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榮幸陪大家一起來參觀世界聞名的故宮,故宮在古代被稱為「紫禁城」。在這座光彩奪目的宮殿裡,住著封建時期長達五個世紀之久。
故宮最初始於清朝。作為帝王之家,規模當然宏大,氣勢軒昂,直到現在為止,在整個全球是保存最完整建築面積最大的皇室園林建築物。由於故宮集中體現了我國古時候建築技術的優越傳統和獨特别致的建築風格,所以在建築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建築藝術上的經典之作。
故宮還有一個特殊的名字,當時古代人都稱他為「紫禁城」,紫禁城是由天文學說和民間傳說相互結合而形成的名字。我國古時候的文學家,將天上所有的星區分為三種,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天區。其中的三垣又分別指,太微垣、紫薇垣和天市垣,當時的紫薇苑在三垣中間,恰到好處的符合了「紫薇居中」的說法,所以當時人民認為紫外線微垣是帝王之座,就不知不覺地稱為子紫宮。
古代帝王,一般被稱為天帝之子,人間至尊,因此不管是哪一位皇帝,他都會模仿先帝,在金碧輝煌的宮殿上刻上紫色的字,以表示它的地位為中央,就可以環視天下所有帝王的英雄氣概,再後來也有紫氣東來的傳說。
禁,它的意思就是禁止。意思是,這是皇宮禁地,戒備森嚴,平民百姓不能隨便進入,,此話一出,就沒有人會違背。1924年,最後一位清代皇帝被逐出紫禁城後,紫金城才正式開放平民百姓才可以進入。這麼一個建築大家想像一下,他過去是多麼的威武雄壯。
紫禁城坐落在現在的北京,它的歷史不是一句兩句就能說完的,正是因為這麼好的一塊風水寶地,說來話長。故宮是從1406年左右開始修建的,用了15年的時間才基本建好,至今到現在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啦!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可以看到故宮是,一級的紅牆黃瓦建築物,他為什麼會這樣呢,,據陰陽五行,學者所說,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其中土所在的位置正好為中心,因為華夏民族世世代代生存在黃土高坡,所以慢慢的對黃色就產生了依賴,所以黃色就成為了代表皇家的顏色。黃色只能皇帝以及皇親國戚和賞賜的人才可以使用,其他人不得在衣服和建築上使用{寺廟除外}。
故宮佔地大約70多萬平方米,有宮殿閣樓,建築面積大約為15萬平方米,故宮的四周還有高達十米的城牆,城外四周還有長達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上的四角,各有一座,結構獨特到角樓。他的四角各開設了一個門,分別為神武門、午門、東華門和西華門,這麼一個偉大的建築工程,在當時召集了大約一百多萬人,來修築故宮,所使用的材料全都是在中國各個地區搜刮出來的。
我們首先從午門說起。午門是紫禁城唯一一個正門,明朝的時候,每年正月十五,我們都會懸掛燈籠,來賞賜百官,但到後來,這個活動就沒有了。如果到了節日或者有喜報傳來,或者某位公主皇子大婚,皇上祝壽等等都會在這裡舉行。
進入午門後,就到了金水橋前,就也就是到了故宮的裡面,在正式,參觀之前,我先介紹一下故宮的參觀路線。故宮分為外朝和內廷,而我們現在就在最南邊,再往前走就是太和門,一對兒青銅獅子赫然立在門前,看上去威武兇悍的樣子,它象徵著權力及高貴的尊嚴。古時候稱皇帝為天子,門前的這個獅子當然要要高大精美。
我們眼前還有一條小河,這條河的名字叫做金水河,它是用來防水的,河上有五座橋,這五座橋就像孔子所提倡的五德。在中間還有一條中間壓軸的線,古代人認為那是上天安排了一個上天子到人間來治理整個國家。代表著天。
經過太和門之後,我們就到前面的大殿了,大殿名稱為太和殿,他是故宮內最大的宮殿,它的裝飾以及建築是最高級的,從遠處看太和殿,正好建在三層,重疊的工字形座上。太和殿建於1406年,我們所看到的是清朝所建的,太和殿上一共有九個吉祥數,普通的平民百姓是不允許有這樣這種裝飾的。
明朝時期,一共有24個皇帝在此做過帝王,宣布詔書法令,帶領軍隊出徵等等,凡是有重要的事都要在這裡舉行,接受文官和武官的叩拜。接下來是廣場,他屬於太和殿,但是廣場上沒有一草一木,寧靜而嚴肅。在故宮裡一共有300多個大缸,它是用來儲水防熱的,缸的底下還可以燒柴加溫,是為了防止冬天缸水結冰。廣場建這麼大,無非就是為了炫耀泰和殿的宏偉壯觀。如果站在下面往前望去,確實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藍天白雲之下,紅黃生輝。層層臺階展現的美麗,整個太和殿就像在仙境一樣。
太和殿內一共有72顆大柱子,支撐著全部的重力,在店的中央還有一個枯井,是從古代一直保留到現在,也為中國的建築物增添了色彩。
然後我們再去太和殿的東側或者西側。兩側全都有用銅鑄造的一個水缸,古代都把它稱為吉祥缸,既是擺設品,又能起到抵禦火災的重要作用。當時在古代取水只能靠水井,畢竟水井是有數量限制的,所以缸內必須常年裝滿了水。
之後我們在去看一看中和殿,這裡是每一位皇帝舉行大典時,必須先到這這裡來休息一下,會見一下大朝官員,皇帝要祭祀的時候也要在這裡。
之後是故宮的四個城角,每一個角上都有一個角樓,這四個角樓的建築都非常的好看,關於,四個角樓的由來,北京也有傳說,等待大家慢慢的去發現,總的來說故宮的建築氣勢極為壯觀,見證了古代人的才能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