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左右,美國科學家在南極洲發現一塊編號為ALH84001的碳酸鹽隕石。後來通過科學家們的專門研究,在這塊隕石上發現了一些類似微體化石的結構,有人認為這可能是火星存在生命的直接證據,但是這個話題至今爭論不休。
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4%,是離太陽第四近的一顆類地行星。火星地質不夠活躍,星球地表基本上是沙漠,沙丘以及礫石組成,而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存在。然而同其他類地行星相比,火星又是最像地球的一顆行星。
火星曾經是否有過生命存在,火星上是否存在適合生命存在的物質,一直是人類關心並試圖揭開的謎底。2015年9月28日,美國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2018年7月25日法新社報導,歐洲航天局稱在火星上發現了第一個液態地下水湖。
火星在我國古代就被天文學家注意到了,就像羅馬人一樣,他們也被火星這種變幻莫測的軌道所吸引著迷。因此在先秦時期,中國天文學家給火星取了一個相當特別有趣的名字「瑩惑」。這是因為火星瑩瑩像火,而且光亮時有變化,在夜空中就像一隻螢火蟲一樣。
近期,我國在位於河北懷來的地外天體著陸綜合試驗場,成功進行了一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據悉在所有火星探測任務中,探測器飛到火星需要經過7個月左右時間,而最終降落在火星表面只有短短的幾分鐘時間。所以這次火星著陸器的懸停避障試驗的成功,標誌著我國火星探測計劃具有相當大的可行性。
火星探測是航天科技的制高點,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將於2020年擇機實施,具有高起點、高標準的顯著特徵。力爭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與著陸巡視,縮短我國與歐美國家火星研究方面的差距。火星上也有臭氧層空洞,只有通過對火星認真細緻的研究,才能了解臭氧層空洞為什麼會消失,會對動植物帶來哪些影響。移民火星對我們來說還很遙遠,如何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才是我們研究火星的最終目的。
大家認為我說的對嗎?歡迎和小編在本文下方一起討論交流,喜歡我的文章請點下關注吧,謝謝大家的閱讀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