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減重40斤 小胖孩的蛋白尿和高血壓都好了)
|
|
|
|
肥胖和腎臟病之間的關聯有多大?小胖孩會不會有腎臟疾病?昨天,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腎臟泌尿中心主任毛建華就兒童肥胖引發腎臟疾病做了詳細介紹,這也呼應了即將到來的「世界腎臟日(3月9日)」主題:「肥胖與腎臟——健康生活方式,維繫腎臟健康」。 體重減了40斤 各項指標都已達標 上周,當小超在父母的陪同下再次來到浙大兒院腎臟泌尿中心檢查時,一家人終於鬆了一口氣。半年前的蛋白尿指標、血壓指標和肝功能指標都恢復了正常,這半年來,小超所採取的主要「治療措施」就是減了40斤的肥肉。 半年前,小超來到浙大兒院時,蛋白尿已持續了2年,正常24小時蛋白尿檢測指標不超過150mg,小超卻檢測出超過1000mg。此外,小超還有高血壓、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問題。 在來到浙大兒院之前,小超已經在當地醫院接受治療。雖然用了治療腎病的激素手段,但治療效果不理想,當地醫院也找不到原因。在浙大兒院,毛建華首先為他測量了BMI(體重指數),發現小超身高不到170cm,體重已達到140多斤,BMI顯示超重。接下來,在腎穿刺檢查中,毛建華發現,小超的問題是肥胖導致的腎病。 「如果兒童時期腎病得不到幹預和治療,成年後就會發生不可逆的後果。因此,儘早幹預非常重要。」毛建華說。之後的半年裡,小超積極運動,控制飲食,體重比當初減了40斤,再來檢查時,小超的各項指標都已達標。 定期體檢 控制體重 可預防肥胖相關腎病 毛建華介紹,肥胖相關性腎病臨床突出表現為蛋白尿,其中,蛋白量與肥胖程度正相關。這是因為肥胖患者多伴有高胰島素血症,腎小球血漿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增加,導致腎小球高灌注、高濾過和腎小球肥大,也就導致了腎病。 「肥胖相關性腎病起病相對隱匿,約一半患者臨床沒有明顯症狀,有些到了血尿、腎功能衰竭時,才被患者發現,因此,身體肥胖者要警惕肥胖相關性腎病。」毛建華說。 值得慶幸的是,早期肥胖相關性腎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逆轉的,重在及時發現和預防。「我們要提醒家長,定期尿檢是發現肥胖相關性腎病最有效的方法,減輕體重是預防肥胖相關腎病最重要的措施。減輕體重可降低腎臟負擔,減少腎小球高濾過,改善腎小球損傷,降低蛋白尿水平。」毛建華說。 連結 用BMI來檢測自己是否肥胖 BMI(體重指數):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BMI在25或以上為過重,30或以上為肥胖;亞太地區標準為BMI在23或以上為過重,27.5或以上為肥胖。 | |
(原標題:減重40斤 小胖孩的蛋白尿和高血壓都好了)
本文來源:青年時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