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符是馬雲和任正非競相崇拜的人物!
他27歲時創立了京瓷Kyocera,52歲時創立了第二家電信公司KDDI,兩家公司都以驚人的實力成長,在他有生之年,兩家公司都進入了世界500強。晚年,他發現自己有癌症,於是決定投身佛教。後來,應日本政府邀請,78歲高齡的他在破產重建後出任日航董事長,最終實現虧損1800億日元的利潤1800億日元,創造實現了世界航空公司來的最高利潤,可以稱之為世界的經濟奇蹟,成為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好故事。
正是因為他在管理上的種種成就和奇蹟,人們才稱日本「經營之聖」。
稻盛和丈夫不是天生的「經營之聖」。88歲的賴斯盛和夫用一個詞概括了他的人生智慧,即「心」:人生從「心」開始,以「心」結束。
一、無私
在KDDI成立後,他面臨著許多問題,但是稻盛和他的丈夫並沒有被困難所嚇倒,他認為,只要企業做一些有益於人民的事情,沒有任何自私的意圖,企業就會成功。為了不混淆視聽,作為公司的創始人,他不持有連的任何股份,相反,他為普通員工提供了購買股票的機會,這樣員工就可以從KDDI中獲得資本收益。
由於稻盛的精神和丈夫的「利他」精神,KDDI的每個員工都受到感染,該公司成立不到就進入了世界500強制性名單。
二、心存感激
當稻盛和夫剛是明智的時候,成人會隨時教他背誦「南無、南無、非常感謝」,感謝佛陀為他的生命。
稻盛和她丈夫在接受採訪時說:「人類生存於森羅萬象的大千世界當中,只有當我們對所有事物都懷有感恩之心時,我們才能夠得到救贖。因為產生了感謝之心,就可以自然地感受到幸福。感謝生命,感受幸福,可以使人生變得更加豐富、更加順利。不要徒勞地抱怨、不滿,而要坦誠地對之前擁有的東西表示感謝,並將這種感謝之心用「謝謝」的話語或微笑會傳遞給周圍的人。這能讓你和你周圍的人更平和快樂。
三、謙虛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持有「自我中心」價值觀,這樣的人總是沉溺於成功的微不足道並且自滿,這樣,他們就無法得到周圍人的幫助,阻礙了自己的進步。
丈夫說:「年輕的時候,我知道了中國的一句古話,『惟謙受福』。不謙虛就不能得到幸福,能得到幸福的人都很謙虛。從京瓷公司還是中小企業的時候起,我就崇尚謙虛。公司經營順利,規模擴大,人往往會翹尾巴,傲慢起來,但我總是告誡自己,絕對不能忘記謙虛二字。」
也正是「謙虛」獲得了稻盛和「經營之聖」的聲譽。
四、知足
無論物質條件多麼充裕,如果我們無限地追求欲望,我們就會感到不足,心中充滿不滿,我們就無法感受到幸福。相反,即使在物質匱乏和貧窮的狀態下,如果你有滿足的心,你仍然可以感受到幸福。
生活中的困難不能拍照,有一個幸福的靈魂感受到,這是最重要。不要貪得無厭,不要生氣,不要抱怨,重要的是努力培養仁厚富有的頭腦。每天懷著滿足的心去生活,我們的生活才能變得幸福美好。
在稻盛和他丈夫的傑作《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的新聞發布會上,他說:
從「以美好的利他之心為社會、為世人傾注力量時,我們的人性就能得到磨練,幸福感和充實感就會降臨,我們的人生就有了更深的意義和更大的價值。人生由「心」到「心」。這就是我在80多年的生命中所達到的最高智慧也是更好生活的秘訣。
在這本關於「心」的書中,我將直言不諱來解釋我之前的想法。我想把他作為禮物送給下一代領導人。
合富始終貫徹「以心為本」的政策,主張「提高心性」。在稻盛和富看來,無論是經營企業還是成長為一個人,人的內心是最根本的問題。
藉助這本書,稻盛和他的丈夫向世界發出了鄭重的指示:只要他堅持走正確的道路,培育好的心根並積極實踐,只要他有一顆無私、感恩、謙虛、知足和堅韌的心,他就無法得到想要的幸福。
在這本書中,稻盛和他的丈夫反覆用自己、松下和其他許多偉人的故事告訴你:當我對自己的處境充滿抱怨和抱怨時,一切都不順利。從我接受命運、下定決心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那一刻起,我的人生就從逆風轉為順風。
如果你也是滿腹牢騷,到處抱怨,你可以讀稻盛和丈夫的《心》,他是稻盛和他的丈夫《活法》的續集,閱讀之後,就像接受了精神上的洗禮,我相信從那時起,你也會逆風而變,寫下你自己的幸福美滿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