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四大領域這樣勾畫「十四五」發展藍圖

2020-12-12 金臺資訊

人民網福州12月11日電(陳濤)12月11日,「福建省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在福州舉行。

發布會邀請到福建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梅長河,福建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明旺,福建省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旭東,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邱章泉介紹福建相關領域「十三五」以來發展成就和謀劃「十四五」發展思路、制定相關領域專項規劃的情況。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焦豔攝

福建省水利廳:

談談「十三五」

發布會上,梅長河介紹了「十三五」以來福建水利發展的成效,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福建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梅長河。人民網 焦豔 攝

一、福建全省可望完成水利投資1990億元

投資額比「十二五」翻了近一番,投資強度在全國名列前茅。

二、45.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全面解決

福建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增至85.8%,集中供水率增至93.4%,福建農村供水能力進一步提升。

三、長汀水土保持、木蘭溪治理經驗得到傳承推廣,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樣本

河流生態走廊新增4500多公裡,水土流失率降至7.75%。主要河流Ⅰ~Ⅲ類水質比例超過95%,水生態環境持續提升。

四、涉水法規體系不斷完善,小型水庫日常管護社會化改革全國領先

福建水利的行業監管能力持續提升,水治理體系和能力邁向現代化。

梅長河表示,目前,福建水利「十三五」目標的11項指標中已有9項提前完成,還有2項將如期完成。

在答記者問環節,梅長河介紹了"十三五"福建水利在改革方面的好做法,可歸納為「354」:

「3」「5」是指福建水利的3條經驗做法和5項創新機制進入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

3條經驗做法是:木蘭溪流域綜合治理模式、水土流失治理「長汀模式」、廈門篔簹湖綜合治理模式。

5項創新做法是:1、河湖長制責任落實機制;2、河湖長制 河湖司法協作機制;3、以福州市內河治理為代表的城市水系綜合治理創新機制;4、省域主要流域全覆蓋生態補償機制;5、汀江-韓江流域跨省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4」是指福建水利在全國率先完成4個方面的改革:1、創新發布《河流健康藍皮書》,建立具有福建特色的指標體系;2、全面實行水利工程電子招投標制度,建立市場主體信用評價體系,推行公益性小型水庫社會化管養,開展水利設施商業化保險;3、創新開展萬裡安全生態水系建設、全縣域全流域綜合治水試驗,實現單一治水向系統治水轉變;4、探索推進小水電退出和生態改造,建立生態電價機制,推動福建小水電轉型升級綠色發展。

謀劃「十四五」

對於「十四五」福建水利的規劃思路,梅長河表示將立足三個方面進行謀劃:

一、立長遠

至2025年,福建水利基礎設施體系進一步完善,水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至2035年,基本實現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和水治理能力現代化;至2050年,全面實現水安全保障戰略目標,即「用水安全可靠、洪澇總體可控、河湖健康美麗、管理現代高效」。

二、盯對岸

通過對閩臺城鄉供水、防洪減災、水生態保護修復等方面的對比分析,揚優勢,找差距,採取措施補短板、強弱項,確保如期實現既定目標任務。

三、落項目

聚焦「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突出「保安全、保供水、保生態」,策劃生成一批重大水利項目。

同時,梅長河還介紹了「十四五」福建水利規劃的重點任務,分為三大塊:

一、建設

「十四五」計劃完成投資2109億元,投資將落到4個方面:1、水安全。圍繞「消隱患、強弱項」的思路,加快推進江河防洪和沿海防潮提升工程建設,構建完善山海兼顧、安全可靠的洪澇防禦體系;2、水供給。圍繞「挖潛力、強骨幹」的思路,加快推動一批重點水源和重大引調水工程建設,同時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構建完善節約高效、空間均衡的資源配置體系;3、水生態。圍繞「重保護、促修復」的思路,加強水源涵養、河湖治理保護、水生態修復,構建完善人水和諧、健康穩定的生態保障體系;4、水信息。圍繞「強感知、增智慧」的思路,加快推進水文基礎設施、水利信息化建設,構建完善信息共享、系統完整的數字水利體系。

二、管理

通過健全「水生態空間各領域、水資源利用各環節、水工程建管全過程、水安全保障全方位」四個管控機制,推進監管「制度化、社會化、數位化、協同化」。

三、改革

繼續深化水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創新,通過提升「依法治水、綜合治水、科技治水、標準治水」四項能力來激發水利發展內生動力活力,推動水利發展能力提檔升級。

福建省農業農村廳:

談談「十三五」

發布會上,陳明旺介紹了「十三五」福建農業農村工作的情況和成效,有七大亮點:

福建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明旺。人民網 焦豔 攝

一、「米袋子」「菜籃子」等主要農產品保障更加有力

福建完成112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劃定800萬畝水稻生產功能區,糧食播種面積、總產量穩定在1250萬畝、500萬噸。肉蛋奶、果茶菜品種豐富、供應充足,茶葉、食用菌、肉雞等產量保持全國前列。

二、鄉村特色產業做強做優做大

福建實施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968」工程,創建84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6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27個全國農業產業強鎮,推動茶葉、蔬菜、水果、畜禽、水產、花卉苗木、林竹、食用菌、鄉村旅遊、鄉村物流等十大鄉村特色產業,實現全產業鏈發展、全價值鏈增值,2020年十大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將突破2萬億元,各個產業產值均超千億元。

三、閩臺農業融合發展全面推進

福建高標準建設6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連續3年包攬國家年度綜合考評前六名,新創建9個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和125個示範基地,同時累計批辦臺資農業項目2748個,合同利用臺資41億美元,農業利用臺資數量和規模保持全國第一。

四、農民收入穩定增長

2019年,福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68元,居全國第五位,增速連續9年高於城鎮居民。福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從2015年的2.41:1縮小到2019年的2.33:1。2020年前三季度,福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88元,同比增長5.5%,增幅比上半年提高2.6個百分點。

五、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福建聚焦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五年累計投入扶貧資金超過300億元,全面解決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短板。福建現行標準下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20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摘帽。此外,福建還助力寧夏和甘肅定西、臨夏州打贏脫貧攻堅戰,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六、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

福建出臺「十條重大政策措施」,實施「十大重點建設行動」,開展「百鎮千村」試點探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福建全面推進農村「一革命四行動」,農村公廁實現建制村全覆蓋,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普及率達96%以上,生活垃圾轉運系統實現鄉鎮全覆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基本完成。

七、農村改革持續深化

福建1563萬畝承包地確權到戶,470多萬農戶領到土地承包經營權證,15362村(居)全面完成清產核資,2900多萬農村集體成員身份得到確認,股份合作制改革基本完成。福建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17.5萬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3300個,形成50萬規模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謀劃「十四五」

對於「十四五」福建農業農村規劃編制工作,陳明旺表示已制定《福建省「十四五」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規劃》和《福建省「十四五」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規劃》兩個專項規劃,目前正在徵求各方意見。

總體思路是全面推進特色現代農業綠色發展、融合發展、創新發展,強化「米袋子」「菜籃子」兩大保障,聚焦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兩大目標,努力把福建建成特色現代農業集聚區、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示範區。

到2025年,福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顯著成效,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更加完備,農業物質裝備水平明顯提升,特色優勢產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農業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為2035年福建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奠定堅實基礎。

在答記者問環節,陳明旺還介紹了「十四五」期間推進福建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快速發展的舉措,主要是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促進產業集聚

將啟動實施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3212」工程,即推進30個重點現代農業產業園、20個重點優勢特色產業集群、100個農業產業強鎮和2000個「一村一品」專業村建設,加快特色現代農業集聚集約發展,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深度融合。

二、推動綠色發展

全面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制度體系,持續推進生態茶園、生態果園、生態菜園創建,深入實施化肥農藥使用減量化、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行動,推行農業綠色生產方式,保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進一步打響 「生態福建 綠色農業」品牌。

三、強化科技支撐

推進現代種業創新,加強農業先進技術聯合攻關,大力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肥料、新農藥、新機具,加快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應用,推進農田標準化、農業良種化、農業機械化、農業信息化。

四、壯大經營主體

實施龍頭牽引、農民合作社規範發展、家庭農場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等四大行動,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

福建省林業局:

談談「十三五」

發布會上,林旭東介紹了「十三五」以來福建林業工作的成效,亮點有四個:

福建省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旭東。人民網 焦豔 攝

一、持續深化林改成為全國標杆

福建在全國率先開展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累計贖買38.4萬畝)、普惠林業金融(累計貸款80.3億元)、林業碳匯交易(完成碳匯交易256萬噸、成交額3861萬元)等改革試點,許多做法被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經驗成果推廣到全國。

二、統籌城鄉綠化促進成果全民共享

福建5年來完成植樹造林590.3萬畝、森林撫育1635.8萬畝、封山育林1065.8萬畝,並且新增國家森林城市7個、省級森林城市(縣城)36個,實現九市一區全部獲評國家森林城市和縣(市)全部獲評省級森林城市「兩個全覆蓋」。

同時,福建森林覆蓋率上升0.85個百分點、達到66.8%、持續41年保持全國首位,是唯一超國土面積三分之二的省份。此外,福建森林蓄積量達7.29億立方米、增加1.21億立方米,位居全國第七,畝均蓄積7.8立方米、比全國平均高23%,植被生態質量指數全國第一,生態文明指數全國第一。

三、強化資源保護厚植林業生態優勢

福建初步完成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預案編制。武夷山國家公園成為全國首批十個國家公園體制改革試點之一,同時不斷提高森林火災、松材線蟲病等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水平,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福建7700多萬畝公益林和天然林得到有效保護。經評估,福建每年的森林生態服務價值達1.22萬億元。

四、發展綠色產業鋪就林區致富路

福建扶持木材加工、竹產業、花卉苗木、森林旅遊、林下經濟等5個千億產業發展,促進「生態美、百姓富」有機統一。2019年福建林業產業總產值6451億元、居全國前列,重點林區涉林收入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此外,還優先聘用856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作為生態護林員,並精準幫扶20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戶均增收12845元。

謀劃「十四五」

對於「十四五」福建林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林旭東表示可歸納為「343」,即主動融入「生態省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質量發展超越」三個福建發展大局,著力推進「深化林改、綠化美化、資源保護、產業升級」四項行動,努力實現生態高顏值、產業高素質、林農高福祉「三高」目標。

在答記者問環節,林旭東介紹了「十四五」期間,福建對於推動林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超越的謀劃,將發力於四個方面:

一、持續深化林改,增添發展動力

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國有林場改革、林業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等,不斷在創新林業經營模式、投融資支持模式、生態保護建設模式、林業服務模式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二、加快綠化美化,厚植綠色優勢

強化森林、草原、溼地等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組織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加快馬尾松、桉樹純林的改造提升進度,持續開展百城千村、百園千道、百區千帶等「三個百千」綠化美化行動。

三、強化保護修復,守住生態底線

全面推行林長制,落實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目標責任制考核和考核評價制度,加快建設智慧林業,提升林業資源監管和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防災減災水平,同時強化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保護,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溼地資源和野生動物及其製品非法貿易等違法犯罪。

四、促進產業升級,插上科技翅膀

培育木材加工、竹業、花卉苗木、林下經濟和森林旅遊等「五個千億」產業,高質量供給生態產品。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

談談「十三五」

發布會上,邱章泉介紹了「十三五」期間福建海洋與漁業的發展情況,成效體現在五個方面: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邱章泉。人民網 焦豔 攝

一、海洋經濟總量持續攀升

福建海洋生產總值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長速度,2018年首次突破萬億元,2019年達1.2萬億元,佔福建GDP的28.4%,居全國第三。福州、廈門兩個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示範城市和連江、石獅、秀嶼省級海洋產業發展示範縣建設成效顯著。

二、漁業經濟指標居全國前列

2019年,福建漁業經濟總產值3235億元、水產品總產量815萬噸,均居全國第三,水產品人均佔有量、水產品出口額、遠洋捕撈產量等多項指標居全國第一。同時,福建的大黃魚、鮑魚、海帶、紫菜、河魨、牡蠣等特色優勢品種養殖產量居全國首位,十大特色養殖品種全產業鏈產值突破千億元。

三、漁業產業實現轉型升級

福建五年來累計建成環保型塑膠漁排56萬口、塑膠浮球筏式貝藻類養殖30多萬畝、深水抗風浪網箱3700多口,初步建成三都澳、沙埕灣等綠色養殖示範區;「振漁1號」「福鮑1號」等智能化深遠海養殖平臺建成投產,同時培育了閩南、閩中、閩東三大水產加工產業集群和12個水產加工產值超過20億元的漁業縣。

四、民生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福建建成水產品質量安全「一品一碼」追溯系統,水產品監督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並實施漁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同時在全國率先開展颱風指數險、赤潮指數險、大黃魚價格指數險,漁業保險實現「增品、擴面、提標」。

五、防災減災能力顯著增強

福建在全國率先建成技術先進、覆蓋全面的海洋立體觀測網,從空中、海面、水體、海底及沿岸陸地對臺灣海峽實施全方位觀測。此外,福建1.3萬艘海洋漁船安裝了北鬥示位儀,設備在線率98%以上,實現了漁船動態監管。

謀劃「十四五」

對於「十四五」福建海洋強省建設專項規劃編制的進展情況,邱章泉介紹,在2020年2月已啟動「十四五」海洋強省規劃的編制工作,目前已經完成規劃初稿,並初步建立「十四五」海洋強省重大項目庫,爭取明年初按程序報批。

在答記者問環節,邱章泉介紹了「十四五"福建海洋強省規劃編制的基本思路,主要是構建「六個體系」:

一、構建海洋科技創新體系

強化重大創新平臺支撐,突破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激發人才創新創業創造活力,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

二、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打造「海上糧倉」,建設一流臨海工業,發展海洋漁業高端服務業,形成各具特色的沿海產業發展格局。

三、構建海洋生態保護體系

探索海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和模式,強化主要汙染源管理和汙染物總量控制,打造美麗海岸帶。

四、構建海洋基礎設施體系

打造國內領先的智慧海洋示範區,建設世界一流現代港口群,高標準建設海洋防災減災體系。

五、構建海洋開放合作體系

深化「海絲」合作平臺,拓展閩臺融合發展,加強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交流合作。

六、構建洋綜合治理體系

加強海洋綜合治理能力建設,提高應對海洋公共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應和快速處置能力。

相關焦點

  • 福建「十四五」發展藍圖繪就 這些重要規劃與你相關
    新華網福州12月23日電(蔣巧玲)中共福建省委2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並發布《中共福建省委關於制定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在多部門通報的相關領域發展規劃中,這些重要決策與你相關。
  • 深圳各級人大代表建言「十四五」規劃:為深圳未來發展勾畫最美藍圖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駱文智要求深圳各級人大代表行動起來,為發展大局計、為民生福祉謀,為深圳新時期改革發展積極建言。深圳各級人大代表紛紛響應市人大常委會的倡議,立足實際崗位、走進基層一線,積極參與調研視察、執法檢查、意見徵集等活動,從產業發展到民計民生,來自各行各業的代表們為「十四五」規劃獻上了「金點子」,為深圳的未來發展勾畫最美藍圖。
  • 鹽田:凝心聚力編制「十四五」規劃 共繪未來發展藍圖
    鹽田區召開「十四五」規劃綱要專題匯報會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陳琳君)2020年8月11日下午,鹽田區委副書記、代區長鄧飛波主持召開鹽田區「十四五」規劃綱要專題匯報會,邀請部分區人大代表、區政協委員,
  • 安化縣:開門問策「十四五」 群策群力繪藍圖
    安化縣:開門問策「十四五」 群策群力繪藍圖 2020-10-30 2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事關福建多領域「十四五」規劃!這場發布會都說了啥?
    東南網是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主管、福建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福建官方新聞門戶網站。4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福建省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第四場新聞發布會。事關福建多領域「十四五」規劃!
  • 新加坡勾畫未來發展藍圖
    記者 施曉慧攝 核心閱讀 新加坡從一個落後的小港口發展成為世界上最美麗、最宜居的現代化國家之一,城市的科學規劃設計是關鍵。近日,新加坡推出2013年發展總藍圖草案,其中有關城市規劃的幾大亮點再次受到關注。
  • 麗江繪就「十四五」發展藍圖
    中共麗江市委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並解讀了《中共麗江市委關於制定麗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新華網 和紅豔 攝  《建議》明確了麗江市在「十四五」期間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完善現代基礎設施網絡、全面深化改革、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全面提升區域合作水平、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發展和安全、推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等領域的思路和重點工作,並作出工作部署。
  • 齊心協力編制「十四五」規劃 切實繪好常州未來發展藍圖
    」的標準,緊密結合常州實際,高質量高標準推進「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切實繪好全市未來發展藍圖。  在認真聽取市委「十四五」規劃建議和市「十四五」規劃綱要編制情況及主要內容後,齊家濱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
  • 中共福建省委舉行新聞發布會 介紹「十四五」規劃建議起草情況
    規劃《建議》深入分析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清晰展望了到2035年的遠景目標,明確提出了「十四五」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集中回答了福建在新發展階段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怎樣積極服務並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充分體現了中央要求、時代特徵、福建特色和人民期盼。  鄭新聰披露了規劃《建議》稿起草的有關情況。
  • 以新擔當新作為助力實現「十四五」發展藍圖
    會議強調,全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要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的熱潮,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全會精神實質,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部署要求上來,奮發有為做好「十四五」時期統一戰線各項工作,凝聚起推進廣東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合力。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過硬的自身建設為履職盡責提供堅強保障。
  • ...十四五」規劃編制公開徵求意見建議 建言「十四五」 共繪新藍圖
    「十四五」時期是我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加快實現國家戰略落地轉化、闊步邁向現代化的關鍵時期。為進一步提高「十四五」規劃編制的科學性和社會參與度,充分吸收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使規劃更好地反映民意、匯集民智、凝聚民心,我市正在開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公開徵求意見建議活動,歡迎社會各界人士踴躍參與,共繪南通「十四五」發展美好藍圖。
  • 高質量開啟「十四五」發展藍圖 2021武義水利這麼幹
    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縣水務局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部門相關決策和部署,克服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順利實施了一批民生水利工程,為做好「三篇文章」、「重要窗口」建設及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水資源要素保障。
  • 從「1」到「10」,端詳上海「十四五」藍圖
    資料圖片 「3」——轉型,因應「三個大變局」 《建議》出臺的背景,有「十四五」時期國內外形勢面臨的三個大變化——世界格局之變,發展階段之變,發展格局之變。這是分析、判斷、把握「十四五」發展環境的重大前提,也是研究確定未來發展目標任務的主要依據。
  • 承擔時代使命 擘畫發展藍圖——市科協召開「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
    承擔時代使命 擘畫發展藍圖——市科協召開「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研討會 2021-01-08 1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集思廣益繪藍圖 市教育局開門問策「十四五」規劃
    1月5日,溫州市教育事業「十四五」規劃編制專家審議座談會召開,邀請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我市部分高校、中小學、幼兒園負責人,徵求對溫州市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的意見建議,共同研究謀劃溫州教育未來發展藍圖。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鄭建海,副局長張維凱出席會議。
  • ...成就·曬「十四五」思路】厚植髮展熱土 規劃引領藍圖——區...
    【曬「十三五」成就·曬「十四五」思路】厚植髮展熱土 規劃引領藍圖——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十三五」工作… 2020-11-30 1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岸企業家熱議「十四五」合作新機遇
    多位參會臺灣企業家表示,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十四五」時期大陸經濟社會發展藍圖,將為廣大臺企臺胞帶來重大機遇和利好,希望加強兩岸交流合作,推動兩岸科技、醫療、基建、數字經濟等領域合作,共享大陸發展機遇。
  • 朱洪武主持召開市「十四五」規劃徵求社會和文化體育領域專家意見...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和文化產業 實現文生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朱洪武主持召開市「十四五」規劃徵求社會和文化體育領域專家意見座談會永州新聞網訊(永州日報記者 劉思寧)12月8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長朱洪武主持召開市「十四五」規劃徵求社會和文化體育領域專家意見座談會,繼續就「十四五」規劃編制等聽取意見建議。
  • 上海市政協委員:把政協工作放在「十四五」藍圖中謀劃
    ,在相關工作領域,為區域「十四五」規劃的編制出謀劃策,助力推進。第二是把握好全會決議中關於2035遠景目標、「十四五」時期的各項要求以及2021年的工作要點,做到貫徹落實,融會貫通,在本職業務工作中,以全新的姿態作出新的成績,尤其是在自己工作的科技創新、信息化領域,更要把握市委和區委的最新要求,著力推進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科技成果轉化、新基建和數字經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轉型,為本市和地區更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 江蘇科技:擘畫「十四五」關鍵技術攻關藍圖
    「十四五」已經開局,發力科技自立自強,全省700萬科技工作者將書寫出怎樣的新答卷?繼往開來,他們將如何破題攻堅?會上,記者與這些科技工作者面對面。梳理「卡脖子」清單科技賦能產業這樣發力奮鬥無止境。所有的成績都是面向未來的起跑線。新年伊始,婁勤儉向科技工作者提出三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