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在古代被人們稱為熒惑,2020年後我國太空飛行器將擇機登陸火星!

2020-12-19 共同話題

2000年左右,美國科學家在南極洲發現一塊編號為ALH84001的碳酸鹽隕石。後來通過科學家們的專門研究,在這塊隕石上發現了一些類似微體化石的結構,有人認為這可能是火星存在生命的直接證據,但是這個話題至今爭論不休。

地球與火星

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4%,是離太陽第四近的一顆類地行星。火星地質不夠活躍,星球地表基本上是沙漠,沙丘以及礫石組成,而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存在。然而同其他類地行星相比,火星又是最像地球的一顆行星。

火星曾經是否有過生命存在,火星上是否存在適合生命存在的物質,一直是人類關心並試圖揭開的謎底。2015年9月28日,美國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2018年7月25日法新社報導,歐洲航天局稱在火星上發現了第一個液態地下水湖。

中國火星著陸器懸停試驗

火星在我國古代就被天文學家注意到了,就像羅馬人一樣,他們也被火星這種變幻莫測的軌道所吸引著迷。因此在先秦時期,中國天文學家給火星取了一個相當特別有趣的名字「瑩惑」。這是因為火星瑩瑩像火,而且光亮時有變化,在夜空中就像一隻螢火蟲一樣。

近期,我國在位於河北懷來的地外天體著陸綜合試驗場,成功進行了一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據悉在所有火星探測任務中,探測器飛到火星需要經過7個月左右時間,而最終降落在火星表面只有短短的幾分鐘時間。所以這次火星著陸器的懸停避障試驗的成功,標誌著我國火星探測計劃具有相當大的可行性。

火星降落演示圖

火星探測是航天科技的制高點,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將於2020年擇機實施,具有高起點、高標準的顯著特徵。力爭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與著陸巡視,縮短我國與歐美國家火星研究方面的差距。火星上也有臭氧層空洞,只有通過對火星認真細緻的研究,才能了解臭氧層空洞為什麼會消失,會對動植物帶來哪些影響。移民火星對我們來說還很遙遠,如何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才是我們研究火星的最終目的。

大家認為我說的對嗎?歡迎和小編在本文下方一起討論交流,喜歡我的文章請點下關注吧,謝謝大家的閱讀和支持!

相關焦點

  • 致良知四合院: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屈原《天問》節選幾千年前,楚國的土地上,屈原仰頭問天,留下了一首千古詩篇——《天問》。幾千年後的現在,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天問」真的出發了。搭載著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進入了預定軌道!
  • 在我國古代,熒惑為火星,再過一段時間我們要開始探測它了
    在我國古代,「熒惑」二字為火星的意思,也就是說,熒惑就是火星,而在更早的時候,「熒惑守心」代表帝王的不祥之兆,曾經秦始皇在位時期,就遇到過這樣的天象,然而不管怎樣,再過一段時間,我們要對這顆很可能存在水,或者說生物的星球,要開始探測了。
  • 阿聯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拉開2020年火星探測序幕
    騰訊太空 文/喬輝北京時間2020年7月20日凌晨5點58分,阿聯首顆火星探測器「希望」號由日本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發射地點位於日本的種子島航天中心。根據軌道設計,該探測器要經過大約200天的飛行,2021年2月份才能抵達火星。其主要的科學目標是研究火星氣候演變以及天氣狀況,例如沙塵暴等。希望號團隊表示,這是第一顆真正的火星氣象衛星。
  • 今年是「火星年」:「紅火星」與「下弦月」12日上演「星月童話」
    新華社天津7月10日電(記者周潤健)天文專家介紹,7月12日凌晨,天宇將上演「火星合月」的美麗天象。屆時,如果天氣晴好,我國感興趣的公眾用肉眼即可看到「紅火星」與一彎「下弦月」相互輝映、齊放光芒的景象。
  • 熒惑探尋四千年---中國科學院
    進入空間探索時代,人類向火星發射了多枚探測器,有些失敗了,也有些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和知識。2019年11月,中國行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命名為「天問系列」,並宣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計劃於2020年7月至8月間擇機實施。同時,國際上也有多顆火星探測器計劃將於這個窗口期擇機發射。
  • 6日天宇上演「熒惑守眼」天象:火星合畢宿五
    新華網天津7月5日電(記者周潤健、蔡玉高)7月6日,天宇將上演一場「熒惑守眼」的奇特天象,即火星合畢宿五。只要天氣晴好,人們在黎明前的東方低空中,就可以見到這兩顆靠得很近並都有些發紅的星。
  • "火星合月"天象將上演 火星與一彎娥眉月浪漫相約
    新華社天津3月28日電(記者周潤健)天文專家介紹,3月天宇的最後一場特殊天象「火星合月」將在30日美麗上演。屆時,只要天氣晴好,人們憑藉肉眼就可觀賞到紅色的火星與一彎娥眉月浪漫相約的美麗畫面。火星是地球軌道外的第一顆行星,也是唯一能用望遠鏡看得很清楚的類地行星,顏色呈紅色,由於亮度變化大,在我國古代被稱為「熒惑」,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而在西方古羅馬神話中,則被比喻為身披血色戰袍的戰神「瑪爾斯」。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30日晚19時左右,農曆三月初三的娥眉月出現在西方天空,月面朝西,呈反C狀,似一條小船在雲海中飄蕩。
  • 人類文明的下一站,火星有何優勢,為何人類不移民月球而要去火星
    於是,火星成為了科學家們的首選。按說和火星相比,月球更近一些,登陸難度要低得多,而且曾經有人類成功登陸到了月球表面。那麼為何科學家們不把月球選定為人類的第二家園,而是要大費周章地去開發火星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人類文明的下一站——火星。
  • 2020火星探測序幕正式拉開了
    北京時間2020年7月20日凌晨5點58分,阿聯首顆火星探測器「希望」號於日本的種子島航天中心由日本運載火箭H-IIA發射升空。H-IIA運載火箭,屬於捆綁式兩級火箭,直徑4米,高度53米。根據設計,該探測器要經過大約200多天的飛行,計劃於2021年2月份抵達火星進入環火軌道,並展開對火星氣候演變以及天氣狀況的研究。希望號探測器是第一顆真正意義上的火星氣象衛星。
  • 《火星任務》20年了 人類仍未登陸火星 口碑票房雙敗的這部科幻片...
    時光網特稿 2020年6月10日,美國太空人盧克·格雷厄姆將和來自歐洲的太空人,搭乘宇宙飛船前往火星,他們經過6個月時間後會抵達目的地。  話說回來,《火星任務》預計人類在2020年登上火星,這倒是明顯高估了人類。  近年來影片在IMDb上的評分從最初的4.8分攀升到現在的5.7,那最初的口碑災難是怎麼來的呢,北美影評人當初為何如此「痛恨」這部影片,問題就出在前文所說的,《火星任務》將《2001太空漫遊》和《阿波羅13號》融合起來的想法被識破了。
  • 商丘古城附近,有座4500年前觀測火星的闕伯臺!
    據說,帝的次妃簡狄是有戎氏的女兒,與別人外出洗澡時看到一枚鳥蛋,簡狄吞下去後,懷孕生下了契,契就是商人的始祖,又被稱為闕伯,後來被分封到商(今商丘),整個商文明的起源也和商丘古城有著不解之緣。如《左傳正義》孔穎達記:「火正之官居職有功,祀火星之時以此火正之神配食也。……而火正又配食與火星者,以其與火有功,祭火星又之后稷,得配天,又配稷。」自古以來,火星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古代天象中,「熒惑」是指火星,由與火星瑩瑩似火,行蹤捉摸不定,因此我國古代稱它為「熒惑」。但火星無論在東方或是西方都被認為是戰爭、死亡的代表。熒惑又名赤星、罰星、執法。
  • 印度能去得了火星,卻登陸不了月球?到底為什麼?
    2019年9月初,印度在一次歷史性的登月過程中不幸宣告失敗!登陸器維克拉姆號在登陸過程中因剎車裝置故障導致著陸遺憾告負!最關鍵的是,印度勘探火星過程並不曲折,一步到位,是首個一次性成功勘探火星的國家。不僅如此,印度航天局將火星勘探成本做到了最低,僅為美國宇航局(NASA)的10%,預算45億盧比(約合7300萬美元),2014年11月末,該探測器被《時代》周刊為2014年25項年度最佳發明,稱其為「超智能太空飛行器」。
  • 5日夜空上演「星月童話」 肉眼可看到火星合月
    5日夜空上演「星月童話」 肉眼可看到火星合月 來源:新華網      編輯:見習編輯 葉秋霜
  • 2020年去火星看看 中國首次公布登陸火星時間表
    【TechWeb報導】4月25日消息,中國航天日當天,中國首次對外公布登陸火星計劃的時間表,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稱,在「十三五」規劃末年,2020年左右將發射一顆火星探測衛星。
  • 從螢火一號到天問,從絕望到希望,挑戰地獄難度火星探測
    一、「螢火一號」,「借腹生子」的絕望螢火一號,是我國火星探測計劃中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火星在古代被我們稱為『熒惑』,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取其諧音,命名為「螢火一號」。自主研發的「螢火一號」探測器長、寬各約75釐米,高60釐米。
  • 火星,中國天問來了!這些知識,你必須get
    如果此次任務成功,將使中國躋身世界太空探索領導者前列。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右)和火星車(左)火星車如何工作?「眼睛」「翅膀」助力全方位探測到達火星後,火星車將在火星表面工作90多天,除了要進行探測作業,還會將它在億萬公裡之外的所見所聞傳回地球,幫助我們認識火星、了解火星。
  • 人類火星探測簡史,1971年蘇聯探測器登陸火星僅工作了22秒
    18世紀末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耳發現,火星南北兩極的冰冠會隨季節的變化,相應增大和縮小。其他觀測也表明,火星與地球在自轉周期、季節更替等許多方面比較相似。人們認為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1877年義大利天文學家喬萬尼·斯基亞帕雷利繪製了第一幅詳細的火星地圖。
  • 中國「天問一號」即將發射,2020火星年,圍觀各國火星探測計劃
    文 | 學術頭條自古以來,火星就帶有一種神秘、危險的色彩。在我國古代,火星因為行蹤不定而被稱為「熒惑星」,古書上有「熒惑守心,天責帝君」「熒熒之火,離離亂惑」等描述,甚至是舊時陰陽家禁忌的兇神之一。而在西方,火星曾被認為是戰神瑪爾斯的化身,科幻片中也從未缺少它的身影。火星在眾多天體中脫穎而出,深受人們的「愛戴」,是因為它與地球的相近與相似,給予人們了無限幻想與好奇。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更是成為人們長久以來渴望一探究竟的事情。
  • 日本一枚王牌火箭發射升空,搶先我國一步奔向火星
    截至目前,人類除了地球以外,只到達過月球,而很多距離我們較遠的行星還沒有人類的足跡,但部分國家正在為此努力,火星或許就是我們即將攻克的下一個目標。2020年火星競賽正式打響?很多人都知道,今年除了阿聯有此計劃以外,我國和美國同樣準備在火星探測方面繼續向前邁進一步,很多人認為2020年的火星競賽或許已經打響,毫無疑問「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入圍。
  • 「毅力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火星2020」任務拉開帷幕
    美國宇航局的"火星2020"任務和 "毅力號"探測器正在前往火星的路上。由於技術上的挫折,部分原因也是由於COVID-19的爆發,耗資24億美元的火星2020毅力號任務從原定的發射日期推遲,在最後關頭的一個精心計算的發射窗口中離開了發射臺,該窗口決定了2021年2月18日這枚無人太空飛行器將出現在火星Jezero Crater的著陸點上空。根據官方的發射時間表,在升空後4分21秒時,阿特拉斯五號火箭的第一級關閉,6秒後與箭體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