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不為大,人生為圓,為什麼稻盛和夫65歲皈依佛門

2020-12-18 非常財富聞道五臺山

人生小宇宙,宇宙從無極到太極,再復歸無極,它永遠是圓的。太極陰陽兩儀萬物化生,一個事物大到無外就是太極,小到無內也是太極,太極即無極。萬事萬物一體,皆分陰陽,又皆含陰陽。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長養百骸,合陰陽之理即是道。

老子說: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不要自以為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成就其大。人終為大,其實並沒有大,終為大即為太極而無極,也終沒有小,終為小亦歸於太極而無極。人是不能稱自己為大的,大不大是別人說的,為大即歸於無極。

終不為大,但真為大的時候,一定還有缺角,要把這些圓角補回來,才有圓滿的人生。人生的缺角,都在自己的原始點找到,回歸自己的心性,不生妄念,一心念彌陀,磨亮自己的心性,才能找到真心自己、本真的自己、不生不滅的自己、圓滿的自己。

日本的經營教父稻盛和夫富可敵國,有顯赫的名譽與地位,可稱偉大的實業家,但他終不自為大,發現自己心性隱藏的巨大寶藏後,曾經的一切猶如塵埃,不足掛齒。在他65歲的時候,終於選擇了皈依佛門,使自己的生命華麗轉身走向圓滿。

人走向衰老面向生死的時候,多數人是抱憾而死的,認為生命就這樣永遠結束了,再也回不來了,一切都是空了。其實,皈依佛教的人,生命燃起了新的希望,人的心性本真實相是不會死的,是永恆的存在。稻盛和夫為事業打拼一場,是磨練了自己的心志,提升了自己開悟的心性。宇宙自然賦予我們生命,最大的使命其實是反聞慈悲與智慧的心性,開悟或者禪悟人生,圓滿寂照解脫生死。

稻盛和夫說,人死後肉體消亡,靈魂永存不滅。有此信仰,現世的死亡,無非是靈魂開始新的徵程,換了一個時空而已。對於這個新的旅行,應該做好周到的準備。我決定出家,就是為了再次學習人生的意義,為死亡做好準備。我這輩子,只體會過一次開悟,那種感覺無法用語言來描述,但我感覺到了。全身心的每一個細胞都感覺到了,從未有過的無比的幸福。

他在修行中,開始切身體會到這種境界,所帶來的身心愉悅感,靈魂是純淨沒有私心的。人這一輩子,就是用來修煉靈魂的,讓自己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在每一個當下,都動機至善,了無私心,人生達到了這種極為純粹的,完全沒有任何私心地為世人,為社會做事情的境界時,就是開悟了。他一生忙忙碌碌,兢兢業業經營企業,從事慈善業與教育事業,都達到了頂峰,是大徹大悟大成者的境界。

人克已的程度一毫都不可存,只要有一毫存,魔性和醜惡就會隨之而來。佛陀的大戒,就是從起心動念就斷掉,保持心性的明亮。他說,他不在公司工作,在家吃飯的時候,往往就是簡單的麵食,就像中國家庭裡面常備的那種雞肉麵,然後再加一個蛋,這樣一餐就吃飽了。他想要好東西,貴東西的念頭一點都沒有。他出家後,在寺廟吃飯,都是一碗粥,加幾根蘿蔔,然後整天都在外面挨家挨戶化緣,所有所得的東西,也最終捐獻出去,自己不留絲毫。他有必要這樣苦嗎?這是心性明亮的境界,是靈魂和良知使然,這才是他最幸福快樂的事情!

什麼叫終不為大,這才是啊!什麼是人生為圓,一生捨出去,才是一切空了圓通了。稻盛和夫65歲皈依佛門,是完成世出世間的使命。他終不為大,不生一切妄念,一心念佛修心,徹底磨亮自己的心性,乘極樂蓮而去,不復輪迴。這就是紅塵終不為大的捨得,皈依佛門的無有所得。

(李松陽20201217fccf01133)

相關焦點

  • 稻盛和夫,都做成五百強了,為何卻要皈依佛門?
    引言:這天,筆者了解到了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此人名叫「稻盛和夫」,1932年生於日本,27歲創辦了京瓷Kyocera,52歲時創辦了KDDI通訊公司,現如今這兩家公司均為世界五百強,之後在60多歲的時候,又皈依佛門。
  • 稻盛和夫:退休時奉獻全部股份,馬雲三次請教,皈依佛門的企業家
    是什麼樣一個人,在退休的時候將自己的全部股份捐獻給了員工,自己卻皈依佛門,這個就是日本著名商界大佬──稻盛和夫。創立兩家世界五百強稻盛和夫在27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52歲創辦第二電信,這兩家公司都在他有生之年進入世界五百強。
  • 稻盛和夫:為什麼活著?人活著的意義在哪?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精神的通透,才是生命真正的覺醒說起精神上的通透,就不得不提起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他是真正活明白的人。稻盛和夫在65歲體檢時發現自己得了胃癌,但是他也只是淡淡地問了句:「哦,是癌症嗎?」他並沒有把癌症當回事。
  • 稻盛和夫:65歲出家,化緣時遇清潔工頓悟還俗,1年後救日航
    稻盛和夫,27歲白手起家創立的京瓷,將其推到世界500強之列;52歲,創立了KDDI,也是世界500強之一;78歲,將瀕臨破產的日航扭虧為盈,後也成為世界500強之一。他的一生堪稱奇蹟。65歲的稻盛和夫看淡癌症,皈依佛門稻盛和夫非常注重心性的提升,他常常將自己的很多事情看得極淡。1997年6月,已經65歲的稻盛和夫在一次身體檢查中,被診斷患上了胃癌。對於生死,稻盛和夫早已看淡,他並沒有很驚訝,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話:「喔,是癌症嗎?」
  • 78歲臨危受命,「救活日航」,400天盈利1800億,卻選擇皈依佛門?
    稻盛和夫說:"困難也好,災難也好你躲是躲過不去的,坦然面對,心態擺正,身體就會有一個面對困難積極的反饋,一切事情就又都好起來了。這是他88歲的人生的感悟。寫到這樣,我反而很敬佩這樣一位老人,但不得不說,稻盛和夫活得足夠通透。
  •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稻盛和夫88年的人生答案,精闢!
    而稻盛和夫他是少有的能夠把主題深化的商業領袖。稻盛和夫在27歲創立了京瓷,在十年後,就把京瓷發展成為世界五百強的公司;到了52歲的他又創辦了第二電器KDDI,並且在2007年,第二電器就進入世界500強。
  • 88歲經營之神稻盛和夫:經商50年不曾失敗,只因這4字箴言!
    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稻盛和夫被譽為日本「經營之神」,他27歲開始創業,創辦了陶瓷株式會社(京瓷公司);52歲時又創建了第二電電株式會社(日本第二大通信公司),這兩家公司後來都成為了世界500強企業。
  • 稻盛和夫:88歲的我,今生所有的成功經驗總結起來,就是這一句話
    這個人就是稻盛和夫,日本唯一在世的經營之聖,創立2家世界500強的企業。任正非在一次採訪中說道:「稻盛和夫我們只有追隨的份,因為我們趕不上他!」有的人看到這些,認為稻盛和夫說的都是一些無聊的雞湯,如果你要是這麼想他,真是有點小看他了。稻盛和夫秉持這些理念,利用它屢次創造神話。
  • 稻盛和夫:企業家中的哲學家
    歸隱13年,稻盛和夫決定出山。 2月1日,稻盛和夫正式出任日本航空公司新任董事長兼執行長,這一天恰好也是他的78 歲生辰。稻盛和夫曾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13年前,65歲的稻盛和夫退居二線,皈依佛門。
  • 稻盛和夫:創辦2家世界500強企業,平凡人亦能做出不凡事業
    1959年,他在27歲時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後來他把京瓷打造成全球第一功能陶瓷企業,成功進入世界500強企業。1984年,他在52歲時創辦第二電信,原名DDI,現名KDDI,目前在日本為僅次於NTT的第二大通訊公司,同時,KDDI也成為了世界500強公司。
  • 78歲稻盛和夫將破產的日航躋身為「世界500強」,他是怎樣做到的
    1稻盛和夫是一位傳奇色彩的人物,他一手創立的京瓷集團和KDDI兩家企業躋身「世界500強」。而他在65歲時卻選擇了從第1線引退,將全部心血都傾注在「盛和塾」與「京都獎」等公益慈善事業上。22009年年底,鳩山由紀夫託人請稻盛和夫出山拯救日航,對此稻盛和夫表示容他考慮一段時間。畢竟對於一個已經退出商界,皈依佛門、專心著書立說長達13年的老人而言,這將會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 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捐獻所有財產,皈依佛門:心態決定人的差距
    稻盛和夫的命運,其實相當坎坷。在他幼年的時候,貧困的家庭被戰爭的炮彈炸得一無所有,兩次參加中考都落榜,參加大學考試也沒有成功。最終只能在當地一所普通學校就讀。等他熬到畢業了,本想終於可以參加工作為家裡減輕經濟壓力了。
  • 80歲稻盛和夫:思維方式決定人生方向,不想窮就得有這樣的思維!
    80歲稻盛和夫:思維方式決定人生方向,不想窮就得有這樣的思維!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會對人生造成巨大的影響。京瓷公司也是因為這「苛刻」訂單「一炮而紅」,大公司的訂單接踵而至。所以,面對困難和挑戰,衡量自己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用這種積極的態度對待工作,最終把不可能的事變為可能。
  • 「皈依佛門」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皈依?
    那麼皈依佛門是什麼意思呢?這裡有「概念」要說下,歸依佛門不是出家,兩者有著本質區別的。皈依佛門:指佛教用語。皈依的意思是:身心歸向它、依附它。皈依佛門乃佛教徒之根基入門。「皈依」也可以寫成「歸依」,「皈」與「歸」的讀音和意義相同。皈依佛門,相當於是一個入學證。就是皈依三寶,皈依後相當於你是正式的一個佛教徒。三寶就是佛、法、僧三寶。
  • 稻盛和夫:活著幹啥?人活著的意義是啥?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精神的通透,才是生命真正的覺醒說起精神上的通透,就不得不提起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他是真正活明白的人。稻盛和夫在65歲體檢時發現自己得了胃癌,但是他也只是淡淡地問了句:「哦,是癌症嗎?」「放下」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寬容,20多年來,稻盛和夫一直都在和自己體內的病魔和平相處。在65歲時,他毅然決然的決定離開世俗,選擇了皈依佛門,頭戴鬥笠,四處化緣。曾經有人問他出家的原因,他說自己只是為了再次學習人生的意義,為死亡做好準備罷了。
  • 任正非:你不了解真正的稻盛和夫,我們趕不上他
    科技再重要,也要靠人要實現,以科技為本,又看到了科技背後的力量——「人心」,這才是稻盛和夫的真正過人之處!稻盛先生雖說是科學家出身的企業家,但他終生追究的問題也是「心」的問題。從年輕時起,稻盛先生就意識到,比起科學技術,比起經營戰略等,人心才是最根本的問題。
  • 稻盛和夫親臨成都 告訴你不一樣的「活法」
    稻盛和夫65歲時從經營第一線引退,此後將心血傾注在「盛和塾」及「亞洲諾貝爾獎--京都獎」等公益事業上。為幫助中國的企業家在提高心性的基礎上拓展經營,2010年,稻盛先生先後赴北京、青島進行「經營為什麼需要哲學」和「經營十二條」的主題演講;2011年先後赴廣州、大連進行「阿米巴經營」和「會計七原則」的主題演講;2012年在重慶演講「領導人的資質」。
  • 2020年還剩最後15天:撐不下去時,謹記稻盛和夫「心」的思想
    這句話出自稻盛和夫的《心》一書。2020年如果用一個字概括,高票答案,一定是「難」。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只在一瞬間,就那麼一瞬間,閉上眼睛也阻擋不了眼淚的決堤…有多少人在這痛苦的一年難以支撐,事業親情都遭受打擊,有苦難言。
  • 稻盛和夫:公司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保障員工及其家庭的幸福
    稻盛和夫苦思冥想了幾個星期以後,終於想明白了:年輕員工是把自己的一生託付給了公司,所以公司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保障員工及其家庭的幸福。我必須帶頭為員工謀幸福,這是我的使命!2、把為了追求員工及其家庭的幸福,作為公司第一目標稻盛和夫把為了追求員工及其家庭的幸福,作為公司第一目標。
  • 化緣討得的100日元,讓一輩子「不差錢」的稻盛和夫,徹悟人生
    1997年,65歲的稻盛和夫因身體不適住進醫院,經診斷為胃癌。手術進行得很順利,然而身體上的癌細胞雖然被切除了,精神上的苦悶卻不能隨著手術刀的起落而煙消雲散。在日本,稻盛和夫有經營之聖之稱,他一生都在奮鬥,經他親手創辦的兩家公司京瓷(Kyocera)和第二電電(KDDI)都進入了世界50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