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瓜熟蒂落的程度 圖片|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前面小編講了絲綢之路的由來,源於西漢的張騫出使。然而到了東漢末年,先是軍閥混戰,接著三國割據,再到兩晉不穩定的統制以及南北朝亂戰,中華民族進入了一個長達百年的戰亂和民族融合時期。曾經輝煌的大漢朝一去不返,繁榮的絲綢之路也一度中斷。
一直到了隋唐時期,特別是貞觀之後,絲綢之路才再次中興,恢復了當年的繁榮,甚至更勝往昔。而絲綢之路的再次中興,離不開大唐對於西域的攻略,最重要的舉措就是設置了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安西都護府唐朝設在西域天山南路的最高行政機構。唐初,西域處於西突厥控制之下,阻撓著唐朝與高昌、焉等西域國家的往來。唐滅東突厥後,開始與西突厥爭奪西域的控制權。
貞觀十一年(635年)大唐派兵降伏吐谷渾,打通向西域用兵的道路。貞觀十四年(640年),唐軍攻取高昌,稱為西州,設置安西都護府於交河城(今吐魯番西雅爾和卓)。642~648年,唐軍又接連打敗西突厥,攻取焉耆、龜茲等地。天山南路各小國紛紛擺脫西突厥控制歸附唐朝。貞觀二十二年(648年),遷安西都護府於龜茲,統領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鎮。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唐軍擊潰阿史那賀魯的叛唐軍隊,滅西突厥汗國,控制了西域廣大地區。在中亞碎葉以東置昆陵都護府,以西置濛池都護府,皆屬安西都護府。其轄境自今阿爾泰山,西至成海所有遊牧部族和蔥嶺。後北部地區分出,劃與新設的北庭都護府。
都護府的設置維護了唐王朝的中央集權,保障了西域地區的安定,並促進了西域與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北庭都護府唐朝設在西域地區天山北路的最高行政機構。顯慶二年(657年),唐軍滅西突汗國,控制了整個西域地區。中亞諸國紛紛歸附唐朝,唐在這些地區劃置都督府和州,稱為羈縻州。
長安二年(702年),唐朝從安西都護府劃出天山北路的府州與新歸附地區合併,另建北庭都護府,府治設於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轄境東起今阿爾泰山、巴裡坤湖,西達今鹹海西突販部族地區。「安史之亂」後唐朝軍事力量削弱,其轄地遂為回紇葛邏祿佔據。貞元六年(790年),府治被吐蕃攻佔。其對維護中央集權,保障西域地區的安定和促進西域與內地的經濟交流都起過重要作用。
大唐對西域的攻略中興了絲綢之路,之後一直雖然時有戰亂,卻基本始終維持。一直到北宋時期,隨著造船技術的提升,海上絲綢之路開始興起,逐漸的取代了絲綢之路的地位,絲綢之路漸漸衰落。到了明朝中期,絲綢之路幾乎全部被海上絲綢之路取代,走向消亡。一直到2013年,國家提出「一帶一路」戰略,這個古老的只存在於歷史書中的商業路線才再次迎來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