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寀盧:修繕宗祠 留住鄉愁

2020-12-21 浙報融媒體

2019-03-23 12:4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蔣雯

3月23日上午,東陽市城東街道寀盧村盧氏宗祠鑼鼓喧天、樂聲飛揚,這裡正在舉行隆重的竣工典禮,來自全國各地及居住於本地的盧氏宗親紛紛趕來參加典禮。

盧氏家族歷史悠久,人丁興旺,自盧氏先祖創業以來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隨著歲月推移,盧氏宗祠雖小修不斷,但仍無法抵禦時光的摧殘,隨時有倒塌的可能。為此,村兩委決定重修祠堂,成立祠堂修繕小組,盧氏宗親熱烈響應,踴躍捐資,共贊助資金500餘萬元,村裡也出資100萬元。

2017年12月,祠堂修繕工程啟動,以「修舊如舊」「恢復原貌」為原則,對祠堂進行重修,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於2019年3月竣工。

寀盧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盧陽春介紹,寀盧祠堂的修繕落成,是弘揚寀盧歷史文化和傳承的新起點,也是鄉村振興的新起點。今後將繼續建設「幸福寀盧」,根據精品村的設計方案在全村進行文化景點建設,爭取兩年內把村莊建設成符合當今潮流的新農村。

村民賈彩芳說:「祠堂是村民休閒、娛樂、辦喜事的重要場所,原先的祠堂比較破舊,很多設施都壞了,看見祠堂重修後變得如此漂亮,我們村民的心情都很激動。希望村莊在村幹部的帶領下,越來越好,越來越美。」

相關焦點

  • 金山對區域內古橋進行全覆蓋修繕保護:留住工業區的鄉愁
    原標題:留住最後的古橋,留住工業區裡的鄉愁園區內優美的田園生態環境,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無疑是一筆非常珍貴的財富,也是金山工業區追求個性特色和差異化發展的題中之義  金山工業區,正在做一件大家都拍手稱好的事——修繕和保護轄區內尚存的10座古橋。一個瞄準 「先進位造業高地」的工業區,緣何在區域內對古橋進行全覆蓋修繕保護?這一新聞背後涉及的新型工業區發展理念以及 「記住鄉愁」的思考,令人深思。
  • 金山對區域內古橋進行全覆蓋修繕保護:留住工業區的鄉愁
    原標題:留住最後的古橋,留住工業區裡的鄉愁園區內優美的田園生態環境,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無疑是一筆非常珍貴的財富,也是金山工業區追求個性特色和差異化發展的題中之義  金山工業區,正在做一件大家都拍手稱好的事——修繕和保護轄區內尚存的10座古橋。一個瞄準 「先進位造業高地」的工業區,緣何在區域內對古橋進行全覆蓋修繕保護?這一新聞背後涉及的新型工業區發展理念以及 「記住鄉愁」的思考,令人深思。
  • 保護古村 留住鄉愁
    10月9日,施工人員在南昌縣三江鎮後萬村修繕一處古民居。江西省南昌縣三江鎮後萬村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村落。近年來,當地加大對古民居的保護力度,投入資金進行集中修復,留住美麗鄉愁。  10月9日,施工人員在南昌縣三江鎮後萬村修繕一處古民居。
  • 資興市:「喚醒」古民居 留住古韻鄉愁
    9月23日,中國傳統古村落資興市唐洞街道星塘村李家大院,李姓村民在修繕好的古民居內舉行祖堂修繕竣工暨祭祖典禮。修繕如初的廳堂、精美的木雕、復古的橫匾和門神,吸引了不少村民和城區的攝影愛好者前往參觀留影。
  • 拯救老屋 留住鄉愁
    拯救老屋   留住鄉愁「拯救老屋行動」首批項目正式在松陽縣開工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陳氏家族都在修繕宗祠?
    祠堂又稱宗祠,祠室,家廟,是古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它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聖殿,也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象徵與標誌。 修繕祠堂不僅是對中國歷史遺蹟的補救,而且也是對家族祖先長輩的緬懷和尊敬。以同宗同族為代表的祠堂文化是獲得文化歸屬感與共享感的直接媒介,對於海外移民與祖國家鄉的關係,對於海峽兩岸的文化認同和歸屬,具有現實意義與歷史意義。
  • 鄉愁之路漸成風景線
    鄉愁之路漸成風景線源稿:東陽新聞網 |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24日 15:31:10 | 作者:徐曉天 樓媛芳 | 編輯:厲歡歡  18日,在我市廣福街湖倉村兩側,綠化工作人員正冒著小雨搶種香樟樹,同時利用稻草等對現植苗木進行冬季保暖。
  • 東陽土漆匠:堅守老手藝 用一把漆帚留住鄉愁
    俗話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東陽南北鄉的嫁妝也是同中有異,「肉桶、漆盒、梁龍籃等嫁妝一般南北通用,而南鄉大多還有酒籃,北鄉則多用沓籃。」如今,有許多人已不知道這些「老古董」該上哪裡買,更不知道應該買哪些竹木器具做嫁妝,於是,邵開明就主動為客戶導購或代購家具,順便也接下一些做漆生意。
  • 幸福人居看變化|花園村:留住鄉愁的「世外桃源」
    幸福人居看變化|花園村:留住鄉愁的「世外桃源」 2019-12-28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永盛梁氏宗祠的修繕故事
    25日,記者來到位於三江口的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探訪正在修繕中的省級文保單位永盛梁氏宗祠。歷史:著名理學家朱熹曾在此講學記者看到,於本月初啟動修繕的永盛梁氏宗祠東、西、南、北立面均已搭好腳手架,施工人員堅守在現場。宗祠前由省政府於2009年立的一塊「福建省級文保單位」石碑格外醒目。
  • 交道口街道:恢復老胡同記憶,留住老街坊鄉愁
    ,讓人們記住鄉愁。」為此,交道口街道立足現實困難,結合實際情況,把群眾利益放在優先位置,堅持「政策是談出來」的理念,運用協商參與式的工作方法,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創新推出了全市首個「申請式改善」政策體系,研究制定了雨兒胡同留住居民申請式改善實施方案,為統籌推進其他三條胡同修繕整治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 留住鄉愁振興鄉村
    此舉意在保護傳統村落留住美麗鄉愁、讓鄉村重煥生機。幸運的是,我市連雲區的黃窩村和大竹園村2個村成功入選。事實上早在2017年,《江蘇省傳統村落保護辦法》制定實施,開啟國內先河。經過3年左右的精心培育,首批107個省級傳統村落正式出爐。而一直以來,山海相擁都是港城人引以為傲的資本。
  • 集美兌山李氏宗祠修繕落成
    昨日,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的兌山李氏宗祠迎來修繕落成慶典兌山李氏宗祠有600多年歷史,建築風格為典型的閩南四合院建築,面積約200平方米,在清代、民國及1985年均曾重修。2016年的「莫蘭蒂」颱風對這座歷史悠久的祠堂造成重創,需要大修。兌山居民在不到一個月之內就捐資100多萬元,海內外李氏宗親在得知此事後,也捐資20餘萬,工程在當年10月份開工。
  • 雨天探訪雨兒胡同,老北京怎樣留住老街坊「鄉愁」
    眼前的這一切,得益於北京市東城區近年來的種種努力——通過「架空線入地」、「胡同不停車」、「共生院」等措施,讓「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胡同景觀重現,雨兒胡同也留住了那份老北京街坊的鄉愁。雨兒胡同 攝影:封面新聞記者滕晗改善胡同居民的居住條件,成了留住「鄉愁」的第一步。
  • 左步村孫氏宗祠全面修繕
    左步孫氏宗祠正在修繕中。本報記者 孫俊軍 攝本報訊 因風雨侵襲而屋頂塌陷的左步村孫氏大宗祠正在全面修繕中。9月29日,記者在南朗鎮左步村看到,孫氏大宗祠正在拆除原本垮塌殘損的牆壁,工地北側豎立著施工告示圖,上面呈現出宗祠復原後的樣貌。據了解,1912年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的孫中山曾回左步村孫氏大宗祠謁祖。該祠堂在強颱風「天鴿」襲擊之前,就在一場大雨中屋面坍塌,很長時間籌集不到重修資金。如今,南朗鎮左步村孫氏宗祠修繕工程已由中山市發展和改革局批准,南朗鎮政府財政將投入400多萬修繕宗祠。
  • 榕城西岐:修繕傳統村落 留住美麗鄉愁
    目前,這個國家級傳統村落正在開展全面修繕,讓村莊更加美麗、迷人。昨天下午,記者來到西岐社區寨前溪時看到,整條溪的溪水已經被完全抽乾,施工人員正在進行清淤工作。為了不破壞這歷史古蹟,在修繕工程中,施工隊都是謹小慎微,修舊如舊。西岐社區現人口有8000多人,先後獲得「全國文明村」、「全國傳統村落」、「廣東名村」等多項國家、省、市級榮譽稱號。為了讓這個集眾多殊榮於一身的社區留住歷史,煥發光彩,近段時間來,仙橋街道辦事處與西岐社區各級部門採取措施,全面展開升級改建西岐文化廣場等傳統村落修建工程。
  • 【東陽文化禮堂--精品五廊】寀盧村
    村史村情  寀盧村隸屬城東街道辦事處,距東陽市區11公裡,為東陽三大盧姓集聚地之一。全村有農戶853戶,人口2552人,設16村民小組。村黨委下設4個黨支部,黨員123名。目前全村有工業企業32家,2013年完成工業產值6億多元,上交稅收近4000萬元。
  • 泉港:後張蝶變 留住鄉愁
    快到年底了,前黃鎮後張小學的改建工程也進入了加油衝刺階段,工人們正在進行抹牆面和鋪磚的工作,這裡修繕後將作為村史館,以實物的形式記錄鄉村發展,成為鄉村文化的新陣地。操場則被改建為多功能的智能運動場,這些項目讓後張小學的文化基因得到延續。
  • 在時光邊緣留住鄉愁——我國集中連片傳統村落保護見成效
    新華社貴陽11月2日電題:在時光邊緣留住鄉愁——我國集中連片傳統村落保護見成效新華社記者肖豔石板路上布滿了青苔,青瓦房已經傾斜,屋頂不再冒起嫋嫋炊煙……這些曾經凝結了幾百甚至上千年農耕文明的傳統村落,正用它們的斷壁殘垣提醒著人們不要忘記。
  • 始興周前古村落:再現古貌 留住鄉愁
    始興周前古村落:再現古貌 留住鄉愁 韶關發布 韶關發布微信號 shaoguanfabu 功能介紹 發布韶關要聞、政務信息等 收錄於話題今年以來,始興縣把環車八嶺生態經濟圈建設作為重點工作高位推進近年來,始興縣將古村落修繕工作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拆除清理古村落周邊危舊房屋51間,面積約2000多平方米。並依託傳統古村落基底,深入挖掘周前古村落歷史文化,通過實施古村落修復工程,突出地方特色,注重歷史文化傳承發展,培育發展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古村落文化旅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