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傳統制燈手藝瀕臨失傳 手工兔子燈賣到脫銷

2020-12-21 騰訊網

  元宵將臨,傳統兔子燈開始走俏晨報記者陳徵實習生陳龍現場圖片

  找了兩個小時,記者終於在城隍廟一個不起眼的地方,看到有人在賣手工兔子燈,雖然開出了45元的高價,卻也賣到脫銷。

  記者昨天(23日)走訪發現,手工兔子燈已經越來越難買到。據了解,本市手工兔子燈藝人僅剩不到十人。已近80歲高齡、會手工製作兔子燈的「老法師」蔡永德說,本市這門傳統手藝已瀕臨失傳。

  城隍廟僅一處有賣

  昨天下午,記者走遍城隍廟,看到的幾乎全是塑料、充氣的兔子燈。找了很久,記者最終在方浜中路373號找到了一家手工製作兔子燈的小店。店主陳先生告訴記者,城隍廟這一帶只有他們一家在賣手工兔子燈,小店平時以賣小商品為主,「以前看老人做手工兔子燈時學了一點,現在就應景做了些,沒想到剛拿出來就賣脫銷了」。

  這兩天,這種兔子燈已售出60個,新的訂單還有70多個。陳先生說,手工兔子燈要45元一個,塑料兔子燈只賣20元,可還是手工兔子燈最搶手。

  手藝已經被「淘汰」

  會手工製作兔子燈的「老法師」蔡永德,是原豫園竹藝商店經理,如今已近80歲高齡。他做的一個特大號手工兔子燈,曾被一輛10噸卡車拉去放在湖心亭上展出。

  如今蔡老先生雖然已退休在家,不做手藝活多年,可一談到製作手工兔子燈,他仍然興致盎然。他說二十多年前,一個手工兔子燈在城隍廟只賣七角八分。「徒弟?沒有。」說起這門傳統手藝的傳人,蔡老先生顯得很無奈,「時代變了,很多傳統的東西現在都淘汰了。兔子燈的時令性太強,很少有人想學這門手藝」。

  豫園小商品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王勇祖告訴記者,上海的老城廂城隍廟可算得上是長三角一帶手工兔子燈的發源地,但竹藝商店早已關門,如今在城隍廟,賣手工兔子燈的很少了。現在全上海有該絕活的人,不到10人,大都已是80歲以上高齡,多分散在寶山、嘉定等郊區。

  感嘆元宵節氣氛淡

  記者昨天在籬笆論壇上看到,不少家長這兩天都發帖說,孩子幼兒園的寒假作業是做燈籠、做兔子燈,有點難度。這些帖子的點擊率和回復率都很高,不少家長紛紛響應。網友「inafrank」親手給孩子用油桶等廢舊物品製作了一個燈籠,上傳到網上,圖文並茂;還有人找出了介紹兔子燈製作步驟的帖子,也受到眾多網友的熱捧。在淘寶網上,一個手工兔子燈開價58元。

  家住閔行區的王女士不無感慨地說:「現在元宵節的氣氛比以前淡多了,不少人就是吃吃喝喝,逛逛商場,很多小孩對傳統節日已經沒有感情。」蔡永德告訴記者,「兔子在民間被視為吉祥物」,兔子燈所到之處,就意味著會把吉祥和好運送到了那兒,人們沿用這一吉祥物來迎神接福。以前,元宵節孩子們拉著兔子燈滿大街歡快地奔跑,可是現在,已經很難看到這樣的場景。(新聞晚報 張谷微實習生凌墨白)

相關焦點

  • 「純手工兔子燈越來越難覓了」 方浜路手工藝人15年堅守傳統手藝
    新民網資料圖&nbsp&nbsp&nbsp&nbsp據勞動報,栩栩如生的紙制兔子燈,在眾多塑料款、充氣款兔子燈中,顯得如此特別。元宵將至,陳志剛的兔子燈生意比平時紅火了不少。「做一個要花上3小時,現在這樣的純手工兔子燈是越來越難覓了。」他說。
  • 傳統手藝面臨失傳,老夫妻堅持傳統手工燈籠幾十年,招不到學徒
    大紅燈籠高高掛,是以前古代人們過春節的傳統,今年北京故宮也帶頭掛起了手工宮燈,人們可以在故宮裡過春節。而傳統的手工燈籠卻面臨著失傳。一對70多歲的老夫妻,堅持製作傳統手工燈籠幾十年,卻招不到學徒,他們很遺憾的說:這項傳統手藝,面臨失傳。70歲的蔡國成和妻子製作傳統手工燈籠,有著五六十年的歷史。
  • 天安門紅燈籠製作者:傳統制燈手藝恐後繼無人(1)
    原標題:天安門紅燈籠老藝人手工扎制天安門前8隻紅燈籠,要七個傳統藝人忙上半個月才能完工。每當過年,大街小巷、政府企業單位總是掛起紅紅的圓燈籠辭舊迎新,但鮮有人知道這些紅燈籠都出自「文盛齋」的北京市美術紅燈廠。如今的紅燈廠早已不見昔日輝煌,固守傳統的手工制燈者寥寥無幾,這項傳統民俗技藝面臨失傳窘境。
  • 用雙眼記錄文化——媽祖風燈製作手藝
    傳統的手工技藝漸漸地被機器製造所取代,懂得傳統工藝製作手藝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中國大陸如此,臺灣地區也是如此。去年12月份,筆者有幸參觀了臺灣八德市媽祖會館。半天的參觀時間,筆者用眼睛記錄下了媽祖風燈的手工製作過程。臺灣的天氣總是十分潮溼,在筆者從學校出發趕往媽祖會館的路上,天就漸漸陰了下來。
  • 現代人為什麼不願意學習傳統手藝?如何搶救瀕臨失傳的傳統手藝?
    我們的祖先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手藝。在科技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日子裡,人們生活中使用的一些東西基本都是這些手藝人做出來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傳統手藝人,但是現在很少看見這些手藝人了,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去學習傳統手藝了。傳統手藝瀕臨失傳。傳統手藝包括很多種,我們最熟悉的,跟生活聯繫最緊密的有木匠、鐵匠、篾匠、石匠這些。
  • 兔子燈製作視頻網上走紅 網友呼籲保留傳統手工藝
    據了解,由於兔子燈是元宵節令商品,銷售量有限,因此瀕臨失傳。 兔子燈難覓網友發帖「跪求」元宵節將至,一盞兔子燈成了孩子手中不可少的傳統玩具。然而申城不少網友卻紛紛發帖,表示自己根本買不到兔子燈。「以前弄堂口就有的,現在找不到了。」網友「篤悠悠的錯」就發帖表示,最近準備給3歲的孩子買個兔子燈玩,沒想到去了自家周圍好些雜貨店都難覓蹤影。
  • 湖頭:手工面線工藝瀕臨失傳
    炎炎夏日,湖頭鎮郭埔村傳統美食純手工鹹面線供不應求,銷往湖頭、湖上、白瀨、金谷等鄉鎮,甚至新加坡、永春、南安等地。圖中,許新東師傅的手工面線家庭作坊僅一天就售出近200斤。然而,口感軟順鹹香的面線需要繁雜精細的純手工工序,工作量大,導致這項民間傳統工藝有失傳的危險。 50多歲的許師傅一家是祖傳的手工面線作坊,到他這一輩已是第四代。
  • 親手做花燈,北京哪兒能學這項頻臨失傳的手藝
    做燈的師傅更是忙上加忙,奔走在各種活動場所,帶著大人孩子一起做花燈、聊花燈,送來過節的美好祝福。要是市民參加活動沒盡興怎麼辦?別著急,做燈師傅現在還有了自己的非遺傳習所,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繼續跟著師傅學手藝。
  • 十三上燈 「小豬佩奇」花燈賣得俏
    金山網訊 昨天是正月十三,在鎮江習俗中有著「十三上燈」的習俗,這天也標誌著各類元宵花燈銷售高峰的開始。今年是豬年,「金豬送寶」「小豬佩奇」等花燈最受市民青睞。在南門大街、斜橋街和夢溪路附近的路口,賣花燈的小販早就擺攤設點,售賣花燈。
  • 何平發:不能讓錫制黃酒壺這門手藝失傳
    而按照傳統習俗,黃酒是要用手工特製的純錫酒壺加熱,喝起來才更有勁道,黃酒壺因而與黃酒結下緣分,從此相伴流傳。甘肅省慶城縣非遺傳承人、玄馬鎮孔橋村的何平發便承襲了這門老手藝,手工製作純錫黃酒壺。  2020年58歲的何平發有姐弟5人,父親早年去世,十幾歲的他讀完初中就輟學回家,跟著兩個哥哥學起了手工製作純錫黃酒壺的手藝。
  • 夫妻檔西安街頭制手工燈籠 最害怕手藝後繼無人
    在西安市雁塔區樂遊路路口,他和老伴王粉團擺了一個小攤位,專門賣手工燈籠。他的活是破篾子,老伴負責編。「手工燈籠現在很受歡迎,不少人路過這都會買一兩個,順便看看我們怎麼做。」  夫妻分工做燈籠  王西學已經記不清,這是自己第幾年正月間在西安街頭賣燈。但燈籠他已經做了40多年。「我和老伴都是長安區炮裡村人。炮裡以前是有名的燈籠之鄉,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燈,我家做燈籠的手藝傳到我這裡,已經是第三代了,從小我就跟著父母學著做,一晃我今年都61歲了。」  40多年的磨鍊,王西學如今的手藝已是爐火純青。
  • 元宵節兔子燈籠製作方法自制兔子燈的教程
    我國漢族一直以來都有手工製作兔子燈籠的傳統,人們把兔子視為吉祥之物,所以兔子燈籠到了哪裡就意味著送上了吉祥和好運。下周四就是元宵佳節,手藝活特地為大家準備了下面這款簡單又精緻的兔子燈的手工製作教程,非常詳細的圖解,相信只要有耐心誰都可以成功將這款兔子燈籠製作出來。
  • 中秋紙紮燈籠瀕臨失傳
    「今年做的120多隻燈籠全部賣光了」,廣州僅存的傳統彩扎手工藝人陸燕紅卻並沒有因為親手做的燈籠售罄而感到喜悅,她擔心明年的中秋節自己還能不能製作那麼多燈籠,年事漸高后繼無人加上原材料難覓,廣州傳統彩扎燈籠工藝瀕臨失傳。
  • 捏面燈、吃元宵、看花燈 宿州人正月十五這樣過
    正月十五,市民們忙著採購面燈,熱熱鬧鬧歡度佳節。而這一天,在宿州,捏面燈則是傳統習俗,各種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的面燈,讓人愛不釋手。街頭手工製作元宵的攤點也忙乎起來,引得市民紛紛前往購買。
  • 關注非遺:新鄭老人放棄公職守護「制香術」 擔心手藝失傳
    但繁盛之景卻戛然而止   眼看祖輩留下的手藝要失傳,他放棄公職全力守護 而如今他最擔心的是傳承   「手藝要是到我這兒斷了,太可惜」   河南商報記者 王苗苗   在河南省新鄭市,有這樣一個擁有四百多年歷史的村子。
  • 福建已經快失傳的傳統小吃香酥貢糖,現做現賣非常好吃,有吃過沒
    對於現在很多老年人最想念的還是以前經常能夠看到的各種傳統小吃了,地方不同的話也是有著不同的傳統小吃,不過這些年很多傳統小吃都是已經沒能看到的了,隨著人們老去這些小吃也也幾乎失傳了,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是非常珍惜那些還能夠吃到的傳統小吃。
  • 天安門紅燈籠 老藝人手工扎制
    天安門前8隻紅燈籠,要七個傳統藝人忙上半個月才能完工。每當過年,大街小巷、政府企業單位總是掛起紅紅的圓燈籠辭舊迎新,但鮮有人知道這些紅燈籠都出自「文盛齋」的北京市美術紅燈廠。如今的紅燈廠早已不見昔日輝煌,固守傳統的手工制燈者寥寥無幾,這項傳統民俗技藝面臨失傳窘境。
  • 首爾曹溪寺舉辦「手工制燈」親子活動現場其樂融融
    人民網訊 5月10日下午,正值「家庭月」之際,首爾鍾路區曹溪寺舉辦「手工制燈」親子活動,吸引不少家庭參加,其中還包括外國人家庭。現場一片其樂融融。(圖源:韓聯社)社會新聞延伸閱讀http://korea.people.com.cn/GB/407864/index.html人民網訊 5月10日下午,正值「家庭月」之際,首爾鍾路區曹溪寺舉辦「手工制燈」親子活動,吸引不少家庭參加,其中還包括外國人家庭。現場一片其樂融融。
  • 安徽潛山,尋找即將失傳的手工技藝,6000年歷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安徽省安慶市的潛山市,尋找即將失傳的手工技藝,有著6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川劇變臉、西安古樂一樣,潛山依舊保留著這個古老的技藝,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化、現代化,像這樣用傳統手工藝去製作的技藝的人,越來越少,瀕臨失傳的手藝,越來越受到關注,如何保護傳統的手工技藝
  • 採茶季8旬老茶師古法收徒 120度鐵鍋肉掌炒茶術瀕臨失傳
    採茶季8旬老茶師古法收徒 120度鐵鍋肉掌炒茶術瀕臨失傳 2016-03-22 20:38:44梅寧 攝製茶手藝瀕臨失傳,八旬老制茶師當天一口氣收了數十名徒弟。 梅寧 攝 芊芊玉手在攝氏120度的高溫鐵鍋中,製作出綠意盎然的新茶。 梅寧 攝  中新網南京3月22日電 (記者 申冉 通訊員 高煒)「百草讓為靈,功先百草成。甘傳天下口,貴佔火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