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教的希伯來聖經被視為舊約的權威版本。
至於希臘文的新約,一般基督信仰的教會都接納《和合本》聖經中新約的27 卷書為正典,這是4 世紀時兩次大公教會會議的決定。
1. 公元前4世紀,希臘文成為歐洲的通用語言,新約的書卷都是以通用希臘文寫成。早期教會用的舊約譯本《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也是由通用希臘文翻譯而成。
2. 《七十士譯本》是現存最古老的希臘文譯本,約在公元前3 世紀-公元1 世紀譯成。傳說譯者有72 位,在埃及亞歷山太把希伯來聖經譯成希臘文。
3. 在譯文的句法與用詞上,律法書與其他書卷有極大差異。律法書於公元前3 世紀翻譯完成,而其他部份要到公元前1 世紀才完成。全本的翻譯歷時超過150 年。
4. 《七十士譯本》所依據的希伯來原文是什麼經文,學者未能確定,但與現存的希伯來文《馬所拉文本》有很大差別。
5. 希伯來聖經分為律法書、先知書和著作(或聖卷)3 部份,《七十士譯本》則把聖經分為律法書、歷史書、詩歌和先知書4 部份,並且加插了次經。近代西方教會的聖經譯本及中文《和合本》都源用《七十士譯本》的編排方式,但是刪除了次經。
6. 早期教會主要是使用希臘語,因此新約聖經引用舊約時,很多時都是引自《七十士譯本》。在新約引用舊約的直接引文中,差不多三分一都是相當接近《七十士譯本》的。但猶太人認為早期基督教會使用《七十士譯本》的舊約聖經,是破壞了希伯來聖經的神聖,因此猶太教不使用《七十士譯本》。
1. 亞蘭文是閃系語文中最古老的語言之一,被視為敘利亞語言。在公元前8 世紀亞述帝國以及日後的不同時期,都是中東一帶的通用語言。王下18 章記載希西家的下屬要求與亞述官員以亞蘭文對話。拉4:8-6:18 及但2:4 下-7:28 都是用亞蘭文寫成。
2. 猶太人在公元前586 年被擄後,便不再用希伯來文,取而代之的是亞蘭文。巴勒斯坦的猶太人以亞蘭文為日常用語,耶穌時代猶太人所講的也是亞蘭文。保羅書信也用過一句亞蘭文(林前16:22「主必要來」)。猶太會堂也採用亞蘭文聖經。
3. 亞蘭文的舊約譯本稱為《他爾根》(Targum),是口語化的意譯,有時還會加上解釋,因此也記載了譯者如何理解聖經。
4. 《他爾根》的翻譯是個漫長的過程,涉及的翻譯版本也多。5 世紀才出版《聖卷他爾根》(即著作,Ketuvim),17 世紀才出版《歷代志他爾根》。現代出版的《他爾根》通常都附加希伯來文經文為參考。
1. 撒瑪利亞人是北國以色列人的後代。北國亡國後,以色列人與外族通婚,因此為南國的猶太人所鄙視。撒瑪利亞人不參與猶太人在耶路撒冷聖殿的敬拜,而在基利心山另建聖殿敬拜神,與猶太人沒有交往。撒瑪利亞文字母與希伯來文的字母很相似。
2. 留傳至今最好的撒瑪利亞文譯本是《撒瑪利亞五經》,只包含了創-申。學者指出《撒瑪利亞五經》大約有6,000 處與《馬所拉文本》不同,但6,000 處當中卻有1,900 處與《七十士譯本》相同。
3. 《撒瑪利亞五經》很可能比《馬所拉文本》更早成書,因此也可能反映出更早期的希伯來文聖經的痕跡,所以它在聖經的翻譯與流傳的研究上,具有寶貴的參考價值。
1. 新約時代,歐洲、北非和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都受羅馬帝國管轄,而拉丁文是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在2 世紀以後,教會已開始把聖經翻譯為拉丁文,並且有不同的拉丁文譯本出現,通稱《古拉丁文譯本》。
2. 《古拉丁文譯本》的舊約不是由希伯來聖經直接翻譯過來的,而是譯自《七十士譯本》。《古拉丁文譯本》的水準很參差,用字不統一,甚至有時文法不通。
3. 382 年教宗委任耶柔米(Jerome)修訂《古拉丁文譯本》。耶柔米從希伯來文直接翻譯舊約,最後在406 年完成。到了6 世紀,耶柔米修訂的拉丁文聖經才被廣泛使用;到了8世紀,大公教會確認它為標準聖經,稱為《武加大譯本》(Vulgate,通用、通俗之意)。
4. 《武加大譯本》後來也經過不斷的修訂,但還是沿用這名稱。15 世紀第一部用活版印刷術印製的聖經,就是《武加大譯本》。
5. 16 世紀的天特會議議決《武加大譯本》為唯一的權威拉丁文譯本。到了近代,20 世紀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後,天主教會委派了一群聖經學者,採用現存最好的抄本作為參考,為《武加大譯本》作出修訂。
1. 早期的德文聖經譯本在馬丁路德改教前已經出現,是按照《武加大譯本》來翻譯,在15世紀出版。
2. 到了馬丁路德才譯出最具影響力的德文譯本。他在1521 年沃木斯議會上,重新宣告聖經的權威。1521 年秋天起,路德開始翻譯聖經,在11 個星期內,把全本希臘文新約聖經翻譯為德文。後來他又翻譯了希伯來文舊約聖經。路德翻譯的聖經稱為《路德聖經》,在1534年出版,往後他一直修訂。
3. 《路德聖經》是用日常用語意譯,因此很生動和容易明白。現時的《路德聖經》是1984年修訂的版本。在路德以後的數百年,不斷有德語翻譯的聖經出版。
1. 英文聖經有很多不同的譯本。《威克理夫譯本》在1382 年出版,是最早的完整英文聖經譯本,由《武加大譯本》翻譯過來。威克理夫(John Wycliffe)是宗教改革的先驅,很重視聖經的權威,並且攻擊當時天主教會的腐敗。
2. 《英王詹姆斯譯本》(King James Version,簡稱《欽定本》)在1611 年出版,新約以「公認經文」為翻譯底本。另外也參考當時已有的英文聖經譯本,並跟希伯來文和希臘文抄本作比較,因此《欽定本》是水準很高的聖經譯本,對日後英文聖經的翻譯影響很大。
3. 美國學者在《欽定本》的基礎上作修訂,在1971 年出版了《新美國標準聖經》(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這個譯本參考了希伯來文和希臘文原文聖經,照原文聖經直譯,因此十分忠於原文,翻譯也十分準確。
4. 《新國際譯本》(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是由不同宗派的聖經學者翻譯,在1984 年出版。它也參考了20 世紀出現的死海古卷抄本,但在神學上保留傳統基督教福音派的觀點,是現時英語世界中最多人使用的聖經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