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中的哪一個歷史上真有其人!!!

2021-02-12 觀嘟嘟

八仙過海的傳說可是人盡皆知,他們去往蓬萊仙島上各顯神通,但此舉惹怒了龍王,龍王便和八仙在海上鬥法,於是就有了八仙過海的傳奇故事。

但真實的歷史上,這八個仙人真如故事上描述的他們仙風道骨、衣袂飄飄嗎?答案可能讓大家大跌眼鏡,歷史上的這八個人都是真有其人,但他們不會施展神通、也不是什麼仙人,而是:一群逃犯。

八仙的前身

呂洞賓作為八仙之首,給人的形象一直是超凡脫俗,但他的真實原型只不過是個被發配的囚犯,名叫呂巖。呂巖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正值春風得意,高中狀元、娶妻生子,人生三大幸事他得其二,可在他享受人生幸福美滿之時卻不小心得罪了小人,最後落得抄家充軍、妻離子散。呂巖被發配到了沙門島,這裡是專門流放犯人的苦寒之地

據《宋史.馬默傳》記載,宋神宗時期的沙門島,寨主叫李慶,專以虐殺犯人為樂。此人在沙門島才做兩年的監獄長,卻先後殺了七百多個犯人,而這一切只因沙門島上的資源只能讓這個島的犯人存活三百個。

面對這樣的存活率,呂巖不得不計劃「越獄」,可是沙門島四面環海,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逃出島嶼的。在他觀察了很長的時間後,終於選定了六個一起越獄的同夥。

越獄同夥

漢鍾離,原型鍾離權:曾經是一個將軍,因討伐遼國失敗,後被發配。

曹國舅,原型曹景休:宋仁宗的大舅子,因曹皇后失寵,被牽連打入監獄。

鐵拐李,原型李凝陽:好抱打不平,被宰相的家人打斷一條腿後發配。

藍採和,原型許堅:在勾欄唱雜劇,因演出時出差錯被發配沙門島。

張果老:為人本就瘋瘋癲癲,自稱生在大禹時代,不知其姓名,也不知道歲數,後來被官府抓了起來。

韓湘子:大文學家韓愈後人,因得罪人也被發配沙門島。

據說,在沙門島有個聚仙洞,是八仙聚會議事的地方,呂巖他們就是躲在這裡商議越獄的計劃。而八仙之一的何仙姑是誤打誤撞發現了他們的秘密,也提出加入他們的隊伍。

一起越獄

於是,在一個夜晚,這幾個犯人開始渡海越獄,從沙門島到蓬萊的丹崖山僅有20裡地。他們各憑水平,借著木盆、葫蘆、木頭等漂浮物,在風平浪靜的時候開始渡海。這與傳說中的說說笑笑、氣定神閒的八仙過海天差地別,等他們精疲力盡到達丹崖山腳的時候,一個個都是面目猙獰、狼狽不堪。

當地的民眾看到這些披頭散髮,又從那麼遠的地方遊過來的人,被當成奇人。立刻就有人去報官,八仙幾個見有人報官,怕又被捉拿立刻逃之夭夭,一眨眼就不見了蹤影。

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再加上有人添油加醋,這幾個逃犯就慢慢的被演繹成了各顯神通渡海的神仙了。

首先,「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裡的「八仙」指的分別是: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曹國舅,張果老,韓湘子,藍採和,何仙姑。

「八仙」當中歷史上確有其人,分別是:

(1)曹國舅。曹國舅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國舅」。是宋仁宗曹皇后的弟弟。原名叫曹景休,自小好道,後來得到仙人鐵拐李度化成仙。

(2)韓湘子。傳說韓湘子年輕一表人才,吹得一手好笛子,是唐代的大文豪韓愈的侄孫。韓愈的名篇《左遷藍關致侄孫湘》詩作,有知汝遠來應有意,就是對韓湘子說的。

(3)呂洞賓。呂洞賓,是唐禮部尚書呂渭的孫子。晚唐五代時期的人。道號純陽子。

元朝時候封呂洞賓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是為「孚佑帝君」之由來。

(右為鍾離權,左為呂洞賓)

為儒生,40歲遇鄭火龍真人傳劍術,64歲遇鍾離權傳丹法,道成之後,普度眾生,世間多有傳說,被尊為劍仙。

呂祖在人間顯應很多,數不勝數。他曾經化身而度化全真祖師王重陽,所以被封為全真之祖。呂祖曾經三過嶽陽湖,有詩曰: 三過洞庭人不識,朗吟飛過嶽陽樓。

宋史.陳摶傳》記載:「呂洞賓有劍術,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快,傾刻數百裡,以為神仙,皆數來磚齋中,人鹹異之。」

呂洞賓興趣廣泛,虛心好學,廣參賢達,博覽群書,融匯貫通,勤於筆耕,留下豐富的著作。

他不僅是道教祖師,而且是個詩人,所以受到後人廣泛的敬仰。

據說有幾百首詩歌存世。

狗咬呂洞賓的典故:

二郎神的哮天犬私自下凡禍害人間,剛開始修道的呂洞賓奉命拿法寶「布畫」去收降。

哮天犬被收入法寶「布畫」後,呂洞賓擔心哮天犬困於其中被化成灰,心生慈憫,擅自放哮天犬出來,結果反被不知好歹的哮天犬趁機咬了一口...

見於小說《八仙得道傳》第083回「桃花山犬祟王小姐 夏口鎮狗咬呂洞賓」和第084回。

狗咬呂洞賓成為了有名的俗語了。原來是這個典故。

(4)張果老。張果老就是唐朝著名道士張果。老師稱其歲數大,而尊稱的。

相傳他久隱山西中條山。往來晉(陽)汾(州)間。唐武則天時已數百歲。武則天曾遣使,欲召見之,即佯死。

然後唐玄宗兩次遣使者要求拜見張果老,最後再三懇求才同意。

唐玄宗初次看到張果老,看到張果老齒落髮白,就很不以為然,然後張果老見狀就把牙齒全部拔掉,頭髮全部剪掉,唐玄宗忙說:先生何故如此。

張果老說:不忙,皇上你看。一會張果老走進來了,如同三十幾歲的人,滿口牙齒,頭髮烏黑,玄宗大為驚奇。

後來玄宗讓善於算人壽命的刑和馥來看張果老多大歲數了,刑回答不上來。又讓善於視鬼的道士善覺來看張果老在哪裡,看了半天看不到。張果老其實就在他面前。以上就是張果老的故事。

後人復見其居恆州山中。他常倒騎白驢,日行數萬裡。

古時有詩讚張果老:

舉世多少人,

無如這老漢;

不是倒騎驢,

萬事回頭看。

休息時即將驢摺疊,藏於巾箱。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師,演出種種法術,授以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

以後他以「年老多病」為由,又回到中條山去。不久後飛升成仙。

5。漢鍾離,號雲房先生。漢時人。至唐度化呂洞賓。十試呂洞賓。漢鍾離是呂洞賓的師傅。據說曾經一起去過陳摶的隱居地華山。

有種說法,漢鍾離的原型是漢朝大將軍鍾離權。他自號天下都散漢。手持大蒲扇,性情灑脫。曾經度呂洞賓於長安酒肆。

《宋史·陳摶傳》稱:「陳堯諮謁(陳)摶,有髽髻道人先在坐。堯諮私問摶,摶曰:『鍾離子也。』」

陳摶乃五代、宋初著名道士,道教隱仙派的傳人,髽髻道人鍾離子能成為他的朋友,應該也是個高道。而且與後世所傳八仙中的鐘離權很像。

《宋史·王老志傳》記載:「有丐者自言鍾離先生。可能鍾離權就是唐末五代時期的鐘離先生。

再來說說何仙姑。

何仙姑,本名何秀姑,是廣州增城縣小樓區新桂鄉人,唐武則天某年夏曆三月初七出生。何仙姑也是真實存在過的人物。

她本是增城縣以做豆腐為業的何泰之女兒,十三歲時在入山採茶時遇見一位道士。

道士給她吃了一個桃子,從此不飢不渴,洞知世事休咎,後於唐中宗景龍年間(707-710)白日登仙。

這就是吃桃子成仙的故事。何仙姑曾經在鄉裡贈藥治病,當地人為了紀念何仙姑的功德,建造何仙姑亭,以為紀念。後來壽150歲,終於其重孫家。臨終有一道長虹直射空中,人皆以為神仙也。

以上介紹了何仙姑。

再來說說藍採和的故事。

藍採和,字伯通,公元(615-760),是中國民間及道教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唐朝人,在淮南道濠州鍾離濠梁之上(今安徽鳳陽)得道成仙。

他常穿破藍衫,一腳穿靴,一腳跣露,手持大拍板,行於鬧市,乘醉而歌,週遊天下。藍採和經常吟唱一些詞句,當時的人都聽不懂。後遇到漢鍾離度之仙去。

最後一個是鐵拐李。

鐵拐李又稱李鐵拐,李凝陽,李洪水,李玄,相傳名為李凝陽或李洪水,或名李玄,字拐兒,自號李孔目。生卒年約公元前363-291年。是八仙裡最早成仙的仙人。

這個神仙只記載他是四川人,歷史無考,也有可能是根據一些人物原型塑造出來的神仙形象。

再來講一下,八仙皆有原型人物,但是由於神話特色多了點,可能也誇張了一下。就如同文學作品一樣,增加了一些有趣的故事。但是這也是八仙文化深入人心的一個表現吧。

比如:八仙過海,八仙鬥龍王,八仙度世人的故事,很多故事存在於《東遊記》等書中。

八仙比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更親民,更與老百姓息息相關。而且,八仙經常化身為普通人民,在民間留下很多美好的神話故事。

八仙裡面人物眾多,有女性神仙-何仙姑,

有皇室貴胄——-曹國舅,有長壽老人—-張果老,有精通音律—-韓湘子,有民間隱士——藍採和,有殘疾人—-鐵拐李,有見義勇為的劍仙——呂洞賓,有酒客散人—-漢鍾離,民間的各色人等可謂齊全,也表達了八仙貼近百姓的本意。

世人有德,可以修成神仙。而不論貴賤與否。八仙神話還有和龍王鬥智鬥勇的故事,就是不屈服於某種勢力的表現。

東海龍王開始對於八仙過海設置障礙,不讓乘船度海,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用各自的法寶載著度了海,如鐵拐李大仙就用他的大葫蘆載著過海,漢鍾離用他的大蒲扇渡海,藍採和用大花籃渡海,曹國舅用大勿板渡海,何仙姑用荷花渡海,韓湘子用笛子渡海,張果老用魚鼓渡海,呂洞賓用寶劍渡海,龍王爺也拿他們沒有辦法。

最後補充一下,八仙手上的持物,就是他們的法寶一共八個,也稱為暗八仙,一般一起出現在民間建築上,意表八仙之意,也是中華傳統吉祥圖案之一。



聲明:「觀嘟嘟」微信公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留言提示,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發文不易,打賞隨意

贊 賞 我 吧

相關焦點

  • 中國神話傳說中有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那牛郎織女屬哪八仙?
    在民間,傳說、雜劇戲談又跟道教神仙相互演衍,八仙故事便越傳越廣,最後有了八仙過海的八仙。 發展到如今,基本上只有這八仙過海的八仙成為人們心中最認可的,但其實,在道教的體系中,還有上八仙、中八仙和下八仙一說。道教中,將神仙修行的道場分為上中下八洞,對應上中下八仙。上八洞修行的稱為天仙,中八洞的是普通神仙,下八洞則是地仙。
  • 傳說中的八仙還分上八仙、中八仙和下八仙?牛郎織女屬於哪八仙?
    這些神話,將遠古華夏文明和後代國人的精神情感連接在一起,讓中國人從此有了歷史認同。 唐代八仙則是指李白、賀知章、李适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和焦遂,8人號飲酒吟詩作對,被譽為「酒中八仙人」,杜甫後來還專門寫了一首詩來讚頌他們,叫《飲中八仙歌》。
  • 他是八仙之一,本以為只是傳說,沒想到歷史上真有其人!
    八仙的故事在民間是廣為流傳,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呂洞賓了,他不僅風流倜儻、英俊瀟灑,而且詩詞歌賦樣樣精通。不過這些事情只有在神話小說上才能看得到,真的會有呂洞賓這個人嗎?傳說他和妻子一起在九峰山修行,一次機緣巧合之下遇到仙人鍾離權(就是八仙中的漢鍾離),呂洞賓拜他為師之後,很快便修仙成功。隨後呂洞賓雲遊四方,為無數老百姓贈醫施藥,扶危救困,深得百姓愛戴,老百姓還為呂洞賓修建了「呂公祠」,以示紀念。
  •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牛郎織女屬於哪八仙?
    從明代《東遊記》中流傳下來的這八位神仙,在民間可謂是人氣極高了。但你不一定知道的是,單論「八仙」的話,在古代神話裡可有著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這樣的區分了。 同時,你想不到的是,牛郎和織女也都曾屬於八仙之一,這是不是和你所了解到的不太一樣?在我們記憶裡的,八仙好像並沒有這兩位的名號,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他們屬於哪八仙呢?快來一起看看吧。
  • 神話故事中的「八仙」,有些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你知道是誰嗎?
    八仙過海的傳說盡人皆知,但八仙在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比如老子,被道教尊為「太上老君」,莊子,是「南華真人」,又如關羽,在歷代王朝都被封神,諸如此類神話人物,實際上在歷史上都是有原型的,有句老話說「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一個凡人,只要你道德品質高尚,對家國百姓有貢獻,得到人們的敬重,就會成為神。拿八仙來說,其中有真實的歷史原型,也有純虛構的人物形象。
  • 八仙分為上中下 他們分別是誰 中國歷史上八仙版本有多少?
    八仙分為上中下八仙 他們分別指的是誰 我國歷史上有哪些八仙之說?八仙一般指的是中國民間傳說中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自古以來,有多種不同的「八仙」。2、晉朝的蜀中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莊君平、李八百、範長生、爾朱先生。晉·譙秀《蜀紀》稱八人均在蜀得道成仙。3、唐朝的酒中八仙,即李白、賀知章、李适之、汝陽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個文人都好飲酒賦詩,杜甫曾作《飲中八仙歌》詠其事。
  • 歷史上真實的「八仙」是身懷絕技的越獄犯?
    這八位神仙究竟是憑空杜撰出來的神話人物,還是歷史上某些人物的模擬化呢?應當說,一切神靈都是人造的,所謂「八仙」自然也不例外。大部分是以歷史人物為依據而產生的,不過說法有異。有說他是唐玄宗開元、代宗大曆之間人,學道於終南山,一次元神出殼,沒曾想屍體為虎所食,只得投身於一個跛乞丐。《歷代神仙通鑑》稱,其原本一俊偉丈夫,善道術,會使導出元神法術,修練於碭山巖穴中,有次應師父老子之約,行「元神出殼」法術,赴千裡之外華山,數日後回歸,發現其屍體被其徒誤焚,突見附近一餓殍,靈機一動說「即此可矣。」
  • 傳說中的八仙是真實存在的嗎,聊聊八仙傳說的來源
    在道教傳說中,神仙多不勝數。但若論最入百姓心的,大約非八仙莫屬。對八仙的懵懂認知,甚至可以追溯到童年時代。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的歲月,我們坐在高高的槐樹下面,聽奶奶講那八仙的故事。此去經年,斯人不再。而我每次提到八仙,浮出腦海的第一畫面竟仍是那個做著針線的老人,用她那大概百裡之外就無人能懂的方言,無甚邏輯的講述。閒言幾句,略顯矯情。諸位見笑,書歸正傳。傳說中的八仙,在歷史中是到底真實存在的還是來自杜撰呢。其實在明代以前,只有八仙的傳說,具體指哪八仙並無定論。
  • 八仙的神話故事大家都知道,可歷史上的八仙究竟是誰你知道嗎?
    在我國幾乎家家戶戶都知道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故事,八仙在我國算得上是神仙中的名人了。那麼歷史上的八仙究竟是誰,你知道嗎?其實,八仙一詞出現的要比鐵拐李等我們熟知的這八位仙人要早得多。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就已經有了八仙一詞,到了魏晉南北朝道教發展的速度加快後,八仙的說法就更普及了,在當時八仙是道教一眾人等描繪出來的八位仙人和我們今天熟知的鐵拐李等八位仙人沒有直接的關係。
  •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歷史上真實的「八仙」原型分別是誰?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故事是大家都所熟知一個傳統神話故事,雖說是神話故事,但是經過研究,「八仙」可能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們都是具有原型的。而歷史之中,呂洞賓極可能出生在唐朝末年,名字叫做呂巖。這些在宋代洪邁的《夷堅志》以及《集仙傳》,還有羅大經的《鶴林玉露》中對其身世均有記載,只是說法不同而已。有一種說法是他是京兆人(今陝西西安一帶),當過兩次縣令。還有一種說法他是九江人,原來為唐宗室,姓李,後來為躲避武后之禍,改姓為呂。
  • 神話傳說中的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你知道都是哪些神仙嗎?
    導讀:神話傳說中的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你知道都是哪些神仙嗎?歲月那滔滔洪流席捲了世間黃沙。多少滄海桑田、恩恩怨怨被裹攜著,向著那未知的洶湧波濤,奔騰而去。時間那巨大的車輪風馳電掣地碾過滾滾紅塵,生命即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古道漫漫,白雲蒼狗,生生世世也不過瞬息風雲,驟然變幻。大家都知道我國歷史源遠流長,從古到今也是誕生許多的神話故事,想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八仙過海等等,但是你知道神話傳說中的上八仙,下八仙和中八仙都是哪些神仙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講一講這上八仙和中八仙,下八仙的故事。
  • 《秦時明月》劍聖蓋聶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歷史上真有其人麼?
    為朋友託孤叛離秦國,有情有義,對敵人冷酷,對親人溫柔。從武力值上看,蓋聶是強大。江湖從來都不缺武功高手,但是蓋聶為何能與眾不同呢?主要是蓋聶除了戰鬥力很強,更擁有深邃的思想。他是很有責任心、也是一個願意為了天下,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奉獻自己。
  • 圖說:神話傳說《八仙過海》中八仙是哪八位?原型又是誰?
    八仙過海是民間流傳甚廣的神話傳說之一,那麼八仙是哪八仙呢?原型又都是誰?首先八仙有漢八仙、唐八仙、宋元八仙,人物各不相同,而為現在大眾所熟知的八仙乃是出自明代吳元泰的《東遊記》。那麼我們就以明八仙來聊聊八仙及其原型。鐵拐李,相傳名為李凝陽或李洪水,或名李玄,字拐兒,自號李孔目。
  • 八仙過海,為何是「八仙」,有什麼原因形成的「八仙」
    魏晉以來,在《神仙傳》等書中也有相關的說法,因劉安好神仙方術,就把這八公附會稱為八仙。這可能是八仙名稱的最早由來。晉代時還有「蜀中八仙」的說法,指謂容成公、李耳、張道陵、董仲舒、李八百等八位在四川成仙的神仙。唐代時還把李白、賀知章等八人稱為「酒中八仙」,因為他們都好飲酒賦詩。杜甫曾有《飲中八仙歌》詠其事。
  • 史上「八仙」故事並非傳說 皆有真實的歷史人物
    這8位神仙究竟是憑空杜撰出來的神話人物,還是歷史上某些人物的模擬化呢?應當說,大部分神靈都是以歷史人物為依據而產生的,所謂「八仙」自然也不例外。有說他是唐玄宗開元至代宗大曆之間人,學道於終南山,一次元神出殼,不曾想屍體為虎所食,只得投身於一個跛乞丐。  《歷代神仙通鑑》稱,其原本一俊偉丈夫,善道術,會使導出元神法術,修煉於碭山巖穴中,有次應師父老子之約,行「元神出殼」法術,赴千裡之外華山,數日後回歸,發現其屍體被同門師弟誤焚,突見附近一餓殍,靈機一動說「即此可矣」。
  • 八仙系列二:傳說中的八仙之首誕生在重慶江津究竟有何根據
    所謂「八仙」可能是道教眾多神靈中在民間人氣最高的一組了,他們的形象經常出現在各種民間戲曲、年畫、民謠諺語之中,其實這八仙是指的哪八位仙人在明代以前一直眾說紛紜,一直到明代中葉以後才終於固化下來,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經典組合。
  • 「八仙桌」上沒八仙?「八仙桌」上有規矩!
    所謂八仙有多種說法,比較認可的八仙即鐵拐李、鍾離權、張果老、藍採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人。 話說那年玉皇大帝做壽宴請各處神仙,八仙欣然赴宴,雖然可騰雲駕霧速達,但因留戀人間美景,於是優哉遊哉。
  • 道教中的仙有五種,我們常說的八仙是什麼級別?
    八仙是我們中國神話中,非常有名的八位神仙,更難能可貴的是,八仙在歷史上都有對應的人物原型,因此深受老百姓喜愛,關於八仙的各種神話故事,也是大家耳熟能詳,津津樂道。我們知道道教有五仙,天仙、神仙、地仙,人仙和鬼仙。那麼我們熟悉的八仙,分別都處於五種仙中的哪一個層次呢?這個問題很多人恐怕都不知道了,也沒有記載,但沒關係,今天我就為大家強勢分析一波。
  • 八仙系列五:傳說中安徽出生的藍採和怎麼會變成青海人的
    八仙中的藍採和是一位很接地氣的仙人,他的眾多傳說雖然和道教神仙體系中的眾多神靈一樣自相矛盾的地方不少,不過其早期的事跡還算是有跡可循,具備很強的合理性。特別是南宋大詩人在他的史學名著《南唐書》中曾簡略提到過藍採和是唐末逸士,所以他算是張果之外八仙中另一個勉強算是正史有載之人,也表示他的傳說在兩宋時期已經在民間流傳很廣了。陸遊沒有明確藍採和是哪個地方人,不過因為《南唐書》主要記載的是五代時割據江南的南唐小朝廷的歷史和名人故事,所以藍採和此人如果真的存在的話,應該是南唐疆域內某地的人士。
  • 八仙人物圖
    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鐵拐李有鐵杖及葫蘆,漢鍾離有芭蕉扇,張果老有紙疊驢,藍採和有花籃,何仙姑有蓮花,呂洞賓有長劍,韓湘子有橫笛,曹國舅有玉版。他們隨身所攜帶的法器各有妙用。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八仙是最富人情味的神仙,在民間傳說中,他們不僅為平民百姓治病解難,除害滅妖,而且超脫瀟灑快意恩仇,不拘小節,平易近人,符合老百姓的欣賞趣味,所以特別受民眾喜愛。在人們心目中,他們已經不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神仙,而是助人為樂、鋤強扶弱、濟世救苦的「俠客」。老百姓家庭裡很少供奉八仙,而是把對八仙的喜愛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了。生活中的八仙桌是最經典,裡面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