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7日,晃縣宣告解放,湘西區黨委、湘西軍區成立之初,就針對土匪的構成和猖獗情況,發布文告,要求「凡隱匿於境內之匪偽武裝,應速悔悟,歸向人民」,「若有執迷不悟、膽敢負隅頑抗、繼續危害人民利益者,其首要分子定予嚴懲,決不寬恕。其脅從分子並攜械來歸者,則予從寬處理」。
國民黨晃縣政府主要成員和土匪姚大榜等幾股土匪勢力,尚潛藏在晃境的扶羅及貴州玉屏境內的長嶺鄉,對新生的人民政權構成極大威脅。
當二野大軍過境完畢,47軍139、141師入川尚未回師之際,殘餘土匪勢力又有抬頭之勢。為此,1949年12月14日,中共湘西工委書記聯席會議作出「剿匪方針」的決議,將晃縣危害最大的股匪姚大榜列為重點打擊的對象之一;並要求在進行軍事進剿的同時,積極配合政治攻勢,發口號,散傳單,發動群眾,瓦解分化,爭取土匪來降。對猖獗的股匪應先施行軍事打擊,再進行政策上的瓦解分化。
晃縣解放前夕,流亡此地的、1938年由徐特立介紹入黨的湘鄉地下黨員傅三(原湘鄉婁底區委書記)與上級黨組織聯繫未能成功,仍積極活動,聯絡地方上層人士警察局長楊世明、國民黨軍政部第十九臨時教養院傷兵頭目張太白等,秘密籌劃迎接解放。晃縣解放後,傅三、張太白積極向駐軍和縣人民政府提供情報,利用各種關係做舊職人員投誠工作。原縣自衛大隊大隊長、代理警察局長楊潤宣投誠後,積極辦理移交手續,介紹情況,為解放軍當嚮導並協助在涼傘收槍;國民黨縣黨部區分部委員吳可觀,有進步傾向,人民政府讓他協助開展徵糧支前工作,傅三遵照縣委指示,動員他給國民黨黨部書記長舒毓鳳等人寫信勸降。
11月9日,419團從芷江、晃縣分兩路奔襲天雷山,對拒不投降的楊永清、潘壯飛匪部進行圍剿,殲匪200餘人,楊、潘二匪率殘部分頭逃竄。其餘匪首懾於人民解放軍的強大威力,紛紛逃匿於邊緣區的深山老林,等待時機。
黔陽土匪副司令潘壯飛部在天雷被擊潰後,率其殘部從米貝經中寨逃竄到琴堂,與10月11日逃至此境的晃縣舊政府殘餘人員及保安一團殘部匯合。我419團2營副營長李玉春(後任三營營長)率部從芷江跟蹤追擊。潘領教過人民解放軍的凌厲攻勢及人民政府的剿匪決心,感到與人民政權對抗沒有出路,就派其副官與李副營長洽淡投誠事宜。潘開始存有幻想,要求人民政府象國民黨政權那樣對土匪武裝實行「招安」,因而提出要地盤、職務,不解散所部人馬等為投誠條件,遭到李玉春的嚴詞拒絕。
在我大軍威力壓制下,潘感到大勢已去,頑抗沒有好下場,11月12日又派人到縣城找到解放軍419團團部聯繫投誠,只請求保全性命,獲得認可。在此基礎上,縣委、政府及駐晃剿匪部隊,對土匪各部開展強大的政治攻勢,努力爭取舒毓風、吳炳麟等匪首投誠。舒、吳等得到吳可觀等的勸降信,晃中教員楊先澤、國民黨晃縣政府主任秘書姚子傑也進行規勸,要他們順應歷史潮流,看清發展趨勢;又從潘壯飛口中聞知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擋,頑抗只有死路一條,便回信應許,與解放軍約定了投降的時間、地點。
11月15日,副營長王清元率機炮連和一個步兵排前往沙灣崇仁寨受降。投誠的有潘壯飛、舒毓鳳、姚楚平、吳炳麟等匪首及保安團、警察隊共120餘人,共交長短槍120餘支,機槍5挺,電臺一部,其中潘部30餘人,交機槍3挺,步槍20餘支,手槍10餘支。舒毓鳳等人投誠後,配合政府做好舊政權的移交工作。人民政府對投誠起義人員進行妥善安置,重要人員送去沅陵湘西行署幹部學校集中學習,願意為人民政府工作的留用一部分,其餘遣散回家,絕大部分舊職人員都表示願意服從人民政府的安排。
在爭取潘壯飛等匪首投誠的同時,抓緊開展對姚大榜的勸降工作。11月8日,舊住房主任秘書姚子傑向人民政府登記,二野留守處侯建科長了解到他與姚大榜、胡楚藩的關係較為密切,就要求他協助政府做姚大榜、胡楚藩等人的勸降工作姚表示願意接受任務。同日,縣公安局偵查員趙新生通過傅三,找到與姚大榜兒子姚應科關係密切的晃中教師胡秀菼,要他做姚的投降工作,爭取立功贖罪,胡毫不猶豫地應允。這時,姚大榜與匪縣長胡楚藩等躲在貴州玉屏鰲山張家寨一帶。
11月12日,姚大榜之長子姚應科進城來找胡秀菼探聽情況,準備替父親尋找出路。胡、姚二人既是同學,又是患難之交,兩個月前,胡曾受國民黨特務製造的一「共黨案」牽連被捕入獄,是姚大榜父子及舒毓鳳出面說情、擔保,才倖免一死,所以姚對胡有救命之恩。姚應科轉達了父親的意向,希望解放軍能用招安的辦法,委其一個職務,不解散他的隊伍,可以協助解放軍平定黔東一帶土匪,立功折罪。胡秀菼覺得姚大榜的想法有些天真,並轉達人民政府希望他無條件投誠的願望,並帶姚應科去面見二野五兵團留守處侯科長。
侯科長告訴姚應科,要姚大榜看清形勢,莫存有幻想,只要他願意投誠,不繼續與人民為敵,人民政府會不咎既往,寬大優待,保證他及全家的安全,人民政府說話是算數的。希望他們好好去做工作,為人民立功。胡、姚二人都表示願意做爭取工作。
11月13日,胡、姚二人從縣城出發,步行60裡,來到張家寨姚大榜住處(其內弟龍永安家裡),在寨口遇上已先來做勸降工作的姚子傑,得知姚大榜在此。進屋時,姚大榜、胡楚藩、周常沛(晃中校長)等人正在吃晚飯,便邀他們入席。席間,胡秀菼把晃縣解放後秩序安定,解放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優待舊軍政人員的情況及人民政府希望他投誠的願望作了詳細介紹。姚大榜放下碗激動地站起來,一腳踏在板凳上,雙手叉在腰間,目光注視著胡,說:「秀菼,我相信你不會出賣我,解放軍的話,雖然講得好聽,但哪個能保證他們的政策能夠兌現?」
胡秀菼說:「解放軍是言而有信的,否則怎能解放全國!形勢已經非常明朗,你是我的救命恩人,豈能對你不誠?你放心吧!」「要我現在放心,馬上出山投誠,那是不可能的,要再等一段時間看看。」胡秀菼見他執意不肯馬上投降,就建議他先交一部分槍,投石問路,表示希望投誠的意向。姚大榜就與胡楚藩、周常沛商議,胡、周表示贊同,姚大榜說:「那就先走這一步看嘛。」第二天,胡秀菼、姚應科、姚子傑按姚大榜指定的地方,在霧程、楠橋灣、扒谷壠一帶收集長短槍45支,請三個農民挑進城,交給二野留守處的侯科長。
11月20日左右,姚大榜聞知潘壯飛投誠,再次派姚應科進城探聽情況。侯科長要趙新生找胡秀菼、姚子傑、姚應科等去談話,告訴他們:「潘壯飛過去洗劫黔陽城這樣大的罪惡,我們都寬大,不咎既往,何況姚大榜呢?你們再去跟他談談,早投降比遲投降好,遲投降比不投降好。」胡秀菼、姚子傑、姚應科幾人再進張家寨,姚大榜、胡楚藩等人還是心存疑慮,不敢出山,聲稱要看潘壯飛出來後的情況再做決定,連周常沛也擔驚受怕。姚子傑鼓勵他說:「你當個校長怕什麼,要殺也殺不到你。我兩個一起去!」周常沛於是跟姚子傑出來投誠,把自己的手槍和當抗日自衛團團長時養的馬一起交給人民政府。
胡、姚二人第二天又進張家寨,姚大榜仍然疑神疑鬼,猶豫不決,還要等待潘壯飛的結果。姚應科勸到:「大局已定,形勢逼人,應該當機立斷,再觀望就會貽誤良機。」姚大榜生氣道:「你曉得哪樣!只看人家表面做得好看,心裡是什麼用意你知道嗎?你怕連累,就給我滾!」
胡楚藩經過姚子傑的勸說,已決定投誠,看姚大榜發火,急忙出來勸解:「老輩子實在不願意,再聽聽風聲也可以。我先去,如果沒有問題,你再出來,怎麼樣?」胡秀菼也說:「老輩子暫不出去也不勉強,好事不在急嘛!」次日,胡楚藩與姚子傑、胡秀菼進城投向人民政府。胡楚藩把藏在家裡的電話機上交,並將舊政權文書檔案移交給縣人民政府,一星期後就去沅陵湘西幹校學習。
幾次勸降無效,駐軍、縣人民政府決定與姚大榜進行正面接觸,一方面表明政府勸降的誠意,一方面表示政府剿匪的決心,給姚大榜施加一點壓力,促使他早日迷途知返,繳械投誠。晃縣人民政府先派公安局偵察員趙新生與姚子傑先後兩次來到張家寨,沒能打消姚大榜疑慮。駐軍、人民政府考慮是否派去的人不夠級別,認為小瞧他,於是從二野留守處派遣一營級幹部為代表前去談判。
軍代表來到姚大榜住處,雖然他酒肉相待,但對投誠一事依然不明確表態,模稜兩可地說:「你們解放軍雖然是仁義之師,但我過慣了山林生活,以後我們就井水不犯河水吧!」
軍代表看他這種態度,就向他發出最後通牒:「你不投誠,那就是與人民政府對抗,我們可要剿你囉!」姚大榜竟然說:「好哇!只要你們能剿到我,我服輸!」
12月初,人民政府又派姚子傑與迎接姚大榜進城的商界人士楊耀華、蘇定川、饒志顯、彭鼎元等人再次、也是最後一次去勸降。姚大榜已不在玉屏的張家寨,原來他擔心解放軍和公安局的人到過這裡,覺得不保險,轉移到銅仁境內的六龍山。他們幾經輾轉,好不容易找到他,一見面,姚大榜就說:「謝謝你們的好意!試問你們赤手空拳,假如我去了,解放軍扣留我,你們用何保障?」
姚子傑說:「你不出去,又打什麼主意?」他說:「我都六七十歲了,還去造反哪?以前想保財產,現在只想保住這條老命。我還有點金銀,帶上它隱姓埋名,到外地去做點小生意過日子。」姚大榜的話讓大家啞口無言。因天色已晚,姚子傑等人住下來,給他講胡楚藩等人投誠後的情況,再次傳遞人民政府希望他投誠的願望。經過徹夜長談,姚大榜從姚子傑、胡秀菼等前後五、六次前來勸降,似乎感受到共產黨與人民政府的誠意和剿匪的決心,以及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辦事作風,確實與國民黨不同,終於答應下山看看。
第二天早上,抬他的滑杆都放在屋院壩裡,準備吃完早飯就動身。不巧在吃飯時,附近有一鄉民送兩條鯉魚來給他,一見魚,狡猾多疑的姚大榜內心一動,臉色突變,預感兆頭不對,說道:「媽的,雞飛蛋打魚上鉤呀!去不得!去不得!」飯沒吃完就走開,把姚子傑等人晾在一邊。迷信思想使他突然變卦,再也不肯出來,繼續選擇與人民為敵的死路。
姚應科是姚大榜的長子,在讀書期間,接觸過《紅軍長徵記》之類的進步書籍,看到800萬軍隊支撐的國民黨政權也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幾個土匪能掀起什麼大浪?想到父親一次次拒絕向人民政府投誠,憂心忡忡,又多次勸他看清形勢,不要再翻老皇曆,那是沒有出路的。
一天,姚應科作最後的努力,勸他投降,姚大榜火冒三丈,眉毛一豎,兩眼一瞪,說到:「哪個再勸我投降,就打死他!」掏槍就要打,旁邊一個嘍囉見事不對,伸手一擋,抬高了槍口,「啪」的一聲,子彈朝天飛去。父子從此分道揚鑣。
姚大榜死不悔改,一步步被清剿,帶著殘部偷渡舞水河時,因水流湍急,加上被對岸的解放軍發現並開槍,慌忙中船隻傾覆落水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