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頭的麵包店買幾隻麵包帶回去當第二天的早餐,是上海人慣常的生活方式。
但仔細一想,有一些過去經常光顧的麵包店,似乎長遠不去了,有的甚至不見了。
那些曾經紅極一時、幾乎每個上海人都光顧過的麵包店,它們後來怎麼樣了?
靜安麵包房成立35年了。在隆重的生日會上,同時啟動並推出20餘款各色新品吐司。
除了對原有傳統吐司進行原料和工藝升級外,還研發了巧克力榛子醬、咖啡、鹹蛋黃、肉鬆等創新口味的吐司。
這種感覺,就像看到年輕時喜歡過的大明星出來參加綜藝節目。
把靜安麵包房形容為「四大天王」般的天王巨星可不為過。時隔三十多年,很多人都還記得當時在華山路上排隊買法棍的場景。
那時法棍賣5角2分,再加2兩糧票,剛從生產車間送到門店的時候,還透著熱氣。
在法國麵包師傅馬丁的教導下,法棍的製作原料只有四種:高筋麵粉、酵母、鹽和水。但這並不妨礙它們向外散發屬於麵包本源的香氣。
吃慣大餅油條、小籠餛飩、泡飯的上海人,那時對於麵包的認知只停留在油紙包的枕頭麵包上。
一角幾分一個,上海小囡要春遊去,才會買一隻當中飯。
雖然很多人沒見過這長相奇怪的洋點心,但上海人歡喜時髦,對西方事物有很高的接受度。
所以那一時期,手上拎著或自行車上掛著一根法棍,成了華山路上獨特的風景線。
■1990年,《新民晚報》報導靜安麵包房顧客盈門。
而靜安麵包房本身也是上海麵包史上不容忽視的關鍵線。
1985年,它由上海靜安賓館、香港三隆行共同出資組建,是上海第一家中外合資經營的法式麵包房。
它的出現,猶如打響了上海麵包店蓬勃發展的發令槍。
江湖地位在,但隨著一波又一波新潮麵包店的興起,靜安麵包房的「老氣」也是無法被情懷濾鏡磨滅的。
就連它曾經的王牌產品法棍,也早被很多後起之秀超越。
這麼多年,它研發新產品的腳步一直都沒停,更在生日的時候有了新動向。
但這就像鍾漢良來參加「這就是街舞」,會有粉絲愛看,會有人感嘆中年人的努力,但架不住年輕人只把眼睛放在王一博身上啊。
心理的落差肯定會有,但靜安麵包房還是要放平心態。畢竟放眼望去,有一些當年和你一樣的大明星,他們……早已不在了啊。
8月,陳琳有點鬱悶。她聽說,新華路上的馬哥孛羅麵包房要關門了。
過去,她一直是它家的擁躉,家裡有朋友來聚餐,她一定會去買上核桃法棍。
在店裡切好,回家烤箱裡烤上一兩分鐘,用來做餐前點心或是配酒都很合適,得到了不同朋友的好評。
新華路上的店是這一品牌在上海留有的最後一家店面。隨著8月16日的關閉,存在了26年的馬哥孛羅麵包房在上海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大眾點評上,馬哥孛羅新華路店已顯示歇業狀態。
馬哥孛羅來上海開麵包店的階段,正是一家又一家中外合資麵包店來上海布點的時間。
靜安麵包房開張後,生意興隆得出乎想像,記者去採訪,從店裡了解到,每天售出的麵包竟達兩噸多。
這麼大的市場,嗅覺敏銳的商人自然不會錯過。在這之後,一家又一家的麵包店開了起來。
法式麵包受歡迎,日式的會不會更合上海人口味?
1986年,上海旅遊服務開發公司與香港新港公司合資開設櫻花麵包房,引進日式麵包生產設備,製作日式麵包,並在江寧路南京路口設立總經銷處——申港佐食房。
麵包店都集中在市中心,大楊浦居民也想在家門口就能買到法式麵包。
1988年,鞍山路上的上海凱迪麵包房開爐生產法式麵包,為的是緩和滬東地區居民「吃麵包難」的矛盾。
大楊浦的麵包店不開則已,一開就面對面打競爭戰,連名字都起得像親兄弟一樣。
1993年元月,江灣路華僑麵包房的正對面,開出了一家「新僑麵包世界」。
那時華僑麵包房已開業5年多,它由兩家國有企業聯營組建。銷售旺的時候被稱為蘇州河以北地區的「麵包大王」,10個月就收回投資150多萬元。
而成立兩年、由港商出資的新僑勢頭很猛,在華僑對面的門面是它開設的第十家連鎖店,很快在這場競爭中打贏了前輩。
■1993年《新民晚報》上有關「兩僑」相爭的報導
當時「兩僑」相爭勝敗的結局被媒體分析為「在市場經濟舞臺上不同機制給企業造就的不同結果」。
或許因為這份警醒,當時上海的麵包店大多是民營企業間的合資。
有和南方的企業合資的海海麵包房,有和香港公司合資的申申麵包房,還有更多的是和臺商合資的麵包房。
馬哥孛羅就是這樣一家和臺商合資的麵包店代表。它是由臺灣出版家卓鑫淼先生的夫人投資200萬美元和上影廠合辦的。
最初開設的時候就很有創新性,選擇在靜安寺藝術書店和上海影城附近漢語大詞典門市部內開設了麵包屋,並備有座位和飲料,讓人可以坐下來吃麵包喝飲料。
如果90年代就有智慧型手機,有社交媒體,那馬哥孛羅幾乎具備了網紅店的一切元素。
特別是它的新華路店,實在是太好拍照了。
面向馬路的是整面落地玻璃窗,點個歐包點杯咖啡坐在那裡,既可以成為別人照片中的風景,也適合給自己來一組悠閒打卡照。
在得知麵包店要關門的消息後,老顧客「隨雲飛天」特地去了一次。
■網友「隨雲飛天」特意去新華路店打卡告別,並在網上撰寫了評論。
「聽說我是換了兩輛公交過來告別的,店員也十分感動,從消毒櫃裡取出一個咖啡杯給我當道具,還拿過我的手機熱心地幫我從各個角度拍了許多照片。『留個紀念吧!』她說。」
和「隨風飛天」一樣,很多人都在網上留言表示對於馬哥孛羅關門的可惜。
就連上海市食品行業協會秘書長高克敏也表達了同樣的惋惜:「它是上海非常有個性的麵包店,它關門並不是因為工藝不好,也不是水土不服。」
「只是因為之前的管理者離職了,沒有人來管,也不想把品牌給其他人。」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