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冰鎬獎聊聊中國登山界現狀及所受影響

2020-12-25 戶外資料網

  前一陣,有2個朋友不約而同地問:

  「你看今年去年哪個國內的攀登,能送去參加亞洲金冰鎬獎?」

  「沒一個攀登有資格入圍。」

  「領導要讓選幾個去韓國參賽啊...」

  「啊,韓國人這麼講民族性、講國家面子,國內攀登雖有進步,但這幾年不說跟歐美比較、就是跟日韓比也是最高的攀登作品差太多,拿這些個去參加比賽簡直是搞笑。韓國人敏感,心理笑話說中國攀登水平低但臉皮厚還來參賽......不小心,我們就被這麼「被代表」了。」

  「自己玩水平爛點一點都沒啥,但這麼還不知天高地厚,那就丟臉到國外了。而且還是很多中國青年看不慣的韓國,嘿嘿......」

  註:亞洲金冰鎬獎,為亞洲攀登界的最高榮譽獎。而金冰鎬則為全球性的獎,是攀登界的奧斯卡、最高榮譽,頒發給亞洲、全球最具備探險和創新精神的攀登事跡。

  中國攀登的現實

  有一種觀點相當流行:「拿中國攀登(攀巖登山等)和紐西蘭、瑞士、美國、法國等傳統阿爾卑斯強國去比是沒有意義的,國情、傳統文化本不同,而且中國攀登現在進步很大……」不管怎樣,這些觀點隱晦地承認了一個事實:中國攀登比它們這些國家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日前,有朋友問,你說我們公司贊助的攀登,能否去參加韓國那亞洲金冰鎬獎評選呢?我笑談:國內技術能力有提高,但參加這個就算了吧,自己玩水平低點沒關係,但拿去參賽,那不是義和團學了幾招非得要和人家去比武。有敏感的國青豈非要罵人了?出去不就「代表」中國大陸人了嘛......

  亞洲地區,日本、韓國、哈薩克三國是平均水平及高端成績最突出的國家。而伊朗、中國、尼泊爾、巴基斯坦的高山區域有能力的人很多,比如夏爾巴、西藏藏隊成員、罕薩人等,但他們在國際攀登界的「地位」並不算很高,在亞洲也僅屬於第2梯隊。當然也有人會說「是你說不高就不高吧?」「這是西方的門檻、這是傲慢與偏見吧?」「看我們的藏隊是世界上第一支以團隊形式完成8000米的隊伍!」「這些比較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實際上,的確8000米攀登尤其14座8000米,是比7+2一類的更具有探險、技術和能力的含義,更應受到尊重。但在所謂「國際攀登界」,真正精神核心、所受推崇的是一種人類探險的創新,如對於一個6000米山峰的技術新線路的開拓。阿爾卑斯式的攀登、創新的攀登,是攀登界的時尚與推崇。被更多人認為是一種自由攀登的精神之隧。而夏爾巴等為生活生存的努力更局限在工匠型的體力付出。

  亞洲攀登界最高榮譽是亞洲金冰鎬獎,迄今,日本、韓國、哈薩克的攀登者基本包攬了每屆榮譽甚至也包攬了入圍。2008年,第三屆亞洲金冰鎬獎提名5個技術型攀登,韓國攀登3個,日本攀登1個,哈薩克攀登1個。最終,來自日本的文隆村、貴介佐藤等三人獲得第三屆亞洲金冰鎬獎。這三個30歲左右的男子,憑藉印度卡蘭卡峰(6931米)的攀登還獲得美國「金巖釘獎」。第二屆亞洲金冰鎬獎獲得者為韓國,第一屆為哈薩克的天才Denis Urubko 和Serguey Samoilov。

  中國攀登者,如果哪一天能入圍該候選單,都是相當的歷史突破。更不用說,全球性的素有「登山界的奧斯卡獎」之稱的金冰鎬獎(「Piolet d`Or」)了。

  在人種、文化等方面,東亞三國是相當接近的,而中國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日韓已相當接近,更比哈薩克要富裕的多。中國山嶽資源,更可謂世界第一大國,但為什麼中國攀登,無論是群眾型的普及(平均)能力,還是高手的數量與能力,攀登作品的數量和創造力,都要落後很多?

  如攀巖領域,日本有平山(Yuji Hirayama),小山田(Dai Koyamada),韓國有高美順,這個前韓國及亞洲冠軍,現在竟然已經完成六座8000米高峰,包括在2008年登頂K2。高美順,其實許多中國攀登者尤其是攀巖者並不陌生,她前些年到中國參加比賽、去雙橋溝攀冰等,誰會驚奇身邊看起來的普通攀巖女孩漸漸成為8000米的女子強人?2007年,韓國Sim Kwang Sik、Kang Yongsun以及Joo MinSu在從西壁線路登頂巴基斯坦Mount Garmush峰(6244米)。

  而日本歷史和現實中存在許多阿式攀登者,象植村直己、山野井泰史(平山攀巖的入門老師)、竹內弘高、山田升等等。而2006年登頂K2的23歲小松由佳(Yuka Komatsu),也曾在中國攀過四姑娘三峰等雪山,被中國攀登者認為體力、速度、技術和經驗非常平常等等,但誰能想到她就登頂K2?2007年3月,日本人Masatoshi在阿拉斯加SOLO冬季首登完成福拉克山的東南山脊。文隆村、貴介佐藤等還完成麥金利山的一條高難線路等。這些號稱日本的阿爾卑斯新生一代。

相關焦點

  • 悲喜交集,2019金冰鎬獎獲獎名單出爐
    8月1日,Piolets d'Or委員會公布了2019年「金冰鎬獎」的獲獎者,三個卓越的攀登被授予登山界最高的榮譽。雖然,獲獎是一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但今年的特殊情況註定了今年的「金冰鎬獎」是悲喜參半的,因為其中的兩名獲獎者大衛·拉瑪(David Lama)和漢斯約格·奧爾(Hansjörg Auer)在4月份時不幸遭遇雪崩而身亡。以下是三位獲獎者和他們的攀登介紹:一. 大衛·拉瑪SOLO首攀Lunag Ri
  • 獎項評選標準更改 金冰鎬獎頒獎儀式將無法如期舉行
    金冰鎬獎主辦方近日宣布:由於獎項評選標準的更改,原本定於2008年2月15日在義大利舉行的金冰鎬獎頒獎儀式,將無法如期舉行。金冰鎬獎是全球登山界含金量最高的獎項。  金冰鎬獎始於1991年的法國,由時任法國阿爾卑斯月刊《Montagnes》雜誌首席編輯的古·夏姆旭和高山集團(GHM,總部位於夏木尼,由國際登山界精英組成的會員制俱樂部)總裁讓-克魯·瑪米耶創立。他們的目標是對每年最顯著的阿爾卑斯式攀登進行表彰和獎勵,並因此迅速為國際攀登界所看重。  迄今為止,已有數名熱門候選人宣布拒絕出席頒獎儀式。
  • 2011亞洲金冰鎬獎頒發 Denis Urubko三獲殊榮
    11月4日晚,第6屆亞洲金冰鎬獎(Piolet d'Or ASIa)在韓國首爾頒發,哈薩克斯坦登山家Denis Urubko憑藉今年8月中與搭檔Gennady Durov一起完成的託木爾峰(peak Pobedy)北壁新路線攀登第三次捧得亞洲金冰鎬獎。2006年和2009年他分獲該獎。
  • 第三屆亞洲金冰鎬獎提名近日在首爾揭曉[圖]
    第三屆亞洲金冰鎬獎提名於當地時間11月7日晚在韓國首都首爾公布,5個技術型攀登入選角逐此次的亞洲金冰鎬大獎,其中韓國攀登3個,日本攀登1個,哈薩克攀登1個。  亞洲金冰鎬獎源於歐洲的金冰鎬獎,首屆獎頒典禮於2006年11月10日在韓國首爾舉行。
  • 亞洲金冰鎬獎揭曉 Kalanka峰北壁新線路獲獎
    首爾時間11月10日,三位日本登山者,30歲的Fumitaka Ichimura, 27歲的Yusuke Sato 和31歲的Kazuki Amano憑藉在印度加裡瓦爾喜馬拉雅山區延北壁新路線登頂卡蘭卡峰(海拔6931米)而獲得第三屆亞洲金冰鎬獎。
  • 金冰鎬獎揭曉 兩名獲獎者已逝
    新華社柏林8月2日電(記者劉暘)由法國《高山》雜誌和高山俱樂部聯合舉辦的2019年世界登山金冰鎬獎評選結果1日揭曉,喀喇崑崙山脈巴基斯坦境內兩座山峰和喜馬拉雅山脈尼泊爾境內一座山峰的登山行動獲此殊榮。完成攀登的運動員中有兩位已經去世。
  • 2019金冰鎬與波蘭冬季攀登史
    2019年9月底,攀登圈的現代尤利西斯們匯聚波蘭南部小城蘭德克山地文化節,被譽為登山界「奧斯卡」的金冰鎬獎在此舉辦頒獎典禮。從2018年開始,金冰鎬獎打破常規,走出法國來到波蘭舉辦。
  • David Lama和Hansjorg Auer獲2019年金冰鎬獎
    David Lama (右)和Hansjorg Auer2016年在安納普爾納3峰上金冰鎬獎被稱為登山界的「奧斯卡」,獎項是為了褒獎在全世界內取得重大攀登成就或豎立登山標杆的人物。今年的金冰鎬獎頒獎典禮將於9月21日在波蘭的「拉達克山藝術節」上舉行,屆時,其中兩名獲獎者將不能親自領取,只能由家人或朋友代表。今年4月,奧地利頂級登山運動員David Lama和Hansjorg Auer在加拿大落基山脈海拔3295米的豪斯峰(Howse Peak)上發生雪崩身亡,36歲的美國人傑西·羅斯凱利(JessRoskelley)也一同攀登遇難,Lama只有28歲,Auer只有34歲。
  • 第19屆金冰鎬獎揭曉 中低海拔技術攀登獲獎
    當地時間4月15日晚,第19屆金冰鎬頒獎典禮在法國山城夏蒙尼舉行,兩位日本登山者Yasushi Okada和 Katsutaka Yokoyama的洛根山(Mount Logan,5959米,加拿大)東南壁攀登和Sean Villanueva、 Nicolas等人的格陵蘭島大巖壁攀登最終獲封金冰鎬獎,英國老登山家Doug Scott被授予終身成就大獎。
  • 金冰鎬獎舉行頒獎典禮 遇難者家屬出席領獎
    新華社波蘭隆代克-茲德魯伊9月21日電(記者劉暘、張章)波蘭第24屆隆代克山地節21日舉辦了金冰鎬獎頒獎典禮。獲獎的三個攀登行動中有兩位攀登者已經去世,他們的家屬出席儀式並領獎。波蘭傳奇登山家克日什託夫·維利斯基獲得終身成就獎。
  • 第20屆金冰鎬獎提名揭曉 我國境內攀登入選[圖]
    素有攀登界「奧斯卡」之稱的第20屆金冰鎬頒獎禮將於3月21日-24日分別在法國山城夏蒙尼和義大利的庫馬約爾舉行,日前評選委員會公布了獲得最終提名的六大登山事件,其中去年夏季3名斯洛維尼亞攀登者在我國境內完成的雪蓮峰東北衛峰首登入選。
  • 嚴冬冬:獲得金冰鎬獎的自由攀登者
    嚴冬冬   新年伊始,由搜狐戶外發起,CCTV5《極限時刻》、《戶外》雜誌(OUTSIDE中文版)、《戶外探險》、CNTV體育臺聯合推動的2012-2013年度「中國戶外年度人物」評選結果在北京揭曉,經過眾位資深評委對候選者的層層篩選,獲得金冰鎬獎的自由攀登者的嚴冬冬榮譽當選。
  • 最全的歷屆亞洲金冰鎬匯總(2006-2017,目前只有俄文版)
    大家直接去網址看:HTTPS ://4sport.ua/articles ID = 8677#2 金冰鎬獎亞洲-金冰鎬獎的OR ASI A.獎項攀登史金冰鎬獎亞洲-金冰鎬獎亞洲金冰鎬獎亞洲-金冰鎬獎D'或亞洲內容簡介1. 2006年:我«金冰鎬獎2006亞洲»(金冰鎬獎亞洲2006年)2.
  • 2013金冰鎬獲獎者:南迦帕爾巴特Mazeno山脊穿越
    戶外資料網(8264.com)訊,4月6日晚,2013金冰鎬獎在義大利小鎮庫馬耶(Courmayeur)正式頒發,6項提名全部獲獎,創金冰鎬歷史上首次。這六大攀登有何獨特之處,讓評審團難以割捨,且隨小編一探究竟吧。
  • 攀登者「黃埔軍校」,撐起中國登山界半壁江山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供圖8名登頂珠峰隊員與2名高山攝像師在珠峰頂合影。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記者李偉)6月19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攀登者「黃埔軍校」,撐起中國登山界半壁江山——在2020珠峰高程測量隊中,有12名地大校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山》的報導。
  • 走向念青唐古拉山脈——金冰鎬獎得主尼克·布洛克的探險回憶
    原標題為《聽閾偏移》(Threshold Shift),作者借用聽覺器官受高強度噪音衝擊時啟動的自我保護機制,比擬自己與同伴們在遭遇無數致命危險後的心態轉變。 2016年,尼克·布洛克與好友保羅·拉姆斯登(Paul Ramsden)沿北脊首攀中國西藏自治區境內的念青唐古拉東南峰(海拔7,046米)後沿東脊下撤,圖中的攀登者為保羅·拉姆斯登。
  • 金冰鎬得主西北壁直上新線路登頂日烏且峰
    日烏且峰的西北壁中央雪槽路線在這次登頂之前,在已有攀登記錄中至少被嘗試過兩次:2003年英國大牛Mick Fowler(2002年以么妹鋒北壁直上而獲得金冰鎬獎)和搭檔Andy Cave;2009年一支韓國三人登山隊也曾嘗試攀登過這條路線(隊員包括Ahn Chi-young,、Heo Young-cheol、Yun Young-Joon)。
  • 2018年金冰鎬獎揭曉,三項攀登脫穎而出
    近日,2018年金冰鎬獎評選塵埃落定。在58項2017「重要攀登」名單中,三項攀登脫穎而出,斬獲2018年金冰鎬獎:Marek Holecek和Zdenek Hak(捷克)攀爬迦舒布魯姆I峰(8068米);Kazuya Hiraide和KenroNakajima(日本)攀登Shispare峰(7611米);Frederic Degoulet,BenjaminGuigonnet
  • 國內登山界的"教父" 西藏登山學校校長尼瑪次仁
    尼瑪次仁在國內登山界屬於「教父」級人物,他於1999年創立的西藏登山學校,與法國沙木尼國家滑雪登山學校並稱為「世界上僅有的兩所登山學校」。中國登山界的英雄人物阿旺羅布(目前中國登上珠峰次數最多的登山家,從2002年起,他每年登頂珠峰一次,至今已成功登頂5次),正是從西藏登山學校走出來的普通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