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是我第一次聽葉先生講詩詞,目睹了她的風採,距今已經四十年了。"11 月 12 日," 詩 · 緣 | 致敬大師 《掬水月在手》江蘇四市聯動觀影活動暨詩詞分享會 " 啟動儀式在淮安舉行。啟動儀式上,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韻文學會會長鍾振振,和大家分享了他與詩詞、與葉嘉瑩先生的緣分,並現場誦讀自己填寫的詞《臨江仙》。
△活動現場
父親教我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鍾振振最早和唐詩零距離接觸,是在他讀小學時," 大約八九歲,父親教了我一首唐詩,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鍾振振
這首語言暢曉、意境深厚的思鄉之詩,鍾振振一聽就理解了,自此對唐詩發生濃厚的興趣。父母親見他喜歡唐詩,於是給他買來一本《唐詩一百首》。幾十年後,鍾振振還清楚地記得那本書的 " 身份證 "," 是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編的,裡邊收錄的都是唐詩名篇。通俗易懂,還有注釋。"
他幾乎背了裡面所有的詩," 小孩子記性好,好的詩詞,一讀就記住了,就能背誦。"
少年時期的鐘振振愛好很廣泛,畫畫、寫字、篆刻、攝影、體育、音樂,都喜歡過,對數理化、自然科學也有興趣,最愛讀的是《十萬個為什麼》和《趣味數學》,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興趣、愛好都丟了,只有對詩詞的愛好沒有丟。1978 年,他考上了南京師範學院(今南京師範大學)的研究生,師從當代詞學大師唐圭璋先生,從碩士讀到博士,專業是中國古代文學,方向是詩詞學。畢業後,他留校任教,協助唐圭璋先生帶博士生,1993 年開始獨立指導詩詞學方向的博士生。
鍾振振說,他註定與詩詞有緣,對詩詞的愛," 直到現在,直到永遠。"
四十年前,在南京大學聽了葉嘉瑩先生的講座
△鍾振振
在南京師範學院讀書期間,鍾振振第一次見到了葉嘉瑩先生。
" 大約是 1980 年,當時葉先生還在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任教,來南京大學做了一場學術講座,我去聽了。第一次目睹葉先生的風採。"
後來,鍾振振聽說,葉嘉瑩那次來南京,還專門上門拜訪了唐圭璋教授。" 那次我不在場,是事後聽唐先生說的。葉先生主要從事詩詞研究,而我的導師唐圭璋教授是當代詞學大師,他們見面是很自然的事情。"
上世紀八十年以後,葉嘉瑩回國次數漸多,鍾振振作為國內詩詞學研究的青年學者,常常在一些學術會議上遇到葉嘉瑩先生,自然而然就認識了,交往逐漸多了起來。
鍾振振印象深刻的是 2000 年的一次聚會。當時,臺灣的 " 中研院 " 舉辦了一次國際漢學會議,鍾振振和葉先生都應邀出席。會議期間," 中研院 " 文哲所和臺灣大學的一對教授夫妻做東,邀請出席會議的四位華人學者聚會,除了鍾振振,還有葉嘉瑩、香港的饒宗頤先生、澳大利亞的柳存仁先生。鍾振振記得," 大家聊得很開心,天南地北。後來,葉先生還推薦她的學生來考我的博士。我們互通電子郵件。"
作為同行,鍾振振認為葉嘉瑩是非常優秀的學者,教學和研究都很擅長," 因為有海外教學和研究的經歷與視野,她的研究方法和角度,跟國內的學者有比較大的不同。她更具有國際視野,她把國外的當代文學理論與中國傳統的古典文論有機融合在一起,因此,她發表的學術論文和論著,她的學術演講,總是別開生面,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和方法。"
作為後輩,鍾振振對葉嘉瑩有一份感念,他講了兩件事,"1989 年,我的第一部專著、北宋詞人賀鑄《東山詞》的校注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我郵寄了一本給葉先生。她回了信,表示讚揚和鼓勵。"" 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時,邀請我撰寫《清華大學百年校慶賦》,寫好了我發郵件請葉先生指正,她熱情地回信,獎譽有加,體現出前輩學者對晚輩的關愛。"
和葉先生一樣,也熱愛古典詩詞創作
△鍾振振
和葉嘉瑩一樣,鍾振振也喜歡創作古典詩詞。
" 十一二歲,就開始自己學著創作詩詞。當然,那時候寫的詩詞還很幼稚,畢竟年齡小嘛。那以後,近六十年間,我一直在創作。寫得不算多,但一直在寫。各種詩體,詞,還有賦,古文等等,得過海內外詩詞大賽的特等獎、一等獎。我寫詩詞,有中規中矩、古色古香的,有時候也嘗試著把一些現代元素糅合進來。"
通過自己研究詩詞、創作詩詞,鍾振振不僅帶動他的學生熱愛古典文學,更贊成各種各樣的人群參與到詩詞學習中來。
" 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古詩詞,我覺得是非常自然的,一點也不奇怪。中華傳統文化有它獨特的魅力。凡是真善美的文學作品,生命力總是很旺盛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年輕人如果不熟悉、不熱愛自己國家、自己民族的歷史與文化,那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沒有前途的。當前的詩詞熱,不是什麼人刻意去點火燒起來的,它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中國這塊熱土上的自燃,體現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已的活力!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扇風,助它燒得更旺!"
11 月 12 日舉行的 " 詩 · 緣 | 致敬大師 《掬水月在手》江蘇四市聯動觀影活動暨詩詞分享會 " 活動,由中國電影資料館、江蘇省電影局、中共淮安市委宣傳部、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省詩詞協會指導,現代快報 + · ZAKER 南京和淮安市文旅集團主辦,江蘇運河之都文化創意傳播有限公司、江蘇文脈工作室、鳳凰讀書會、鳳凰書苑、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承辦,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特別支持。在當天的活動現場,鍾振振還朗讀一首他自己創作的詞《臨江仙》:道地裡翁鄰媼,尋常農妹兵哥。騷人今勝漢唐多。白雲馳健筆,黃土吼高坡。為有音符跳躍,能教文字婆娑。詩情畫意竟如何?星光中國夢,海浪大風歌。
現代快報 +/ZAKER 南京記者 白雁 / 文 趙傑 徐洋 / 攝
來源:江蘇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