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7年法國老店Paul登陸上海又黯然退出,到Farine一度風光無限又在去年狼狽收場,這十年,上海的麵包行業可謂熱鬧非凡。
市場變得很快——光靠門口擺兩袋進口麵粉、櫥窗放幾個敦實大麵包,已經不足吸引消費者眼球了。
市場也越來越熱鬧——在傳統歐包店還像貴族一樣高昂頭顱時,許多融合型麵包房在努力迎合亞洲人喜好,創作花樣繁多的軟歐包。此外,一大波爭奇鬥豔的網紅麵包房,也連同奶蓋茶文化一起,正鋪天蓋地席捲上海。
上海究竟有哪些專業又好吃的麵包房?
那些做足噱頭的新店有實力乾貨嗎?
門口大排長龍的網紅麵包真的好吃嗎?
帶著這些靈魂拷問,我們開始籌備2018年上海麵包房測評。暗訪了25家麵包房,吃掉152隻麵包(別再說什麼要讓我們亮出身材的傻話……
※ 選店標準:優選前店後廠人氣店鋪,由中央廚房統一配送的大型連鎖店不在此列
我們從25家麵包房各自擼走:一根法棍、一隻可頌、一款最暢銷麵包、以及一至多款主廚推薦麵包。
以及邀請到有多年經驗的資深麵包師Son,和在進口食品公司擔任顧問的甜品師Indy Yu和我們一起,吃麵包。
埋頭一個月,終於為你們總結出這份2018年度麵包房報告 。
本次測評分為:
1|法棍小組賽
2|可頌小組賽
3|其他好吃的麵包
4|網紅麵包
這次沒有類似「上海xx家最好吃麵包房」輕鬆易讀的榜單,而是一輪又一輪的評測,就麵包論麵包,不輕易對一家麵包房下結論。
前兩輪考驗一家麵包房的基本功、原料品質及發酵風格;後兩輪則相對輕鬆有趣,可以看出更多新潮趨勢,大家各取所需~
ROUND 1
法棍小組賽
製作一根法棍,只需要麵粉、水、酵母和鹽四種原料,風味完全來自發酵工藝和烘烤程度,可以直觀地看出一位麵包師的風格和經驗。
我們對23根法棍進行了高密度盲測,本以為會很難吃出差別,卻驚喜地發現——上海真的能吃到許多不同個性的法棍誒,簡直千棍千面!來看成績單:
教科書級別出品
La Boulangerie by le Comptoir de Pierre Gagnaire
五道切口自然爆裂,外殼顏色深淺有致,尖俏的兩端,豐富的麥香——對這根法棍一番望聞聽切之後,評委們確認過眼神,齊聲讚嘆:「遇見對的棍」。
切開後,果酸香氣迎面撲來,嚼起來溼潤柔韌,幾輪咀嚼之後,麥香逐漸釋放,酸度層層遞進,餘味透出麵粉的甘甜(完美.gif)
綜合所有細節來看,這根法棍使用了長時間天然發酵的酵種。
tips:天然酵母能使麵包風味更飽滿,但培育過程中變數很多。敢於遵循這種工藝的麵包師,必須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和耐心。
這間畫風和選址都很fancy的麵包房,總讓人感覺貴貴的。實際上價格很實惠,一根法棍售價16元,可以說非常親切了。
同類型法棍中,Lost Bakery、PAIN CHAUD、Wheat&Baker,均屬中上水準。只是分別在氣孔狀態、麵團溼度和麵粉香氣上稍顯遜色。
主廚風格最突出
mbd
一桌子法棍中,日本麵包師Hiro桑的法棍一眼就能認出來:渾圓粗壯,外殼深至碳黑,看起來……不太好吃吧?
但切開後,它就用均勻飽滿的氣孔徵服了在場所有人。
△ 唯一讓本鵝忍不住拿起手機的切面
更令人驚喜的是,這根看似over-cooked的法棍吃起來卻香而不苦,外層的焦香和內芯的溼韌,達成了完美的平衡,讓人忍不住一直咀嚼,回味其中獨特的風味。
評委Son說,在烘焙界,大家早就習慣了套用配方,還能堅持自己風格的麵包師,「是很了不起的」。
最酸的法棍
Antoine Bakery
這根法棍外觀算根正苗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用了酸麵團酵種,擁有了像醋一般刺激的酸度。
這個級別的酸度一般只有吃黑麥麵包時才會嘗到,在上海其實並不十分流行,不禁佩服這根法棍的勇氣。
後來我們了解到,他家用麵粉就是來自法國三大傳統磨坊之一Antoine,法棍使用的是T65傳統紅標認證麵粉。除了自產自銷,還是滬上許多烘焙房的麵粉供應商。
也許是因為這樣,店裡許多麵包的配方,都是為了更好地展現不同麵粉的風味吧。如果你恰好是酸包愛好者,那麼這根法棍正對你胃口。
適合佐餐
Salon de The de Jol Robuchon
La Parisienne
適合佐餐的法棍,往往會收起自己的個性和稜角,這樣才能完美與菜餚融合,不搶風頭。
@L'ATELIER de Jol Robuchon
憨憨的圓頭,淺淺的外殼,甚至都懶得用生粉「上妝」……只有爆裂成漂亮耳朵形的切口,才低調地顯露功力。
評測當天這根,氣孔很完美,但口感略幹,風味乏乏,整體來說稍顯平庸了。不過作為一款佐餐麵包,不在發酵風味上大做文章也實屬正常。
若在樓上的L'ATELIER de Jol Robuchon用餐,餐前麵包正是這款法棍的small size。
@La Parisienne
同屬佐餐經典款的還有浦東的La Parisienne 。主廚Raphael始終保留只切一道切口的作風,也是迷之任性。
當天這根外殼不夠酥脆,好在氣孔漂亮,咀嚼時有柔韌的撕扯感,麥香要比Jol Robuchon豐富。
相比同期開業的BAKER&SPICE、Sunflour,La Parisienne的出品一直保持得更穩定。
迎合亞洲市場的改良
FASCINO | wode 沃德·麵包
不得不承認,以法棍為首的Lean系硬歐包,在亞洲多少有些水土不服。
因此,在一些融合型麵包房(如FASCINO、璞締、wode、哈肯鋪),我們感受到了店家為造福亞洲麵包愛好者所做出的努力。
通過調整配方和發酵工藝,他們能使麵包體更蓬鬆柔軟;外殼烤得脆薄且均勻,從而減少咬合時對上顎的阻力。
這些改良本身非常值得鼓勵!
△ 左,FASCINO BAKERY;右,wode 沃德麵包
可惜評測當天,FASCINO的法棍出現了大到無底的氣孔,像「有隻老鼠穿了過去」。而wode的法棍麵包體緊緊縮成一團。兩家的麥香也都很淺薄,均算不上好吃的法棍。
讓人失望
Briant 石窯麵包
石窯從開業起人氣就一直飆高,一方面營銷做得好,另一方面也證明日系麵包確實受歡迎。
不過單看法棍,表現並不好。外殼平坦光滑,沒有自然爆裂的痕跡。切面不見氣孔,精白的麵包體看起來就像大批量生產的超市麵包,咀嚼起來「輕得像空氣」。
它沒有生而為棍的激情。
相比之下,同樣來自日本的大前輩都恩客,雖然切面也不算完美,但無論是食材還是工藝,都顯然有誠意得多。
剩餘法棍組選手均表現一般,正文中不做贅述。
ROUND 2
可頌小組賽
可頌,俗稱羊角麵包。比起「千人千面」的法棍,可頌的評判標準相對統一:原料好+功底實。
黃油用得好,鼻尖湊近就能感受到馥鬱的油香。油麵摺疊功力紮實,才能烘烤出完美的蜂窩狀氣孔。
盲測了23隻可頌,我們選出4隻優等生,4隻還算不錯,以及一些反面教材。來看成績單:
優等生
SHERMAN|Antoine Bakery| Lost Bakery
Salon de The de Jol Robuchon
全場唯一讓麵包師驚呼「super good」的可頌,來自很多人都沒聽過的SHERMAN。
表面柔軟泛有光澤,起酥完美,切開後氣孔均勻蓬鬆地綻放,可以看出摺疊的手法非常老道。黃油香味高級且迷人,是可頌組最令人驚喜的一名選手。
SHERMAN開在地價很貴的翠湖天地一樓,和愚園路上的A.E KITCHEN隸屬同一位德國老闆,出品忠於傳統,供應非常不錯的德國結。
其實店裡Rich系麵包不多,真沒想到,可頌的表現比法棍好那麼多。
△ Antoine Bakery
△ Lost Bakery
這兩隻顏值霸屏的可頌,前者挺括,後者潤澤,雙雙擁有漂亮的琥珀色外皮,起酥整齊而細密。光看著就讓人心花怒放。
切開後,Antoine蓬鬆柔軟,空氣感更好;Lost Bakery咀嚼時有麵包師稱之為「moisty」的溼潤度,餘味似蜂蜜香甜。
值得表揚的是,兩隻吃完,都只在盤中留下一小撮酥皮(掉酥並不是越多越好)。可以說是可頌組「顏藝俱佳」的選手。
△ Salon de The de Jol Robuchon
Jol Robuchon的可頌,裡外都呈高貴的鵝黃色,據說他家統一規定「烘焙顏色不要過深」。油香和氣孔都非常好,不過在同價位中個頭略小。
比起原味,他家的杏仁可頌更受歡迎,下文會說。
差強人意
PAIN CHAUD | La Parisienne | Avec toi
La Boulangerie by le Comptoir de Pierre Gagnaire
前三家都是人氣老店了,這次複測分別出現:扁平坍塌,外皮褶皺,起酥層次不好看的問題,不禁令人唏噓。
不過好在使用了不錯的原料,黃油香氣上乘,咀嚼感好。整體來說,屬於「顏值不夠,實力來湊」的一批選手。
△ La Boulangerie by le Comptoir de Pierre Gagnaire
Pierre Gagnaire的可頌端莊大氣,但切開後氣孔黏連嚴重,可能是摺疊時黃油和麵團交錯不勻。優點在於烘焙得較淺,成功地保留了面芯的「粉度」,更能咀嚼出麥香。
車禍現場
Baker&Spice | FASCINO | Sunflour
優秀的可頌大同小異;悲慘的可頌卻慘法各異。
這起酥,師父你真的疊了嗎?
@BAKER&SPICE
切開後氣孔是這樣的,空氣劉海的感覺
@FASCINO
以及這隻,聞起來怎麼帶著菜籽油的氣味?
@Sunflour
盲測結束後對照名單時,心裡一陣哀嚎♀:「失敬了,前輩們。」
既然看到這麼後面那你真的很乖。下面就讓我們換換腦子,聊點有趣的!
在法棍和可頌的海洋,我們見證了什麼叫「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但基本功好壞並不能說明所有問題,接下來是在法棍和可頌以外,令本鵝心花怒放、想要回購的好麵包。
ROUND 3
令人怦然心動的好麵包
蝦米昆布夏巴塔 / 黑豆松仁夏巴塔
mbd
這是本次測評吃到非常有趣的兩隻麵包。
△ 蝦米昆布夏巴塔
在這隻長相普通的夏巴塔裡,我們吃出了蝦條的味道!猝不及防的回憶殺,把本司的蝦條迷妹撩得不要不要的,吃完吵著要試下一個。
△ 黑豆松仁夏巴塔
黑豆松仁夏巴塔看起來像變態大叔,吃起來卻是正太的滋味。黑豆加糖預煮過,甜甜又糯糯,松仁粒香滑豪爽,完全沒有油味。
作為一個嚴肅的測評人,我必須說:創意雖然搶戲,但麵團本身也很優秀,我不知道Hiro桑是怎麼做到的,我很佩服他。
如果能把裝麵包的保鮮袋換成專業包裝袋,那就更優秀啦!
香蕉抹茶布裡歐修
都恩客
去都恩客,最愛逛季節限定專櫃。整個四月這裡放滿了抹茶味型的麵包,一片溫柔的綠意。
這是本次測評吃到最「蘇」的麵包,簡直太!治!愈!了!
早上剛出爐時,軟到都不捨得用鑷子夾它。麵包裡擠了抹茶香蕉泥醬,表面撒滿腰果碎,撕開後,裡面竟然還嬌躺著一整根芭娜娜!
△ 掰開這隻麵包,真是什麼架都不想吵了
為了不搶掉抹茶的香氣,麵包師精準地降低了黃油比例,讓這款傳統歐包披上了東方色彩。
福吉吐司
艾品榭 Epi-ciel
如果只選一款吐司來代表日本烘焙文化,本鵝推薦Epi-ciel的福吉吐司。
柔到像雲,香到如夢。有彈性,完美符合亞洲人的咀嚼需求;甜度克制,還能保留麵粉本身的鹹香(這一點日系麵包真的優秀很多)。
因為太受歡迎,每天要出爐六批才夠賣。店家會根據客人要求切成不同厚度。本鵝是吃最厚的,因為想要最強彈力(biu~
△ 嚴格按照時間表出爐,每天六批
海鹽羊角
Sunflour | 都恩客 | 艾品榭 Epi-ciel
海鹽羊角,就是日本人發明的鹽麵包。用法式麵團包裹著大塊黃油一起烘烤,比傳統小餐包更香、更柔韌。上海很多店都在做,單拉出來又是一篇測評,這次先推薦三家好吃的。
@Sunflour
Sunflour的出品,帶著酸乳酪般的鹹潤奶香。本司小瘦鵝一口氣就能吃掉五隻!
@都恩客
都恩客的出品,麵團筋度最大,嚼起來有蘇打餅乾般的酥脆和清香。
@Epi-ciel
本鵝最愛Epi-ciel的出品,喜歡它澎湃的黃油香,以及肉感的面芯,是黃油和麵團最相濡以沫的一隻。
培根藍紋芝士夏巴塔
Lost Bakery
Lost Bakery的歐包出品穩定且種類豐富,是「巨富長」一帶歪果仁頗愛的麵包房。
這裡的夏巴塔,畫風狂野,藍紋芝士衝破十字切紋,切開后里面有大顆火腿丁,口感微妙。
吃之前建議稍微烤熱,逼出麵團中橄欖油的香氣,胃口小的人能頂一頓午飯。
雜糧小法棍
La Parisienne
△ 工作日的中午,露臺坐滿了吃三明治的人
La Parisienne的存在,如同荒漠中的綠洲,造福了浦東的麵包愛好者。
尤其是六款風味、硬度各不相同的麵包,搭配喜歡的餡料做成三明治,是濱江一帶上班族的日常午餐。
其中這款雜糧小法棍,屬於自帶健康光環的麵包中,單吃都過癮的!
除了白芝麻和亞麻籽,我們還在麵團裡驚喜地吃到了粟米。各種奇香在口中爆開,叫人忍不住歌頌祖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測評當天一位飢腸轆轆的加班鵝默默吃掉半根,喜極而泣:「這就是糧食大豐收的感覺啊!」
蔓越莓芝士麵包 / 杏仁可頌
Salon de The de Jol Robuchon
△ 蔓越莓芝士麵包
這是本次測評吃到最「精英」的麵包。
優雅的尖頭,完美爆開的單刀切口,露出豐富體面的內心。
麵團使用了酸度很高的全麥粉,內餡是順滑的奶油芝士、新鮮核桃肉和蔓越莓幹,酸、甜、苦、香平衡得很好,像一根扛餓又健康的「能量棒」,很適合健身人士。
△ 杏仁可頌
好評度頗高的杏仁可頌,油香正點,杏仁也很有誠意,側切氣孔更是近乎完美。
而最難得的,是內芯卷有焦糖醬。別小看這一點內芯,除了豐富口感,也證明了Jol Robuchon家的杏仁可頌是特地生產,而非用隔夜賣不掉的原味可頌二次加工。
安縵卷
La Boulangerie by le Comptoir de
Pierre Gagnaire
注重天然發酵的Pierre Gagnaire,出品的Lean系歐包都不錯。喜歡酸包可以試一下石磨麵粉全麥麵包,據說是用法國進口有機麵粉製作。
如果你喜歡Rich系,這款安縵卷可以說很高能了。黃油起酥麵團,亮點是表面那層糖粉——高溫下半融,又瞬間凝結,形成焦糖風味的晶體。搭配一杯意式濃縮,精緻的人生說有就有。
荔浦芋核桃麵包
Breatique 璞締健康麵包
璞締是雁蕩路上的本土麵包房,出品中式軟歐包。
這一款選用廣西荔浦芋做成芋泥芯,混合了大顆核桃肉,香氣天然,甜度不高。據說麵包師刻意降低了糖的配比,以滿足高血糖族群需求,很符合店家主打的健康理念。
附近許多居民都喜歡來這買麵包,店員也樂於反覆介紹不同品種的成分和風味。雖然在前兩項盲測中表現欠佳,但作為一家溫馨的社區小店,璞締的存在仍值得尊敬。
酒釀桂圓 / 米釀荔香
哈肯鋪 HOGAN BAKERY
哈肯鋪最招牌的當然是酒釀桂圓和米釀荔香,兩款均是吳寶春的獲獎麵包(此人是第一個在世界麵包大賽上獲獎的臺灣人)。
△ 左,酒釀桂圓;右,米釀荔香
吳大師獲獎前曾借哈肯鋪的後廚研發,但其實他在獲獎後立即公開了配方,所以,你在許多軟歐包店都能看見這兩款。好不好吃,就要看各家功力了。
就麵包本身來說,龍眼乾、荔枝幹等東方食材的運用,確實神來之筆。雖然不知上海的哈肯鋪能否採購到臺灣的當地風物,至少我們吃到的那隻,食材風味突出,也能吃出老面發酵的功力。
ROUND 4
我們也吃掉了一些網紅
講真,這世上就是有一種隊——不排很氣,排完了更氣!
最坑娃
草莓魔法棒 @奈雪の茶
略顯冷清的上海市第一百貨,奈雪の茶門口的隊很長,至少人手一根草莓魔法棒,店長一邊維持秩序一邊電話補貨草莓。
好不好吃就不說了,如果一個麵包上堆滿水果以顯誠意就算好吃的話。但這滿嘴的人造奶油和代可可脂,真的不能接受……
△ 我們觀察了一個小時,很多家長買給孩子吃
說起來,奈雪の茶算是把軟歐包和奶蓋茶搭起來賣的創始者,卡通造型和水果餡料兩大招也收買了不少人心。這確實成功拉動了茶行業的客單價,喜茶聽了也說666。
然而,面對這種對原料沒什麼追求的麵包,本鵝只能擺手,哎。
最整人
髒髒包 @樂匠手作
在「如何吃完一整隻髒髒包而不變髒」的高難度挑戰賽中,本鵝站在起跑線上就輸了。
因為,我還沒吃,就把厚厚一層可可粉吸進了鼻孔……
(畫面請自行腦補,動圖我就不放了
)
對於這隻髒髒包,別的不敢保證,但一定保證它夠髒!且無論從哪個角度咬下去,你的盛世美顏都無法倖免,巧克力醬和可可粉用得很有誠意。
就這一點來說,抖音上那些咬下去嘴唇都黑不掉的髒髒包,可以洗洗睡了。
最戲精
冰麵包 @wode沃德·麵包
關於這隻冰麵包,盒子上的文案是這樣的:「讓您體驗冰與火的交融」。
每天只有在12:00和18:30兩個時間段開放售賣,那時「這隻外表180℃、內心-18℃的麵包會新鮮出爐」(是不是已經嗅到了做作的味道……)
經過一連串強行加戲,時間一到,等吃冰麵包的人就自動排起長隊,這波操作我只能給。
可當我掐準時間乖乖排隊,最終吃到它時,外皮不熱,內心不冰,甚至乾癟無趣,就是一條隨時隨地都能吃到的普通奶油麵包啊!
誰能告訴我:這,有,什,麼,好,排,的?
氣得我,轉身去茶餐廳點了一隻真·冰火菠蘿油還魂。
吃完這麼多麵包,結論在這裡
1.
法棍和可頌是一家歐包店的基本功
但只能作為評測維度之一,並不代表整店水準
2.
因此,在本次測評中
沒有「最優秀的麵包房」,只有「最優秀的麵包」
3.
Fusion的趨勢值得鼓勵
但不能以犧牲麵包本身風味和健康性為代價
麵包是一種「國際語言」,自然會在不同國家產生不同「方言」。
同樣是創新,日本人懂得通過挑選麵粉和酵母,調合出亞洲人偏愛的酸度和軟硬度,並且無論加入什麼食材調味,都努力保留麵粉本身的麥香,更不會刻意製作偏甜的麵團。這樣就保留了傳統歐包的精髓
以臺系麵包為首的軟歐包,曾一度為迎合亞洲市場,以大量「噱頭大於實際」的創新軟歐包為主流。軟歐包麵團普遍偏甜,一味地追求新奇,往往喪失了麵包的本質。
但本次測評中,我們欣喜地發現,經過漫長的模仿和摸索,軟歐包也在逐漸形成更好的自我風格
想吃好法棍,可以去這些店
想吃好可頌,可以去這些店
好吃的歐包,可以去這些店
至於那些如日中天,噱頭大過實際的網紅店,浪我牽起你們的小手,對他們說:不約,我們不約♀。
還有一些沒說完的話……
關於店鋪選址
以前麵包房扎堆的舊法租界如今越來越冷清,更多新開業的麵包房選擇落戶商場。一方面,商場有物業、停車位等天然優勢;另一方面,沿街店鋪難逃門面整改、廚房違規等種種壓力。開麵包房似乎越來越像「有錢人玩的遊戲」,而我們也越來越難聞到街角的麵包香了。
關於沒賣光的麵包
在歐洲,大部分麵包房會在打烊後扔掉當天沒賣掉的法棍,或放在街邊接濟乞丐。而中國常見的方式是打折銷售。放置了一天的麵包,麵粉老化會讓風味大打折扣。由此,我們會更推崇每天公告不同麵包出爐時間的店家。
關於天然酵母
如今許多臺式軟歐包店都打著「天然酵母」的旗號,給人一種「健康養生無添加」的觀感。
其實「天然酵母」一般指的是,用穀物、果實上附著的酵母菌為原料繁殖而成的酵母,它發酵時產生的有機酸等物質,會使麵包具有獨特的風味。這不是軟歐包的特色,在工業化培育酵母技術成熟以前,歐洲的麵包都是用天然酵母製作的。
這也不代表市售的工業化酵母就不「天然」,它只是從篩選出最適合麵包發酵的菌種,風味單一,但穩定性更強。
天然酵母有其優勢,但並不必然=「好吃」,在培育、發酵過程中變數很多,做好了會有獨特風味和口感,但若有差錯,反而會影響出品穩定性。
同時,天然酵母不代表麵包的其它原料也都「天然」,所謂「健康養生」功效更是微乎其微。對消費者而言,選擇自己喜歡的風味和口感更重要,不一定非要追求天然酵母。
文|lemon
圖|lemon 滷鹹 閩兒
編輯|blublu 穗穗
點擊藍字,看我們最受歡迎的上海「大測評」系列
日式拉麵|鰻魚飯|燒鳥(上)|燒鳥(下)|日式鍋物
青團|小籠包|冷麵|冰淇淋|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