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於洪君 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小i導讀】
美國大選結果將為中美戰略競爭帶來新的影響與挑戰,而朝鮮半島問題也隨著中美關係的跌宕起伏而日趨複雜;國際局勢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不斷強化,難以預測。韓國到了有必要摸索新的外交、安全和對朝政策的關鍵時刻,而中國作為世界秩序的參與者與構建者,同樣正處於對外交安全政策做出選擇的岔道口。2020年11月12日,第七屆中韓政策學術會議於線上召開。本期會議由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韓國亞洲大學中美政策研究所以及金九論壇聯合主辦,以「全球秩序變化與中韓關係」為題,兩國專家匯聚一堂,深刻探討彼此關注的問題,尋求更加穩定和強化合作的中韓關係以及政策方向。
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級顧問、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於洪君出席了本次會議開幕式,並就《中美關係與東北亞的未來》這一主題發表了主旨演講。演講原文整理如下。
本文約3400字,讀完約8分鐘
於洪君
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級顧問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專家、學者:
大家好!
我很高興能有這樣一個機會,同來自中韓兩國的知名專家和學者線上聚會,共同討論、坦誠交流《中美關係與東北亞的未來》這樣一個異常重要,同時也極度敏感的話題。
我之所以說這個話題異常重要,是因為中美關係已經成為當前國際關係體系中影響極為廣泛和深遠的一對雙邊關係。中美兩國發展需求緊密交織,人文交流深度融通,安全利益彼此攸關, 相互關係如何發展,不僅事關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自身前途,同時會對地區和全球事務產生難以估量的連鎖反應。近年來中美關係劇烈變化對世界格局的深刻影響,已經充分證明這一點。
我這所以說這個話題極度敏感,是因為我們所在的東北亞,是二戰結束以來地緣政治最複雜、戰略格局最僵化、陣營對抗最分明、安全形勢最敏感、發展問題最突出的一個地區。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東西方冷戰宣告終結後,東北亞地區中國蘇聯支持朝鮮,美國日本支持韓國的次區域冷戰形態開始緩解。北南雙方斷斷續續地開始了接觸與對話,美國撤走了部署在半島南部的核武器,南北朝鮮同時成為聯合國平等成員,東北亞地區一度出現捐棄前嫌、共謀發展的現實可能與前景。然而,與半島局勢緩和進程同時並存的朝鮮核問題,由於非常複雜的內外原因相互作用,竟然隨著中美關係跌宕起伏而日趨複雜。
我們常說,世界正在面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從未有過的大變局。而變動最大、變量最多、變幻最弔詭的,就是美國。美國內部問題積重難返,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今不如昔,世界霸主地位受到衝擊,出現全社會性的戰略焦慮和恐慌。整個世界因美國霸權扭曲發展而變得動蕩不寧。
川普入主白宮後,高舉「美國第一」的旗幟,對現存世界秩序和國際關係準則發起全面衝擊,將謀求全面復興的中國作為最大戰略競爭對手,試圖要在政治、經貿、金融、人文、科技、安全等所有領域,打壓和遏制中國。先是制裁中興公司,而後全力圍剿華為公司,隨即又對中國發動駭人聽聞的關稅戰,並且在臺灣問題上挑戰中方底線,插手香港事務,破壞「一國兩制」,在南海地區不斷製造緊張局勢,進而明目張胆地威脅中國的安全和主權。
面對特朗政府製造的中美關係「準危機」狀態,或者說「亞冷戰」局面,中方繼續堅守既對強權政治又謀求平等合作的建設性立場,同時將協調合作穩定確立為兩國關係未來發展的總基調。因為中方確信,作為當今世界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作為對人類和平與發展負有特殊責任的中美兩國,只有相互尊重,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共同擔當,才能在更好地解決各自國內問題的同時,更好地應對各種地區性、全球性挑戰,亞太乃至全世界的和平穩定與共同發展,才能由理想變為現實。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今年1月,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大規模暴發,並且迅速蔓延全球。現在已經查明,這個被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COVID—19」,被中國衛健委暫時命名為「新冠肺炎」的可怕瘟疫,實際上去年很早就已經在世界許多地方悄然來襲,遺憾的是國際社會當時對此一無所知。目前已經清楚的是,這種病毒對人類的攻擊不分民族與種族,不分國別與疆域, 也不論社會制度和經濟發展水平。世界各國此次遭遇的,是百多年來未曾有過的全球性公共衛生危機,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是人類社會面臨的最大一次生存危機。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全球性問題和難於應對的共同性挑戰,中美兩國理應捐棄前嫌,共克時艱,率先垂範地開展廣泛國際合作,共同奪取迎戰新冠疫情的全面勝利。
不幸的是,在這一重大考驗面前,美國政府絲毫完全沒有表現出一個大國政府所應具有的國際責任和歷史情懷。美國不僅無端指責中國為抗擊疫情而採取的必要措施,惡意詆毀中國人民用巨大代價換來的抗疫鬥爭成果,不遺餘力地給中國戴上「疫源國」的帽子,不擇手段地「汙名化」中國的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同時還鼓動國際社會對中國搞所謂「追責」「索賠」,把美國策動的對華經濟「脫鉤」引向科技交流、金融合作、人員往來等所有領域,變本加厲地利用臺灣問題、涉疆問題、香港問題、南海問題幹涉中國內政,製造地區緊張局勢,搞所謂極限施壓。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為了阻斷中國和平發展與崛起的歷史進程,為了對衝中國在國際事務中不斷擴大的作用和影響,維護美國不可一世的全球霸業,美國肆無忌憚地破壞聯合國憲章精神和最基本的國際關係準則,試圖拉攏所有發達國家,打造沒有中國參與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將中國排除在世界經貿格局,甚至企圖以擴大七國集團的方式,拉攏新興經濟體參加所謂的十一國聯盟或十二國俱樂部,將中國孤立於美國主導下的全球治理體系之外。所有這一切,國際社會有目共睹,這裡無須全部例舉!
正是由於美國政府蓄意所為和刻意引導,三年來持續惡化的中美關係變得愈加緊張和複雜, 中美雙方發生劇烈衝突進而走向全面對抗的可能性在持續增大。受此影響,中國與西方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關係也因此變得更加嚴峻。國際經貿格局與世界安全秩序變得支離破碎。本來就弱不禁風的全球治理體系,面臨徹底瓦解的現實危險。
在中美關係經緯萬端、曲折發展的歷史性大博弈中,美國將長時間地處於矛盾的主要方面,這一方面是因為在實力對比方面,美方擁有較大優勢,有大量傳統盟友。另一方面,更重要的還在於,中美之間的摩擦與衝突,總是由美方挑起,美方責任更大。面對這種情況,中方當然不會簡單周旋,不會消極無為,無原則地退讓妥協,而是要堅持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堅持以對話談判方式解決矛盾衝突,繼續推動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努力激活並有效利用雙方已經搭建的對話機制與平臺,積極爭取彼此尊重、相互包容、求同存異的平等合作關係,對存在重大分歧和蘊含危機的領域實行有效管控,盡一切可能防止兩國關係跌入「修昔底德陷阱」。
近年來,我們一直在說,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今年以來,國際形勢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不可測性分外突出。這種不穩定、不確定、不可測性,也並非都是負面現象,有時也能帶來利好消息。譬如去年年初,半島北南雙方關係出現重大改善,朝美兩國從相互威嚇走到談判桌旁。困擾國際社會的朝核問題,與此相關的東北亞局勢緩和,曙光初現。不過,從目前情況看,朝鮮半島的形勢依然很復茶,朝核危機還不可能立刻解除,作為東北亞地區矛盾焦點的朝美關係,還存在很多變數。但美國在朝核問題上繼續向平壤施壓的做法不會改變,中國、俄羅斯及有關各方推動朝核問題政治解決的意志和決心不會改變,朝鮮在核問題上立場全面倒退的可能性因此不大。
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半島北南雙方應緊緊抓住這來之不易的歷史機遇,東北亞各方以及整個國際社會,亦應共同努力,積極推動東北亞地區局勢進一步走向緩和,推動本地區各國在經濟、金融、科技、人文、安全等各領域廣泛開展務實合作。首先要將中方積極倡導和大力推動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引入到東北亞地區各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倡議是中國發出的,但「一帶一路」提供的發展機遇和建設成果,卻是屬於全世界的,首先是屬於那些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和地區的。實踐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一帶一路"大框架大格局下的國際合作,是多領域、多層次、多主體的,也是互利式、共贏式、普惠式的。
"一帶一路」這種新型合作,不僅有助於國與國之間以及各國內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同時也有助於推動先進位造業和優質產能對外轉移,建設不同形式的經濟特區和跨國工業園區,推動邊境互市貿易和跨境旅遊向更高水平邁進,促進相互間的企業兼併與投資。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新型合作,還可以實現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宏觀發展戰略對接、具體發展思路對接、政策法規與行業標準對接,促進不同發展模式的交流互鑑,實現不同治國理念的協調與溝通意義重大而深遠。
就東北亞而言,只要相關各方能夠超越社會制度差異,超越意識形態對立,超越歷史積怨鴻溝,統籌考慮各方利益與需求,充分發揮各方優勢與潛能,我們就能把日本、韓國的資金和技術、俄羅斯與蒙古的能源與資源、中國與朝鮮的市場需求有效地結合起來,就能夠在重新激發日本和韓國的經濟活力、全面參與和推動朝鮮的經濟開放、促進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地區開發、振興中國東北老工業區方面形成最大合力,實現最大範圍更為持久更具時代特點的區域合作與聯動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遭遇困難和阻力、貿易保守主義和市場封閉主義在歐美抬頭、新冠疫情嚴重衝擊人類社會正常運行的複雜形勢下,這樣的合作無疑將打造出區域合作新範式,開闢出合作共贏新格局。東北亞各國和所有的利益攸關方,包括美國在內,都有責任和義務為亞太地區的和平發展,為人類社會走向命運與共,做出實實在在的努力和貢獻。這是時代的期待,是歷史的重託!
本文根據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級顧問、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於洪君在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韓國亞洲大學中美政策研究所及金九論壇聯合主辦的「第七屆中韓政策學術會議」上的發言整理,是本次會議觀點的第一期。歡迎分享和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排版:張思彤
原標題:《【主旨演講】於洪君:中美關係與東北亞的未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