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榮教授在南京大學做學術講座

2021-01-12 中國社會科學網
向榮教授在南京大學做學術講座

2014年07月21日 16:31 來源:南京大學歷史學系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2014年6月18日,應南京大學中國南海協同創新研究中心和南京大學歷史系的邀請,復旦大學歷史系向榮教授來南京大學進行了「海洋與歐洲文明」為主題的一組學術講座。

關鍵詞:向榮;教授;南京大學;學術講座;歐洲

作者簡介:

  2014年6月18日,應南京大學中國南海協同創新研究中心和南京大學歷史系的邀請,復旦大學歷史系向榮教授來南京大學進行了「海洋與歐洲文明」為主題的一組學術講座。

  2014年6月18上午,向榮教授來到南京大學南海協同創新研究中心報告廳,作了題為「中世紀歐洲的海陸貿易與城市生活」的第一場講座。講座由歷史系陳曉律教授主持。

  向榮教授的講座從近些年來西方學者對於「皮朗命題」的爭論出發,探討了歐洲中世紀早期的城市文明。「皮朗命題」是由比利時著名史學家皮朗提出的對西方文明形成原因的新觀點。他認為,是伊斯蘭的擴張而不是日耳曼的入侵毀滅了羅馬文明,從而使歐洲由此進入中世紀。地中海世界被一分為二,西地中海為穆斯林所把持,東地中海則有拜佔庭佔據,西方文明從地中海移向歐洲北部。國內學者對「皮朗命題」研究並不多,近些年來只有東北師範大學的王晉新教授的論文《皮朗與皮朗命題——對西方文明形成時代的重新審視》一文,文章關注的主要是皮朗對西方文明新觀點的啟發,向榮教授講座的焦點則在於皮朗命題引發的學術討論。

  第一場講座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發現黑暗時代的貿易、如何看待中世紀早期歐洲的貿易和城市,世界歷史背景下的歐洲經驗。講座以圖文形式介紹了考古學家、古錢幣學家的關於emporia,即純粹的商業聚居點的新發現;McCormick,Loseby等歷史學家在此基礎上提出的對皮朗命題的質疑。第二部分介紹了以Hedges為代表的新考古學家、以Wickham、Saunders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學者、以Verhulst等經驗派歷史學家對中世紀城市的不同看法。最後,向榮教授概略地總結了歐洲城市文明的起源與發展,如歐洲城市先有市而後有城;中世紀歐洲的中小城市相對於規模宏大的貢賦帝國,其財富流動更加均勻,人民更加富有。講座之後,現場有很多師生提問,在問答之間,引伸出很多有價值的思考,迸發了許多思維的火花。海洋對歐洲城市文明發展的意義何在?中國是否應該和如何向歐洲文明學習?正如列夫•託爾斯泰所說:「歷史是國家和人類的傳記。」了解世界歷史,鑽研文明發展的經驗教訓,我們認識到海洋意識對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只有像對待大陸文明同樣的高度重視,才能有效的捍衛我國的海洋、島嶼和邊疆的權力。

  2014年6月18日晚,向榮教授前往仙林校區為本科生作了一場關於「歐洲文明:由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的過渡」的講座。講座由歷史繫於文杰教授主持。

  歐洲文明從封建主義到資本主義的發展,有一個特殊的「過渡時期」,這一問題是史學界一個歷久彌新的學術難題。西方學界曾對此分別在50年代初、70年代末80年代初搞過兩次大討論。向教授在講座中對西方學界的討論進行了詳細的學術梳理。最早提出這一問題的是馬克思。他認為,封建經濟結構解體為資本主義興起掃清了障礙,但是資本主義並不是在封建結構解體之後立刻興起的,兩者之間存在時間差,即英國史學家多布所提出的「過渡時期」。馬克思進而論斷:過渡問題的實質是生產方式的轉變,轉變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直接生產者從封建的和行會的束縛中擺脫出來,成為獨立的小商品生產者;其次,這些新被解放出來的人被剝削一切生產資料,成為不得不依靠出賣勞動力為生的僱傭勞動者。關於歐洲封建制度瓦解和資本主義興起之間存在一個過渡時期的看法得到了許多西方學者的認同,但對於「過渡」或「過渡時期」的性質和動力,學術界一直存在很大爭議。在動力問題上,以莫裡斯•多布、羅德尼•希爾頓、羅伯特•布倫納為首的正統馬克思主義學者批判了非馬克思主義的貿易決定論,提出階級鬥爭作為一種內部力量在過渡時期起著決定作用。但其內部,對於哪個轉變階段更重要的觀點則並不一致:多布和希爾頓強調直接生產者變為獨立小商品生產者的轉變,布倫納則認為獨立生產者變為僱傭勞動者的第二階段更重要。保羅•斯威奇、伊曼紐爾•沃勒斯坦等新斯密-馬克思主義學者即不同意傳統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決定論,也反對非馬克思主義的貿易決定論,而將貿易作為導致歐洲封建主義內部變革的決定性力量。如在斯威奇看來,作為中世紀歐洲封建制度基礎的莊園經濟是為使用而生產的制度,其內部缺少變革的動力,11世紀地中海貿易的重新開通,使為市場而生產的新制度逐漸成長,舊的封建體制受到衝擊而逐步瓦解,最終導致生產關係的轉變。在過渡時期的性質問題上,多布認為在歐洲農奴制瓦解之後存在一個「既非封建又還不是資本主義的中間期」,但總體看來,該中間期經濟的性質仍是封建的。斯威奇則認為過渡時期的經濟不是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簡單混合,有其自身特點和內容,不能給它掛上單純的封建主義的或資本主義的標籤。

  向榮教授認為,「過渡時期」之所以曾在學術界引發普遍的關注和討論,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馬克思思想本身的前後不一致,容易引起觀點的差異,其次當時美蘇冷戰的國際背景對學術界也造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造成階級鬥爭過分被強調,這些偏見在冷戰結束之後也引發了西方學術界的反思。西方學術界爭論中主要存在兩點缺憾和不足:第一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偏移,表現在對生產力發展的重視不足,對於原動力的的一味追求而忽視綜合分析;第二,中世紀歐洲的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長期被忽視,陷入了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中世紀與近代相互對立的思維定式中。向榮教授曾留學英國,在伯明罕大學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一直致力於將國外世界史研究的熱點和前沿問題介紹給國內學界。這種志願和努力也都反映在了他的學術成果和本次講座之中——十分注重學術史研究,將西方歷史研究放在中國語境中去比較和反思。

  (中國世界史研究網)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田粉紅)

相關焦點

  • 韓國世宗大學教授金世勳、文炫善學術講座成功舉辦
    11月20日至22日,韓國世宗大學教授金世勳、文炫善應邀來我校舉辦學術講座,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學術交流。本次學術交流由國際交流合作處、傳媒學院、電影學院承辦。期間,院長王力克親切會見了兩位教授,對他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 寧波大學劉恆武教授來我院作專題學術講座
    寧波大學劉恆武教授來我院作專題學術講座 時間:2020年12月09日    編輯:外語學院    來源:     瀏覽次數:次 2020年12月7日下午,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劉恆武教授在我院SC106波蘭學術中心作「[隨園名家講壇46期]東亞海上石刻文化傳播研究」講座。講座由日語專業教研室主任鄧凌志老師主持。
  • 王廷信教授來院舉辦系列學術講座
    2020年11月21—22日,「河南大學藝術學理論特色骨幹培育學科·課程教授系列學術講座」在我院學術報告廳舉行。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常務副會長王廷信教授應邀作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為何要做藝術傳播研究》、《中華傳統藝術在當代的傳承與傳播》、《傳播媒介演進與藝術傳播》等四個主題講座。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總牽頭人、藝術學理論研究院院長陳宗花教授主持了講座。
  • 饒宗頤: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榮休講座教授
    弱冠後專心治學,歷任印度班達伽東方研究所、法國科學研究中心從事研究,遠東學院院士,香港大學中文系、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藝術系教授、講座教授、系主任,美國耶魯大學、法國巴黎高等研究院等院校教授。一九六二年獲法國法蘭西學院頒發漢學儒蓮獎、一九八零年被選為巴黎亞洲學會榮譽會員。一九八二年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
  • 南京大學魯安東教授講述「文徵明的拙政園」
    4月2日,受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的邀請,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魯安東教授在公共教學三樓3106教室作了主題為「文字與圖像的幻境——文徵明的拙政園」的講座。講座由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唐克揚副教授主持。魯安東教授首先討論了幾個中國園林史上的問題。比如,「移步換景」並非古已有之,而是一個近代才提出的概念。
  • 大連民族大學劉勇奎教授為燕理學子做主題講座
    12月9日,大連民族大學劉勇奎教授作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李麗芬教授以及部分教師和學生參加了此次講座,此次講座由李麗芬教授主持。劉勇奎教授1999年獲博士學位,同年晉升為教授。現任大連民族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舉辦兩期考古系列學術講座
    第一期學術講座「青銅時代和斯基泰時期的米努辛斯克盆地考古」於10月15—17日在中國人民大學人文樓召開。本次講座邀請俄羅斯聯邦科學院物質文化史研究所研究員帕列科夫·安德烈·甫拉基米羅維奇博士主講,吉林大學考古學院教師權乾坤博士擔任現場翻譯。
  • 臺灣輔仁大學習賢德副教授到山東威海做學術講座
    臺灣輔仁大學習賢德副教授到山東威海做學術講座 2016年04月25日 10:57: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 北京電力醫院普外科張宗明教授蒞臨我院進行學術講座
    本站訊(科研部郭驥青)9月25日,國家電網公司北京電力醫院普外科學科帶頭人、科主任張宗明教授到我院進行學術講座。自治區科協學會部部長劉衛江出席會議。來自各臨床相關科室、研究生、規培生等300餘名人員參加學術講座。會議由醫院副院長趙建民主持。張宗明教授從事普通外科工作35年,對普外科各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豐富經驗,專長於肝、膽、胰、脾外科,尤其對膽道外科領域的各種疑難及複雜疾病的診治有深厚造詣。
  • 韓國世宗大學金世勳教授、文炫善教授來我院學術交流
    2019年11月21日與22日兩天時間,韓國世宗大學的金世勳教授與文炫善教授來我院進行學術交流,交流活動包括一場座談會和兩場學術講座。講座分別以「超級英雄電影類型的特點和跨媒介敘事戰略」與「韓國學者視野中的中國電影」為題,由數字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高小燕主持,數字藝術與傳媒學院戲劇影視美術、影視攝影與製作、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部分師生參加了兩場講座。
  • 同濟大學鄭春榮教授來我校作講座
    12月18日下午,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德國研究》副主編鄭春榮教授應我校外國語學院邀請來校作學術講座。我校外國語學院德語系主任王湧教授主持講座。鄭春榮教授以「外語學科國別區域研究的展開」為主題,探討外語學科的國別區域研究在學科交叉融合的學術需求和服務國家外交大戰略的應用需求上的重大意義和深刻內涵。
  • 日本北海道大學教授率團到哈醫大二院進行學術交流
    原標題:日本北海道大學教授率團到哈醫大二院進行學術交流 日本北海道大學生理系教授率團到哈醫大二院進行學術交流。楊帆 攝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20日發布消息,為進一步拓展黑龍江省神經內科研究、加強國際交流、提高神經內科學術水平,亞洲睡眠學會副主席、日本北海道大學生理系本間研一教授一行四人來該院進行交流訪問,並作了睡眠醫學相關講座。 會見期間,哈醫大二院郝天軍副院長代表張斌院長對專家團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
  • 廈門大學學術講座預告 | 12月14日,企業管理系學術講座之七十四
    報告題目:從MOR, APJM到JIBS -- conceptu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ompositional innovation報告人:周是今 博士主持人:白雲濤 教授時間:12月14日(星期一)14:30-16:00
  • 德國馬格德堡大學Rolf Findeisen教授系列學術講座及報告會
    【報告會】報告名稱:Towards Safe and Autonomous Complex Systems - A predictive control approach報告人:德國馬格德堡大學自動控制研究所Rolf Findeisen教授。
  • 鍾振振:四十年前,我在南京大學聽了葉嘉瑩先生的講座
    啟動儀式上,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韻文學會會長鍾振振,和大家分享了他與詩詞、與葉嘉瑩先生的緣分,並現場誦讀自己填寫的詞《臨江仙》。 四十年前,在南京大學聽了葉嘉瑩先生的講座
  • ...笛藝結友誼——著名笛子演奏家耿濤教授竹笛藝術講座在香港大學...
    現任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資訊科技研究處處長及資訊科技教育中心副主任朱啟華教授,首先對耿濤教授做了介紹,接著耿濤教授也風趣地提到了與朱啟華教授的相識是由竹笛藝術結下的多年友誼之緣......耿濤教授此次講座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對中國竹笛的歷史做了簡要概述,對20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中國竹笛獨奏藝術進入大發展的歷史階段進行了重點講述,並著重對中國竹笛南、北派藝術風格的不同特點、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以及演奏技巧做了介紹。
  •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講座預告丨如何做一個有趣的研究
    ■■■管理學與經濟學系列前沿講座之四一八講講座主題如何做一個有趣的研究主講嘉賓張驍教授(南京大學商學院)主持人李煒文教授講座時間2021年1月18日(周一)下午3:00-5:00講座地點管理學院善思堂M201嘉賓簡介
  • 管理理論前沿系列講座第22期:美國聖塔克拉拉大學蔡港樹教授講座...
    應運營與財務管理研究所洪兆富副教授邀請,美國聖塔克拉拉大學蔡港樹教授於2018年7月23日上午在齊雲樓204會議室為我院師生帶來了題為「How to be a nice researcher」的講座。本次講座由洪兆富副教授主持,我院師生積極參加了此次活動。
  • 建築學術講座_2020年建築學術講座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摘要:2015年11月18日,紀念馮紀忠先生百年誕辰暨「馮紀忠學術講座」首講——《韻:宋代的一個藝術觀念今年是我國著名建築學家馮紀忠先生的百年誕辰,作為系列紀念活動之一,由馮紀忠學術講座委員會和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建築學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馮紀忠學術講座」首講——《韻:宋代的一個藝術觀念》(主講人範景中先生),於2015年11月18日(周三)下午在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秋林報告廳舉行。
  • 臺灣靜宜大學李冠憬教授來校作學術報告
    應自然科學處和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邀請,9月17日,臺灣靜宜大學特聘教授、校長特別助理李冠憬教授在求本樓B401報告廳為計算機學院近百名師生作了題為《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相關技術與機遇》和《優秀的科研與寫作藝術之一些必備要素》兩場學術報告。報告會由計算機學院執行院長趙前進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