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王逸】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14日報導稱,由於澳大利亞政府對外國投資採取的臨時性限制措施,中國企業收購澳企的計劃或擱置,或被澳方否決。分析人士認為,這些限制規定進一步惡化了坎培拉與北京方面的關係。
今年3月,澳大利亞政府規定將需要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審查的外商投資額度門檻臨時降低為零澳元,這意味著所有在澳大利亞進行的外國投資項目均需獲得FIRB的批准。ABC稱,當時這項措施是為了防止疫情期間脆弱的澳大利亞企業被外資趁機收購。但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一措施被用來針對中國買家。
澳大利亞外國投資諮詢公司負責人莫爾斯沃斯表示,實施這項措施以來,中國買家的投資競標幾乎被凍結。「我們看到,來自中國的投資者要通過審批的難度很大。」他還提到,中國買家無法收購澳大利亞資產,並不是因為缺乏興趣,如果坎培拉方面的態度不軟化,中國買家最終會將目光投向別處。
ABC稱,上述限制規定是臨時性的,將於今年12月31日到期,屆時將由其他新規則取代。據悉,按照新規則,外國買家在競購敏感資產時要面臨更多審查,而澳大利亞國庫部長將得到授權,強行取消已經獲批的收購交易。任何被認為涉及國家安全的敏感資產的審查額度門檻將保持在零澳元。
雪梨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院院長詹姆斯·勞倫森稱,澳大利亞政府有理由限制外國投資,但拒絕所有來自中國的投資,有反應過度、「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風險。他還表示,澳大利亞發出「咄咄逼人」的信號,取得的效果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