餛飩,是一種起源於我國北方地區的民間傳統美食,皮薄餡大,下鍋不久便可撈出,最後舀一勺有鮮鹹之味的清湯即可。古人曾認為餛飩就是一種密封的包子,沒有七竅,所以稱之為「渾沌」,後依據中國造字的規則才稱為「餛飩」。發展至今,它已成為了全國各地的重要美食之一,一日三餐都可以品嘗到,而且每個地區的叫法不同,例如抄手,雲吞,包面,扁食等等,各有風味。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餛飩最好吃呢?每個人心中都有答案。
1.新疆「曲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吃到的餛飩以豬肉餡居多,牛羊肉餡兒的極少見到。而只有在大漠西域,才能感受到羊肥餛飩美。新疆維吾爾族的一種傳統小吃和餛飩很像,當地人叫它為「曲曲」。包「曲曲」要講究原始做法,先慢燉上一鍋羊骨頭湯,接著來準備餡料。當地人偏愛吃羊肉,所以都會用新鮮的羊腿肉和皮牙子(洋蔥)混合制餡。餛飩皮也是純手工和面擀制的,面和得要比拉麵的硬,然後要醒很久很久才能擀出有薄又軟的餛飩皮來。包好的餛飩直接下入湯白色濃的羊骨湯中,煮熟關火撈出,撒點香菜就能吃了。呼嚕一大口,滿嘴提著香味兒。新疆人還喜歡用西紅柿熬湯底,再加少許醋把酸味拔高一點,酸甜可口,搭配著大個兒的羊肉餛飩,解膩又開胃,最重要的是,吃起來幾乎沒有羶味。
2.廣東雲吞
去到廣東,自然是少不了吃一份鮮蝦雲吞麵。清透的湯裡,不僅有白裡透紅的雲吞,還有彈牙勁道的銀絲面,看似一碗平平無奇的雲吞麵,背後卻積累了數十年的經驗。雲吞皮薄如蟬翼,還要包入一整隻鮮蝦,飽滿透亮,咬一口沁出鮮美的湯汁。這一份湯鮮味美的吃食可能是許多廣東人從小吃到大的。
3.四川抄手
抄手多以肉餡兒為主,皮子也比普通的餛飩略厚一些。之所以叫做抄手,據說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指它皮薄易熟,抄手之間就已煮熟上桌,可顯然與事實稍微有點差別。第二種則是因為在製作時是將麵皮抄到中間捏緊,頗似人們在寒冬中兩手抄在懷裡的樣子。抄手的吃法有很多種,清湯或紅湯打底,前者多是筒骨湯,雞湯,甚至有極少數是鯽魚湯,原汁原味,自然純粹;後者則是加麻加辣,有著一股透徹口鼻的刺激感,不少主打紅湯抄手的店家根據麻的程度,分為微麻,中麻,老麻三個檔次,吃起來簡直是痛快和享受。當然,抄手還有爽脆利落的幹拌發,和香酥可口的油炸蘸醬吃法,隨便你怎麼選!
4.湖北包面/水餃
湖北地區對於餛飩有兩種叫法,武漢之內叫水餃,而其他地區則稱之為包面。用筷子在肉餡碗裡蘸一點,輕抹在四方的薄麵皮上,掌心朝上,五指合十,就包成了一朵。碗中加入一勺豬油,醬油,辣椒粉,撈入包面,撒點鹽和蔥花,清清爽爽一大碗。
5.南京鴨血餛飩
沒有一隻鴨能活著走出南京。在南京不只有家喻戶曉的老鴨粉絲湯,還有百搭的小餛飩,尤其是加了鴨血,鴨腸,鴨胗等,這搭配絕對是其他地方品嘗不到的。據說一個南京人,一年早餐都可以吃油條燒餅外加一碗小餛飩。
6.蘇州泡泡餛飩
蘇州的泡泡餛飩的不僅餡少皮薄,更重要還要空心。煮開後一個個小餛飩就像泡泡一樣漂浮在湯麵上,這一碗確實有著蘇州人典雅的氣質。
7.福建扁食
說到福建的餛飩,大概都叫扁食,扁肉或肉燕了。很其他餛飩都不同的是,扁食個頭小,外面就裹了一張薄薄的皮。扁食和肉燕有一定的區別,前者用的是麵粉和番薯澱粉,後者是瘦肉混合了地瓜粉,製作都是撒上澱粉重複摺疊擀皮,碾薄後的燕皮曬乾,就仿佛一張張紙一樣,燕皮溼潤回潮後再包餡兒。它在福州人眼裡,即是家常小吃,也是重要節日中必不可少的特殊食物。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上海的薺菜鮮肉大餛飩,老上海的砂鍋餛飩和柴爿(pán)餛飩,青島的野餛飩……一張薄皮包羅了千變萬化的味道,鹹甜酸辣,蒸煮煎炸,各有風味!你pick哪一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