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上海)小劇場戲曲展演揭幕,給傳統戲曲一個「實驗盒子」

2020-12-20 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11月29日電(記者孫麗萍)西施、昭君、貂蟬、玉環,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悲歡離合,以京劇、崑曲、滇劇、花燈四個傳統劇種演繹,這是雲南省參演首屆中國(上海)小劇場戲曲展演暨2019第五屆「戲曲·呼吸」上海小劇場戲曲節的創新劇目。

讓傳統戲曲走進小劇場的「黑匣子」空間,大膽探索、自由自在講故事……這是上海小劇場戲曲節的創舉。而今年,這一活動影響力擴展,從涉及19個劇種的37部申報劇目中精選出京、昆、越、滇、紹、豫、花燈、高甲、黃梅戲等9部戲曲作品,於11月29日-12月5日在上海長江劇場舉辦。

據介紹,今年的實驗戲曲內容豐富,既有老戲新編,也有新穎創造。京劇《赤與敖》受到魯迅小說《鑄劍》啟發,崑劇《桃花人面》重述「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唐詩傳奇,黃梅戲《薛郎歸》則把薛平貴和王寶釧的故事解讀為「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以此探索黃梅戲走向現代的新路。

「小劇場戲曲就像是實驗『黑匣子』,讓熱愛戲曲的人將自己的創意盡情呈現。」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黨委書記、總裁谷好好說。同時,小劇場戲曲節也是多稜鏡,讓當下的戲曲人看到觀眾的反應、戲曲的效果。

據悉,自2015年創辦以來,上海小劇場戲曲節秉持「深耕傳統文化、符合當下審美」的宗旨,逐步成長為全國戲曲人才與佳作競相呈現的碼頭、青年戲曲創作人才的孵化基地。(完)

相關焦點

  • 當戲曲走進小劇場:劇場年輕了 戲曲青春了_娛樂頻道_中國青年網
    「很忐忑,老祖宗創造了這麼好的戲曲藝術,我們這樣做到底行不行。」楊陽說,「但我們還是要去探索邊界,為的是尋找崑曲的源頭,尋找崑曲的未來。看似先鋒,其實是追尋中國傳統戲曲基因裡的DNA。」   而為《319·回首紫禁城》這樣的實驗戲曲創作提供展示平臺的上海小劇場戲曲展演,到2020年也已走到了第六個年頭。
  • 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收官,專業觀眾給出了評分
    劇場不大,天氣也冷,但能真實感受到年輕觀眾對小劇場戲曲的熱情和熱愛。」12月17日,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黨委書記谷好好回顧剛剛在長江劇場收官的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不勝感慨,「今年申報劇本68部,涉及25個劇種,創歷年之最,較去年增長83.78%。」今年展演前的雲上探班直播,連續6天關注11部劇目,吸引51萬人次點擊,再次證明小劇場戲曲作品魅力。
  • 小劇場戲曲展演日趨成熟 帶動戲曲表演新發展
    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用了六年時間步入了成熟階段。越來越受到全國戲劇界的關注與從業者的參與,漸成氣候,未來可期。從劇目上看,審美性、藝術性、思想性愈發精到。思想的啟發、藝術的審美都已經進入了新的層面。崑劇《草橋驚夢》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以為它是小劇場戲曲最應有的當代容顏。雖是張生獨角戲,卻展示《西廂記》最多情的樂章。碧雲天,黃花地,霜林醉染。
  • 「2020年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下月在滬亮相,12部作品雲集8位梅花...
    「2020年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將於12月9日至15日在滬舉辦,展演收到申報劇目68部,涉及25個劇種。來自京劇、崑劇、越劇、滇劇、紹劇、評劇、婺劇、川劇、高甲戲、黃梅戲等10個劇種的12部作品經評審脫穎而出。展演仍在上海戲曲藝術中心所屬的長江劇場舉辦,響應加快建成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核心引領區、亞洲演藝之都核心示範區的戰略舉措,為演藝大世界再添異彩。
  • 第六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正式開幕
    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的宗旨是 「承傳,創新,青春,未來」。本屆藝術節主題為「慶」。  開幕式上,藝術節藝委會成員、開幕戲《思·凡》導演白愛蓮用「從心出發 行走不停」來概括藝術節的初衷和理想, 在現場帶領觀眾回顧了從2014年首屆藝術節到第五屆藝術節,小劇場戲曲的行走歷程,還介紹了本屆特邀劇目異彩紛呈,共17部劇目,70餘場演出,多位梅花獎得主受邀參演。
  • 小劇場戲曲:繼承是本 創新是魂
    近年來,小劇場戲曲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演出紅紅火火,許多年輕人以去小劇場看戲為時尚。小劇場戲曲以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新穎的呈現形式,先鋒的理念探索而備受觀眾關注。近日,北京市文聯就「北京小劇場戲曲發展的現狀及未來」組織召開專題研討會。與會的專家學者認為,小劇場戲曲既是繼承發揚戲曲文化的新嘗試,也是把戲曲帶入更寬廣視野的新探索。
  • 中國戲曲與西方話劇同臺
    展演分為「北京故事」與「小劇場戲曲」兩大板塊,其中,以戲劇、舞蹈為主的「北京故事」板塊包含11部優秀作品,以各戲曲門類小劇場創新作品為主的「小劇場戲曲」板塊共有7部優秀作品。在為期一個月的展演中,共有36場演出在北京12個劇場舉行,觀眾逾萬人。  據了解,自2012年第一屆「北京故事」優秀小劇場劇目展演舉辦,至今已是第五屆。
  • 小劇場大空間,當代戲曲嘗試更多「打開方式」
    來源:文匯報三位女演員共飾一角,身穿改良版藍色長裙時而低眉垂眼,時而翩翩起舞,在現代音樂的伴奏下用傳統越劇唱腔,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主角對於感情的執著和深情娓娓道來;在滇劇《馬克白夫人》裡,「梅花獎」得主馮詠梅以主人公的意識流程撐起全劇,
  • 中國戲曲學院校慶展演「繁花似錦」
    圖為京劇《龍鳳呈祥》名家版劇照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重要回信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慶祝中國戲曲學院建校70周年,其教學成果展演收官之作於12月3日、4日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行。來自國家京劇院、上海京劇院、北京京劇院的眾多名角及中國戲曲學院的多名教師共同演繹。于魁智飾演劉備,李勝素、張晶分別飾演孫尚香,江其虎飾演周瑜,李軍飾演魯肅,趙葆秀飾演吳國太,寇春華飾演喬福,呂崑山飾演賈化,杜喆飾演喬玄,王越飾演孫權,劉魁魁飾演張飛,郭曉磊飾演趙雲,蘇廣忠司鼓,魏巍、高俊浩和葉光分別操琴。藝術家們精湛的表演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現場高潮迭起,掌聲此起彼伏,劇場氣氛十分活躍。
  • 戲曲和繁華鬧市夜間經濟結合 上海首創戲曲夜市
    第二屆「日暉有戲」戲曲文化節當天開幕,熱鬧的戲曲主題夜市吸引不少市民駐足。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上海京、昆、滬、越、淮、評彈等各大院團將在斜土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徐匯區中小學及樓宇商圈帶來連臺好戲,市民不僅可以在家門口賞戲,還有機會走進上海京劇傳習館、上海滬劇院新址等專業場所體驗戲曲魅力。  「在這麼繁華的鬧市區,有戲曲,又有這樣的夜市,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
  • 上海首創戲曲夜市 戲曲和繁華鬧市夜經濟結合
    第二屆「日暉有戲」戲曲文化節當天開幕,熱鬧的戲曲主題夜市吸引不少市民駐足。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上海京、昆、滬、越、淮、評彈等各大院團將在斜土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徐匯區中小學及樓宇商圈帶來連臺好戲,市民不僅可以在家門口賞戲,還有機會走進上海京劇傳習館、上海滬劇院新址等專業場所體驗戲曲魅力。「在這麼繁華的鬧市區,有戲曲,又有這樣的夜市,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
  • 氣象萬千的傳統戲曲之韻,盡在這把「中國摺扇」裡
    原標題:讓城市空間美起來⑧丨氣象萬千的傳統戲曲之韻,盡在這把「中國摺扇」裡  歷時29個月,今早10點18分,上海宛平劇場改擴建工程終於迎來主體結構封頂。從高空俯瞰,已具雛形的宛平劇場,如同一把徐徐打開的「中國摺扇」,正儀態萬千地迎接著晨光的洗禮。
  • 2019年中國演出市場回顧——戲曲篇
    例如,在政府支持下,2019年在中華世紀壇劇場舉辦了非遺戲曲展演,祁劇、揚劇、內蒙古烏力格爾等在多個平日難得一見的劇種,讓觀眾進一步了解文化遺產,增強了傳統戲曲的普及。非遺戲曲展演海報地方戲曲「百花齊放」面對受眾少、舞臺小、演員隊伍斷檔等問題,各個小劇種都在想方設法謀求突圍,在保留住小劇種的的精髓外,積極創新,探索適合地方劇種的生存發展之路。
  •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戲曲的各種「打開方式」
    圖說:鼓手高均(右)打手碟剛剛落幕的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為這些先鋒戲曲作品提供了一個包容的平臺,從無形到有形,從粗糙到精緻,從習作到代表作……傳統的曲,歷史包袱重,因而繭也厚。扯破這層繭需要尖銳的鋒芒,不破不立,紮根戲曲這片熱土的文藝工作者們,仍在砥礪前進。
  • 中國戲曲學院70周年教學成果展演京劇《龍鳳呈祥》首發上演
    10月14日晚,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上演的青春版《龍鳳呈祥》,做為中國戲曲學院校慶70周年京劇人才培養成果獻禮劇目首發亮相。《龍鳳呈祥》做為京劇經典傳統劇目,同時也是一出典型的節慶戲,劇情豐富,情節生動,生、旦、淨、醜行當齊全。為了全面系統展示中國戲曲學院一流專業人才培養成果,該校京劇系全梁上壩,國慶、周末全無休,力爭獻上一份優質的獻禮答卷。
  • 看小劇場實驗越劇《僧繇》有感:不演才子佳人戲迷還買帳嗎?
    第四屆小劇場戲曲節昨晚拉開帷幕,南京越劇團的小劇場實驗越劇《僧繇》作為首場演出在長江劇場紅匣子劇場亮相。演出結束,不少觀眾給予了好評,也有幾位觀眾嘴裡說著「沒有才子佳人戲好看」,提前離場。戲曲創新,並沒有那麼容易,如何讓戲迷看到越劇的更多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
  • 小劇場戲曲《美人》杭州首演 文本樣式開創新意
    對於常入劇場看戲的觀眾而言,「小劇場話劇」一定不陌生,那麼「小劇場戲曲」呢?不僅戲曲的老觀眾聽說的少,連話劇的年輕觀眾也聽說的少。編劇屈曌潔,極為擅長解構傳統經典,此前戲曲《夫的人》便是將麥克人夫人的故事搬進中國語境,《薛郎歸》更是將王寶釧苦守寒窯待郎歸的故事改頭換面……不難看出,她一直著眼於各色女性的命運,以新筆蘸取舊墨,揮灑的筆勢間字字句句皆為女性之肺腑。那些歷史夾縫中被一筆帶過的女人,被頌賢良淑德的女人,被罵禍國殃民的女人……皆煥然新生,在舞臺上做了一次有血有肉的「人」。
  • "上海文化全國行"戲曲展演港澳站落幕 近1萬人次現場觀摩
    東方網9月12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昨晚,在澳門文化中心大劇院演出的京劇《鍘美案》謝幕時伴隨著掌聲與叫好聲,觀眾久久不願離場,這是澳門多年不見的戲曲演出盛況;全國觀眾也通過CCTV"空中劇院"的直播,共同見證了此次演出的熱烈。隨著大幕拉下,"海上風韻--上海文化全國行"港澳站戲曲展演就此圓滿落幕。
  • 「戲曲澤潤 粵韻羊城」——2020年廣州市中小學生戲曲展演活動舉辦
    本次戲曲展演活動由廣州市教育局主辦,廣州市番禺區教育局承辦,廣州市番禺區星海青少年宮協辦。活動自今年11月1日啟動,吸引了全市各中小學校(包括中等職業學校)、各區少年宮的踴躍報名參加。12月1日至5日,經過線上評審,選出了多個優秀戲曲作品參與到本次活動後期的線下展演。
  • 「梨花初綻」遼寧省戲曲動漫進校園成果展演
    由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主辦,遼寧省文化藝術研究院(省文化資源建設服務中心)承辦的「梨花初綻」遼寧省戲曲動漫進校園成果展演於12月23日18點30分在遼寧省文化藝術研究院文馨苑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