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大石山 向幸福出發

2020-12-24 新華網廣西站

  【原標題】搬出大石山 向幸福出發——廣西提前一年完成71萬貧困人口搬遷安置任務紀實

  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標準要求高,易地扶貧搬遷被視為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

  廣西集「老、少、邊、山、庫」於一體,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也是易地扶貧搬遷的大省區,「十三五」搬遷任務為71萬人,難度可想而知。

  再難啃的骨頭也要啃下。2017年以來,我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批示精神,各級黨委政府、廣大扶貧幹部和群眾艱苦奮鬥,齊心協力,舉全區之力,創新性開展工作,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將群眾從「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方遷出,以「一戶一策」加大後續扶持,確保群眾「可發展」,有力夯實脫貧根基。

  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全部建設完成,精準核實搬遷對象16萬多戶71萬人。其中,503個集中安置點安置貧困戶15萬多戶,分散安置9002戶,搬遷入住率100%。全區「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建設和入住任務提前一年完成。

  一包到底,助推搬遷貧困戶「挪窮窩」

  九分石坡一分地,坡多地少人稀。位於中越邊境的百色市那坡縣,是廣西極度貧困縣,一些村屯甚至散落在深山老林間,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貧困生活。

  如今,這裡建起上千座新樓房,一批批群眾搬進新家,第一次用上液化氣灶,並在家門口組建表演隊接待遊客……搬出大山後的生活翻天覆地。

  為全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我區整合力量,組建了自治區水庫和扶貧易地安置中心,履行全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綜合管理職能;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扶貧搬遷專責小組成員單位由30個增加到41個,實行部門聯動、密切配合、協同作戰,大家「共下一盤棋,同做一桌菜」,形成易地扶貧搬遷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我區創造性地實行「八包」責任制,做到包建設進度、工程質量、資金監管、搬遷入住、後續產業發展、就業創業、穩定脫貧、考核驗收。

  南丹縣包點領導採取「人盯安置點、人盯施工隊、人盯工程進度」,集中開展徵地拆遷、基礎建設、主體工程、配套設施、物資儲備五大攻堅戰。「千家瑤寨·萬戶瑤鄉」項目,僅用150天就完成了509棟2482套住房主體工程封頂。項目建設工期之短、搬遷人數之多、工程任務之重,堪稱廣西少有。

  一包到底,「包」出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設的換擋提速,廣西「八包」責任製成為全國先進工作典型,並在2018年召開的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上作典型發言。

  集約安置,確保搬遷貧困戶「融得入」

  敲開德保縣安置小區搬遷戶韋孟積家門,她那笑盈盈的臉,連同24平方米緊湊明亮的家,以及陽臺上串串鮮亮的香腸臘肉一起映入眼帘。

  自打嫁到德保縣足榮鎮那亮村魯屯起,韋孟積就成了無房戶。為了能有個自己的家,她一直努力打拼。無奈獨子和丈夫因病先後撒手人寰,剩下一窮二白、幾近絕望的她。2016年,她被列為搬遷對象,一年多後搬進了縣城安置小區新房。

  在各方幫扶關懷下,年近六旬的韋孟積振作起來,從廣州拿到飾品加工訂單,組織搬遷貧困戶一起加工,帶領大家致富。

  像韋孟積這樣依託易地扶貧搬遷跳出「窮窩」、踏上「康莊道」的貧困戶,在我區成千上萬。

  搬家容易搬「心」難。要實現「穩得住、能致富」,就要進一步加大後續扶持力度,完善教育、醫療等配套公共服務設施。

  我區強化「一戶一策」「一戶一幫」「一戶一檔」後續扶持措施,各地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尊重搬遷群眾意願,及時調整思路,採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兩種方式,根據近園區、近城鎮、近公園、近景區、近土地等原則,科學布局安置點。

  據統計,全區易地扶貧搬遷「套房」式集約安置比例達95%左右,徹底改變過去「天地樓」式的集中安置,實現了有限土地資源的高效集約利用,破解了搬遷安置中的人多地少難題。

  「集約」安置既利於供水供電、公路修建、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的集中建設,也利於實現公共服務民眾共享、後續集中扶持與管理,提升新型城鎮化、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催化現代農業園區、家庭農場、農業大戶等經營模式,促進區域特色經濟穩定發展。

  幫扶到位,確保搬遷貧困戶「可發展」

  「做夢都沒想到,我們會分到這麼好的安置房,還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3個孩子也能就近上學讀書。」

  搬進靖西市老鄉家園一年多的李天貞,原本住在果樂鄉深山裡的弄桑屯,屯裡12戶壯族村民61.9%為貧困戶。2018年底,弄桑屯成為市拆舊試點,整屯搬進了地處靖西市黃金地段的萬人集中安置點,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

  老鄉家園不但有扶貧車間,還配套了1000多畝、200-300家企業、1萬多個工作崗位的產業園,保證每戶搬遷貧困戶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靖西市綜合施策,實施「搬遷+」工程,真正讓貧困戶既「安居」又「樂業」。

  像靖西一樣,我區各地大力發展易地扶貧搬遷後續配套扶持產業,創造了多個「易地扶貧+」的產業配套發展模式,如「企業(合作社)+園區+搬遷貧困戶」「政府+企業+搬遷貧困戶」「扶貧車間」、邊貿扶貧模式和粵桂扶貧協作勞務輸出等模式,探索形成了工廠式、居家式、種養式、貿易流通式、鄉村旅遊式等多種有效的就業扶貧車間模式,優先選擇在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選址建設就業扶貧車間,打造就地就近轉移就業扶貧新模式。

  截至2019年9月,全區累計認定就業扶貧車間2794家,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2.9萬人。對沒有勞動能力的搬遷貧困戶,全部納入社會保障兜底,做到應保盡保。在中心村安置和分散安置繼續從事農業生產的搬遷戶,逐戶落實產業扶持項目和資金。

  日前,我區又出臺實施《關於進一步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的意見》,實行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中長期發展規劃,進一步強化安置點搬遷群眾的教育保障、醫療保障、社會保障、社區服務、產業扶持、培訓就業、文化服務、拆舊復墾、基層黨建、平安建設等「十大工程」,打造安置點便民利民「九個中心」服務工程。根據《意見》,到2020年底,實現全區搬遷群眾與安置地群眾同等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務,與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到2025年底,安置點配套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搬遷群眾在穩定脫貧的基礎上實現「能發展、可致富」,有效融入新環境,適應新生活。(原文編輯:鄒樂 作者:周映 蒙志獻)

相關焦點

  • 搬出大石山 融入新生活
    簡單準備之後,她和鄉親們一起給遊客獻上阿妹戚託舞、篝火舞等表演,「這都是家鄉舞蹈,搬出大山非但沒丟,還派上用場咧!」截至2019年底,貴州省188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全面完成。為讓搬遷群眾搬得出、住得好、有事做,貴州眼下正通過層層督戰、成立專班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文章。
  • 「兩山幸福加油站」,讓我們一起向幸福出發!
    「兩山幸福加油站」,讓我們一起向幸福出發!」「家庭建設綜合平臺行動計劃」部署要求,11月27日,湖州市「兩山幸福加油站」暨「德清嫂•幸福家」家庭建設行動啟動儀式在德清縣下渚湖街道上楊村文化禮堂隆重舉行!
  • 向幸福出發 帶幸福回家
    昨晚,三坊七巷的光祿吟臺成了桔燈的海洋,溫暖的桔燈照亮了張張笑臉——當晚,「全福遊 有全福」系列活動之2019中國·福州新春文化旅遊月啟動儀式暨「中國氣候生態城市」授牌儀式在此舉行,開啟了以「向幸福出發,帶幸福回家」為主題的「百城萬人遊福州」新春文化旅遊月活動的序幕。
  • 貴州畢節:搬出大山 擁抱幸福
    葛雪家正是團結鄉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搬出大山的最後一批村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葛雪就讀的學校本學期沒有開學,而她的父母都在外務工,搬家的重任落在她一人肩上。在當地政府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葛雪攜帶行李與其他村民統一乘坐車輛,前往金海湖新區甘河街道幸福小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入住她家120平方米的新居。
  • 又一次向幸福出發
    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又到了要出發離家的時候了,漂泊的生活充滿了快樂和艱辛,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為了自己家人的幸福生活,漂泊他鄉努力奮鬥其實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因為總有家人在自己的背後默默支持與守候著,那一切都是值得和幸福的。
  • 向幸福出發
    向幸福出發 2020-10-16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決戰貧困 向幸福出發
    決戰貧困 向幸福出發——元寶山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綜述「2019年底,全區正常脫貧享受政策758戶1977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清零。」交通局為脫貧攻堅鋪就「幸福路」、就業局多舉並措拔窮根暖民心、團委拓寬消費扶貧渠道,為脫貧注入「鮮能量」、平莊鎮廣大婦女撐起脫貧「半邊天」、駐村工作隊讓貧困群眾幸福濃、醫保局使貧困群眾有「醫」靠……
  • 廣西「大石山」電商扶貧之路上的「愚公」
    中新網廣西新聞11月30日電 在廣西壯鄉馬山縣大石山,一個農民出身的企業家克服了重重困難,用「電商扶貧」的鑿子鑿通了壓在當地農民頭上的「貧窮」和「落後」兩座大山,成為了帶領父老鄉親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領頭羊」。
  • 固原「小馬哥」央視《向幸福出發》講述兄弟情
    2019年1月22日,央視3套《向幸福出發》欄目如期播出,這一期節目中,固原小夥馬明和弟弟馬亮赫然出現在舞臺上,在全國觀眾面前講述了一段鮮為人知的兄弟情。說起馬明,許多固原網友更喜歡親切地稱他為「小馬哥」。因幼時治療感冒發生意外,雖然今年已經27歲,但他的身高卻永遠停留在1米35。
  • 就這樣向幸福出發!
    他願意做那移山的愚公用自己的行動讓東白音嘎查在脫貧路上不落一戶,小康路上不少一人他要帶著鄉親們向幸福出發李書記駐村之後常來咱們家,知道我們想搬出土房,就張羅著幫我們蓋起了新房。房子蓋好了,看到我們沒錢修院子、建陽臺,李書記又幫著我們家買了沙子水泥,建好了現在的陽臺,包括家裡的電,都是在李書記的關心下才弄好的。這些在別人眼裡不算個事,但對於我們這樣的貧困家庭件件都是個大難事,現在家裡的環境這麼好,我媽可以安享晚年了。
  • 「讓我們一起努力,向幸福出發」
    太平燕是福州逢年過節的傳統小吃,今天是農曆的小年,祝願你們幸福安康、闔家歡樂!」 荔枝肉、魚丸……一道道經典的閩菜端上桌,紅廟嶺垃圾綜合處理場的場部食堂裡,歡聲笑語,年味十足。今年春節期間,紅廟嶺垃圾綜合處理場一期封場項目「不停工、不停產」,上百名建設者堅守崗位,一切都是為了早日建成美麗福州的「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 曲沃縣人民法院首部微電影《向幸福出發》首映式側記
    曲沃縣人民法院首部微電影《向幸福出發》首映式側記 2019-12-31 1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向幸福出發 2019年新城幸福商業年會即將啟幕
    據悉,延續2018年「幸福商業」主題,本屆新商會將以「光影四季」為載體,通過四季場景搭建、FAC商業精英俱樂部第二屆峰會、新城商業創新業態發布會、幸福晚宴等多個幸福環節,展示新城控股與品牌商家之間攜手同行、共生共榮的合作之路以及企業對於幸福商業的持續探索與創新。
  • 走上央視舞臺 鞍山輪椅舞蹈隊「向幸福出發」
    走上央視舞臺 鞍山輪椅舞蹈隊「向幸福出發」 2020-10-27 16:0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菲菲教育大事件|央視綜藝《向幸福出發》,我們來了
    現已發展為擁有超過八十家分校,600餘人的專業教研團隊,二十一年來,向市場輸出人才累計13萬人次,打造美妝教育優質品牌,促進美業的發展與繁榮,引領美業發展新風尚。日前,菲菲教育教研中心寧丹總監受央視《向幸福出發》節目組邀請,打造敦煌古裝秀造型與妝面。寧丹老師帶隊從東莞菲菲總部出發,遠赴北京參與節目錄製。
  • 向幸福出發丨重慶市婦聯啟動「新婚課堂」項目
    向幸福出發丨重慶市婦聯啟動「新婚課堂」項目 2020-07-29 1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用獨立堅強向幸福出發
    汪俊的堅忍、善良、寬懷,不僅讓自己的家庭渡過了重重難關,迎來了新的希望,更給父母、丈夫和女兒們,帶來一個溫暖幸福的家,使自己的家庭充滿了陽光和希望,她的故事,也被身邊的人們口口相傳和稱讚。(原標題《【池淮鎮新時代最美人物】用獨立堅強向幸福出發——最美媽媽汪俊》。
  • 2017 向幸福出發-佳木斯日報新聞網-東北網
    這裡,是燈的世界,雪的海洋,陶醉在其中,大家一起向幸福出發!
  • 《向幸福出發》升級啦!「助殘幫扶」用人文關懷顯溫情
    《向幸福出發》 央視綜藝頻道《向幸福出發》欄目十月全新亮相!通過舞美裝置的設計和製作,逼真地呈現了百姓生活的藝術效果,充分表達出《向幸福出發》欄目百姓故事來源真實生活,無數幸福小家匯聚和諧中國的欄目初衷。欄目還將延續並發揚「身殘志堅」的勵志主題,此次新舞美加入更多人性化設置,比如:訪談區沙發採用拼接式結構,為方便殘疾嘉賓在錄製中享有舒適感,除了沙發軟硬度的調整外,更安裝了伸縮腳踏板,讓殘疾嘉賓坐恣更挺拔。
  • 吉星做客《向幸福出發》 秀恩愛引妻子林蓉飆淚
    近日,青年喜劇演員吉星攜妻子林蓉作客央視真人秀節目《向幸福出發》。節目中,吉星盡顯喜劇天賦,玩轉模仿秀,不僅模仿了趙本山、宋丹丹、範偉等喜劇明星,邁克-傑克遜、伍佰等音樂前輩模仿起來也是信手拈來,表現令人驚嘆。歡笑過後,吉星與妻子講述了二人的愛情之路,他們一起走過十年來的點滴,對往事的追憶更引起了妻子林蓉的現場飆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