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產兩棲攻擊艦等下水試航,關於這方面的討論也多起來,雖然076可能採用技術迂迴,用搭載無人機的方式,暫時解決兩棲攻擊艦沒有固定翼垂直起降艦載機可用的問題。但是不少軍迷還是希望,能看到國產和黃蜂級和美國級一樣,搭載垂直起降艦載機。
目前有一種說法認為,在短時間內國內研發一款垂直起降戰機,技術上還存在較大鴻溝。如果是說極短時間內,那麼的確如此,但是如果說下決心想獲取這一技術並非是完全不可能。
因為目前美軍的F35B其實關鍵技術也是照搬的雅克41,如果國產垂直其艦載機如果考慮俄方技術,那麼依然可以在短時內獲得突破。
其實遠在F35B設計之前,雅克41在1987年首飛後就打破了多個短距離垂直起降戰機飛行記錄,比當時的上一代雅克-38,和西方的鷂式戰鬥機都要先進,成為當時第一種超音速水平的垂直起降戰機。該戰機主要為「烏裡揚諾夫斯克」航母,可以說該項目如果繼續發展,目前俄羅斯的航母上可能會多出一種垂直起降戰機。
但是隨之而來的冷戰結束和蘇聯解體大家都知道,這個時期的蘇聯軍工大多數要自謀出路。而在1992年的明斯克丘麗莎會議決定終止雅克-141項目後,雅克的設計方雅科夫列夫設計局更是前途未卜。而此時葉爾欽的親西方思想很嚴重,試圖再次融入西方世界之中,於是大量的美國國防承包商聞風而來,專門對這些之前絕對無法獲取的國防科技下手。
其中洛克希德當時正在參加聯合打擊戰鬥機的競標,也就是JSF,而洛馬第一時間發現雅克41的巨大價值,其關鍵技術和試飛數據可以提供巨大幫助,不僅能減少5年以上的研發進度,而且在技術水準上一舉超過了波音。因此洛馬和雅克設計方達到了一個協議,美方承諾籌集資金繼續研究雅克41,包括參加範保羅航展,而雅克則需要共享關鍵測試數據,以及垂直起降核心技術。
當然這些合作美其名曰是聯合開發,何況當時俄羅斯國內對這些合作根本都沒有監管,美國NASA在1993年發布的一份文件中稱,以前高度保密的國防科技現在被在世界各地的航展上公開出售,包括雅克-38『鐵匠』和雅克-41『自由式』這種先進的垂直起降技術,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
不過洛馬和雅克的合作在1995年被公開,1997年合作結束,最終雅克設計局也沒能完成雅克41的研發。但是洛馬卻獲得了關鍵的「三軸承旋轉尾噴管」技術,並以此設計X35B在競爭中擊敗了波音的X32。
美國「空軍雜誌」曾直截了當的點出過, X35B的「三軸承旋轉尾噴管」技術是雅克設計局的技術許可,這個技術在幾十年後依然非常先進。還有一大證據就是,洛馬提出的X35B方案,和之前早期參與JSF的方案完全不同,後期甚至有個「 ASTOVL構型141 」的奇怪名稱,而眾所周知雅克141就是雅克41的外貿型號。
由此也可以看出,美國在軍事技術的攫取上是無所不用其極的,至今還有軍迷糾結什麼裝備有部分多少國產,有多少引進技術,似乎覺得有引進技術就覺得丟人,看看美國有點羞愧丟人的感覺嗎?實際上是主要技術引進後可以消化吸收,那麼就是自己的,技術沒有國界,學到的知識就是自己的。
因此國產垂直起降戰機利用俄方技術研發,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畢竟現在不是蘇聯剛解體時,很多技術已經嚴格管制起來,縱然俄方自己無法繼續開發雅克系列,要深度合作該技術也有很多障礙,尤其是俄方對待合作總有點大國病,時常酸溜溜的。
不過在1996年時,我們也成功得到了P-79發動機的相關技術,包括全套設計圖紙和技術工藝資料,但是卻沒有得到P-79B-300的材料工藝步驟和成分表。而P-79B-300正是雅克141的發動機,也包含了關鍵的「三軸承旋轉尾噴管」技術。如果當時能夠和洛馬一樣佔到便宜,說不定目前的國產兩棲攻擊艦上測試的就是固定翼垂直起降戰機了,而並非直升機。
但是過去的事悔之晚矣,畢竟美方雖然依靠雅克的測試數據和關鍵技術,但是真正製造出來,還要氣動布局和材料工藝方面有強大的技術,這個照搬也是要有水平的。不過如果我們有心搞出自己的垂直艦載機也不會完全沒機會,關鍵是在殲20、第五代艦載機外在搞一種隱身機有無必要,以及國產兩棲攻擊艦的定位問題,或許在076之後的第三代身上可以實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