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播出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孫儷飾演的周瑩讓出二成股份勸降了土匪頭子韓三春。有不少觀眾認為,周瑩把自己的生意描述得過於容易,給韓三春畫了一張超大的餅,這簡直就是傳銷的套路。
可滿倉大兄弟看到這段,卻想起當年吳聘的做法。這對夫妻雖已陰陽兩隔,卻在此處不經意地遙相呼應了。
孫儷飾演的周瑩,不知何時預先調查了韓三春的背景,得知這位大當家的與其他佔山為王的土匪頭子不同,忠義二字一直是韓三春的信仰。只不過因為當年韓三春和他的戰友們被朝廷拋棄,才落草為寇、走向極端。即使如此,韓三春依然將忠義二字放在心中,把它轉化為對手下兄弟的責任感。
看過《那年花開月正圓》的觀眾都知道,孫儷飾演的周瑩身邊雖然有好幾位學徒房的商業精英,但恰好缺一個保鏢。
當年,吳蔚文身邊有一位功夫了得的韓師傅,此人也曾保衛過吳聘的安全。但自從吳家東院被抄以後,韓師傅就再無音信。
如今,周瑩做生意要東奔西走,類似在三壽幫的這種遭遇肯定不會是最後一次。因此,周瑩收服韓三春,並不僅僅是為了保命,也是為了長遠考慮。
正是出於保命和招降韓三春的雙重考慮,周瑩才祭出大手筆——用吳家東院未來所有生意的兩成,換韓三春歸順。同時,為了讓韓三春相信做生意比當山大王更賺錢,周瑩開始講起了自己做生意賺錢有多麼容易。
按照周瑩的講述,她的生意可以概括為「來錢快、成本低」。
說來錢快,「我白手起家,三個月就賺了8000多兩銀子,今年我能賺四萬多兩,而明年我的目標是二十萬兩。」
說成本低,「有兩三個夥計,盤個鋪面就可以開張,夥計發點工錢就得了,不用分紅。」
看到這裡,彈幕上有觀眾坐不住了,「大當家的不要相信她,這是傳銷的套路啊!」
其實,周瑩這種通過讓利來化敵為友的做法,恰恰是當年吳聘的做法。而且當年吳聘這麼做,也跟周瑩有關。
當年,因為軍需訂單的生意,沈吳兩家一度產生不和。本來沈家報價更低,結果訂單還是落到了吳家。儘管這裡有吳家常年供貨積攢下的信任,但這也與吳家是紅頂商人,背後有靠山密不可分。
為了化解沈家的不滿,吳聘說服吳蔚文,用「訂單外包」模式聯合沈家共同完成軍需訂單,收益對半分。不僅如此,吳聘還承諾在交貨時標註「此次訂單,涇陽沈家大力協助完成」。這就相當於為缺乏品牌影響力的沈家,成為了能為戶部供貨的「質量信得過單位」。
趁著沈月生心滿意足之際,吳聘又提出了「我娘用得很順手,能否把周瑩留在吳家」的請求。沈月生是生意人,周瑩在他眼中不過是人市上幾兩銀子到處都能買到的丫頭而已,怎麼能跟名利雙收的軍需訂單相比呢?因此,沈月生滿口答應了吳聘的要求。
其實,周瑩不僅在招降韓三春的時候活用了吳聘當年用過的生意經,在做棉花生意的時候,還活用了她在學徒房學到的第一句生意經。
在與童老闆講價的時候,周瑩曾經解釋了自己的棉價為何能高達120文一斤。她說,去年面價大跌導致關中一半棉農改種了小麥,而直隸湖廣那邊的棉田又遭了殃,幾乎顆粒無收,因此物以稀為貴。
這段活學活用,其實就是周瑩當年在吳聘的幫助下第一次進學徒房時,在眾位學徒面前用大白話侃侃而談的「一貴一賤,極而復反」的道理。
從來沒接受過正規商業知識培訓的周瑩,憑藉自己多年闖蕩江湖的實踐經驗,不僅解釋了「極而復反」的字面含義,還深入發掘出更深層次的含義,也就是「要找到那個復返的點」。一年後,獨自支撐吳家東院生意的周瑩,在第一次賺錢時就找到了棉花「極而復反」的點,並成功地把握住了這個點,為吳家東院賺到了復興之路的第一桶金。
所以,當孫儷飾演的周瑩越來越會賺錢的時候,當沈星移開始走進周瑩的心時,我們卻似乎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吳聘已在周瑩身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烙印。
他在周瑩的心裡,永遠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