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生日這天,他為自己舉辦葬禮,網友:恭喜你,與死亡和解
在你度過的每一分每一秒裡,有人在用嘹亮的哭聲向世界宣告著自己的到來,而有人正在與這個世界告別。新生與死亡循環交替,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造就了這個世界的長久發展。面對新生兒,我們都是欣喜地迎接他的到來。面對死亡,我們恐懼它會帶走身邊的親人,恐懼有一天自己也會直面它。但是,死亡真的那麼可怕嗎?面對死亡,我們該何去何從?江蘇南京中傳南廣學院大二學生李韜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
3.15日是李韜的20歲生日。這天,李韜通過發朋友圈來邀請同學朋友到學校的廢棄空地上參加他的「葬禮」。李韜拿了一塊白布鋪在空地上,還搬來了一個馬桶放在旁邊,又在周圍擺了一圈蠟燭,然後躺在白布上面進行自己的葬禮。到場的同學有50餘名,有的朗誦詩、有的念悼詞、有的彈吉他、有的唱歌……令人不禁好奇,人們都是歡欣雀躍的去慶祝自己的生日,他為什麼要在自己的20歲生日為自己舉辦「葬禮」呢?
李韜說:這件事情只是一個儀式。因為去年的時候我因為抑鬱症休學了一整年的時間,在這一年裡,我因為抑鬱症想過無數次與死亡相關的事情。我只是希望在19歲的最後一天把自己給「埋了」,然後在20歲的那一天能夠獲得新生。並不是說我去迎接了死亡。而是說我成功地擺脫了它的束縛。就像我坐在馬桶上一樣,水一衝,我的所有煩惱和惆悵也隨之而去。現在更多的是想打開自己,去尋找自己的多面性,也去看到更多人的多面性。其實「死亡」與「新生」都不僅僅局限於是指實質意義上的生命的始終。它也代表著自己對人生某一階段的告別和迎接。
死亡,是我們每個人的終點。當死亡來臨時,人們常常會不知所措甚至喪失尊嚴。而李韜的做法告訴我們:死亡的存在是為了讓人們更好的珍惜當下。向死而生才會讓自己的靈魂更加自由。我們終究會死,所以我們的目標不該是期盼著自己長命百歲,而是在有限的生命裡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樣在當我們面對死亡的時候才不會恐懼,與死亡和解。那麼你對死亡的看法是什麼呢?看了李韜的故事,對於過去和未來,你又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