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在線12月30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楊陽)日前,在北京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優秀扶貧案例報告會」上,由市扶貧辦報送的「一畝田脫貧——湖南湘潭貧困戶藉助產業科技扶貧整體脫貧」入選產業扶貧優秀案例。這是湘潭市產業扶貧案例首次入選中國優秀扶貧案例。
「第三屆中國優秀扶貧案例報告會」由國務院扶貧辦、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網、《中國扶貧》雜誌社聯合主辦。本次案例從材料徵集到報告會發布歷時八個多月時間,活動組委會從全國各地申報的1500多份有效案例中,組織專家進行四輪綜合評審,甄選出了產業扶貧、消費扶貧、穩崗就業、防止返貧、扶志扶智、最美人物六大扶貧領域各具有代表性的15個扶貧優秀案例。
2017年,湘潭縣射埠鎮科協主席鄧述東提出了「一畝田脫貧」模式,在不影響糧食生產而增加蘑菇種植收入,稻菇循環種植,可達到「春種水稻千斤糧,秋種蘑菇萬元錢」的效果。同時,以技術團隊和產業運作為依託,通過對有、無勞動能力的兩種群體進行精準幫扶,實現脫貧路上一個也不掉隊的目標。因其見效快、投入低、效益高、易操作、生態環保等特點,「一畝田脫貧」模式得到了湘潭市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很快在湘潭縣、湘鄉市、韶山市13個鄉鎮30多個村推廣。
為了使「一畝田脫貧」模式更加適應貧困戶種植實際,湘潭市在簡易種植方法和節省勞動成本上不斷下功夫。在項目實施的第二年,就集成了一套簡易栽培方法,可有效節省60%的勞動成本,並申報了4項發明專利。同時還引進和選育了多個特色品種,開發了「黑花生+赤松茸」「黑土豆+竹蓀」「赤松茸+竹蓀」「蟲草參+赤松茸」等多種循環生態高效種植模式,貧困戶可根據自身條件選擇種植模式,同時避開因產品單一導致滯銷現象。
目前,「一畝田脫貧」模式已幫助貧困戶1316人,帶動了30多個貧困戶發展成家庭農場或種植大戶。由射埠鎮白水村的成春林、賀光榮、張敏等7位貧困戶率先進行種植示範,畝收入均上萬元。
今年,鄧述東技術團隊建設了一個1000畝竹稻、50畝蘑菇的核心示範片和兩個20畝的推廣培訓示範基地,推廣種植範圍覆蓋全市的23個鄉鎮,帶動1500多戶貧困戶就業。
【來源:湘潭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