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演講】於洪君:中美關係與東北亞的未來

2020-12-12 澎湃新聞

原創 於洪君 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小i導讀】

美國大選結果將為中美戰略競爭帶來新的影響與挑戰,而朝鮮半島問題也隨著中美關係的跌宕起伏而日趨複雜;國際局勢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不斷強化,難以預測。韓國到了有必要摸索新的外交、安全和對朝政策的關鍵時刻,而中國作為世界秩序的參與者與構建者,同樣正處於對外交安全政策做出選擇的岔道口。2020年11月12日,第七屆中韓政策學術會議於線上召開。本期會議由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韓國亞洲大學中美政策研究所以及金九論壇聯合主辦,以「全球秩序變化與中韓關係」為題,兩國專家匯聚一堂,深刻探討彼此關注的問題,尋求更加穩定和強化合作的中韓關係以及政策方向。

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級顧問、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於洪君出席了本次會議開幕式,並就《中美關係與東北亞的未來》這一主題發表了主旨演講。演講原文整理如下。

本文約3400字,讀完約8分鐘

於洪君

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級顧問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專家、學者:

大家好!

我很高興能有這樣一個機會,同來自中韓兩國的知名專家和學者線上聚會,共同討論、坦誠交流《中美關係與東北亞的未來》這樣一個異常重要,同時也極度敏感的話題。

我之所以說這個話題異常重要,是因為中美關係已經成為當前國際關係體系中影響極為廣泛和深遠的一對雙邊關係。中美兩國發展需求緊密交織,人文交流深度融通,安全利益彼此攸關, 相互關係如何發展,不僅事關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自身前途,同時會對地區和全球事務產生難以估量的連鎖反應。近年來中美關係劇烈變化對世界格局的深刻影響,已經充分證明這一點。

我這所以說這個話題極度敏感,是因為我們所在的東北亞,是二戰結束以來地緣政治最複雜、戰略格局最僵化、陣營對抗最分明、安全形勢最敏感、發展問題最突出的一個地區。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東西方冷戰宣告終結後,東北亞地區中國蘇聯支持朝鮮,美國日本支持韓國的次區域冷戰形態開始緩解。北南雙方斷斷續續地開始了接觸與對話,美國撤走了部署在半島南部的核武器,南北朝鮮同時成為聯合國平等成員,東北亞地區一度出現捐棄前嫌、共謀發展的現實可能與前景。然而,與半島局勢緩和進程同時並存的朝鮮核問題,由於非常複雜的內外原因相互作用,竟然隨著中美關係跌宕起伏而日趨複雜。

我們常說,世界正在面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從未有過的大變局。而變動最大、變量最多、變幻最弔詭的,就是美國。美國內部問題積重難返,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今不如昔,世界霸主地位受到衝擊,出現全社會性的戰略焦慮和恐慌。整個世界因美國霸權扭曲發展而變得動蕩不寧。

川普入主白宮後,高舉「美國第一」的旗幟,對現存世界秩序和國際關係準則發起全面衝擊,將謀求全面復興的中國作為最大戰略競爭對手,試圖要在政治、經貿、金融、人文、科技、安全等所有領域,打壓和遏制中國。先是制裁中興公司,而後全力圍剿華為公司,隨即又對中國發動駭人聽聞的關稅戰,並且在臺灣問題上挑戰中方底線,插手香港事務,破壞「一國兩制」,在南海地區不斷製造緊張局勢,進而明目張胆地威脅中國的安全和主權。

面對特朗政府製造的中美關係「準危機」狀態,或者說「亞冷戰」局面,中方繼續堅守既對強權政治又謀求平等合作的建設性立場,同時將協調合作穩定確立為兩國關係未來發展的總基調。因為中方確信,作為當今世界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作為對人類和平與發展負有特殊責任的中美兩國,只有相互尊重,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共同擔當,才能在更好地解決各自國內問題的同時,更好地應對各種地區性、全球性挑戰,亞太乃至全世界的和平穩定與共同發展,才能由理想變為現實。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今年1月,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大規模暴發,並且迅速蔓延全球。現在已經查明,這個被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COVID—19」,被中國衛健委暫時命名為「新冠肺炎」的可怕瘟疫,實際上去年很早就已經在世界許多地方悄然來襲,遺憾的是國際社會當時對此一無所知。目前已經清楚的是,這種病毒對人類的攻擊不分民族與種族,不分國別與疆域, 也不論社會制度和經濟發展水平。世界各國此次遭遇的,是百多年來未曾有過的全球性公共衛生危機,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是人類社會面臨的最大一次生存危機。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全球性問題和難於應對的共同性挑戰,中美兩國理應捐棄前嫌,共克時艱,率先垂範地開展廣泛國際合作,共同奪取迎戰新冠疫情的全面勝利。

不幸的是,在這一重大考驗面前,美國政府絲毫完全沒有表現出一個大國政府所應具有的國際責任和歷史情懷。美國不僅無端指責中國為抗擊疫情而採取的必要措施,惡意詆毀中國人民用巨大代價換來的抗疫鬥爭成果,不遺餘力地給中國戴上「疫源國」的帽子,不擇手段地「汙名化」中國的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同時還鼓動國際社會對中國搞所謂「追責」「索賠」,把美國策動的對華經濟「脫鉤」引向科技交流、金融合作、人員往來等所有領域,變本加厲地利用臺灣問題、涉疆問題、香港問題、南海問題幹涉中國內政,製造地區緊張局勢,搞所謂極限施壓。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為了阻斷中國和平發展與崛起的歷史進程,為了對衝中國在國際事務中不斷擴大的作用和影響,維護美國不可一世的全球霸業,美國肆無忌憚地破壞聯合國憲章精神和最基本的國際關係準則,試圖拉攏所有發達國家,打造沒有中國參與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將中國排除在世界經貿格局,甚至企圖以擴大七國集團的方式,拉攏新興經濟體參加所謂的十一國聯盟或十二國俱樂部,將中國孤立於美國主導下的全球治理體系之外。所有這一切,國際社會有目共睹,這裡無須全部例舉!

正是由於美國政府蓄意所為和刻意引導,三年來持續惡化的中美關係變得愈加緊張和複雜, 中美雙方發生劇烈衝突進而走向全面對抗的可能性在持續增大。受此影響,中國與西方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關係也因此變得更加嚴峻。國際經貿格局與世界安全秩序變得支離破碎。本來就弱不禁風的全球治理體系,面臨徹底瓦解的現實危險。

在中美關係經緯萬端、曲折發展的歷史性大博弈中,美國將長時間地處於矛盾的主要方面,這一方面是因為在實力對比方面,美方擁有較大優勢,有大量傳統盟友。另一方面,更重要的還在於,中美之間的摩擦與衝突,總是由美方挑起,美方責任更大。面對這種情況,中方當然不會簡單周旋,不會消極無為,無原則地退讓妥協,而是要堅持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堅持以對話談判方式解決矛盾衝突,繼續推動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努力激活並有效利用雙方已經搭建的對話機制與平臺,積極爭取彼此尊重、相互包容、求同存異的平等合作關係,對存在重大分歧和蘊含危機的領域實行有效管控,盡一切可能防止兩國關係跌入「修昔底德陷阱」。

近年來,我們一直在說,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今年以來,國際形勢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不可測性分外突出。這種不穩定、不確定、不可測性,也並非都是負面現象,有時也能帶來利好消息。譬如去年年初,半島北南雙方關係出現重大改善,朝美兩國從相互威嚇走到談判桌旁。困擾國際社會的朝核問題,與此相關的東北亞局勢緩和,曙光初現。不過,從目前情況看,朝鮮半島的形勢依然很復茶,朝核危機還不可能立刻解除,作為東北亞地區矛盾焦點的朝美關係,還存在很多變數。但美國在朝核問題上繼續向平壤施壓的做法不會改變,中國、俄羅斯及有關各方推動朝核問題政治解決的意志和決心不會改變,朝鮮在核問題上立場全面倒退的可能性因此不大。

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半島北南雙方應緊緊抓住這來之不易的歷史機遇,東北亞各方以及整個國際社會,亦應共同努力,積極推動東北亞地區局勢進一步走向緩和,推動本地區各國在經濟、金融、科技、人文、安全等各領域廣泛開展務實合作。首先要將中方積極倡導和大力推動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引入到東北亞地區各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倡議是中國發出的,但「一帶一路」提供的發展機遇和建設成果,卻是屬於全世界的,首先是屬於那些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和地區的。實踐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一帶一路"大框架大格局下的國際合作,是多領域、多層次、多主體的,也是互利式、共贏式、普惠式的。

"一帶一路」這種新型合作,不僅有助於國與國之間以及各國內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同時也有助於推動先進位造業和優質產能對外轉移,建設不同形式的經濟特區和跨國工業園區,推動邊境互市貿易和跨境旅遊向更高水平邁進,促進相互間的企業兼併與投資。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新型合作,還可以實現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宏觀發展戰略對接、具體發展思路對接、政策法規與行業標準對接,促進不同發展模式的交流互鑑,實現不同治國理念的協調與溝通意義重大而深遠。

就東北亞而言,只要相關各方能夠超越社會制度差異,超越意識形態對立,超越歷史積怨鴻溝,統籌考慮各方利益與需求,充分發揮各方優勢與潛能,我們就能把日本、韓國的資金和技術、俄羅斯與蒙古的能源與資源、中國與朝鮮的市場需求有效地結合起來,就能夠在重新激發日本和韓國的經濟活力、全面參與和推動朝鮮的經濟開放、促進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地區開發、振興中國東北老工業區方面形成最大合力,實現最大範圍更為持久更具時代特點的區域合作與聯動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遭遇困難和阻力、貿易保守主義和市場封閉主義在歐美抬頭、新冠疫情嚴重衝擊人類社會正常運行的複雜形勢下,這樣的合作無疑將打造出區域合作新範式,開闢出合作共贏新格局。東北亞各國和所有的利益攸關方,包括美國在內,都有責任和義務為亞太地區的和平發展,為人類社會走向命運與共,做出實實在在的努力和貢獻。這是時代的期待,是歷史的重託!

本文根據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級顧問、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於洪君在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韓國亞洲大學中美政策研究所及金九論壇聯合主辦的「第七屆中韓政策學術會議」上的發言整理,是本次會議觀點的第一期。歡迎分享和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排版:張思彤

原標題:《【主旨演講】於洪君:中美關係與東北亞的未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王俊生:東北亞安全秩序的悖論與中美雙領導體制的未來
    ,但難以撇開美國實現角色提升;其三,中美關係有滑向競爭加劇的傾向,顯然違背中美兩國與地區各國的共同利益。  一、東北亞安全秩序變化與中美秩序觀博弈  綜合分析國際關係理論的秩序觀可見:(1)國家仍是國際秩序構建的最重要主體。(2)國際秩序的形成要素有兩個——國家實力與合法性。(3)建構主義的視角也很有價值,即強調國家間關係的互動。以此來看,東北亞地區安全秩序存在顯著的悖論。
  • 東北亞的「三角關係」格局
    因此,美朝之間的頻頻互動,構成了東北亞危機升級的動力,雖然雙方之間沒有直接的外交關係,但卻是整個外交網絡中最重要的一對關係,甚至說是美朝韓三角關係中最關鍵的因素。  美日韓三邊關係在過去一年中有了很大的變化,從三角關係向同盟轉換,由此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東北亞開始轉向「陣營化」。
  • 王毅談中美關係:美國反華勢力的倒行逆施該收場了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發表主旨演講。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發表主旨演講 於瀟清 攝 王毅指出,今年的中美關係經歷建交40多年來最嚴峻的局面,在世界最需要團結協作的時候,美方卻在單邊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第六屆東北亞和平與發展論壇在滬舉行
    第六屆東北亞和平與發展論壇現場  東方網實習記者賀江敏11月24日報導:今天上午,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和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聯合舉辦的「第六屆東北亞和平與發展論壇」在上海開幕。  前駐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大使程永華出席論壇並作主旨演講。第十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王榮華、外交部亞洲司參贊陳少春、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院長陳士良等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執行理事長沈國放大使與會並作論壇總結髮言。  此次論壇將圍繞「東北亞地區形勢及走向」、「東北亞地區合作的現狀和前景」兩個議題展開深入的討論。
  • 周鴻禕、王繼龍在澳門旅遊塔發表主旨演講
    來自內地的10位網際網路企業高管、網際網路領域專家學者、知名網絡媒體負責人以及各網絡社會組織代表出席活動並發表演講,與澳門當地網際網路企業高管、專家學者和社會組織代表共同圍繞活動主題進行深入研討交流。  智慧創新共享未來,大咖到來熱嗨全場  本次活動以「智慧創新 共享未來」為主題,特別邀請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360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周鴻禕先生,清華大學網絡科學與網絡空間研究院長聘教授王繼龍先生就當前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及熱點問題發表主旨演講。
  • 第十一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開幕式暨第九屆東北亞合作高層論壇舉行
    (原標題:第十一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開幕式暨第九屆東北亞合作高層論壇舉行)
  • IXDC2020主旨演講 | 從新出發·感受未來設計之力
    18日(今日)下午,來自騰訊雲、小米集團、百事公司、IKEA、Facebook、資生堂、小鵬汽車等12名行業精英到場,就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發表了精彩紛呈的主旨演講,從設計視角出發,聚合行業之力,共話多元未來。
  • 「2019網際網路大咖澳門行」活動在澳門科技大學開幕,主旨演講活動...
    主旨論壇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聯通科技委主任劉韻潔,人民網董事、副總裁唐維紅,下一代網際網路國家工程中心主任、澳門科技大學下一代網際網路國際研究院院長劉東以及清華大學教授瀋陽在活動主旨論壇上發表了演講。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聯通科技委主任劉韻潔發表演講劉韻潔院士曾負責領導、組建建立起首個全國數據通信網絡,成為我國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他在題為《5G與未來網絡發展趨勢》的主旨演講中表示,工業網際網路、全息通信、8K/VR等業務的發展,對網絡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與挑戰,未來網絡、B5G、6G等將有十分巨大的需求。
  • 國際銳評丨蓬佩奧「末日瘋狂」綁架不了中美關係未來
    當地時間9日,這個美國首席外交官在喬治亞州理工學院發表演講時,惡毒攻擊中國「毒害美國高等教育」,並污衊麻省理工學院和華盛頓大學「收中國補貼」「屈服於中國的壓力」等等。對此,兩所大學均嚴辭駁斥,華盛頓大學更是直斥其言論「可恥」「令人髮指」!這是以蓬佩奧為代表的美國政客反華表演的最新一幕。
  • 傅高義去世,生前持續建言中美改善關係
    此前一個月剛剛和傅高義教授進行視頻聯線的《財經》雜誌總編輯王波明對傅高義教授去世深表震驚,他說一大早接到另一位美國朋友包道格發來的信息,簡直不敢相信,他和多位與傅高義教授有密切往來的中國朋友,均還記得11月份傅高義教授連線討論中美關係未來如何改善的情景。在美國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裡,傅高義教授是各方面都比較尊重和認可的一位學者。
  • 萬物互聯 數創未來——2019中國東北亞國際物聯網產業高峰論壇側記
    面對重大的發展機遇,唯有各界攜手,搶抓機遇、奪佔先機,共創人機物、雲網端融合生態,才能贏得未來。8月27日,第十二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進入最後一天,2019中國東北亞國際物聯網產業高峰論壇在長春舉行。論壇以「物聯萬物·智在融合」為主題,數百位政產學研界菁英翹楚濟濟一堂,共話全球物聯網發展趨勢,共創人機物、雲網端融合生態,共謀物聯網產業發展大計。
  • 東亞智慧與東北亞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2019年10月11日和12日,「東亞智慧與東北亞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行,本次研討會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歷史學院和日本京都產業大學世界問題研究所共同主辦。研討會上,來自日本京都產業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的中日兩國的知名學者就東亞文明在東北亞地區的國際關係、社會構建、經濟發展領域的影響等課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開幕式上,北京外國語大學歷史學院院長李雪濤教授介紹了本次研討會舉辦的緣起及意義,認為重構東亞傳統智慧並將它們的現代性因素運用到東北亞關係的構建中具有重要意義。
  • 第三屆中蒙博覽會開幕式暨東北亞區域合作高峰論壇隆重舉行
    共享發展新機遇 共創美好新未來第三屆中蒙博覽會開幕式暨東北亞區域合作高峰論壇隆重舉行白瑪赤林 烏恩赫圖布辛作主旨演講李紀恆致辭 布小林主持 李秀領出席 9月6日,第三屆中國——蒙古國博覽會開幕式暨東北亞區域合作峰論壇在烏蘭察布市隆重舉行。
  • 【2018網際網路大咖澳門行】周鴻禕、王繼龍發表主旨演講
    來自內地的10位網際網路企業高管、網際網路領域專家學者、知名網絡媒體負責人以及網絡社會組織代表出席活動並發表演講,與澳門當地網際網路企業高管、專家學者和社會組織代表共同圍繞活動主題進行深入研討交流。  智慧創新共享未來,大咖到來熱嗨全場  本次活動以「智慧創新 共享未來」為主題,特別邀請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360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周鴻禕先生,清華大學網絡科學與網絡空間研究院長聘教授王繼龍先生就當前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及熱點問題發表主旨演講。
  • 定義新型大國關係|大國|兩國|中美關係|國元首_網易財經
    但不可否認,那個時代的中美因存在一個共同的敵人——蘇聯——而迅速實現關係突破,中美關係史也因此得以改寫。時過境遷,中美關係眼下再度走到「重大歷史關口」。這不僅因為圍繞東海、南海、網絡安全及雙邊貿易摩擦等議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分歧,一種廣為瀰漫的悲觀論調是:新興大國和傳統大國必將走向衝突和對抗。顯然,中國領導人對於這次會面,乃至中美關係,是抱著長遠構想而來的。
  • 王毅:中美關係新的歷史關頭下,中方願意同美方坦誠深入交流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12月11日電 據外交部官方網站消息,2020年12月11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京出席「2020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王毅表示,當前,中美關係又來到一個新的歷史關頭,雙方有必要從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從世界各國的共同福祉考慮,總結兩國建交以來互利合作的經驗,反思近幾年兩國關係陷入低谷的教訓,重建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的戰略框架。雙方應當為此相向而行,共同努力。首先是重開對話。
  • 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主旨演講:未來的競爭是民族的競爭
    中化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寧高寧出席在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他指出,未來的競爭是民族的競爭,之前所有的競爭都會歸結到這一點。世界變化的衝擊還在進行,且程度在不斷加大,現在最基本的經濟學原理在國際上竟然沒有人講,讓所有經濟學者汗顏。
  • 中美領導人幽默詮釋兩國關係 援引中國諺語和名言
    美國副總統拜登在開幕演講中第一個發言就調侃克裡的傷情:「我剛剛跟中國朋友說,我注意到你們盯著國務卿拄著拐,商務部長也拄著拐——華盛頓的工作不好幹吶!」話音一落,引起鬨堂大笑,讓原本嚴肅的會議氣氛輕鬆了許多。  克裡本人也在演講中拿自己的傷情打趣。
  • 亞洲再出發,展望未來十年!「上海論壇2020」年會昨日開幕
    他期待,本屆論壇專家聚焦產業前沿、企業治理、中美關係、區域經濟、國際合作等熱點議題提出觀點,應對挑戰,以真知灼見為亞洲未來十年指點迷津。▲北歐部長理事會秘書長寶拉·萊赫託麥基(Paula Lehtomaki)致辭寶拉·萊赫託麥基(Paula Lehtomaki)在演講中結合會議主旨,強調了北歐和中國務必攜手共進的重要性
  • 中智遊蔣駿於2020中國景區品質提升峰會發表主旨演講
    (原標題:中智遊蔣駿於2020中國景區品質提升峰會發表主旨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