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老屋 留住鄉愁

2022-01-29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

拯救老屋   留住鄉愁

「拯救老屋行動」首批項目正式在松陽縣開工

   6月11日,在第11個中國文化遺產日之際,「拯救老屋行動」首批項目在松陽縣三都鄉上莊村開工。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副秘書長李繼龍,臺灣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陳春霖,漢聲雜誌總策劃黃永松,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長鄭建華,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黃滋,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院長黃杭娟、中國茶葉博物館館長吳曉力,松陽縣委書記王峻等有關領導以及上莊村村民們,共同見證了上莊村28號民居的開工。


勵小捷理事長宣布拯救老屋行動在松陽縣正式開工

 
松陽縣委書記王峻宣講拯救老屋行動


 開工儀式後籤署「松陽宣言」

 老屋業主發表感言


 勵小捷理事長考察松陽老屋現狀

   「拯救老屋,留住鄉愁」,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越來越成為社會共識。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積極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彌補保護現狀空缺,對私人產權傳統村落文物建築探索社會共同參與保護的有效方法,「拯救老屋行動」項目在文化遺產日開工更具象徵意義。此次開展的「拯救老屋行動」自助項目,採取產權人自行申報,基金會資助金額50%的方式,按照第三方技術團隊把該保的保住,該用的用活,最大限度的降低修繕成本,讓農民群眾從中受益。

   為推進「拯救老屋行動」項目順利開展,松陽縣建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抽調精幹力量成立辦公室,積極開展入戶調查、宣傳發動等工作,截至目前,共收到48份(幢)項目申報表,包含上莊村在內首批7個村的項目已開工建設。浙江省古建院制定了修繕導則,編制了修繕方案及概算指南,逐棟逐戶審定方案和概算。在此基礎上,基金會還指派專家進行了現場抽查。

   據了解,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除了在松陽縣推進整縣試點以外,還將在全國範圍內選擇不同類型的傳統村落4-5個,力爭形成不同風格的保護模式,起到示範帶動效應。

相關焦點

  • 留住鄉愁記憶!老屋堂前的全家福
    鄉村、老屋即將成為歷史,村民韓大媽抱著孫子在門口拍了張照片,她說「城市建設是為了大家都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支持,我就是想著拍個照,讓小孫子長大後知道這裡是他原來的家」。一對老夫妻在門口拍照,老夫老妻一輩子,尚有些靦腆,不敢拉手。老媽媽動容地說「這是我半生的家,要跟老頭子去住新房了,留個紀念。」
  • 石屏縣「拯救老屋行動」:鄉愁歸處 情深石屏
    陳偉紅/攝)2016年,在財政部、國家文物局支持下,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發起「拯救老屋行動」,讓幾近消亡的老屋迎來了「復活」的新機遇。2017年11月,經過嚴格遴選,石屏縣獲得「拯救老屋行動」整縣推進項目資金2000萬元。項目落地後,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拯救老屋行動」領導小組並組建辦公室,制定了工作實施方案。
  • 松陽「拯救老屋行動」已修復142幢古民居
    看著一幢幢獲得新生的老屋,他感慨道:「選對了一個地方,找對了一幫人,辦對了一件事情。」2016年1月,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將松陽確定為唯一的「拯救老屋行動」整縣推進試點縣,而老屋指的是中國傳統村落中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中的私人產權民居。基金會資助4000萬元實施拯救行動,用於老屋的保護、修繕、利用。
  • 留住鄉愁振興鄉村
    此舉意在保護傳統村落留住美麗鄉愁、讓鄉村重煥生機。幸運的是,我市連雲區的黃窩村和大竹園村2個村成功入選。事實上早在2017年,《江蘇省傳統村落保護辦法》制定實施,開啟國內先河。經過3年左右的精心培育,首批107個省級傳統村落正式出爐。而一直以來,山海相擁都是港城人引以為傲的資本。
  • 浙報親歷欄目關注松陽「拯救老屋行動」踏遍古村尋新韻
    6月27日,浙江日報親歷版欄目刊發《3年激活百餘村莊,松陽是如何做到的——踏遍古村尋新韻》一文,全文如下:位於浙西南山區的松陽縣,擁有華東地區數量最多的古村落,1600多棟承載著鄉愁記憶的老屋散落在青山綠水之間。而在江南水墨畫中真實存在的村落裡,不少老屋已年久失修,亟待保護。
  • 石屏老屋修繕隊榮獲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第十二屆薪火相傳傑出團隊
    有讓那些積滿塵埃的壁畫和殘破不堪的佛像重現光彩的匠人——牟常有;有懷揣一顆初心、始終義無反顧、花甲之年仍然造塔的追夢人——趙玉山;有讓瀕臨失傳的馬鬃繞線蒙古唐卡技藝煥發生命力的陶格日勒;有守正創新成功探索出一條「非遺生產性保護產業化發展」的魏氏磚雕;有探索出屬於侗族自己的民藝復興之路的從江生態文化社;有傳承工匠智慧,勵志打造中國樂高的巧林榫卯創研團隊;有用非遺技藝,為殘疾人賦能的社工服務中心;有既修復了人心,也留住了鄉愁的符家營老屋修繕隊
  • 江西金溪:「拯救老屋」 工匠隊長在行動
    但因歷史原因,很多古建都出現坍塌,金谿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該縣歷史文化傳承,加強古村保護工作,最終被確定為「拯救老屋行動"整縣推進項目實施縣。2017年3月18日金谿縣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協會正式成立。會長黃祖光負責具體「拯救老屋行動」的操作。
  • 保護古村 留住鄉愁
    10月9日,南昌縣三江鎮後萬村村民在村裡小巷行走。  10月9日,施工人員在南昌縣三江鎮後萬村修繕一處古民居。
  • 碧桂園聯合華僑城打造秋長茶園 留住青山綠水和鄉愁
    公司 碧桂園聯合華僑城打造秋長茶園 留住青山綠水和鄉愁 2018年5月5日 16:58:25
  • 泉州一作家用畫筆留住鄉愁
    下筆之前他總會實地踏訪,精心研磨每一座老屋的來歷和故事。久而久之,他發現,大多有名的古居都隱藏著一段漂洋過海的謀生故事,他盡力記錄的儘是這一磚一瓦的離愁。這些鄉土文章總能引起很多共鳴,喚起老一輩人濃濃的鄉愁。只是楊新榕總覺得這樣的表達始終缺了點什麼。直到好友陳山山一次鄉土題材畫展給他帶來了大震撼。
  • 浙江松陽:江南老屋復活記
    原標題:浙江松陽:江南老屋復活記「拯救老屋行動」留住即將消失的村莊,留住根與魂助力鄉村振興  經過修繕,松陽縣赤壽鄉界首村村民雷金玉家的老屋重煥生機,一大家人在老屋裡過了年,就決定一直住下去。  老屋空置了十幾年,如今有了人氣,久違的燕子也飛回來築巢。  一口井、一座廟、一棵大樹,青瓦、灰窗、黃泥牆的老屋,依山傍水、錯落有致,鑲嵌在青松與梯田之間,構成了中國傳統村落的典型意象。  修復老屋,就是留住日漸消失的鄉村。
  • 碧桂園聯合華僑城打造秋長茶園,留住青山綠水和鄉愁
    百年老屋,淳樸山歌,手作涼帽,舞動麒麟…… 5月4日,「振興鄉村,築夢秋長」秋長茶園示範區揭幕儀式隆重舉行。秋長茶園位於廣東省惠州市,整體規劃用地面積約55平方公裡,是惠陽區政府與碧桂園集團、華僑城集團聯手打造的鄉村振興文旅項目,目標打造深莞惠田園親子娛樂綜合體、廣東省市民農莊先行實踐區和粵港澳客家文化傳承體驗地。
  • 故鄉老屋情:《鄉愁詩四首》
    鄉愁詩四首文/星翰 編輯/磐石故鄉老屋情院內荒蕪雜草深,老屋冷清遊子心。鄉愁離鄉西遊入疆關,廿年芳草路漫漫。
  • 河南作家尋幽賞景範家門,探尋詩與遠方,留住鄉愁
    那裡有割捨不斷的老家「鄉愁」。這就是河南省登封市的範家門(音mer),霽月清風同作伴,青山綠水共為鄰。(河南老家的鄉愁)7月5日上午,為留住「嵩山仙境世外桃源」範家門的文化記憶,展現範家門村近年來在打造建設鄉村文化旅遊景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鄭州市近百餘名文學藝術家「組團」來到範家門村,以文學、攝影等藝術形式為範家門注入文化和人文內涵。
  • 浙江松陽:「拯救老屋行動」項目首期142幢老屋完工驗收
    新華社杭州9月12日電(記者魏一駿、方問禹)浙江省松陽縣三都鄉呈回村20號老屋最近完成修繕項目驗收,標誌著松陽縣「拯救老屋行動」首期142幢已全面完工驗收。由松陽縣名城古村老屋辦組織的項目驗收組當日到象溪鎮靖居村、赤壽鄉界首村和三都鄉呈回村等地,實地驗收最後4幢參與修繕項目的老屋。在老屋修繕現場,驗收組通過對照修繕方案、現場質量檢查、詢問戶主意見等,對修繕內容逐項驗收。同時,驗收組也提出整改意見,要求限期整改到位。
  • 散文丨老屋:老屋是歲月變遷、時光斑駁的一本經書
    老屋,如一位蹣跚的百歲老人,在風雨中不屈不撓,為後人堅守著家的概念,留下僅存的殘缺屋脊屋頂門檻。我走進老屋,在荒蕪中尋找曾經的繁榮,在廢墟中發現昔日的輝煌。 曾經的老屋門前河坡草坪上,放牛的孩童任意玩耍,賣山貨木炭的鄉民、碼頭上的挑夫來來往往。河裡船隻木排川流不息,船古佬排古佬的勞動號子響徹沅水。
  • 蕉城,在城市變遷中留住「鄉愁」
    2018年09月28日 10:12:11 來源:東南網   千城一面的窘境,不僅讓城市識別性下降,也阻礙了城市文脈傳承,使柔柔「鄉愁」無處安放。
  • 留住窯洞 留住鄉愁
    窯洞,是黃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它濃鬱的民俗風情和鄉土氣息總會勾起人們無盡的鄉愁。近年來,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深挖地域文化資源優勢,巧打「文旅牌」,讓沉寂的舊窯洞煥發新活力,走出了一條村美民富產業興的發展路子。憶往昔 重溫革命星火前往崇信縣黃寨鎮屈家灣村,沿著蜿蜒的山路一路前行,綠樹掩映中4孔經風沐雨的舊窯洞隱約可見。
  • 再讀趙攀強散文集《留住鄉愁》
    書友王功卿說,我多在夜間閱讀《留住鄉愁》,讓我重回了一次故鄉,重新感悟了一回歲月,回味了一段往日的生活。書友張衛君說,讀《留住鄉愁》,也加深了我們對家鄉建設,發展最美好的嚮往和期盼。何謂鄉愁,何謂傳統鄉土散文和新鄉土散文?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更引發了新的思考。鄉村還是美麗的,鄉村有了缺憾,鄉愁需要留住,這一深刻的話題,通過這本書,其信息量和研究思考的價值是不可低估的。
  • 留住鄉愁留住根——仙遊石蒼鄉官家村探秘
    上過山村老屋上過山村位於一個四面山巒環繞的狹長山谷之中,汽車從北部駛入這個山谷,便可看見東西寬約200多米,南北長約400多米的狹長地帶。老屋大多已經不住人了,院中的雜草長得有一人多高,斑駁而沉重的木門上掛著老鎖,土牆邊堆放著一排整整齊齊的木柴,不知誰家採了魚腥草涼曬在老屋前,這裡沒有燈紅酒綠的繁華,也沒有穿梭不停的汽車,時間仿佛在這個小山村裡停住了,只有屋旁老婦荷助勞作的聲音才劃破了這寂靜的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