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澗西村堪稱國寶村——家族女性祖先神

2020-12-19 騰訊網

「世上有姓狐的人嗎?」

「大概沒有。」

「真有真有,洪洞縣裡的確有。」

洪洞縣城正西25裡處的半山區裡,有村名曰「澗西」;該村坐西朝東,避風向陽,西、南、北都是山,唯東面臨一澗河;與三教、宋家溝、姚頭、萬安、韓家莊、楊家莊等村為鄰,耕地約2500畝;1700多口人,以「狐」姓佔絕大多數。

《百家姓》一書列504姓,並無該「狐」;新中國成立後數經人口普查,全國各地幾乎沒有狐姓人,唯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萬安鎮內的這個澗西村,獨留有這麼一枝。

一 美好的圖騰

原初的人類社會,普遍地存在過圖騰時期。

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於1985年出版的《山西名人》一書裡,介紹有119位古今偉人,第一名就是春秋時期的晉文公重耳。他出生於公元前699年,是其父晉獻公為世子時生育的第二個兒子;當年晉國公室內訌,曲沃與翼兩個對立政權相互爭戰,其父歸屬於「曲沃」系。昔年的曲沃在今聞喜縣境內,相對的略偏西,實踐中遂與包括今汾河以西的一些小國等結盟。在這些小國裡,就有重耳母親娘家方國在其內。重耳的外祖父姓狐名突,兩個舅舅狐毛與狐偃,表弟狐射姑,都是這個小國的領袖人物。「狐」姓的存在,最少有近三千年的歷史。

中國人的姓氏雖然多,但都有自己獨特的內涵。上古時代的姓氏,多依其尊奉的圖騰而定,狐姓家族也是以「狐」獸為其徽銘的。當初他們所以選擇「狐」獸為自己的旗幟者,也是取其優越於其他事物而為之。學者們認為:

一、狐姓源自於動物「狐」,上古時期曾廣泛而長期的存在過對狐的崇拜。之所以如此,是古人在長期從事遊牧與狩獵的實踐中,對該種動物天性取得深刻認識的結果。

二、狐是一種靈性動物,其本身有三大優勢:

頭部銳前豐後,是其謙遜謹慎、靈活機智的生態構成,成語「狐假虎威」,是這一本能的縮寫;

皮毛呈金黃色,是其尊貴的貌觀,成語「狐裘羔袖」,則是對此的形容;

該獸所有成員年老懷古,臨終時頭部均朝向自己誕生的方向,以示歸祖。《禮記·檀弓上》云:「狐死,正丘首,仁也。」成語「狐死首丘」者,是對其仁德的高度肯定。

三、當初選取以狐為其姓氏的人們,是以狩獵為主要生活手段的有虞氏部落。

一種旗幟的確立與高舉,是這一群體人們的精神表達。當年的狐姓先祖們,就是以狐獸品質為自己精神的,從而區別與領導著其他群體。他們都曾以「狐」為榮為豪。

狐,就是他們所崇奉的圖騰神,也是春秋時期今晉南地區內一個小國的名號。

二 多方文化匯一身

《春秋左傳注》裡,有不少章節介紹過重耳的一些情況:

《莊公28年》,即晉獻公11年載,獻公為世子時,曾「娶女於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

《僖公5年》,即晉獻公22年載,其太子申生被迫自縊,晉獻公又派寺人披前往蒲城捕殺重耳,重耳「踰垣而走」,向其舅氏國逃亡,「遂出奔翟」。

《僖公23年》,即晉惠公14年,當再次回顧此節事時,則寫成「晉公子重耳之及於難也,晉人伐諸蒲城」,重耳投其母家,「遂奔狄」。

在同一本典籍中,對重耳外祖父家族的那塊大國土,既能夠被書之以「狄」,也可以寫之成「翟」;從而可知,在古籍裡,「狄」與「翟」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通假,並不為誤。二字古時同音

中國的史學和民族學界的學者們早己指出,我國古代居民,曾存在有夷、蠻、夏、戎、狄的不同。由於種種原因,這五方面的民眾,也在不斷的滲透交變著,逐漸形成一個共同的「漢」民族。重耳母家存在的「翟」與「狄」雙重名稱,說明就在他們身上,已集中了兩種不同的文化。「翟」歸於東方鳥俗氏太陽系統,「狄」屬於西方獸圖騰太陰系統,他們都是漢民族的組成來源部分,都是中華民族的祖先。

上古以「翟」或「狄」命名的方國很多,不完全統計,在《史記》一書裡,涉及到它們的內容《晉世家》六處,《魏世家》五處,《齊世家》四處,等等,計約五十多處。

「翟」從「羽」,禽鳥類的象徵。《說文》:「翟,雉也」,就是今臨汾市堯都區、洪洞縣等地人們所說的「山雞」或「野雞」,一種相當珍貴的飛禽。將其遺落的長尾系之於杆端,是古代宮廳歌舞的必需導具;舊時唯皇后的輿車上方允許飾插翟羽,其他人不得配用;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版的《『三國演義』人物繡像》一書裡,公孫瓚、周瑜、姜維、許褚、太史慈、馬忠等高級將領的冠頂上,均飾以翟羽,是英雄們特別的專飾品。古裝戲裡的豪雄們多於帽頂上加長翎,是這種翟羽的藝術化。《呂氏春秋 古樂篇》中介紹,西方天帝少昊帝嚳舉辦大型音樂會,曾令「鳳鳥天翟舞之」以助興。這裡的「天翟」者,就指明是鳳凰鳥。在中國的上古神話裡,虞舜就是一位人身鳳首的聖者,也被稱作「天翟」。在當年母權制的時代裡,「翟」氏族及其邦國的社會地位很高,歸於領袖範疇。

「狄」從「犬」,獵犬與家犬都是遊牧氏族和狩獵民眾的得力助手,它們敢於跟惡狼猛虎博鬥,關鍵時刻捨身護主是它們的天性,俗語「好狗護三院」和「狗是忠臣」等,是對其美德的頌揚。民間傳說中天神楊二郎的貼身靠哮天犬,為主人建有不朽功績,遂成為十二地支中衛國祐民的象徵「戌」。古人曾寫詩頌之曰:「九月河魁性最剛,一年於此物收藏。洪爐巨火能成就,鈍鐵頑金賴主張。海窟衝龍生雨露,山頭合虎動文章;莫道天羅生迷津,心底無邪自坦然。」以「狄」為名的氏族,是古代西部龍獸文化的重要部分。今臨汾市、晉中市、長治市一帶上古時期的先民們,多為獸文化與鳥文化的聯合體。

「狐」姓人既屬於「翟」,也歸於「狄」,他們是集多方文化優點於一身的仁德家族。

三 楷模之神

狐氏家族對祖國,特別是對晉國者,貢獻較大,是一個出了神靈、並非一般的家族。

當年晉國統治集團內訌連年,民不聊生。重耳自中年時期就被排擠出國都,先後在多國多地流亡,渡日艱難。在這期間,以其舅舅狐毛、狐偃,表弟狐射姑三人為首的少部分隨從,與他同患共難,伴隨二十年左右。其間,重耳的外祖父狐突,為支持子孫們的正義行為而慘遭殺害;對重耳流亡十九年中的一些重大事項的決策,多由狐毛等三人議定。諸如,始則逃離蒲城,奔赴翟國;十一年後,勸重耳離翟往齊;在齊國,他們又與姜氏合謀,醉載重耳離齊遠走。重耳歸晉稱君後,他們又勸其選拔人才,鼓勵農桑,廢除雜稅,很快的使晉國擺脫窮困,步入富裕;又在原二軍的基礎上建立了上、中、下三個軍。他們又力排眾議,勸晉文公堅定地勤王室,救宋國,實施晉楚城濮決戰、並取得奇蹟般的勝利,在中國的軍事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促使晉國成為春秋一霸,從此強盛了數百年之久。史學界普遍認為,狐氏家族的忠誠、努力與智謀,是晉國掘起發展的重要因素。

狐氏家族在精神上對重耳的教育、影響和感染也極其深刻,使他在道德和人格上,都能有超人之處。他們的這些思想與言行,對廣大中國人民也具有樣板、典型和楷模的教育作用。

狐氏家族的代表形象,是重耳的外祖父狐突老人,他的全局精神,堅持原則不易的精神,困難之中不屈不撓的精神,國家至上、事業至上的忠誠精神,大難當頭勇於犧牲的精神等等,都給人以深刻的感觸與影響。在許多文人學者和民眾的請求下,宋徽宗趙佶於宣和五年(1124),冊封狐突為「護國應利候」;後又在當年山西省巡撫曾國荃的殷切請求下,清代的光緒皇帝於1878年下詔,冊封狐突為「靈弼護國應利侯」,屬於全國性法定如期必須祭祀的重要神靈之一。不完會統計,在全國範圍內,建有以狐突為主神而祭祀狐氏諸先人的神廟207座,其中呂梁市50,太原市39,晉中市39,臨汾市5,運城市5,石家莊市2,焦作市2……。太原市清徐縣西馬峪村與晉中市平遙縣洪善鎮郝洞子村的兩座狐突廟者,已被國務院第六批公布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狐氏家族的社會影響和威望,可見一斑,非同一般。

四 留取丹心照汗青

為大局而主動犧牲自己的利益以至生命,是中國人民所敬仰的高貴品質之一。

文公與其子襄公當政時期的晉國,一派興旺景象,這也正是狐氏兄弟們輔政用事時期。當重耳父子和狐偃兄弟相繼謝世後,為迎立新君,晉國的朝臣分裂,形成以狐、趙二氏為首的兩大對立派,鬧出多起重大的人命慘局。如若再繼續對峙地鬧下去,將會給晉國造成難以估量的危害,有違於他們狐氏家族的初心。在這危機關頭,狐氏一方的領銜人物狐射姑,年邁穩重,出自對晉國的熱愛與高度負責,他跳出這一是非圈子,攜帶妻室兒女主動出走下野,隱姓埋名。

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退讓舉措,主動的犧牲了自己,為晉國帶來重新安定團結的生氣;同時也給狐氏家族及其親近的人們,形成滅頂之災的慘局。他們被迫害乃至被屠殺的後果,可想而知之;從此,狐氏家族陷入默默無聞的境地。有人將他們比作「耶穌基督」,也有人說他們是希臘神話中的普洛米修斯。中國社會以後出現的蘇武、嶽飛、文天祥、袁崇煥、于謙、譚嗣同等為顧全大局而犧牲自身的愛國志士們,多以他們為精種支柱和校仿的偶像。他們曾經給許多人以勇氣、力量和方向。「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只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明代的于謙對那些勇於犧牲自己者的歌頌。「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之句,是毛澤東主席對那些明知要吃大虧或必死而不逃避者們的讚揚。這其中也包括有狐氏家族的先輩們。

五 它在哪裡?

北距呂梁市交城縣城65裡有一「狐爺山」,山上有宋代景祐年間創建的「狐爺廟」;太原市清徐縣城南也有一「狐突廟」。此二廟主祭的就是春秋晉國狐突,都香火旺盛。曾有不少學者把這一帶定為狐氏家族的根祖之地。不過,若依明末學者顧炎武先生的考證,周代的晉國,在晉文公身故一百多年「魏絳和戎」成功以後,其所管轄的範圍,才由北突破今霍州市,而後逐步深入於今晉中市、大原市和呂梁市的。晉獻公、晉文公時期,對這些地方都鞭長難及,狐氏家族也絕不會「故居」於彼的。

但是,此說也絕非空穴來風。自漢唐以來,長期的存在一種把當初對唐叔虞的始封之地,定在今太原市汾水以西的晉源縣境內的成論,人們還在那裡建造了「唐叔虞祠」,唐太宗李世民甚至親筆為這裡書寫了《晉祠碑》。在這種氛圍影響下,將重耳母家設定於這一帶者,也可以理解。隨著近年來考古事業的進展,太原市為唐晉之源的論說,早已被徹底否定,由此而附之的其它一些傳說等論者,也被學界和民眾所拋棄。作為一種民俗文化尚可以續承,若仍當作信史者,則已經過時了。

當年的「狐氏之國」在哪裡呢?

《左傳 僖公16年》,即前644年,晉惠公七年載:「秋,狄侵晉。取狐、 、受鐸。涉汾,及昆都」。

古「狐」國於此出現。

這是一場由當時狄國的另一部分人對晉國都城曲沃(今聞喜縣境內)進攻的戰事,他們由西北向東南方向進軍;在向東渡過汾水之前,於汾河之西經過了狐、廚、受鐸三個小國之地,才涉渡汾水而到達今襄汾縣的西北部、古昆都。依古三十裡左右便可能為一國的貫例,該「狐」國當位於距今襄汾縣西北隅處、八十裡至一百一十裡左右的區域範圍內,就是今洪洞縣境內的西北部。與今交城縣和清徐縣者,相差數百裡之遙。

當年的「狐氏之國」確實有,是在今洪洞縣境內。

六 特殊地名的說明

由李學智老先生主編,於2009年11月出版的《舜耕歷山在洪洞》一書中,收編入筆者撰寫的《負夏在何處》一文,其結尾處雲:「負夏這塊地域,憑理而論,當是如今洪洞縣汾河以西的歷山及其周邊一帶。」至今仍堅持此觀點。

帝舜是被帝堯與孔夫子都盛讚為「聖」的古代中國領袖。國內大凡以「聖王」二字命名的村、鎮、廟、臺等地者,多為紀念帝舜的,特別在今臨汾市域內,更系如此。此類廟宇在今洪洞縣境內計有二十多處。此外,明姜鎮有聖王頭村、聖水佃村,左木鄉正西處有聖王節村,龍馬鄉南有聖王坡村。這些村莊裡,都有當年「天翟」帝舜的傳說與遺蹟。

1987年11月出版的《洪洞縣地名錄》,其內與「翟」相關聯的地名有:劉家垣鎮的翟山村,雕底廟村;山頭鄉的翟頭村,西翟頭村;左木鄉的翟村,上翟莊村,下翟莊村。如此等等。所有這些現象,其它縣者,極少存有。

須要指出的是,數千年來的風雲變幻、陰錯陽岔,不少地名已脫離了其原汁原味;但稍加探究,仍可發掘出不少上古狄與翟的痕跡。如:趙城鎮東北十多裡處的耿峪村,在其數百戶人家中,狄姓人佔了很大的比重。據該地老人們說,該村本名「翟峪」或「狄峪」的,後來才改為「耿」,但發音仍為「翟、狄」。洪洞縣城西北方向的今日之「堤村」,是鄉政府機關所在地;若依其周圍各村的名稱分析,該村當初也當名為「翟村」或」狄村」的。這說明,今洪洞縣的西北部,與古狐國和狐氏家族,存在有必然的聯繫。

七 澗西村的狐姓人

如前所說,狐突裔人的蹤跡,目前已很難尋覓了。澗西村的這一支狐姓餘脈者,雖為實難得,卻來歷已久。

由洪洞縣人民政府編印的《洪洞縣地名錄》載:「據1930年狐氏家廟醮盆記載,澗西村狐姓為多,原從陝西省遷來,依姓氏而名狐家莊。清光緒三年災荒期間,人口死亡很多。後遷進不少雜姓人家。依地處澗河之西,改名澗西。」

據洪洞縣曾流行過的另一本《村名地名》小冊子介紹,明初時一狐姓人家領四個孩子來此居住,繁衍生息,安居下來,形成村落,定名「狐家社」,以後才改為「澗西村」。

出生於該村的學者狐玉林先生介紹:「村民祖輩相傳,澗西狐姓由一中年婦女,領著四個兒子,在此建村立祖。」村民們一向稱她為「娘娘」;依洪洞縣方言,意為「老祖母」。

以上三則信息表明:

一、該村的狐姓人,由一位老祖母生育而來,其丈夫者不見於文字與傳說之內;是「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上古婚俗的表達,其起源可追溯到母權制的史前史時代,距今五千年。

二、其四個兒子的「四」者,是個概數,意在眾多,不必以「四」為局限。

三、其來自「陝西」者,是表明該狐姓人血統裡,不僅有東方鳥俗「翟」民的因子,也含有西方龍獸「狄」人的因素。重耳母親姐妹二人名為「大戎狐姬「、「小戎子」者,從這裡得到了答案。是該狐氏家族集多方文化於一身的釋辭。

四、其初名「狐家莊」或「狐家社」者,是該地原初即名「狐」的上古遺痕,是此地就是《左傳 僖公16年》所載「狐」國的腳註。春秋時代古「狐」國者,就是在這裡。

五、在此建村「立祖」者,表明這裡就是上古狐姓人誕生之祖地,這裡是天下狐姓人的起源處。

六、言他們來此地始自於明初者,乃一種假託。試想,當年明初之時,洪洞縣一帶人口眾多,幾次大量的往外地遷出移民;據有關資料載,其中也有遷往今陝西省者;「若問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的俗語,即始於明初。於此大氣候裡,能有自彼遷來於此的可能嗎?

七、依這位「母親」來此地後的作為分析,她是一位有知識,有權威的女雄、女強人、女神。

八 家族女性祖先神

恩格斯在《家庭 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指出:「每個氏族都起源於一個『神』。而部落首長的氏族,則起源於一個更顯赫的『神』。」恩格斯這裡說的「神」者,即祖先神。

澗西村曾建有八座古廟,它們是祖師樓、三官廟、土地廟、善院、佛寺、老爺廟、聖王廟和狐氏家廟。依當地一般習俗,聖王廟和家廟者,普通村莊裡多無所設。規模不大的澗西村出現這兩座神廟,引發過不少人的關注與思考。

聖王廟位於村子的正中間,坐北朝南。由狐玉林先生所撰寫的《洪洞縣澗西村狐姓宗志》中介紹說,聖王廟在洪洞縣多而盛名,主神即帝舜。對澗西村的聖王廟裡主神是否也為帝舜者,作者並未寫明;而明確寫道:據該村老人們口耳相傳,「聖王廟是興旺澗西全村的神靈」,也就是精神支柱的意思。這個傳說與這座古廟的存在,立刻就把該村及其居民、特別是狐氏家族的人們,與上古的帝舜和有虞部落之間,緊緊的聯繫在一起了,頓使人感到格外的親切。

該村的這座家廟,供奉著這裡狐姓人的直接先祖。

「家廟」這類設施,並非所有村鎮和所有人家都可以建造。依《禮記 王制》,天子建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平民無資格立廟,只能供奉「祠堂」;有違者,官方必究。由此可證實,澗西村這座「家廟」的創建人,當是位具有特殊身份的尊貴者,起碼是士一級的賢者。

這座「家廟」的主神,就是該村傳說裡那位帶領其四子來此建村立祖的「母親」,其丈夫者,不見於記述,也未塑於廟堂。這是為什麼?

恩格斯曾經指出,人類社會的初期,全世界皆系如此,只知其母而不計祭其父。中國上古傳說中的女媧、伏羲、顓頊、伯夷、棄稷、帝堯等聖者,均系如此。典籍記載,帝堯就是在他母親娘家生育長大;趙城鎮侯村「媧皇廟」裡的主神,就是一位女性;上古文化中存在的「十母」一辭,就是原初十位女性祖先神的統稱。原初人類社會的祖先神,各個氏族、邦國、家家戶戶的祖先神們,全系女性。「女媧」一辭,是昔時所有女祖先神集於一身的總代稱。候村「媧皇廟」裡的「女媧」,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的母親祖先神,是官方「女媧」,全民女媧。在上古,各氏族,邦國乃至各個家庭,多供奉自己獨特的「女性」祖先神。數千年的滄桑巨變,各地的「民間家族女媧」神者均已不復存在了;各朝各代、家家戶戶的祖先神龕裡,全以男性為主。可喜的是,在洪洞縣萬安鎮澗西村的這座「家廟」裡,這位「民間女媧」家族祖先神者,依舊被供奉在壇臺之上。這是母權制時代的遺蹟。這不能不是奇蹟,而是天大的奇蹟、千古奇蹟,是五千年的文化看山西的又一種實物體現。

在此提醒大家不要忘記,該狐姓人的原始徽銘「狐」者,對自己誕生地的刻骨銘心而不忘,其臨終之前回頭面向以顧盼,是他們的獨特天然本性。在家族、邦國、故鄉處於危難乃至將要消沉的緊急關頭,總有一些年老而仁德的母親們,艱難而勇敢的率領族人們回歸故鄉而來,從而挽狂濫於即倒,使族種起死回生,繼往開來,以冀再造輝煌。

她是一位令人起敬的母親,狐姓家族偉大的母親,稱得「民間女媧」的家族祖先神母親。

九 揭下你的蓋頭來

新疆維吾爾族民歌《揭下你的蓋頭來》,唱的是當一位新娘的蓋頭尚未揭之時,其面容神秘難測;一旦那蓋頭被揭下,其鮮花般的美貌,立即便招致狂熱般的讚揚。

洪洞縣境內,古今並無「狐狸」一辭,也無「狐狸」這種動物。狐被稱為「狐子」,狸被呼為「野狸子」。二者從來不曾合體過。

狐是一種品質與聲譽俱高雅的動物。自從被人為的與「狸」合體而成為「狐狸精」之後,受被蒙在頭上的這塊髒蓋頭所塗汙,遂使其被動難堪了多少代。假如能把這塊破舊的蓋頭揭去,再輔之以他本應享受到的光環,那便又是另一番的天地景色了。

該狐氏家族本身俱有相當多的優勢:

保留供奉著五、六千年前的「家族女性祖先神」;

有一個美麗、高雅、機智而仁德的圖騰;

歸屬於集多方文化優勢於一身的上古有虞氏部落;

有一大批道德高尚、樂於奉獻、智慧超群的家族先祖;

有一位已被數代前朝冊封為全國性祭祀的神靈狐突先人。該神靈不屬於封建迷信神鬼之列,而是歷史上確有其人其事的精神風範典型,與孔夫子、關雲長、嶽飛、張巡等為同一類型,受人尊崇敬仰的楷模之神。等等。

像這樣上乘的姓氏,像如此古老的民俗,全國所有的古姓氏裡,能有幾個?「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今日對狐姓及其現存後裔群體的重新發現與提出,並希望能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宣傳與扶持,最少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增益——

一、在全國眾多的姓氏行列裡,又增添了一大滴新鮮古血液。

二、把「狐」從「狐狸精」一辭中解脫出來,給予正名,突現其原本的美德,去偽存真。

三、使對《孟子》關於帝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的論述,趨於科學化和系統化,而有所佐證。

四、使春秋時期晉國的這段經歷過程和經驗教訓,更加清晰明朗。

五、把狐姓的根祖之地確定在今洪洞縣萬安鎮澗西村,跟《左傳 僖公16年》所載「狐」國遙相呼應,從而跟天下所有媯、姚、陳、田、胡、明、齊、狄、翟、隗、慶、宗、儀、司徒、司城、來……等血緣有關的姓氏聯絡匯融,使他們明了根祖地與血緣傳承,更好的論親話誼,共謀發展。

六、使「五千年的歷史看山西」這一文化命題,更俱有事實為依據。

七、把狐氏家族、特別是已經被冊封為「靈弼護國應利侯」的「狐突神」的愛國精神、全局精神、忠誠精神、奉獻精神與犧牲精神等,予以系統總結,廣泛宣傳,有利於對廣大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培養,成為「古為今用」的社會主義思想文化教育的一塊另一類型重要基地。

八、將此地獨有的「民間女媧」家族祖先神公布於全中國、全社會,有助於對祖國歷史的慎終追遠,有助於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史觀的灌輸、宣傳和教育。這是一處難得的實物文化。

九、有助於對那諸多的遠方遊子、海外僑胞、外籍華人們尋根問祖、回歸故鄉、不忘鄉愁初心,共建家園的思想感染與教育,宣揚「狐」的仁德。

十、有利於「宏揚主旋律,發展正能量」的時代需要

如此等等。

常言道:稀者為貴,缺者是寶。洪洞縣萬安鎮澗西村的存在,該村狐氏家族的神奇保留,該村的家廟和這位「民間女媧」神奇績般的出現……。所有這些,在全山西省境內者難以有二,甚至在全國範圍內,也可能是一株「獨苗苗」,言其為「國寶」者並不過份。它是洪洞縣的驕傲;因為它是貨真價實的古績古存,因此也是全臨汾市的驕傲。挖掘、整理、宣傳它,為祖國文化和故鄉文化增磚添瓦,是我們的一項使命。願與諸君共勉之。

洪洞縣澗西村的「狐姓人」,是一個十分珍稀的千古家族,澗西村是一處國寶之地。

周文潔 高玉柱

相關焦點

  • 山西廣靈澗西村:老村落煥發新生機
    在陽光的照耀下,富含晉北韻味的澗西村古堡更顯歷久彌香。澗西村始建於清代道光年間。近年來,在脫貧攻堅進程中,該村積極探索以黨建工作為引領、以美麗宜居為基礎、以旅遊產業為支撐、以村民共治為保障、以美好生活為目標的脫貧致富新路子,促使老村莊煥發出了新生機。澗西村堅持把抓黨建、強黨建作為引領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龍頭工程」。
  • 澳大利亞新洲女子講家族史:我有祖先來自中國
    新州女子布朗的中國祖先曾在早期的新州殖民地定居中國僑網11月23日電 據澳洲網報導,每當澳大利亞新州女子布朗(Kira Brown)談論到自己擁有中國血統時,她往往會收到周邊人驚訝的反應這些藏品包括罕見的照片、古董、信件以及個人物品,這些都可以說明她的中國祖先曾在早期的新州殖民地定居,近日她對媒體分享了自己的家族歷史。澳廣網20日報導,布朗在新州西部的Coonabarabran鎮長大,現在她居住在Orange。布朗笑道:「人們常說我看起來根本不像是個中國人,我試圖解釋在上五代,我媽媽的家族中有很多中國人。」
  • 日本經典「小」鋼炮Turbo II,此車堪稱是飛度「祖先」!
    導讀:日本經典「小」鋼炮Turbo II,堪稱是思域「祖先」!此車也是今天FIT(飛度)的「祖先」。日本汽車在美國市場上的壽命是最長的,Honda品牌至今在美國還有75%左右行駛在路上。今日,消費者在eBay上拍賣這輛Honda(本田)City Turbo II 汽車,該車是在1985年生產的。看來該車被稱為「小鋼炮」真不是「鬧著玩」的。
  • 日本天皇祖先神天照大神,為何變化多端?神宮:我們不用生存嗎
    摘要:日本天皇祖先神天照大神,為何變化多端?神宮:我們不用生存嗎如果有去過日本三重縣伊勢市的伊勢神宮,就會知道那裡供奉的是傳說中的創造天地之神——天照大神。這位日本的神也被尊稱為「天照皇大神」,他是開創天地的至尊,地位凌駕所有神祇,同時也是天皇家的祖先神。因此,伴隨著神道的發展,天照大神的故事越來越普及,成為備受日本知識分子及普通百姓敬仰的皇祖神。就連外國人也能耳聞他的存在和故事。不過,由於日本的神道不像外國宗教一樣設置雕像,供人膜拜,而是主張神祇無相無形。
  • 漢獻帝的後人東渡日本成為原田、高橋、大藏等家族的共同祖先
    漢獻帝玄孫劉阿知為歷史上最有名的劉氏開拓倭奴國人物,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橋、大藏等家族的共同祖先。據日本相關史料記載,西晉太康十年(公元289年),漢獻帝玄孫劉阿知見當時天下混亂之像已生,便於農曆5月1日召集舊臣商議對策。
  • 萬安! | 走臺看熱鬧⑸
    蔣萬安生於1978年12月26日,原名章萬安,其父蔣孝嚴,一直從母姓章,直到2005年,改姓蔣。畢業於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及法律學系雙主修、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法律博士(J.D.)受到父親蔣孝嚴的影響,蔣萬安的政治生涯從立委開始。
  • 江西印象—萬安魚頭
    萬安魚頭歐陽躍親 文/圖「來萬安吃魚頭。」這句話是萬安人呼朋喚友的絕佳理由。江西有100個縣級區劃,「萬安魚頭」榮登「十大贛菜」,實屬不易。據傳,公元1127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宋王室南逃。隆裕太后(宋高宗的伯母)逃至萬安湖造口壁。萬安禮部尚書許貴在「毯子前」(今萬安彈前鄉)迎候,並從萬安湖撈一條胖頭魚煮湯給隆裕太后解飢餓。隆裕太后一喝湯,大讚其美味,金口玉言賜其為「萬安魚頭」。
  • 萬安民間故事之物產趣談!金絲棗、玻璃紅鯉魚、十八灘鰣魚、窯頭豆腐、百嘉冬酒、密溪貢水、烏雲蓋雪等萬安物產的傳奇故事,讓人大開眼界
    據記載,金絲小紅棗、漂神茶、蜜溪泉水等曾成為貢品。如今,被譽為「萬安雙紅」的玻璃紅鯉魚、金絲小紅棗分別在全國水產品展銷會和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獲獎;「贛泉」牌萬安臍橙、水產長吻鮠、玻璃紅鯉魚、鱅魚獲準使用國家綠色食品標誌;「富硒米」更是人們日常食用的首選大米;「萬安魚頭」已成為萬安的一張名片。這些名特產品,不僅味美讓人食而難忘,而且還有不少故事引發人們的遐思。
  • 祖先與後代命運的秘密--為什麼要在寺院供奉永久祖先牌位
    ,慢也是去你的編號,因為他們知道每個周六有三時繫念,有東西吃,有聽經聞法啊,可以聽到我講課啊,可以去極樂世界啊,原來是不能進去的,因為你沒有立這個牌位啊,大家不單自己要立,老婆的那一邊也要立一個,老公這一邊也要立一個,如果有老闆,出錢幫他把老闆的祖先也立一個,還是找更多身邊的朋友,講出這樣殊勝的事情,讓他在靈山寺這個風水寶地立個祖先牌位,讓他的運氣有所改變,他的祖先會很感謝你,那你就鬼神多來幫你,你做事如同有神助
  • 萬安,路是硬傷,但配套從來不撇
    沒錯,就是那個被網友恨鐵不成鋼,稱之為一手牌打得稀爛的萬安,但萬安就那麼不如人意嗎?也不見得。萬安位於新川片區以南,麓山大道貫穿而過,萬安也由此被分為兩塊,今天UP君要說的就是位於麓山大道以北的萬安片區。
  • 他的祖先你很熟悉
    提到孫正義,世人所熟悉的是他軟體銀行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的身份,以及他和馬雲之間那段堪稱傳奇的故事,後者用6分鐘說服他投資3000萬美元。這個故事彰顯的是馬雲的口才,也展現的是孫正義敏銳的投資眼光,最為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阿里巴巴的上市給軟銀集團帶來極為可觀的財富收入。
  • 【文化】《洪洞通背拳概覽》首發式在臨汾萬安舉行,為他點讚……
    洪洞通背拳概覽》作者 王隰斌在首發式上講話以下是作者王隰斌在洪洞媯汭虞舜文化研究協會舉辦的首發式上的講話:劉應時,是我市洪洞城劉家七世祖,劉應時(生於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卒於萬曆三年家歷三月二十一日,公元1575年)字子易,號中齋,明代洪洞人,嘉靖丁未科進士,曾為真定府知府,青州府知府,著有《中齋先生集》,他曾給後人留下一首詩,是關於舜帝、娥皇、女英的故事在其中,堪稱槐鄉洪洞經典之作
  • 萬安土辣椒代表吉安出戰!
    點擊上方"萬安焦點"↑免費訂閱,聚焦萬安,愛我萬安
  • 萬安古鎮:昔日繁華不再,古風古韻猶存
    有人說,萬安古鎮未被"改造",真是極大的幸運。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城東,有一座古鎮,名叫萬安,乃昔日徽州四大古鎮之一。萬安古鎮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自三國東吳永安元年(公元258年)至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萬安一直作為休寧縣縣治所在地,是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 2000年來,這四大家族從未衰落,一直是神般存在,有沒有你的姓氏
    導語:從古至今,這四大家族從未衰落過,堪稱神一般的存在,其中一個家族成員超過一億人!世家之所以被稱為世家,衡量家族成員的標準就是姓氏了。兩千年的時光裡,無數姓氏被時光抹殺,但是這四個姓氏卻從未衰落,反而愈發強盛,家族成員遍及世界。劉氏家族,劉氏家族最有名的祖先莫過於劉邦了,建立了一個偉大的漢王朝,我們的漢民族的漢字就來源於此。
  • 臺灣節目再出現神言論:臺灣是人類的祖先
    臺灣節目再出現神言論:臺灣是人類的祖先
  • 萬安老街
    萬安老街位於黃山市休寧縣萬安鎮內,是筆者所知保存最原始的一條老街,沒有那些商業的氣息,古樸、真實。
  • 家族興旺的根本
    我家供奉有祖先的牌位,我為什麼相信這個?我過去碰到一個大師,他說你這個人有祖宗之德庇佑,不然就早死了。我一想,小時候從樓上摔下來,也沒人管,躺那兒兩個小時自己恢復了,就鼻子底下落一個疤,臉上的疤都全好了。我們老家是在河南洛陽,有一年我回到家裡,大伯給我拿出秦家的族譜,我才知道,原來秦家四代以上有一個太爺爺出家當和尚了,做方丈了。家族有人在寺廟修行,行善積德,把我這個子孫才保佑了。
  • 鬥羅大陸:戴沐白家族秘密:狂獸之神的傳承家族,屬性最多的武魂
    看過鬥羅大陸的小夥伴們,肯定都了解過一些家族有神祇傳承,天使一族就是典例,能夠接受天使之神的傳承,是最有可能成為神的家族。而另一個家族也有著自己的神祇傳承之地,那就是戴沐白的家族。為什麼這樣說呢?若是天使一族的千仞雪沒有成功的繼承神位,那自然也不會有人注意到這個小小的家族。雖說,白虎家族已經很強大,但正是因為沒有族人成功繼承神位,所以一直不為外人知曉。
  • 日本唯一的愛情神社,供奉著戀愛之神,堪稱單身女性的福地
    它就是距離現在已經有上百年歷史的戀木神社,因為據說供奉著愛情之神,所以日本的單身女性想要祈求一段美好的戀愛,或者是找不到結婚對象的時候,都可以來到這裡朝拜,希望神明能夠幫助自己,而神社的造型也確實很符合愛情的主題,很多設施都是跟心有關,比如心形的石頭和畫著紅心的窗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