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麵包房四十年興衰史

2020-12-14 瀟湘晨報

在街頭的麵包店買幾隻麵包帶回去當第二天的早餐,是上海人慣常的生活方式。

但仔細一想,有一些過去經常光顧的麵包店,似乎長遠不去了,有的甚至不見了。

那些曾經紅極一時、幾乎每個上海人都光顧過的麵包店,它們後來怎麼樣了?

靜安麵包房成立35年了。在隆重的生日會上,同時啟動並推出20餘款各色新品吐司。

除了對原有傳統吐司進行原料和工藝升級外,還研發了巧克力榛子醬、咖啡、鹹蛋黃、肉鬆等創新口味的吐司。

這種感覺,就像看到年輕時喜歡過的大明星出來參加綜藝節目。

把靜安麵包房形容為「四大天王」般的天王巨星可不為過。時隔三十多年,很多人都還記得當時在華山路上排隊買法棍的場景。

那時法棍賣5角2分,再加2兩糧票,剛從生產車間送到門店的時候,還透著熱氣。

在法國麵包師傅馬丁的教導下,法棍的製作原料只有四種:高筋麵粉、酵母、鹽和水。但這並不妨礙它們向外散發屬於麵包本源的香氣。

吃慣大餅油條、小籠餛飩、泡飯的上海人,那時對於麵包的認知只停留在油紙包的枕頭麵包上。

一角幾分一個,上海小囡要春遊去,才會買一隻當中飯。

雖然很多人沒見過這長相奇怪的洋點心,但上海人歡喜時髦,對西方事物有很高的接受度。

所以那一時期,手上拎著或自行車上掛著一根法棍,成了華山路上獨特的風景線。

■1990年,《新民晚報》報導靜安麵包房顧客盈門。

而靜安麵包房本身也是上海麵包史上不容忽視的關鍵線。

1985年,它由上海靜安賓館、香港三隆行共同出資組建,是上海第一家中外合資經營的法式麵包房。

它的出現,猶如打響了上海麵包店蓬勃發展的發令槍。

江湖地位在,但隨著一波又一波新潮麵包店的興起,靜安麵包房的「老氣」也是無法被情懷濾鏡磨滅的。

就連它曾經的王牌產品法棍,也早被很多後起之秀超越。

這麼多年,它研發新產品的腳步一直都沒停,更在生日的時候有了新動向。

但這就像鍾漢良來參加「這就是街舞」,會有粉絲愛看,會有人感嘆中年人的努力,但架不住年輕人只把眼睛放在王一博身上啊。

心理的落差肯定會有,但靜安麵包房還是要放平心態。畢竟放眼望去,有一些當年和你一樣的大明星,他們……早已不在了啊。

8月,陳琳有點鬱悶。她聽說,新華路上的馬哥孛羅麵包房要關門了。

過去,她一直是它家的擁躉,家裡有朋友來聚餐,她一定會去買上核桃法棍。

在店裡切好,回家烤箱裡烤上一兩分鐘,用來做餐前點心或是配酒都很合適,得到了不同朋友的好評。

新華路上的店是這一品牌在上海留有的最後一家店面。隨著8月16日的關閉,存在了26年的馬哥孛羅麵包房在上海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大眾點評上,馬哥孛羅新華路店已顯示歇業狀態。

馬哥孛羅來上海開麵包店的階段,正是一家又一家中外合資麵包店來上海布點的時間。

靜安麵包房開張後,生意興隆得出乎想像,記者去採訪,從店裡了解到,每天售出的麵包竟達兩噸多。

這麼大的市場,嗅覺敏銳的商人自然不會錯過。在這之後,一家又一家的麵包店開了起來。

法式麵包受歡迎,日式的會不會更合上海人口味?

1986年,上海旅遊服務開發公司與香港新港公司合資開設櫻花麵包房,引進日式麵包生產設備,製作日式麵包,並在江寧路南京路口設立總經銷處——申港佐食房。

麵包店都集中在市中心,大楊浦居民也想在家門口就能買到法式麵包。

1988年,鞍山路上的上海凱迪麵包房開爐生產法式麵包,為的是緩和滬東地區居民「吃麵包難」的矛盾。

大楊浦的麵包店不開則已,一開就面對面打競爭戰,連名字都起得像親兄弟一樣。

1993年元月,江灣路華僑麵包房的正對面,開出了一家「新僑麵包世界」。

那時華僑麵包房已開業5年多,它由兩家國有企業聯營組建。銷售旺的時候被稱為蘇州河以北地區的「麵包大王」,10個月就收回投資150多萬元。

而成立兩年、由港商出資的新僑勢頭很猛,在華僑對面的門面是它開設的第十家連鎖店,很快在這場競爭中打贏了前輩。

■1993年《新民晚報》上有關「兩僑」相爭的報導

當時「兩僑」相爭勝敗的結局被媒體分析為「在市場經濟舞臺上不同機制給企業造就的不同結果」。

或許因為這份警醒,當時上海的麵包店大多是民營企業間的合資。

有和南方的企業合資的海海麵包房,有和香港公司合資的申申麵包房,還有更多的是和臺商合資的麵包房。

馬哥孛羅就是這樣一家和臺商合資的麵包店代表。它是由臺灣出版家卓鑫淼先生的夫人投資200萬美元和上影廠合辦的。

最初開設的時候就很有創新性,選擇在靜安寺藝術書店和上海影城附近漢語大詞典門市部內開設了麵包屋,並備有座位和飲料,讓人可以坐下來吃麵包喝飲料。

如果90年代就有智慧型手機,有社交媒體,那馬哥孛羅幾乎具備了網紅店的一切元素。

特別是它的新華路店,實在是太好拍照了。

面向馬路的是整面落地玻璃窗,點個歐包點杯咖啡坐在那裡,既可以成為別人照片中的風景,也適合給自己來一組悠閒打卡照。

在得知麵包店要關門的消息後,老顧客「隨雲飛天」特地去了一次。

■網友「隨雲飛天」特意去新華路店打卡告別,並在網上撰寫了評論。

「聽說我是換了兩輛公交過來告別的,店員也十分感動,從消毒櫃裡取出一個咖啡杯給我當道具,還拿過我的手機熱心地幫我從各個角度拍了許多照片。『留個紀念吧!』她說。」

和「隨風飛天」一樣,很多人都在網上留言表示對於馬哥孛羅關門的可惜。

就連上海市食品行業協會秘書長高克敏也表達了同樣的惋惜:「它是上海非常有個性的麵包店,它關門並不是因為工藝不好,也不是水土不服。」

「只是因為之前的管理者離職了,沒有人來管,也不想把品牌給其他人。」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上海麵包房四十年興衰史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1990年《新民晚報》報導靜安麵包房顧客盈門而靜安麵包房本身也是上海麵包史上不容忽視的關鍵線。1985年,它由上海靜安賓館、香港三隆行共同出資組建,是上海第一家中外合資經營的法式麵包房。它的出現,猶如打響了上海麵包店蓬勃發展的發令槍。
  • 這家上海人吃了二十多年的麵包房關門了,你一定也買過→
    這家上海人吃了二十多年的麵包房關門了,你一定也買過→ 2020-08-20 15: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8上海麵包房測評報告 |企鵝吃喝指南
    從2007年法國老店Paul登陸上海又黯然退出,到Farine一度風光無限又在去年狼狽收場,這十年,上海的麵包行業可謂熱鬧非凡。市場也越來越熱鬧——在傳統歐包店還像貴族一樣高昂頭顱時,許多融合型麵包房在努力迎合亞洲人喜好,創作花樣繁多的軟歐包。此外,一大波爭奇鬥豔的網紅麵包房,也連同奶蓋茶文化一起,正鋪天蓋地席捲上海。
  • 滬"瑞美爾特"麵包房悉數關門 剩餘代金券怎麼辦?[圖]
    記者調查了解到,瑞美爾特麵包房經營主體為萊梅特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於2012年8月7日註冊成立,負責人為許女士。而其母公司,萊梅特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2012年4月24日註冊成立時,註冊資本為1000萬元,法人代表翟先生。
  • 30年古早味麵包房,老合肥的味道
    1989年開業的老式麵包房30年來一直在老地方3元5元的麵包甜點是小時候最喜歡的零嘴承載了
  • 魔都精品法式麵包房清單,咬一口幸福感爆棚!
    浦東高人氣老牌傳統法式麵包房最親切的社區麵包房紅了7年的純手工法式麵包房.專屬於上海的巴黎蜜語從早餐、午飯,一直到下午茶一起品嘗這份美味法式風情PAIN CHAUD源於法語,意為「溫暖的麵包」,是一家傳統法式手工麵包店。它最近又開了一家新店,位置在久光百貨臨街的一樓,對面就是江南古剎靜安寺。還原最正宗的法式味道,原材料都來自法國。
  • 上海四十年代往事,揭秘白俄貴族女性真實生活!
    他們集中居住於上海租界,特別是上海法租界中。1917年十月革命後,有7000名俄國難民蜂擁抵滬,其中有大批貴族。1931年,日本佔領東北後,又有大批俄僑從哈爾濱轉移到上海。30年代上海俄僑總數為1.5萬到2萬人。他們多數居住在法租界中部呂班路、環龍路、金神父路一帶,在霞飛路中段開設服裝店、麵包房、咖啡館。使得霞飛路成為上海最浪漫的一條商業街。
  • 四十年後《仰潼觀止——程十髮冊頁精品集》在上海書展首發籤售
    殷立勤 攝中新網上海8月16日電 (記者 殷立勤)16日,程十髮弟子汪大文、毛國倫和程十髮之子程多多在上海書展為市民籤名。《仰潼觀止——程十髮冊頁精品集》匯集海派名家程十髮創作於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的四本冊頁精品,不僅涵蓋了程十髮藝術的諸多面貌,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在中國畫傳承發展之路上的求索與創新。
  • 麵包房裡辦起烘焙班 收費不低去培訓的人還挺多
    新鮮出爐的麵包、蛋糕向來是吃貨們難以拒絕的美食之一,這些年,各式各樣的麵包房、烘焙店在社區、商場、街邊等「遍地開花」,形勢喜人。但麵包房除了做麵包生意,還能和教育培訓搭上邊。這些年,各式各樣的麵包房、烘焙店在社區、商場、街邊等「遍地開花」,客觀原因是收入增長消費升級後市民對麵包之類的美食甜點需求增加。除了在麵包房購買,也有不少家庭主婦在家裡購置了烘焙機,自己製作各類美食。針對不同的市場需要,看到這個商機的麵包房也跨界搞起了培訓產業,開烘焙教室招收學員。「我們已經開設了很多期不同主題的線下課程,參與課程的學生已經有上百名。」
  • 逆向坍塌麵包房行動截獲代碼分析 代碼意思介紹
    最近玩逆向坍塌麵包房行動的玩家們都在問,截獲代碼是什麼意思?逆向坍塌麵包房行動官微近日發布了一張圖片,該圖左上角有4串來自少女前線的二級制代碼,那麼這些代碼有什麼含義呢?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這些代碼和隔壁少女前線的四周年活動有關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俄羅斯一麵包房製作復活節蛋糕美食
    當地時間2020年4月14日,俄羅斯伊萬諾沃,Ivanovsky Pekar麵包房工人在製作復活節蛋糕,美食色香味俱全!4月14日,俄羅斯伊萬諾沃,Ivanovsky Pekar麵包房工人在製作復活節蛋糕,美食色香味俱全!
  • 真正的德國麵包房到底什麼樣
    之前答應大家的給你們展示一下麵包店都賣什麼,於是早上Q君就和根醬頂著鵝毛大雪去了一趟家門口的麵包房。    對於德國人來說,麵包房不只是一個稍作停留,買好麵包就走人的一個商店,他是飯店,咖啡店,甜點屋,和麵包店的一個集合體。
  • 您好,請您先給普及一下兩河流域文明興衰史,想了解一下。謝謝_澎湃...
    X 您好,請您先給普及一下兩河流域文明興衰史兩河文明的歷史近三千年,非三言兩語能夠概述。國內有不錯的通史書可以閱讀,比如拱玉書的《日出東方》,李海峰的《古代近東文明》,等等。西文的參考書就更多了。
  • 挺住 | 那些身邊的美好味道之另類麵包房
    在「多村美食拯救行動」推出以來,讀者跟隨我們的腳步感受到了不同的味道,了解了店主們對美食的初心,不少讀者積極回應,用實際行動支持店家~在2020年,我們記錄過0109的甜品、綠的小窩的臺灣古早味、赤鬼的東瀛情調、大龍焱的煙火氣息、馬力雄的經典港味、白玉蘭的上海小吃、好久不見的東北燒烤、扒王之王的港式西餐、西域食府的新疆味道、冬蔭泰式火鍋、網紅炸雞和廣式點心
  • 山小屋的興衰史
    從1877年英國人登頂飛彈山脈主峰以後,到飛彈山脈登山的人就逐漸多了起來。1918年,松本市在登山道沿途開設了第一家「阿爾卑斯旅館」,此後陸續開設了各種山小屋。有設置山小屋的地方,就沒必要僱傭登山嚮導,也不需要準備泊宿用品,所以深受訪客歡迎,來當地登山的人數迅速增加起來。二戰結束後,來當地登山的人數急劇增加,山小屋的數量也達到了頂峰。
  • 北京十大歐式麵包房
    其實在北京這座既古老又年輕的國際大都市有屹立多年的歐式麵包房也有雨後春筍般崛起之秀。原麥山丘 UMASSIF2015年原麥山丘預計開設到10家分店,北京8家,上海2家,10家店的年營業額達到1.2—1.5個億。一句簡單的話深植於原麥山丘團隊的每個人心裡。用心致力於研發健康無負擔之產品,低糖、低油、低鹽。
  • 土生土長的上海西點店,飄了幾十年的迷人香甜
    1928年上海有了第一家中國人開的西點店——凱司令,這霸氣的名字是為了紀念北伐戰爭勝利歸來的將士。 哈爾濱食品廠這個名字很難讓人聯想到老上海,但1936年的上海就已印上他的痕跡。
  • 上海平價麵包店之光!35年老牌子!78家門店
    1985年誕生的蘋果花園,是一對白手起家的夫妻創立的民營麵包店。原名從「盈盈蘋果園」到「蘋果園」,再到現今的「蘋果花園」,很多8090對ta的認知,應該是從「蘋果園」開始的!比起上海老字號凱司令、紅寶石,蘋果花園更像是社區麵包房,親切溫暖,78家門店,貫穿在全上海大大小小的居民區裡。近70款麵包甜品,時刻滿足口腹之慾。
  • 探訪自然美味的自製式歐式麵包房 多樂之日
    在韓國、中國、美國、越南等國家已開設了超過 1600 家的店鋪,是為人們提供注重原料並充分發揮材料自然美味的自製式麵包和蛋糕的健康歐式麵包房。Tous Les Jours 在法語中寓意「每天每日」,飽含著每天為顧客在現場烘焙新鮮產品的經營哲學。百分百「新鮮」是多樂之日對消費者的承諾。
  • 大神用《文明6》地圖編輯器還原君士坦丁堡 一覽古堡興衰史
    大神用《文明6》地圖編輯器還原君士坦丁堡 一覽古堡興衰史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重建並擴建了拜佔廷,並於公元330年宣布遷都拜佔廷,改名為新羅馬,別稱君士坦丁堡,意謂「君士坦丁之城」。《文明6》拜佔庭DLC已正式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