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年,趙匡胤發起「陳橋兵變」,建立了宋朝。
在宋朝創建之初,為了政權的平穩過度,以及籠絡安撫後周舊臣,趙匡胤依然任命後周的3名宰相範質、王溥以、魏仁浦為宰相。於是,宋朝的第一任宰相產生了。
從960年到1279年,宋朝(北宋和南宋)一共享國319年。319年間,共產生了137位宰相。這些宰相都在各自的崗位上,輔佐皇帝處理軍國大事,作出了一定貢獻。那麼,這137名宰相都是哪裡人呢?
來自浙江的宰相最多。共有25位浙江宰相出現在宋朝的政壇上,佔據全部宰相的近五分之一。
宋朝時期,地處江南的浙江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特別是到了南宋時期,浙江杭州成為都城(行在)所在地。在這種情況下,浙江產生如此眾多的宰相,不足為奇。事實上也是如此。浙江25位宰相中,只有4位宰相產生於北宋;其餘21位全部來自於南宋。
這是近水樓臺先得宰相啊。
在浙江籍宰相群體裡面,知名度比較大的有杜衍、史彌遠、範鍾、賈似道、陳宜中等人。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賈似道了。
賈似道把持朝政20多年,被稱為「誤國奸相」。他對蒙古大軍進攻的戰略方向判斷出現失誤,導致軍事重鎮襄樊在堅守6年後最終被攻陷,埋下了宋朝覆滅的伏筆。1275年,賈似道親徵失敗,被謝太后貶謫到廣東,途中為監押使臣、會稽縣尉鄭虎臣殺掉。
除了浙江外,河南也是宋朝時期出宰相的大省。共有21位河南宰相輪番登臺。
河南與浙江的情況大同小異。在北宋時期,河南是都城所在地,宰相職位似乎特別眷顧河南官員。在21位河南宰相中,有17位產生於北宋,只有4位產生於南宋。
河南宰相特別喜歡「沾親帶故」。有父子宰相,比如宋仁宗朝、宋神宗朝的宰相韓琦和宋徽宗朝的宰相韓忠彥是父子關係。有兄弟宰相,比如宋神宗朝的宰相韓絳和宋哲宗朝的宰相韓縝是兄弟關係。
河南宰相中有名氣的很多,魏仁浦、呂蒙正、富弼、韓琦、李邦彥、万俟卨、韓侂冑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富弼、韓琦是與範仲淹一起主持過「慶曆新政」的人物,後來他們又不約而同一起反對「王安石變法」,讓人感嘆今夕何夕。万俟卨與秦檜等人一起陷害抗金名將嶽飛,因而被人們鑄成鐵鑄人像,跪在杭州嶽王廟前,千百年後仍未站起來。
宋朝時期,福建也是一個產宰相的大省,共有17名福建宰相活躍在權力核心。
福建位於東南沿海,非常注重文教事業,是當之無愧的「學霸聚集地」。宋朝時期,進士榜單中,有一大半都來自福建。擁有如此龐大的進士隊伍,自然容易產生宰相級別的高官。
福建狀元榜單裡,大家最熟悉的當屬蔡京了。蔡京在歷史上名聲非常壞,被稱為北宋「六賊之首」。他曾經先後4次擔任宰相,任期長達17年,在歷史上實屬罕見。蔡京的書法非常好,與蘇軾、黃庭堅、米芾並稱為「宋四家」。可是,人們厭惡蔡京的人品,將他從「宋四家」裡刪除出去,以蔡襄頂替。蔡襄與蔡京都是興化軍仙遊縣(今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人。
鮮為人知的是,江西也是一個出狀元的地方。在宋朝時期,江西走出了16個宰相,在全國宰相榜單裡排名第四。
江西宰相群體裡的知名人士非常多。我們所熟知的王欽若、晏殊、王安石、趙汝愚等人,都在在江西這方熱土上走出來的。王欽若幫助宋真宗達成封禪泰山的心願,居功至偉。晏殊是一代詞人,「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你背過吧?王安石的名字大家就不用多說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王安石變法」是歷史必考知識點。趙汝愚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八世孫,是宋朝宗室子弟中唯一的狀元,又是唯一的宰相。
在全國宰相榜單裡,四川以9名宰相排名第五。從四川仁壽走出來的虞允文,是南宋末期的中流砥柱。1161年采石之戰中,虞允文指揮不到2萬的宋軍打敗15萬金軍,贏得了南宋末期少有的勝仗,並導致金軍發生內亂,金國皇帝完顏亮被部下殺掉。
此後,安徽、河北、山東以8名宰相,並列全國宰相榜單第六名。山西、北京、江蘇、湖北、湖南等地均有數額不等的宰相。宋朝時,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地屬於偏僻之地,沒有走出一位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