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色貸款餘額超11萬億元居世界第一 專家認為金融支持綠色發展...

2021-01-12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中國綠色貸款餘額超11萬億元居世界第一 專家認為金融支持綠色發展大有可為

  日前,央行行長易綱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就2021年金融熱點問題重磅發聲。此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對於金融業在服務綠色發展、促進相關目標實現方面有哪些安排,易綱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意味著我國在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投資結構、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將發生深刻轉變。服務好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部署,是今年和未來一段時期金融工作的重點之一。

  「中國的綠色金融起步較早,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基礎。目前,中國綠色貸款餘額超過11萬億元,居世界第一。綠色債券餘額1萬多億元,居世界第二。」易綱表示,下一步,關鍵是做好綠色金融政策設計和規劃,發揮出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三大功能——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市場定價。

  為此,易綱提出,要逐步完善綠色金融體系的五大支柱。一是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做好統計、評估和監督等工作;二是完善金融機構監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對社會公開披露碳排放信息;三是構建政策激勵約束體系,增加碳減排的優惠貸款投放,科學設置綠色資產風險權重等;四是不斷完善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產品,建設碳市場,發展碳期貨;五是加強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綠色金融標準要「國內統一、國際接軌」,爭取年內完成《中歐綠色金融共同分類目錄》

  值得一提的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也是央行在1月4日舉行的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上所部署的十項任務之一。會議提出,做好政策設計和規劃,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增強金融體系管理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能力,推動建設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為排碳合理定價。逐步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明確金融機構監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建立政策激勵約束體系,完善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持續推進綠色金融國際合作。

  此外,在2020年12月份舉行的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易綱發表視頻演講稱,央行將繼續探索利用金融科技發展綠色金融。

  對於如何更好地發揮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作用,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數字財經研究中心主任陳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去年我國提出了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長期目標,表明未來我國將更積極地履行氣候變化相關的責任,這為綠色金融的發展帶來了良好機遇。綠色金融涉及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一系列金融產品和服務。未來綠色金融的發展一方面要建立對「綠色」更加與時俱進的定義和標準,另一方面要擴大綠色的覆蓋面,尤其是強調綠色普惠金融的發展,讓更多的中小企業能從中受益。同時綠色作為一個「另類」數據,應當納入金融科技體系中,讓綠色成為金融行業風險管理的因素之一。

  「金融資源是經濟綠色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管控閘門。所以碳達峰和碳中和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央視央廣財經特約評論員孫兆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金融機構要提高認識,積極有效的落實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任務,強化對「兩高一剩」(高耗能、高汙染、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信貸管控,發展綠色信貸;支持綠色債券和綠色項目基建,做好直接投資;也要有效參與碳交易,發展好碳金融。金融監管應鼓勵碳金融創新。總體來看,金融支持綠色發展大有可為,並應大有作為。

  某信託公司固收投資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更好地發揮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作用應該做到幾方面:一是,增強金融機構服務於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感和服務意識,激勵機構加大對這些領域的資金支持力度,並在考核、政策制定等方面進行傾斜;二是,建立綠色金融服務的標準體系,包括信評標準、產品服務標準、風險管理標準等,完善和優化產品結構,構建包括信託、租賃、基金、股權融資等融資產品,並加快培養理解並熟悉綠色金融服務標準的相關專業人員。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DF520)

相關焦點

  • 工行積極發展綠色金融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原標題:工行積極發展綠色金融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來源:財經網多年來,工商銀行深入推進綠色金融發展,實施差異化信貸政策,有效引導全行投融資結構綠色調整,助力美麗中國建設,較好地發揮了大行「頭雁」引領作用。據了解,截至2020年末,工商銀行綠色貸款餘額約1.8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2200多億元,資金主要投向綠色交通、清潔能源及生態環保等領域。在綠色金融組織架構方面,工商銀行成立綠色金融委員會,加強對綠色金融工作的統籌領導。將環境風險嵌入信貸全流程管理,嚴格執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同時,整合政府、銀行、第三方機構數據信息,實現貸款發放後風險自動化管理。
  • 央行:2020年二季度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65.2萬億元,同比...
    據央行官方微信公眾消息,人民銀行統計,2020年二季度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65.2萬億元,同比增長13.2%;上半年增加12.09萬億元,同比多增2.42萬億元。三、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保持較快增長2020年二季度末,人民幣普惠金融領域貸款餘額19.72萬億元,同比增長20.7%,增速比上季末高3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43萬億元,同比多增9372億元。
  • 易綱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表示:發展綠色金融 促進低碳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12月9日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表示,近期,中國提出了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長期目標,彰顯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堅決決心。這也意味著,中國需要加快推進生產方式和消費行為的低碳轉型,在氣候目標的約束下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  易綱介紹稱,近年來,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 富滇銀行綠色金融助推綠色城市發展
    本網訊 近年來,富滇銀行緊密圍繞昆明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領域和重點方向,不斷探索綠色金融新模式、新途徑,為昆明市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發展保駕護航。;對綠色節能建築、綠化工程、清潔能源等領域發放貸款逾17億元,綠色信貸已覆蓋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生態環境產業、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綠色服務六大領域,有力促進綠色金融和綠色經濟良性循環發展。
  • 新增貸款2.54萬億、直接融資超萬億!金融如何打通廣東經濟血脈?
    數據顯示,11月末,人民幣貸款比年初增加2.54萬億元,同比多增5187億元;外幣貸款增加111億美元,同比多增182億美元。全省新增50家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市場實現直接融資10198.33億元。
  • 華夏銀行綠色金融業務發展再上新臺階
    據悉,這是繼銀行業協會「最佳綠色金融成效獎」、美國環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最佳綠色能源發展銀行」獎、金融時報社「年度最佳綠色金融服務銀行」等獎項之後,華夏銀行確立綠色金融戰略以來榮獲的又一綠色金融國際大獎,意義非凡。「推進綠色金融特色業務」是華夏銀行《2017—2020年發展規劃綱要》的戰略重點工作。
  • 助力實現碳中和:綠色金融將發揮積極作用
    同時金融系統也要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將資金引入與可持續發展目標和綠色經濟要求相一致的企業和項目中來。張希良認為,中國、歐盟也可以攜手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共建全球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大力發展綠色金融  「綠色金融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當我們談綠色金融、碳中和的時候,不僅僅是在談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實際上也是在談如何重構我們未來的增長路徑。」鄒驥說。
  • 綠色金融是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專家、企業家對話世界金融論壇武漢峰會
    12月4日,世界金融論壇武漢峰會暨第三屆世界金融論壇在武漢舉行。論壇圍繞世界秩序變革,科技金融,氣侯變化,數字經濟,金融監管,綠色金融,跨境投資等主題進行研討,旨在凝聚各方共識,更好參與後疫情時代全球治理建言獻策。
  • 11月人民幣貸款新增1.43萬億元 月末M2餘額同比增長10.7%
    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43萬億元,同比多增456億元;1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17.2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個和2.5個百分點。新華財經北京12月9日電 中國人民銀行9日發布2020年11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
  • 以創新服務綠色發展,華夏銀行喜獲「2020全球綠色金融創新獎」
    據了解,華夏銀行本次獲獎的項目即其首批承接的世界銀行「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融資創新項目」,是迄今為止中國與世行合作的單體資金量最大之一、世行全球能源領域首批採用結果導向型融資模式的項目。該項目通過引入結果導向型貸款管理工具,創新性地將資金支付與項目實施的環境效益相關聯,在平衡子項目的經濟效益和可量化的環境效益後確定貸款條件,從而促進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 大力發展綠色金融 晉商銀行獲2020中國綠色金融創新銀行先鋒獎
    金融投資網訊(記者 張璐璇)12月17日至12月18日,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在上海舉行。憑藉近幾年在發展綠色金融方面取得的優異成績,晉商銀行在本屆論壇上摘得「2020中國綠色金融創新銀行先鋒獎」。晉商銀行總行營銷總監趙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晉商銀行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金融理念,積極投放信貸資金,不斷創新融資工具,在開展綠色金融工作方面成績斐然。晉商銀行積極支持綠色農業、綠色旅遊以及傳統企業綠色升級等領域,2020年綠色融資新增投放42.55億元,截至2020年11月底,綠色融資餘額81.94億,有力推動了綠色產業發展。
  • 金融「活水」來 穗企享「甘露」
    面對不斷積壓的訂單,公司經營周轉壓力日益增加,急需資金支持。因為「廣聚英才貸」,企業獲得1950萬元貸款,穩住了正常經營,把握住生產機遇,擴大了市場。有人才的活力湧流才有蓬勃的城市競爭力。截至目前,該融資服務項目貸款投放金額已超億元。當前,銀行貸款是企業融資的重要方式,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關係著企業的發展信心。貸款方式的變化也折射出金融業的發展。
  • 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降低綠色融資風險權重 引導資金投向可持續發展
    截至2018年11月,赤道原則已被遍布全球37個國家的94家金融機構採納,這些金融機構佔據了新興市場70%以上的項目融資份額。興業銀行2008年在中國首家宣布採納赤道原則,也是亞洲新興市場中的第一家「赤道銀行」,並依託赤道原則提供的一整套理念、方法和工具,建立起了全面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體系。同時將綠色金融作為一項戰略性業務來打造,走出了一條「寓義於利,由綠到金」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 郵儲銀行行長郭新雙:小額貸款業務累計發放近5萬億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郭新雙24日在第266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郵儲銀行在支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經驗。郭新雙以寧夏的「蔡川模式」舉例稱,郵儲銀行信貸員持續對寧夏固原蔡川村進行金融幫扶,堅持十多年,累計發放貸款1.37億元,幫助蔡川村發展養殖業、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入選了中國普惠金融助力脫貧攻堅的典型案例。
  • 去年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19.63萬億元 金融活水足 發展動力強(新...
    人民銀行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19.63萬億元,同比多增2.82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34.86萬億元,比上年多9.19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20.03萬億元,同比多增3.15萬億元。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讓實體經濟發展動力十足。——人民幣貸款增加19.63萬億元的背後,是更多信貸資源投向製造業和中小微企業。
  • 3萬億、4萬億、5萬億!安徽連跨三個萬億臺階!
    跨過三個萬億臺階需要多久?12月16日,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全省本外幣貸款餘額連跨3萬億元、4萬億元、5萬億元三個萬億臺階。截至今年10月末,全省本外幣貸款餘額5.1萬億元,較2015年末翻一番;直接融資規模累計達2.56萬億元,較「十二五」時期增加1.81萬億元,增長114.76%;累計實現保費收入5708億元,較「十二五」時期增長216.21%;
  • 「十三五」 金融機構數中西部第一
    「十三五」以來,全省金融業保持健康平穩發展態勢,金融市場規模、金融機構體系、金融產業貢獻不斷壯大,基本形成涵蓋銀證保等領域,組織形式齊全、功能完備、運行穩健的金融體系。截至2020年11月末,全省金融業總資產已經突破11萬億元,金融機構數量穩居中西部第一。去年11月,我省首家省級銀行——四川銀行開業運營,這是我們在培育金融業領頭羊上的一次有力嘗試。
  • 資溪「兩山銀行」打通金融通道助力綠色發展
    11月30日,全省「兩山」轉化金融服務工作現場會在資溪召開,會議通過實地考察、經驗交流、理論探討,對資溪創建「兩山銀行」,打通「兩山」金融通道,實現綠色發展的成功探索給予肯定 。截至10月底,該縣「兩山銀行」金融支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貸款餘額達18.56億元,為森林撫育改造、綠色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資金保障,其綠色產業實現產值佔全縣GDP的90%以上,「純淨資溪」品牌迸發出巨大生態和經濟價值。8月28日,我省首個旨在架起「綠水青山」通達「金山銀山」金橋的資溪縣「兩山銀行」掛牌成立,這是該縣20年堅持生態立縣、綠色發展的又一具體舉措。
  • 陶以平:「兩山」理論的興業綠色金融實踐
    2005年,興業銀行與國際金融公司合作,針對民營企業開發新的能效融資服務模式並在次年推出國內首款節能減排貸款,成為我國綠色金融先行者。2008年,興業銀行在國內率先採納赤道原則,主動對業務進行更加全面的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為綠色金融發展提供強大保障。2015年末,興業銀行綠色金融融資餘額已達4003億元,服務企業客戶5847家,標誌著以商業行為服務綠色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的可持續模式基本形成。
  • 湖州銀行榮獲2020中國金融機構金牌榜「年度十佳城市商業銀行」
    近日,由金融時報社主辦的「2020新時代金融發展峰會暨中國金融機構金牌榜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湖州銀行憑藉在經營業績、綠色金融、風險防控、服務實體等方面取得的優異成績,捧得「年度十佳城市商業銀行」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