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文化對《聖經》的影響 —— 摘自輔仁大學《神學論集》

2021-02-19 方濟家園

前言 

希臘文化,尤其自亞歷山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357-323 B.C)不僅對歐洲和西亞所貢獻,而且對聖經也有很大的影響,今分析之。

甲:時代背景 

亞歷山大,希臘文稱為「保護人者」(Alexanderos),是馬其頓菲立浦(Philip of Macedonia 382-336 B.C)的兒子和繼承人。他倆人在希臘史中有如唐高祖和唐太宗。亞歷山大大帝於公元前三三六年即位,次年便統一了整個希臘。同時又帶領大軍東徵。在極短時間之內便徵服了波斯帝國和印度一帶。他的版圖跨歐、亞、非三大洲,為古代的一個大帝國。 

在亞歷山大大帝東徵時,於公元前三三三年抵達依蘇斯(Issus),便南下至泰耳(Tyre)和埃及等地(三三二年)。又北上經過耶路撒冷和大馬士革等地,因此以色列也劃為希臘版圖之一。在亞歷山大大帝領導下,他把希臘文化(Hellenism)傳給近東和中東諸國,例如波斯、巴比倫和埃及等地。當亞歷山大大帝要徵服阿拉伯時,卻病倒在巴比倫的空中花園附近,在公元前三二三年五月十八日去世,享年三十四歲。

乙:希臘文化 

這裡所說的希臘文化是指亞歷山大大帝東徵西亞和中東以後的文化(323-146B.C),史稱Hellenism。它與當地人民的生活起了很大的變化,自然地也影響到猶太人的生活習慣。

巴比倫的斯多噶派人狄奧則尼(Diogenes of Stoic)在公元前二世紀採納且實行希臘文字、習慣和宗教。近水樓臺的猶太人也很自然地採用希臘的一些風俗習慣。

繼承亞歷山大大帝遺業的託勒密王朝(Dynasty of Ptolemy)更把希臘文化普及到近東一帶的希臘化都市。在敘利亞、小亞細亞和美索不達米亞一帶,我們可看到希臘化的城市,例如安弟約基(Antioch)、勞狄西亞(Laodiceas)、阿巴美亞斯(Apameas)猶太人在託勒密王朝統治之下,成為自治地區。它由耶路撒冷的大司祭和大會(Great assembly)所管理。這種會議(Gerousia),或稱長老會(Council of Elders)曾為厄斯拉(Ezra)和乃赫米亞(Nehemiah)在兩個世紀之前已成立了。它的七十個會員乃由貴族家庭人中選出。它的一些法規(Dibre Soferim)便形成猶太人的傳統習慣。

丙:聖經譯本 

在希臘文化統治之下的猶太人,即在公元前三世紀左右,開始編譯自己宗教的作品,他們終於形成了一本希臘文的聖經,史稱七十賢士譯本。

此譯本的不同部分是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環境而編成的。它包括一切希伯來文的版本,但是在編排方面卻有些不同,同時又加上一些希伯來聖經沒有的章節。 

這些附加的資料包括: 

(1)其他希伯來的譯本:例如友弟德傳,瑪加伯上和訓道篇等。

(2)希臘作品,例如厄斯德拉上,多俾亞傳,撒羅滿智慧、巴路克,瑪加伯下。

(3)一些補編,例如厄斯德爾傳、蘇撒納和達尼爾先知書等。

(4)瑪納瑟(Manasses)的祈禱、厄諾克(Enoch)和厄斯德拉下卷5.。

希臘文聖經便形成今日聖經主要部分之一。

丁:生活方面 

在生活方面,希臘人相信多神論,他們經常建蓋不少廟宇以敬拜他們的神,可是猶太人卻主張一神論。他們在自己的會堂中,經常高唱「Shammai Israel, Adonai Eleena, Adonai Echod」。解為「聽啊!以色列民,天主是我們的神,祂是唯一的」。

在衣食住行方面,猶太人與希臘人有共同點,就是希臘人的科學、哲學、文學、藝術、吃喝宴樂和運動等,猶太人都盡享受之。在藝術方面,猶太會堂採納希臘式的建築。被希臘人所委託的猶太人要說希臘語言、住希臘式的房屋,甚至說一些希臘神的好話。 

「國王隨後諭令全國,使各國民族合成一個民族,全放棄本國固有的禮俗,於是各外邦民族都表示服從君王的諭令,也有許多以色列人甘心接受他的宗教,向偶像獻祭,褻瀆安息日」(加上一41)。

希臘名詞也用在猶太人身上,例如安德肋、菲立浦和亞歷山大等。有些猶太人名也改用希臘文的音調,例如Joshua改為Jason。

一座希臘式的體育場在耶路撒冷成立了。「他們依照外邦人的風俗,在耶路撒冷修建了一座體育場,且彌補割損禮的痕跡,背離聖教,為服務外邦人的規律,自甘墮落」(加上一14)。

塞婁西德王朝的安提約古(Antiochun Epiphanes of Seleucid)為了要統一其帝國,希望各地人民拋棄自己原有的文化,而採納希臘的制度。由於壓力太大,便引起猶太人對宗教方面的不滿。一神論的猶太人怎能接受多神論的希臘教呢?因而引起了瑪加伯(Maccabees)的反抗。

這些統一卻給耶穌基督的門徒們鋪下了一條道路,即使他們容易地以希臘文宣傳主的福音。

戊:思想方面 

猶太人採納了希臘人的一些思想,例如斯多噶人(Stoic)主張世界是一個廣大的物體,它為一個理智且積極的原則所推動,而它稱為「理智」(Reason),而理智就是神。他們認為一切的人,自由的和奴隸,希臘人或野蠻人都分享這個理智。為此眾人是平等的,這些人在這世界該彼此視為兄弟姐妹一樣。這種思想正如我國所說的「四海之內皆兄弟(姐妹)也」的精神。

己:新約方面 

新約採用不少希臘文化的思想,這可從聖保祿的著作看到,例如有關眾人得救的問題,他說:「我原是自由的,不屬於任何人,但我卻使自己成了眾人的奴隸,為贏得更多的人,對一切的人,我就成為一切,為的是要救一切的人」(格前九19-23)。

在解釋唯一之神時,聖保祿首先使用希臘之名詞,然後給他們解釋真理,「眾位雅典人,我看你們在各方面敬畏神明,因為我行經各處,細看你們所敬拜的神,也見到一座祭壇上面寫著給未識之神」(宗十七22-23)。保祿給希臘人解釋說,他們所說的這位「未識之神」就是他所相信的創造宇宙的天主(宗十七24)。在解釋宇宙的奧秘時,保祿也採用希臘文化說:「為使我們知道祂的旨意的奧秘,全照他在愛子內所定的計劃」(弗一9)。

保祿也採取希臘運動思想來解釋教會的信理,例如他說:「你們豈不知道在運動場上賽跑的,固然都跑,但只有一個得獎賞嗎?你們也應該這樣跑,好能得到賞報。凡比武競賽的,在一切事上都有節制,他們只是為得到可朽壞的花冠,而我們卻是為得到不朽壞的花冠」(格前九24-25)。他又說:「以前你們跑得好!有誰攔阻了你們去追隨真理呢」(迦五7),「將生命的話顯耀出來,使我到基督的日子,有可自誇的,那我就沒有白跑,也沒有徒勞」(斐二16)。同樣地,聖若望使徒用「光」、「真理」和「牧者」來寫他的福音,深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他的宇宙觀和「聖言」降生成人的思想受到當時的諾克斯(Gnosticism)的影響。

路加福音也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例如在解釋眾人得救問題時,他與希臘人的想法很接近,他解釋了耶穌基督是眾人的,「我給你們報告一個為全民族的大喜訊,今天在達味城中為你們誕生了一位救世主,他是默西亞」(路二11)。

總而言之,從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希臘文化對聖經有很深切的影響。

結論 

希臘文化在亞歷山大帝之前,可說是自擁有的且保留在自己的本國,但自亞歷山大帝東徵後,將它傳遍近東和中東各地,成為眾人所有的文字。公元前一四六年,希臘雖然被羅馬所徵服,但是它的文化仍為羅馬帝國和教會所繼承,直到現在,仍然為眾人所重視。 

相關焦點

  • 張旭| 論巴特神學的意義
    自從與自由神學分道揚鑣以來,巴特的神學經歷了「克爾凱郭爾式」的轉折、「三一論」的突破、「上帝中心論」向「基督中心論」的發展、「聖經神學」的二次轉折、以及教會論的完善等。而在此系列的轉折中,張旭老師把握了巴特神學驚人的連貫性,指出其後繼成熟的思想都包含在「上帝之道」的開端之中。
  • 蓋格:超美之美——論美學與神學的關係
    相比各城市的35億歐元、各州的34億歐元和聯邦的10億歐元年度文化支出,兩大教會是一股經濟上重要的、但很大程度上「無人知曉的文化政治力量」(unbekannte kulturpolitische Macht) [5]兩大教會的目的在於加強人們關於自身文化根基的知識。神學美學應有助於強化感受力。因為,正如教會所認為的那樣,對於重新譯讀上帝論、基督論和人類學的神學內容,藝術與文學十分重要。
  • 基督教古典神學簡史 | 防疫正是充電時
    保羅在論到基督教信仰時,曾與兩個民族的文化特徵做了對比:「猶太人是要神跡,希臘人是求智慧;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的確,若論人的理性智慧
  • 奧古斯丁:哲學與神學的結合
    這些機構逐漸承擔起將拉丁世界和希臘世界的文化遺產長久保存的使命。此外,隨著皇帝權勢的衰退,教會與拜佔庭和條頓諸侯一起被賦予某些政治責任。這樣,基督教神學家也成了政治思想家。奧古斯丁的脫穎而出,是作為溝通古代時期和緊隨其後的基督教時代的最早一批神學家之一:他把基督教和新柏拉圖主義綜合起來。
  • 天主教輔仁大學
    」建制1927年「私立北京輔仁大學」立案1929年「私立北平輔仁大學>」立案1951年「輔仁大學」改隸1960年「私立輔仁大學」  輔大是臺灣人文社會科學(文、理、法、商)學科的著名學府,以神學、文史哲、語言學、新聞學、織品設計、體育等學科見長,其校友聲望、國際資源與社會聲譽位居全臺前列。   該校同時擁有53支運動代表隊,其中「輔大棒球隊」是臺灣最早最知名的大學棒球隊之一,「輔大龍舟隊」則是全臺唯一的大學龍舟校隊,成立14年來多次獲獎。
  • 日本巴特神學受容史漫談
    同樣處於東亞文化圈中的日本的巴特神學受容史,將對於我們在研究和吸收巴特神學思想時提供借鑑的意義。對思想的研究必然受到來自不同文化和現實處境的影響,但如何闡釋文本,如何在確保思想自身完整表達的基礎上結合處境闡釋巴特思想的內涵,這也是同為巴特研究的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 中文思高聖經
    我書房的聖經   《聖經》(希伯來語:ביבליה,拉丁語:Biblia,希臘語:Ββλο,
  • 良院課程:《聖經論》第十六課
    猶太教的希伯來聖經被視為舊約的權威版本。至於希臘文的新約,一般基督信仰的教會都接納《和合本》聖經中新約的27 卷書為正典,這是4 世紀時兩次大公教會會議的決定。1. 公元前4世紀,希臘文成為歐洲的通用語言,新約的書卷都是以通用希臘文寫成。早期教會用的舊約譯本《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也是由通用希臘文翻譯而成。2.
  • 德國史:翻譯聖經,是路德宗教改革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他利用這個機會,奮筆疾書,一方面以聖經為尺度對教會的傳統進行了嚴格審查和嚴厲批判,另一方面也根據他自己對基督教的理解,為福音教社團生活確定了一些基本原則。例如在《論修道的誓願》一文中,路德指出,修道的誓願在聖經中並無依據,羅馬教會所講的「聖召」是以善功稱義教義為基礎的,有違於聖經的要求。
  • 猶太希臘哲學的起源
    亞歷山大大王於公元前333年所建立的亞歷山大裡亞城,在他的大將託勒密的後裔的統治下(公元前323--181年),變成了世界上極為重要的商業和文化城市,變成了希臘和東方文明主要交流的地方。託勒密二世當政時(公元前285--247年) ,這裡建立了一個宏偉的科學博物館,其中有一座藏書七十萬卷而為人稱頌的圖書館;這吸引了來自古典文化世界各個領域的詩人、科學家和哲學家。託勒密二世當政時,還為很大一部分忘記了祖國語言的猶太人民,把神聖的猶太經典譯成希臘文(七十人譯本),即希臘譯舊約聖經。
  • 燕京大學、輔仁大學、之江大學、震旦大學:中國最好的大學就這樣被...
    與燕京大學經歷一樣命運的還有之江大學、聖約翰大學、東吳大學、輔仁大學、金陵大學、齊魯大學、滬江大學、震旦大學等十幾所大學。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背後有著共同特徵——由基督教或天主教會創辦,並一起在1952年那次全國院校大調整中集體消失。
  • 南京孫中山紀念館與臺灣輔仁大學籤文化交流合作協議
    南京孫中山紀念館與臺灣輔仁大學籤文化交流合作協議 2015-03-27 19:55:3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在籤約儀式上,輔仁大學向南京孫中山紀念館贈送了臺灣中山樓的重要出版資料
  • 臺灣的輔仁大學,原來在什剎海
    2003年下崗後做起了車夫,帶著遊客轉胡同,介紹什剎海景點和胡同文化。後來,把自己對老北京、對什剎海的了解都寫成了導遊詞,給新來的車夫們講課、培訓,希望他們也能把地道的北京文化傳承下去。在這麼多年的車夫經歷中,李永浮不僅給遊客們講了很多歷史典故,也聽到了很多真實感人故事。比如本片中提到的輔仁大學。
  • 書評|| 美國保守福音派神學小批判:以《宣教聖經神學》為參照
    這本書在我的閱讀的保守宣教學中是最系統的神學。作者看起來也很雄辯,在幾本保守福音派書中,只有這一本看起來是個「真書」。在導言中作者被介紹為具有門諾會背景、保守福音派立場。本書有一個長達17頁的導言。第三章和第四章可以關於聖經神學。闡述的路徑是經典的救恩史(德語:Heilsgeschichte),就是,上帝在歷史開頭有一個計劃,通過揀選以色列以及後來的耶穌基督的教會,實現普遍救恩。保守路徑中的獨救論或揀選論總是傾向於至上主義或排他主義。(「保守」這個概念比較寬泛,不能與「正統」相混淆。一次,一個路德宗的人說五旬宗是自由派,因為女人可以當牧者。
  • 聖經地名-希臘,聖經人名-西底家,聖經語彙-亞拿米勒
    3.地理情況:1)希臘是古代西方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其哲學、文字、藝術、神話都影響於後世很大。2)希臘本是一個地區的名稱,後來該地建國,遂成為國名。由於歷史的發展變異,其疆域版圖的變動也很大。起初希臘僅相當於現今巴爾幹半島上的局部地區。公元前750年,希臘地區各城邦形成了鬆散的聯盟。公元前338年,馬其頓人統治此地。
  • 臺灣輔仁大學今年招104名大陸學生
    臺灣輔仁大學今年招http://www.huaue.com  2012年5月20日  來源:新聞晚報   晚報訊 昨天,臺灣知名綜合性大學輔仁大學的招生說明會在滬舉行
  • 蒙古國基督教三十年復興後的神學隱憂
    這些外國人不僅包括東方教會的代表,還包括羅馬和希臘大公教會的代表。在成吉思汗的孫子蒙哥(Monkh)大汗的統治下,主要受景教的影響。當時有12所異教教堂(可能是佛教),兩座穆斯林清真寺和一座景教教堂。從12世紀到13世紀,蒙古就有了景教的可汗、公主和公民。[ 注4]然而,在14世紀蒙古帝國解體後,聶斯託利派基督教幾乎從該地區消失。
  • 輔仁大學為何被撤併?
    在這場運動中,由天主教人士創辦的北京輔仁大學被併入北京師範大學,原校名撤銷,迄今已整整一個甲子。「本土化」發展輔仁大學發端於1912年,當年9月,中國天主教兩大領袖——馬相伯、英斂之聯袂上書羅馬教皇,請求教廷派人來華,創辦一所大學。1921 年12 月,教皇正式發出在華舉辦大學的諭令,他們希望這所學校能成為傳播天主教的陣地。
  • 西方史:《十二年停戰協定》籤訂後對荷蘭共和國產生的影響
    此時,他在神學上表現出一定的造詣和才華,贏得了一些有影響的神學家們的青睞和支持。1576年至1582年,他又到萊頓學習神學,受到著名的新教神學家以及博學的學者西奧多爾·貝扎的指導。貝扎曾經是加爾文的朋友,編撰過一部具有批判性的希臘文的《聖經》 注釋本,他曾經反對由加爾文派佔絕對主導地位的政教合一的日內瓦當局將信奉異教的西 班牙醫生塞維圖斯燒死。
  • 聽聖人故事:天主教神學之父
    聖依勒內(裡昂主教,殉道St.Irenaeus) 聖依勒內被稱為「天主教神學之父青年時受了高等教育,除精通聖經外,對希臘文、哲學,也有深刻的研究。而且他有機會與宗徒的若干嫡傳門徒交往。其中最著名者為聖若望的門徒聖波利卡普。聖波利卡普將他自己與聖若望宗徒和其他宗徒的談話,宗徒所傳的道理,講給聖依勒內聽。 那時候,小亞細亞和高盧(今法國)的馬賽之間,商業交易頻繁。東方的商人沿高盧的洛納河上溯至裡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