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次會晤不只是一次 見面會 ,它會更加深入,而且不是上世紀70年代那種提前談好成果的峰會。」
——白宮
發言人卡尼
早報記者 吳挺
發自美國加州安納伯格
1985年11月,瑞士日內瓦萊蒙湖畔19世紀的古老別墅水花宮內,世界兩個超級大國領導人在第三方中立國的非正式會面舉世矚目。
那是美蘇關係緊張對峙長達6年之後,時任兩國元首裡根和戈巴契夫為打破僵局所做的一次有別常規且富有膽識的外交大突破。兩位領導人以維護本國安全利益為目標「單刀赴會」,屢屢劍拔弩張,爭執不下。最終,相互間嚴重的不信任和立場上的巨大差異仍導致這場會面不歡而散。但恰恰是這次敢於摒棄前嫌的大膽外交突圍,開啟了冷戰走向結束的序幕,扭轉了岌岌可危的世界和平。
時隔28年之後,世界將目光轉向了美國加州大棕櫚泉地區的陽光地帶「安納伯格莊園」,這處距離洛杉磯以東100多公裡的「沙漠綠洲」即將在日均35攝氏度的高溫中迎來中美兩國元首換屆後的首次創新性會面,如何避免兩個大國走向對抗同樣是會談的主題。
不論有意與否,中美雙方在選址上與上世紀冷戰時期的那場會面形成了鮮明對比:與天寒地凍的日內瓦截然不同,此次「習奧莊園會」所在地的天氣炎熱少雨,也是中美關係經歷三十多年多層次、全方位的發展熱度之後的一次有意安排。但如何在茫茫沙漠之中打造一片生機勃勃的綠洲,或是今夏大棕櫚泉地區貢獻給「習奧莊園會」飯後閒談的一點有益談資。如今,打造新型大國關係已開始有意從元首會面形式的突破揚帆起航。
中美需要互相「交底」
就國際大趨勢和各自的執政理念展開開誠布公的交談,這是國際關係學界一直津津樂道的中美高層領導人互動的理想化模式之一。上世紀70年代兩國建交前後,中美兩國高層領導人暢談世界風雲變幻的場景時至今日仍被傳為一段佳話。在前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最新出版的《論中國》一書中,他也毫不諱言老一輩中國領導人在那些私人談話中所展現出的個人魅力給他留下的深刻印象。
但不可否認,那個時代的中美因存在一個共同的敵人——蘇聯——而迅速實現關係突破,中美關係史也因此得以改寫。時過境遷,中美關係眼下再度走到「重大歷史關口」。這不僅因為圍繞東海、南海、網絡安全及雙邊貿易摩擦等議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分歧,一種廣為瀰漫的悲觀論調是:新興大國和傳統大國必將走向衝突和對抗。
顯然,中國領導人對於這次會面,乃至中美關係,是抱著長遠構想而來的。習近平在行前曾明確表示,中美應該從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共同致力於建設中美合作夥伴關係,走出一條前無古人、後啟來者的新型大國關係之路。新型大國關係的提法,早在2012年2月習近平以國家副主席身份訪問華盛頓時,就被首度提出。意思很明確,這是中國領導人為避免一個崛起大國和身處主導地位的大國之間走向衝突的構想。
資深美國問題專家、上海美國學會名譽會長丁幸豪認為,中美關係眼下存在的一大問題是,雙方對於對方的戰略思想和戰略目標都還認識不清,不論是全局性的,還是地區層面的。「美國方面想要儘快搞清楚中國新領導層到底想要做什麼。」他說。
「中美元首會談中應該有個交底,而且這個交底只能由最高領導人來做。」中國外交學院教授蘇浩告訴記者,他進一步認為,歐巴馬政府對於中國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後的外交出訪充滿了興趣,「中國外交思路的通盤考量也應該有個交流」。
歐巴馬備7小時談話材料
美國歐巴馬政府的期待似乎更為現實和緊迫。「總統團隊會向我們拿出中美關係中的許多具體問題,說有多少緊迫的議題需要解決方案,」一位資深美國學者日前告訴記者說,「他們缺乏更為廣闊的視野。」
一位參與這次會面準備的美國外交官員向記者透露,他們為歐巴馬總統準備了7個小時的談話材料,但究竟能談多久,要看兩位領導人互動的情況。白宮發言人卡尼日前說,除了兩位元首,還有一小群顧問將參與「深入討論」。
卡尼3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強調,即將舉行的「習奧會」不只是一次「見面會」,而且是兩國元首將深入磋商外交、經濟、安全等一系列議題,力爭確定中美共同利益,妥善處理雙方分歧的會談。卡尼強調,「習奧會」力爭找到兩國共同努力解決地區和全球挑戰的合作方式,並會討論如何妥善處理分歧,確保中美構建穩定和富有成效的雙邊關係。「這次會晤不只是一次 見面會 ,它會更加深入,而且不是上世紀70年代那種提前談好成果的峰會。」卡尼說。
在美國的議題清單上,名列前茅的是朝鮮半島問題。歐巴馬政府對於近期朝鮮特使崔龍海訪華時的表態及中國的立場異常關注,期待與中國在這一問題上進一步推進合作。「我預計兩國元首會晤將在朝鮮及網絡問題上出現進展,而歐巴馬總統將在經濟問題上,尤其是支持中國對美投資方面表達支持。」不久前剛剛卸任的一位美國資深外交官日前在華盛頓表示。
「朝鮮的行為讓美國加強了對盟友韓國的威懾能力建設,這些方面的進展使得中國在安全上受到了某種程度的威脅。」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告訴記者說,「歐巴馬此前在和胡錦濤會面時就曾非常坦率地談到過朝鮮引發的這種(美國及其盟友的)能力建設會暴露中國的(安全)脆弱性,我相信,在和習近平的會談中,歐巴馬會再次重申同樣的話。」
隨著會面時間不斷接近,網絡問題的重要性也在不斷攀升。
有美國官員表示,美中關係議事日程上列滿了諸多重要問題,因而急切地認為元首會面「越早開始,效果越好」。
由此,接受採訪的多位資深美國學者擔心,在這次非正式會晤上,歐巴馬政府會糾結於眼前的小進展,而忽視了長遠利益。「這次元首會面,美中政府需要著眼未來10年或是以更長遠的眼光來籌謀美中關係的大局,而不僅僅只是著眼一些短期的利益,解決一些眼前的問題。」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包道格日前告訴記者,「朝鮮問題,中美應該考慮長期問題,什麼樣的朝鮮半島局勢符合兩國的長期利益,應該展開理念對話,而不是談論太多的細節。」
「這次會面旨在為中美關係的大走向 確定基調 。」卜睿哲提醒道。
短期目標與長遠利益
有人對歐巴馬總統超脫繁瑣的現實議題、著眼美國長遠利益仍抱有信心。至少,歐巴馬這次的刻意安排是他改變第一任期中較少強調拉近與其他國家元首私人關係的一次嘗試。
「我相信歐巴馬政府正著眼兩國關係日常關切之上的事務,有著高層面的目標。」包道格樂觀表示。但把這種希望全部寄托在白宮和國務院等專職外交機構之上仍存現實困境,「白宮五個人就要處理整個亞洲的事務,根本處理不過來。國務院裡負責中國事務的官員都太年輕,這種(人事布局)安排與中美關係的重要性太不相稱」。一位華盛頓政策圈內的知情人士如是說。
但至少,對於中國提出的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倡議,歐巴馬政府有著更廣闊視野的考量和回應。
在習近平2012年訪美提出新型合作夥伴關係的概念回國後不久,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即表示,中美要「共同樹立典範,力爭在合作與競爭之間達成一種穩定且彼此接受的平衡。這是前無古人的」。這一表述被視為美國官方較早的間接接招。而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多尼隆今年3月在一場演講中更是首次正式闡述了美方對如何構建美中新型大國關係的設想,明確拒絕「大國衝突論」。
不過,各種疑問依舊不絕於耳。「這個概念究竟是什麼意思,如何超越詞藻,充實它的實際內容。」一位美國外交官提出疑問說,「雙邊關係中還有許多具體的地區問題需要關注,譬如朝鮮、網絡安全、軍事透明度等問題。」
「美國更希望是,接受中國加入並且尊重我們現存的體系。」包道格告訴東方早報,「但我的個人感覺是,中國方面的這種提法會造成一種印象是 我們是大國了,你們(美國)應該把我們當回事 。」
>>> 下轉A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