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過海的傳說可是人盡皆知,他們去往蓬萊仙島上各顯神通,但此舉惹怒了龍王,龍王便和八仙在海上鬥法,於是就有了八仙過海的傳奇故事。
但真實的歷史上,這八個仙人真如故事上描述的他們仙風道骨、衣袂飄飄嗎?答案可能讓大家大跌眼鏡,歷史上的這八個人都是真有其人,但他們不會施展神通、也不是什麼仙人,而是:一群逃犯。
八仙的前身呂洞賓作為八仙之首,給人的形象一直是超凡脫俗,但他的真實原型只不過是個被發配的囚犯,名叫呂巖。呂巖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正值春風得意,高中狀元、娶妻生子,人生三大幸事他得其二,可在他享受人生幸福美滿之時卻不小心得罪了小人,最後落得抄家充軍、妻離子散。呂巖被發配到了沙門島,這裡是專門流放犯人的苦寒之地
據《宋史.馬默傳》記載,宋神宗時期的沙門島,寨主叫李慶,專以虐殺犯人為樂。此人在沙門島才做兩年的監獄長,卻先後殺了七百多個犯人,而這一切只因沙門島上的資源只能讓這個島的犯人存活三百個。
面對這樣的存活率,呂巖不得不計劃「越獄」,可是沙門島四面環海,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逃出島嶼的。在他觀察了很長的時間後,終於選定了六個一起越獄的同夥。
越獄同夥漢鍾離,原型鍾離權:曾經是一個將軍,因討伐遼國失敗,後被發配。
曹國舅,原型曹景休:宋仁宗的大舅子,因曹皇后失寵,被牽連打入監獄。
鐵拐李,原型李凝陽:好抱打不平,被宰相的家人打斷一條腿後發配。
藍採和,原型許堅:在勾欄唱雜劇,因演出時出差錯被發配沙門島。
張果老:為人本就瘋瘋癲癲,自稱生在大禹時代,不知其姓名,也不知道歲數,後來被官府抓了起來。
韓湘子:大文學家韓愈後人,因得罪人也被發配沙門島。
據說,在沙門島有個聚仙洞,是八仙聚會議事的地方,呂巖他們就是躲在這裡商議越獄的計劃。而八仙之一的何仙姑是誤打誤撞發現了他們的秘密,也提出加入他們的隊伍。
一起越獄於是,在一個夜晚,這幾個犯人開始渡海越獄,從沙門島到蓬萊的丹崖山僅有20裡地。他們各憑水平,借著木盆、葫蘆、木頭等漂浮物,在風平浪靜的時候開始渡海。這與傳說中的說說笑笑、氣定神閒的八仙過海天差地別,等他們精疲力盡到達丹崖山腳的時候,一個個都是面目猙獰、狼狽不堪。
當地的民眾看到這些披頭散髮,又從那麼遠的地方遊過來的人,被當成奇人。立刻就有人去報官,八仙幾個見有人報官,怕又被捉拿立刻逃之夭夭,一眨眼就不見了蹤影。
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再加上有人添油加醋,這幾個逃犯就慢慢的被演繹成了各顯神通渡海的神仙了。
首先,「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裡的「八仙」指的分別是: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曹國舅,張果老,韓湘子,藍採和,何仙姑。
「八仙」當中歷史上確有其人,分別是:
(1)曹國舅。曹國舅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國舅」。是宋仁宗曹皇后的弟弟。原名叫曹景休,自小好道,後來得到仙人鐵拐李度化成仙。
(2)韓湘子。傳說韓湘子年輕一表人才,吹得一手好笛子,是唐代的大文豪韓愈的侄孫。韓愈的名篇《左遷藍關致侄孫湘》詩作,有知汝遠來應有意,就是對韓湘子說的。
(3)呂洞賓。呂洞賓,是唐禮部尚書呂渭的孫子。晚唐五代時期的人。道號純陽子。
元朝時候封呂洞賓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是為「孚佑帝君」之由來。
(右為鍾離權,左為呂洞賓)
為儒生,40歲遇鄭火龍真人傳劍術,64歲遇鍾離權傳丹法,道成之後,普度眾生,世間多有傳說,被尊為劍仙。
呂祖在人間顯應很多,數不勝數。他曾經化身而度化全真祖師王重陽,所以被封為全真之祖。呂祖曾經三過嶽陽湖,有詩曰: 三過洞庭人不識,朗吟飛過嶽陽樓。
宋史.陳摶傳》記載:「呂洞賓有劍術,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快,傾刻數百裡,以為神仙,皆數來磚齋中,人鹹異之。」
呂洞賓興趣廣泛,虛心好學,廣參賢達,博覽群書,融匯貫通,勤於筆耕,留下豐富的著作。
他不僅是道教祖師,而且是個詩人,所以受到後人廣泛的敬仰。
據說有幾百首詩歌存世。
狗咬呂洞賓的典故:
二郎神的哮天犬私自下凡禍害人間,剛開始修道的呂洞賓奉命拿法寶「布畫」去收降。
哮天犬被收入法寶「布畫」後,呂洞賓擔心哮天犬困於其中被化成灰,心生慈憫,擅自放哮天犬出來,結果反被不知好歹的哮天犬趁機咬了一口...
見於小說《八仙得道傳》第083回「桃花山犬祟王小姐 夏口鎮狗咬呂洞賓」和第084回。
狗咬呂洞賓成為了有名的俗語了。原來是這個典故。
(4)張果老。張果老就是唐朝著名道士張果。老師稱其歲數大,而尊稱的。
相傳他久隱山西中條山。往來晉(陽)汾(州)間。唐武則天時已數百歲。武則天曾遣使,欲召見之,即佯死。
然後唐玄宗兩次遣使者要求拜見張果老,最後再三懇求才同意。
唐玄宗初次看到張果老,看到張果老齒落髮白,就很不以為然,然後張果老見狀就把牙齒全部拔掉,頭髮全部剪掉,唐玄宗忙說:先生何故如此。
張果老說:不忙,皇上你看。一會張果老走進來了,如同三十幾歲的人,滿口牙齒,頭髮烏黑,玄宗大為驚奇。
後來玄宗讓善於算人壽命的刑和馥來看張果老多大歲數了,刑回答不上來。又讓善於視鬼的道士善覺來看張果老在哪裡,看了半天看不到。張果老其實就在他面前。以上就是張果老的故事。
後人復見其居恆州山中。他常倒騎白驢,日行數萬裡。
古時有詩讚張果老:
舉世多少人,
無如這老漢;
不是倒騎驢,
萬事回頭看。
休息時即將驢摺疊,藏於巾箱。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師,演出種種法術,授以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
以後他以「年老多病」為由,又回到中條山去。不久後飛升成仙。
5。漢鍾離,號雲房先生。漢時人。至唐度化呂洞賓。十試呂洞賓。漢鍾離是呂洞賓的師傅。據說曾經一起去過陳摶的隱居地華山。
有種說法,漢鍾離的原型是漢朝大將軍鍾離權。他自號天下都散漢。手持大蒲扇,性情灑脫。曾經度呂洞賓於長安酒肆。
《宋史·陳摶傳》稱:「陳堯諮謁(陳)摶,有髽髻道人先在坐。堯諮私問摶,摶曰:『鍾離子也。』」
陳摶乃五代、宋初著名道士,道教隱仙派的傳人,髽髻道人鍾離子能成為他的朋友,應該也是個高道。而且與後世所傳八仙中的鐘離權很像。
《宋史·王老志傳》記載:「有丐者自言鍾離先生。可能鍾離權就是唐末五代時期的鐘離先生。
再來說說何仙姑。
何仙姑,本名何秀姑,是廣州增城縣小樓區新桂鄉人,唐武則天某年夏曆三月初七出生。何仙姑也是真實存在過的人物。
她本是增城縣以做豆腐為業的何泰之女兒,十三歲時在入山採茶時遇見一位道士。
道士給她吃了一個桃子,從此不飢不渴,洞知世事休咎,後於唐中宗景龍年間(707-710)白日登仙。
這就是吃桃子成仙的故事。何仙姑曾經在鄉裡贈藥治病,當地人為了紀念何仙姑的功德,建造何仙姑亭,以為紀念。後來壽150歲,終於其重孫家。臨終有一道長虹直射空中,人皆以為神仙也。
以上介紹了何仙姑。
再來說說藍採和的故事。
藍採和,字伯通,公元(615-760),是中國民間及道教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唐朝人,在淮南道濠州鍾離濠梁之上(今安徽鳳陽)得道成仙。
他常穿破藍衫,一腳穿靴,一腳跣露,手持大拍板,行於鬧市,乘醉而歌,週遊天下。藍採和經常吟唱一些詞句,當時的人都聽不懂。後遇到漢鍾離度之仙去。
最後一個是鐵拐李。
鐵拐李又稱李鐵拐,李凝陽,李洪水,李玄,相傳名為李凝陽或李洪水,或名李玄,字拐兒,自號李孔目。生卒年約公元前363-291年。是八仙裡最早成仙的仙人。
這個神仙只記載他是四川人,歷史無考,也有可能是根據一些人物原型塑造出來的神仙形象。
再來講一下,八仙皆有原型人物,但是由於神話特色多了點,可能也誇張了一下。就如同文學作品一樣,增加了一些有趣的故事。但是這也是八仙文化深入人心的一個表現吧。
比如:八仙過海,八仙鬥龍王,八仙度世人的故事,很多故事存在於《東遊記》等書中。
八仙比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更親民,更與老百姓息息相關。而且,八仙經常化身為普通人民,在民間留下很多美好的神話故事。
八仙裡面人物眾多,有女性神仙-何仙姑,
有皇室貴胄——-曹國舅,有長壽老人—-張果老,有精通音律—-韓湘子,有民間隱士——藍採和,有殘疾人—-鐵拐李,有見義勇為的劍仙——呂洞賓,有酒客散人—-漢鍾離,民間的各色人等可謂齊全,也表達了八仙貼近百姓的本意。
世人有德,可以修成神仙。而不論貴賤與否。八仙神話還有和龍王鬥智鬥勇的故事,就是不屈服於某種勢力的表現。
東海龍王開始對於八仙過海設置障礙,不讓乘船度海,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用各自的法寶載著度了海,如鐵拐李大仙就用他的大葫蘆載著過海,漢鍾離用他的大蒲扇渡海,藍採和用大花籃渡海,曹國舅用大勿板渡海,何仙姑用荷花渡海,韓湘子用笛子渡海,張果老用魚鼓渡海,呂洞賓用寶劍渡海,龍王爺也拿他們沒有辦法。
最後補充一下,八仙手上的持物,就是他們的法寶一共八個,也稱為暗八仙,一般一起出現在民間建築上,意表八仙之意,也是中華傳統吉祥圖案之一。
聲明:「觀嘟嘟」微信公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留言提示,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發文不易,打賞隨意
贊 賞 我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