藉14847.29億元的經濟指數超過南京而武漢在民國時期作為僅次於上海的第二大城市,由於歷史沿革,現只能排進前十。  但是就當下「中部崛起」的發展策略和國家致力打造武漢為國家中心城市和超大城市,未來的武漢將繼續復興,並可能將與南京的差距越拉越遠。而南京憑藉著江北新區的建設和後期將鎮江劃入編內的規劃,南京在gdp指數上也並未無可能追上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