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飛落湘西州 ,逶迤沱江穿城流。
灩灩碧波暄浣女 ,瀟瀟煙雨泊歸舟。
疊翠紅樓隱濃蔭 ,璀璨銀鈿插滿頭。
漫步曲巷心已醉 ,遙憶沈公禪意悠。」
美麗的湘西
自古以來有數不盡的文人墨客對湘西的美景描繪得淋漓盡致、迴腸盪氣,仿如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美不勝收。而秀山麗水的湘西,不僅山青水美、人傑地靈,猶如天降的仙女聖地,婉轉多情。這裡不僅有聞名於世的諸多特產,還有純樸與彪悍相佐的民風。
說到湘西的秀美,就不能不說到湘西的另一大特色——土匪。在中國成立之前從來就沒缺少過匪患,特別是湘西,地處湖南省西北部,是湘、鄂、黔、渝四省交界處,隸屬於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總面積15462平方公裡,屬於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位於武陵山區腹地,大山深處。仿如與世隔絕,交通不便利。為所統治的朝代埋下了不便於管理的禍患,卻為滋生土匪創造了天然的寶地。
湘西曆來處於四不管的地界、同時也是漢族、苗族、侗族和土家族等多民族的雜居地。決定了這裡的湘西的各個民族之間,前著數不清的糾葛,這些糾葛長期得不到解決,往往就會演變成家族與家族之間矛盾升級。再加之以往的各個朝代都存在著不同的官府腐敗,兵匪一家,強娶豪奪,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只有上山當土匪才能得以生存。
說起「湘西大剿匪」,是因為湘西的剿匪歷時最長,自宋朝開始清剿,至明朝開始屯兵,一直到全國解放的十六年之後,才最後將最狡猾的匪首覃國卿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清剿擊斃。而明朝的朝廷所創建的剿匪竿兵制度是由朱元璋天下平定之後,就把打下江淮的將士安排駐屯到以鳳凰為中心的湘西地區,但這股軍隊一到達湘西之後就脫離了中央政府正規軍的管轄,成為了一支世襲的地方武裝,漸漸被湘西民風同化,也就成為了湘西土著。
而由竿兵組成的群體出身於職業軍人,這些世襲的軍人家族無不重武輕文,而崇尚武力、好勇鬥狠就成為了湘西一大個性。雖然歷史上的竿兵一直以來勇猛善戰,如戚繼光曾招募竿兵抗擊倭寇;晚清定海總兵葛雲飛曾憑藉竿兵抵抗英軍。這些竿兵為抗擊外侵立下戰功無數,但是譁變成匪患後,卻成為最難以剿滅的悍匪,其具有的戰鬥力和破壞性更為可怕,為剿匪帶來最大難度。
影視截圖——剿匪戰士
而說起匪患,就不得不說說湘西交通閉塞,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經濟文化十分落後。自宋朝以來匪患雖剿未絕,相反卻使匪患不斷繁衍。所謂的「匪」即為人們常說的「湘西土匪」,湘西民間所說的「搶匪」、「棒棒客」。他們常以打家劫舍、攔路「關羊」、以搶劫為生,以火拼佔領地盤為主,以稱霸一方為榮,以禍害地方百姓為生存使命。
民國初年,湘西戰亂頻繁,各地武裝佔山為王,紛紛以自己的人眾之利、裝備優勢、地理位置等有利因素割據一方,風高放火,月黑殺人,姦淫擄奪,心狠手辣。給湘西人民帶來無窮的苦難。使處於水深火熱中的湘西人叫苦不迭。要麼就被綁架上山,要麼就成為屠宰的對象,使美麗的湘西哀鴻遍野、民不聊生。
民國9-28年(1920-1939),陳渠珍兩次統治湘西長達17年之久。而陳渠珍採取「招大股,吃小股;招老股,吃新股」的剿匪辦法,曾兩次肅清湘西匪患,分別打垮鳳凰匪首龍妹堂,招降永順向子云,瀘溪楊善福,永溪麻佩欽等匪首,收編土匪10000餘人,大小土匪武裝232股,繳獲槍枝2萬有餘。後因國民黨何健顧及陳渠珍的兵權不斷擴大,迅速削減陳渠珍的兵權與實力,使陳渠珍不得不下野離開湘西。
湘西土匪槍殺無辜民眾
1940年9月,國民黨在龍山設立「鄂湘川黔剿總指揮部」,雖然派出了八師獨立團、八十六軍竹山部隊、十三師三十八團、一六四師、十七師二團等部隊進駐湘西剿匪,而這些國民黨部隊進山後不僅不能真心剿匪,卻個自為戰,佔山為王,紛紛以武力擴充自己的實力。
他們利用金錢、武器、大煙土收買、收編土匪,紛紛擴充自己的實力、爭奪地盤,並以自己的實力向臺灣邀功請賞,打起了「反共救國軍某某總隊」的義旗。而坐陣臺灣的蔣總統更是唯恐天下不亂,不僅給這些反動組織和軍隊空投物資和裝備,更給予「少將」、「中將」軍銜,為反攻大陸積蓄力量。
湘西土匪見到國軍有錢有槍,有奶就是娘,紛紛投奔到國軍的旗下,形成了兵匪一家,匪患氣焰更為囂張,自恃有臺灣老蔣做後盾,膽大包天,竟然偷襲我剛剛成立的人民政府,槍殺我剿匪部隊後勤人員,又留下了累累血債。
匪首張平自建的炮樓
湘西剿匪(49年10月-51年4月)四野主力繼續南下,一部分隨二野、三野挺進兩廣,主力部隊百舸爭流終於把紅旗插上海南島,解放了萬山群島。四野的另一部分與中南軍區匯合,為了剿清匪患、為民除害,在豫西、鄂西北、贛西南、湘西開展了艱苦的剿匪作戰,配合各地政府開展了強大的軍事進剿與政治攻勢。其中參加湘西剿匪部隊有二野、三野,而四野的47軍139師、38軍114師、46軍的136師在湘西剿匪歷時最長、苦戰最多,僅47軍就犧牲了上千名戰士,其中也湧現出許多英雄,如:打退1000名土匪進攻的「老溪寨英雄排」,爆破匪徒洞穴的英雄叢士林,單身奪機槍一次殊滅70名匪徒後壯烈犧牲的趙啟英等英雄。
在湘西的土匪大都以惡霸、匪首、慣匪、地痞流氓、國民黨的散兵遊勇為骨幹。他們利用湘西的山高林密、洞深水長、地形複雜,又擁有國民黨空投及留下的大批先進裝備,脅迫群眾,逼迫老百姓為其偷送情報,與我剿匪部隊負隅頑抗。
47軍堅決執行毛主席規定的「軍事打擊、政治瓦解、發動群眾」的方針,軍隊和地方相結合的政策。充分發動群眾減租、減息,進行土改、政策攻心,分化瓦解敵人。凡是主動投降的不論罪惡大小,一律從寬處理。在充分發動群眾的有效方式下,使剿匪打開了局面,對土匪開展了大規模的勸降活動,經常看到妻子領著丈夫,老人領著兒子前來自首。
由於政策對路,各種群眾組織也建立起來了,他們給解放軍帶路、送情報。雖然經歷了大、小的無數次剿匪戰鬥,也犧牲了無數的解放軍戰士,但也像篦子一樣梳遍了湘西的每一個山頭、每一個溶洞、每一片草叢,終於使困擾了湘西人民幾十年的匪患消除了。最後一個土匪頭子覃國卿也在十餘年後被殲滅。
影視截圖——剿匪戰士
湘西剿匪,堪稱為一部史書,用熱血和生命演繹了當年剿匪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彰顯了人民解放軍一不怕苦,二不怕犧牲的勇敢精神,那些英雄的壯舉永遠激勵後人。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都是有軍人在前面流血犧牲才會有今天的幸福安寧。在我們享受今天美好生活的時候,千萬不應該忘記那些為新中國流血犧牲的勇士們(其中也包括我的父親——周恩成),讓他們的英名永垂千古,光照日月,萬世流芳。讓我們一起向中國軍人致敬!向犧牲的勇士深情致意!中國軍人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