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迪斯科音樂又響起
假裝我們還是在一起
你能聽到我的心在咚咚跳
你卻假裝什麼也不知道
迪斯科
怎麼可能不知道
迪斯科
怎麼可能都忘掉
……
20世紀80年代,「迪斯科女皇」張薔頂著爆炸頭,身著蝙蝠衫,腳蹬健美褲,她自帶電音的聲音,可能是最適合唱《別再問我什麼是迪斯科》這樣的歌曲了。
迪斯科作為一種工業的舶來跳舞文化,在炫彩disco ball的燈光下,律動關節達到每分鐘125個節拍,這種自由奔放、個性張揚的舞蹈形式,讓人忘記自己的身份、地位、學歷,忘記一切束縛自己的人格面具,顛覆了中國人關於崇尚含蓄、文雅、莊重的傳統。卻與國門初開,正在掙脫各種羈絆,努力提高生活水平的中國人的追求如此一致。
1986年,張薔作為有影響力的國際歌壇新星受到專訪,成為第一位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的華人歌手。那時張薔不到20歲,風頭正勁,但時光荏苒,轉眼30年過去了。
而今,「迪斯科+養生+老年」,已然成了新詞彙,仍然流行於青年人之間,卻不免帶著揶揄味道。
去KTV裡吼叫一晚,已經不是今天的青年人唯一的選擇。王者榮耀、開黑、吃雞,低頭一族在街上、地鐵、公交車,以及家裡,無處沒有,遊戲遊戲還是遊戲人生,好像沒有什麼區別。至於迪斯科,似乎是一種用來懷舊的符號而已。
盛行一時的迪廳在中國不見了蹤影,但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卻也在不斷地演變著,以卡拉OK、歌舞廳、夜總會、夜店等不同的場所不同的名稱存活著。
現在,當70後的王攀用閃光燈剝開黑暗,我們看到,滲過夜晚的縫隙,池子裡沸水般湧動的身體,菸嘴裡抖不盡的灰燼,以及穿透而去的DJ碟聲。
這一次,我們仿佛又回到那個被迪斯科撩撥下的時代。但那個復甦人性,追求價值,突破世俗的disco精神還在嗎?
上海衡山路一家主打迷幻電子舞曲的夜店裡,頻閃燈下瀰漫的乾冰空間裡,是如痴如醉的青年男女。
1. 上海一家高級俱樂部裡,兩位衣著暴露的女郎扶著牆壁瘋狂搖晃著頭部,沉浸在快節奏音樂所營造的世界裡。幾乎每家夜店裡都有這樣的領舞女郎在烘託現場的氣氛,她們大多是一些年青女孩兒,有些是兼職有些是專職。
2. 平安夜,在上海一家知名的連鎖夜店裡,幾位女郎統一穿著聖誕服飾坐在門口的沙發上。
1. 上海靜安區一家夜店,歡聚在舞池裡搖擺的人們,在閃光燈下被定格的瞬間。有些人貪戀夜店裡的誘惑,有些人為了放鬆解壓,也有人僅僅是好奇,而有些人是真的孤獨寂寞。因不同的目的,人們以一種近乎瘋狂的形態偶然相聚在一起,然後在凌晨各自散去,這更像是一場約定好的「快閃行為」。
2. 上海外灘一幢老建築裡,一家頂級夜店舉行化妝舞會,人們來夜店除了放鬆解壓、用香菸和酒水麻醉自己,它更像是一種存在於當下的社交場所,各種關係混雜其中,織就了一張夜幕下的網。
3. 夜店也是個表演場,吸引他人目光的方式有很多種,每個人都以不同的形態顯現在那個空間裡。上海一家夜店的開業當晚,很多被邀請的嘉賓到場,其中一些人看著眼熟,她們每天晚上來回在各個夜場,進行著她們的表演和社交。
本刊及官網(南風窗在線)刊登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誌、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南風窗雜誌社書面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垂詢電話020-61036188轉8088,文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