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振振:四十年前,我在南京大學聽了葉嘉瑩先生的講座

2020-12-21 騰訊網

" 那是我第一次聽葉先生講詩詞,目睹了她的風採,距今已經四十年了。"11 月 12 日," 詩 · 緣 | 致敬大師 《掬水月在手》江蘇四市聯動觀影活動暨詩詞分享會 " 啟動儀式在淮安舉行。啟動儀式上,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韻文學會會長鍾振振,和大家分享了他與詩詞、與葉嘉瑩先生的緣分,並現場誦讀自己填寫的詞《臨江仙》。

△活動現場

父親教我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鍾振振最早和唐詩零距離接觸,是在他讀小學時," 大約八九歲,父親教了我一首唐詩,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鍾振振

這首語言暢曉、意境深厚的思鄉之詩,鍾振振一聽就理解了,自此對唐詩發生濃厚的興趣。父母親見他喜歡唐詩,於是給他買來一本《唐詩一百首》。幾十年後,鍾振振還清楚地記得那本書的 " 身份證 "," 是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編的,裡邊收錄的都是唐詩名篇。通俗易懂,還有注釋。"

他幾乎背了裡面所有的詩," 小孩子記性好,好的詩詞,一讀就記住了,就能背誦。"

少年時期的鐘振振愛好很廣泛,畫畫、寫字、篆刻、攝影、體育、音樂,都喜歡過,對數理化、自然科學也有興趣,最愛讀的是《十萬個為什麼》和《趣味數學》,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興趣、愛好都丟了,只有對詩詞的愛好沒有丟。1978 年,他考上了南京師範學院(今南京師範大學)的研究生,師從當代詞學大師唐圭璋先生,從碩士讀到博士,專業是中國古代文學,方向是詩詞學。畢業後,他留校任教,協助唐圭璋先生帶博士生,1993 年開始獨立指導詩詞學方向的博士生。

鍾振振說,他註定與詩詞有緣,對詩詞的愛," 直到現在,直到永遠。"

四十年前,在南京大學聽了葉嘉瑩先生的講座

△鍾振振

在南京師範學院讀書期間,鍾振振第一次見到了葉嘉瑩先生。

" 大約是 1980 年,當時葉先生還在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任教,來南京大學做了一場學術講座,我去聽了。第一次目睹葉先生的風採。"

後來,鍾振振聽說,葉嘉瑩那次來南京,還專門上門拜訪了唐圭璋教授。" 那次我不在場,是事後聽唐先生說的。葉先生主要從事詩詞研究,而我的導師唐圭璋教授是當代詞學大師,他們見面是很自然的事情。"

上世紀八十年以後,葉嘉瑩回國次數漸多,鍾振振作為國內詩詞學研究的青年學者,常常在一些學術會議上遇到葉嘉瑩先生,自然而然就認識了,交往逐漸多了起來。

鍾振振印象深刻的是 2000 年的一次聚會。當時,臺灣的 " 中研院 " 舉辦了一次國際漢學會議,鍾振振和葉先生都應邀出席。會議期間," 中研院 " 文哲所和臺灣大學的一對教授夫妻做東,邀請出席會議的四位華人學者聚會,除了鍾振振,還有葉嘉瑩、香港的饒宗頤先生、澳大利亞的柳存仁先生。鍾振振記得," 大家聊得很開心,天南地北。後來,葉先生還推薦她的學生來考我的博士。我們互通電子郵件。"

作為同行,鍾振振認為葉嘉瑩是非常優秀的學者,教學和研究都很擅長," 因為有海外教學和研究的經歷與視野,她的研究方法和角度,跟國內的學者有比較大的不同。她更具有國際視野,她把國外的當代文學理論與中國傳統的古典文論有機融合在一起,因此,她發表的學術論文和論著,她的學術演講,總是別開生面,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和方法。"

作為後輩,鍾振振對葉嘉瑩有一份感念,他講了兩件事,"1989 年,我的第一部專著、北宋詞人賀鑄《東山詞》的校注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我郵寄了一本給葉先生。她回了信,表示讚揚和鼓勵。"" 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時,邀請我撰寫《清華大學百年校慶賦》,寫好了我發郵件請葉先生指正,她熱情地回信,獎譽有加,體現出前輩學者對晚輩的關愛。"

和葉先生一樣,也熱愛古典詩詞創作

△鍾振振

和葉嘉瑩一樣,鍾振振也喜歡創作古典詩詞。

" 十一二歲,就開始自己學著創作詩詞。當然,那時候寫的詩詞還很幼稚,畢竟年齡小嘛。那以後,近六十年間,我一直在創作。寫得不算多,但一直在寫。各種詩體,詞,還有賦,古文等等,得過海內外詩詞大賽的特等獎、一等獎。我寫詩詞,有中規中矩、古色古香的,有時候也嘗試著把一些現代元素糅合進來。"

通過自己研究詩詞、創作詩詞,鍾振振不僅帶動他的學生熱愛古典文學,更贊成各種各樣的人群參與到詩詞學習中來。

" 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古詩詞,我覺得是非常自然的,一點也不奇怪。中華傳統文化有它獨特的魅力。凡是真善美的文學作品,生命力總是很旺盛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年輕人如果不熟悉、不熱愛自己國家、自己民族的歷史與文化,那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沒有前途的。當前的詩詞熱,不是什麼人刻意去點火燒起來的,它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中國這塊熱土上的自燃,體現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已的活力!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扇風,助它燒得更旺!"

11 月 12 日舉行的 " 詩 · 緣 | 致敬大師 《掬水月在手》江蘇四市聯動觀影活動暨詩詞分享會 " 活動,由中國電影資料館、江蘇省電影局、中共淮安市委宣傳部、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省詩詞協會指導,現代快報 + · ZAKER 南京和淮安市文旅集團主辦,江蘇運河之都文化創意傳播有限公司、江蘇文脈工作室、鳳凰讀書會、鳳凰書苑、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承辦,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特別支持。在當天的活動現場,鍾振振還朗讀一首他自己創作的詞《臨江仙》:道地裡翁鄰媼,尋常農妹兵哥。騷人今勝漢唐多。白雲馳健筆,黃土吼高坡。為有音符跳躍,能教文字婆娑。詩情畫意竟如何?星光中國夢,海浪大風歌。

現代快報 +/ZAKER 南京記者 白雁 / 文 趙傑 徐洋 / 攝

來源:江蘇文脈

相關焦點

  • 96歲葉嘉瑩:我想把即將失傳的吟誦留給下一代
    葉嘉瑩聽顧隨先生講課筆記原件詩人席慕蓉直言「她就是詩魂 」;瘂弦稱讚葉嘉瑩是「穿裙子的士 」;作家白先勇稱「葉先生是引導我進入中國詩詞殿堂的人」,他回憶在臺大讀書的時候常常從外文系逃課去聽葉先生的課。葉嘉瑩(中)三歲時與小舅李棪(左)及大弟葉嘉謀(右)合影1924年,葉嘉瑩出生在北京的大戶人家,這是一個軍閥混戰、風雨飄搖的年代,面對北平的淪陷,葉嘉瑩寫下了悲痛的詩句:「盡夜狂風撼大城,悲笳哀角不堪聽 」。
  • 葉嘉瑩先生的「弱德之美」
    我在京西大覺寺與傅瑩大使飲茶。是日恰逢農曆六月初一,是葉嘉瑩先生的生日。我提到即將上映的葉嘉瑩先生紀錄影片《掬水月在手》,談及這部影片的主題詞「弱德之美」。大使問我如何理解「弱德之美」?03九月十日教師節,南開大學舉辦《掬水月在手》影片首映式。葉嘉瑩先生是國際儒聯榮譽顧問,我銜命陪同王念寧副會長專程赴南開致賀,有幸在南開禮堂聆聽九十六歲高齡的迦陵先生與白巖松共話詩意人生。迦陵先生坐在輪椅上娓娓道來,鬢髮皤然,聲如洪鐘,風華絕代。
  • 葉嘉瑩:「穿裙子的士大夫」
    《人物》雜誌曾在文章中這樣描寫葉先生回國授課時的場景:「1979年葉嘉瑩回國授課時,徐曉莉是一名旁聽生。當時她是天津師範大學的學生,特意跑到南開大學旁聽。她回憶說『那個時候大家穿著清一色的(衣服),男生和女生都分不出來,可是葉先生在講臺上那兒一站,從聲音到她的這個手勢、這個體態,讓我們耳目一新。沒有見過,真是美啊。」
  • 南開大學101周年校慶,葉嘉瑩先生在影院等你~
    而這個日子,正是與之相伴半生的南開大學,校慶的前一天。我們希望南開的學子們、校友們能在10月17日一起走進影院,用這種別開生面的方式,慶祝南開大學建校101周年。我們希望用這個方式向南開大學、向葉嘉瑩先生致敬。
  • 葉嘉瑩:我的蓮花總會凋落 我要把蓮子留下來
    葉先生與母親及兩個弟弟,就是以《四世同堂》裡寫到的那種難以下咽的「混合面」度日,而父親因在民國政府的航空部門工作,隨著當時的政府一路遷到上海、南京、武漢、長沙……日軍鐵蹄南下,父親音訊全無。  其間,44歲的母親在赴天津手術返回北平的途中,在火車上病逝。  1941年,葉先生的父親終於來信了,上面寫的還是母親的名字。
  • 發憤忘食 樂以忘憂 談學習,葉嘉瑩先生這樣說 南開大學「開學第一...
    內容提要:我國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南開大學主樓小禮堂內氣氛熱烈、掌聲雷動,96歲高齡的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先生坐著輪椅,由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鬆緩緩推到舞臺中央,為大家帶來了一堂生動的「開學第一課」。對於讀書學習,葉先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的精神,令人由衷欽佩。
  • 葉嘉瑩:故園春夢總依依
    而堪稱先生之第一傳法弟子的,卻惟有葉嘉瑩。顧先生曾在1947年寄葉嘉瑩的信中說:年來足下聽不佞講文最勤,所得亦最多。然不佞卻並不希望足下能為苦水傳法弟子而已。假使苦水有法可傳,則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盡得之。此語在不佞為非誇,而對足下亦非過譽。不佞之望於足下者,在於不佞法外,別有開發,能自建樹,成為南嶽下之馬祖;而不願足下成為孔門之曾參也。
  • 詩詞大家葉嘉瑩:清廉自守,你是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
    2019年5月,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向南開大學捐贈1711萬元,已經累計捐款3568萬元。畢生積累的所有財產,都將做傳播詩詞之用。名和利,沉與浮,終究不是她所追求的東西。高中畢業之後,葉嘉瑩先生考入輔仁大學中文系,由於輔仁大學的招考在北大醫學之前,所以先生便沒有報考北大醫學院,這也促進了先生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造詣。時值抗戰,北平被日本佔領已有將近4年之久。她的父親已因「七七事變隨國民政府」西遷,與家人斷了音信。同年9月,母親罹患癌症不久便去世。
  • 葉嘉瑩:把不懂詩的人接到詩裡來
    早些年,不喜熱鬧的她最多與幾位好友一起吃個飯。有一年過生日,她負責切蛋糕,南開大學的兩任校長母國光和滕維藻坐在旁邊。陳省身一定要把給她的祝壽詩藏到生日當天,提前一天到的楊振寧也沒得到「劇透」。  作家白先勇稱「葉先生是引導我進入中國詩詞殿堂的人」「她站在那裡,就是一個貴族。」詩人席慕蓉形容,葉老師在講臺上像個發光體,是《九歌》中的湘水上的女神。
  • 紀錄片上映,再來看看葉嘉瑩的故事:我的蓮花總會凋落,可我要把蓮子...
    在《掬水月在手》上映之時,我們想再回顧一次兩年前在南開大學探訪葉先生的細節。【1】在南開大學的荷花節上,總有機會見到葉嘉瑩先生。自1979年開始,葉先生歸國教書即將邁入第40個年頭。雖然葉先生以為「來遲」,但是這四十年,她又何止桃李三千。葉先生曾經在一本考古的報刊上看到一篇報導,說在古墓中發掘出來的漢代蓮子,經過培養居然可以發芽能夠開花。「我的蓮花總會凋落,可是我要把蓮子留下來。」
  • 葉嘉瑩:「詩的女兒」的「百年孤獨」
    新中國成立的前一年,葉嘉瑩與丈夫結婚,並隨之前往臺灣。「那時候我以為很快就可以回來,所以隨身只帶了簡單的行李。」想不到,這一走,卻別離故土幾十載。在臺灣的那些年,葉嘉瑩並未得到丈夫的呵護。丈夫被捲入「白色恐怖」下獄後,她一邊獨自撫育女兒,一邊執教研究。
  • 《掬水月在手》:葉嘉瑩找到了三千年前為她寫的詩
    詩人席慕蓉的朋友是葉嘉瑩在臺灣大學的學生,她與她由此結識。葉嘉瑩第一次見到席慕蓉,第一句話是:「我也是蒙古人(族)。」葉嘉瑩從未在任何作品裡提過自己的族姓葉赫那拉,她的祖上雖然是旗人,居住在葉赫水畔,卻本屬蒙古族土默特部。無論回到中國,還是回到北京,回鄉——這個千百年中國詩人的關鍵詞,也貫穿了葉嘉瑩大半生的念想。
  • 「鍾振振 唐詩新解」第十五集
    【鍾振振 唐詩新解】第十五集鍾振振,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97頁)按:王先生注稱白詩此句所本為「《藝文類聚》《初學記》《太平御覽》三書《職官部》引《漢官儀》」,大體上說並不錯。但若嚴格按照文獻學的學術規範來考量,也還有一些問題:其一,所引文字不全。其二,所引文字與所舉三書相關文字,不盡相同。
  • ...人數超1500萬 | 葉嘉瑩先生:「如果有來生,我還願做一名教師!」
    【天津@你】天津「健康碼」申領人數超1500萬 | 葉嘉瑩先生:「如果有來生,我還願做一名教師!」9月10日是教師節,也是南開大學新生報到第一天。當天下午,葉嘉瑩先生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教師節特別放映活動舉行。活動中,以「致敬『弱德之美』」為題,葉嘉瑩先生講授開學第一課,帶領大家感受中華詩詞魅力。
  • 《掬水月在手》與葉嘉瑩的詩詞人生
    即使有一天它被全部拆除,它也將常留在我的記憶中,常留在我那幼稚的詩詞裡。」葉嘉瑩在1994年的一篇文章中寫道。2003年,葉嘉瑩的祖宅四合院被拆除。陳傳興以這座老四合院的建築結構作為紀錄片的線索。《掬水月在手》其中五章節以四合院的建築術語來命名,在「登堂入奧」之間,葉嘉瑩的詩詞人生娓娓道來。
  • 葉嘉瑩先生所讀的北京輔仁大學,到底是怎樣的一所高校?
    最近幾天,一向低調的南開大學開始頻頻刷屏,究其原因,是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先生向南開捐贈巨額科研基金,而這已經是她第二次巨額捐贈。前後加起來,這位94歲的老學者已經為南開大學捐贈了三千五百六十八萬,這些捐贈將用於中國傳統文化領域的研究。
  • 葉嘉瑩捐出個人財產 自稱除了喜愛詩詞別無所長
    我總是想,我要把我所懂得的、體會的,儘量傳遞給下一代年輕人。  她還說:如果可以見到一位古人,自己最想見的是孔子。  24日,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先生」葉嘉瑩,現身南開大學迦陵學舍的一間小屋。她衣著簡單白裙和水墨罩衫,如其性格一般簡單、恬靜。南開大學迦陵學舍門前,荷花綻放。
  • 「鍾振振 唐詩新解」第十三集
    【鍾振振 唐詩新解】第十三集鍾振振,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惻隠知人弊。白麻紙上書德音,京畿盡放今年稅。昨日裡胥方到門。手持尺牒榜鄉村。十家租稅九家畢,虛受吾君蠲免恩。關於「帝心惻隱知人弊」王汝弼先生《白居易選集》注曰:「知人弊,知道官吏欺上壓下的弊端。」
  • 葉嘉瑩:如果人有來生 我還願做一個教師
    ,共賀葉嘉瑩先生九十華誕。10日,海內外各界人士齊聚天津南開大學,共賀葉嘉瑩先生九十華誕。在致答謝詞時,葉嘉瑩如此坦露心聲。  葉嘉瑩1924年出生於北京,1945年畢業於輔仁大學,上世紀中期曾執教於臺灣大學、輔仁大學、淡江大學,1969年遷居加拿大溫哥華,受聘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1991年獲授「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成為該學會有史以來唯一中國古典文學院士。
  • 首期民生人文雲端大師課之「葉嘉瑩講十家詞」人文大咖對談會雲端...
    2020年5月23日下午15時,由民生私人銀行、民生書法公益基金會聯袂推出的首期民生人文雲端大師課之「葉嘉瑩講十家詞」人文大咖對談會,通過雲端直播形式舉行。  唐雙寧與葉嘉瑩先生有著深厚的緣分,他們結識於2003年國家圖書館舉辦的部級領導幹部講座,之後曾與葉先生通信並多次受邀到南開大學參加相關學術活動,葉先生非常欣賞唐雙寧的才華、氣魄與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