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鎮 | 漢源清溪

2020-09-07 大家長92389

四川古鎮 | 漢源清溪

來源:巴風蜀韻

清溪鎮,位於漢源縣北約30公裡處。這裡在秦時為蜀郡西南丹犁戎地,漢時屬於笮都犛牛羌地,為古商道上的驛站。北周天和三年(569年),置黎州與沈黎縣。隋仁壽四年(604年),置登州,轄沈黎、漢源二縣,登州與漢源縣治地均在今清溪處。隋末,沈黎縣併入漢源縣,治地仍在今清溪處。唐武德八年(626年),廢州置沈黎鎮,後復設漢源縣,屬黎州。宋時為黎州漢源郡;元時先後設黎州長官司、宣慰司(註:長官司與宣慰司均為當時少數民族地區地方政權機構名,長官司又稱「蠻夷長官司」,設長官、副長官。宣慰司為偏重於軍事的監司機構,長官職稱「宣慰使」,為地方軍政最高長官。)明時改置黎州長官司,後設大渡河守御千戶所(註:明時承擔防禦任務的地方軍事單位)。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合黎州千戶所和大渡河千戶所為黎大所,隸雅州;清雍正八年(1730年),雅州升為雅州府,改黎大所置清溪縣。雍正時期,於清溪場設城廂鎮,嘉慶時改設附城鄉。民國三年(1914年),改縣名復為漢源縣,設城區鎮。1950年,漢源縣治所遷至九襄,此地設清溪鎮。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先後設清溪人民公社和清溪鄉,1992年,改設為鎮。

▲清乾隆年間繪製的清溪縣形勝圖

四川大學圖書館藏

山泉石溪,涓流潺潺、清淨明澈,清溪之名因古城東西各有清瑩秀澈之溪流而得。清溪場北上可到雅安,南下可至西昌,西去可進康藏,東行可入樂山。早在秦漢時期,這裡就是邊貿集散的重要道口,巴蜀內地的糧食、茶葉、布匹、銅鐵製品等與邛笮地區(註:邛笮,指邛崍山西面廣袤區域,包括西昌、涼山等地。邛都即西昌;笮都即漢源)的旄牛、笮馬、花椒等在這裡進行交換。《太平寰宇記》中對此有記載:「漢人與番人博易,不用金錢,漢以細絹、茶、布,夷以紅椒、鹽、馬。」秦漢時期,旄牛道(蜀地經邛崍、漢源,至西昌及中亞地區的商道)、清嘉道(清溪經峨邊至嘉州的商道)、沈黎道(清溪經富林,沿大渡河至康定及藏區的商道)均經過這裡,這三條道路即當時的「絲路」、「鹽道」和「茶馬道」。唐晚至宋元時期,這裡一直設有「市馬務」,《方輿勝覽》載:「王建得蜀之後,於文黎雅茂等州市胡馬」,《輿地紀勝》載:「黎州初設茶馬買馬兩務」。這裡也是古時的邊防軍事要地。「南臨六詔,西接吐蕃」,漢源清溪一帶,為中原地區與「西南夷」所轄地的交界處,也是漢族居住區與邛笮少數民族居住區的交界處,歷朝歷代,戰事紛爭中,這裡都是扼控邊地之要塞,駐軍守衛。至今,這裡的一些住民,其先祖就是明代軍屯時留下的官兵及其家屬。城西冷飯溝石巖上還保留有明天啟年間的刻字「山橫」和「水遠」。

▲清嘉慶《清溪縣誌·清溪縣輿圖》

旄牛道翻邛笮山(屬邛崍山脈)經嚴道(今雅安)至漢源清溪的一段,也稱邛笮古道。古道盤邛笮山而旋,時作方折,險峻崎嶇。邛笮山,山連山,包括大雪包、疙瘩包、背後山、老金頂、團寶山、轎頂山、簑衣嶺、大瓦山、尖頭山、七星臺等山。據傳,三國時諸葛亮南徵時經由此道並駐軍於邛笮山上,為紀念諸葛相公,後人在山上修建了武侯祠,並將此山改稱「大相公嶺」、「相公山」。明代著名文學家、蜀中大才子楊慎當年路過這裡,曾做詩《大相公嶺》:「九折刺大坂,七擒丞相橋。沈黎漢源古,嚴道蜀關遙。策馬冰槽滑,乘橇雪濘消。我行再經此,感慨一長遙。」山路之艱險,據此可略知一二。

▲青溪縣舊貌

英國自然學家威爾遜拍攝於1908年

清溪場由秦漢時期的驛站發展而來。隋唐時於此設置州縣,城邑始具規模。據史料記載,唐貞元元年(785年),韋皋出任成都尹、御史大夫與劍南西川節度使,時與南詔通好共同抗擊吐蕃,韋皋曾率部築黎州城垣以御強敵。唐太和五年(831年),李德裕出任檢校兵部尚書、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使、西山八國雲南招撫使,時曾整頓邊防,加固城池。清溪處先後設有三關,分別為黑崖關、清溪關和陽母關。清溪現有城建格局為明代時確立下來的。明洪武時期於清溪設大渡河千戶所,原夯土城牆部分改砌為磚牆。當時有李、姜、黃、任、巨、蔣、張各兵部鎮守清溪及其周邊各寨口,後人稱之為「七姓屯軍」。傳說明將楊泗駐紮於清溪南外大渡河邊的富林,至今這裡仍存有「楊泗營」的地名。當然,此楊泗非湖廣移民崇拜的「水神」楊泗。清溪城南北口外都設有駐軍營盤,西門處有大較場,顯然,歷史上的清溪城,更多的是體現其軍事防衛功能。清代時,清溪縣轄域包括富莊、泥頭驛、漢源街、富林營等地。

扼守古道要衝,清溪必然是一個多種文化匯集與融合地。歷朝歷代,各地來人或走或留,特別是明清時期,先後有湖廣、江西、貴州等省,以及四川內地移民遷徙而來,漢、羌、彝等各族各地文化在這裡碰撞交融,形成了清溪一地特有的民風民俗。這裡有為數不少的「原住民」,文化融合中也形成了其特有的方言語音,「邛笮」古風會給來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鎮北處的萬壽宮,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後於清乾隆時期重修,即為當地明清兩朝先後來此的江西籍移民所建的同鄉會館。

自隋唐時期建制設州縣以後,歷朝歷代都對清溪城邑進行了增修擴修,至今還保留了很多古時建築遺存或遺址。唐代韋皋始築土城,明洪武年間壘石包牆。北門外的崇寧寺,始建於宋崇寧四年(1105年),明清時期還進行了培修,曾經「殿廡寬宏」。東門內的永興寺,始建於明永樂元年(1403年),後經多處重修,曾經「殿宇巍峨」。清雍正、乾隆時期,清溪縣城得到了擴展和修繕,城牆進行了加高加固,形成了護城河相圍、東南西北四方各有城門、城內有「九街十八巷」的城建規模。四個城門,東門稱「省耕門」,南門稱「通化門」,西門稱「阜財門」,北門稱「武安門」,由北至南的街為主街,現稱「正街」。清末時,清溪具有了完整的縣城形態,設有文武衙署、學署、考棚,以及各類宮觀寺廟、牌坊、亭樓等公共建築。當時的各類寺觀包括關帝廟、城隍廟、土地廟、文昌祠、諸葛祠、劉珽祠、崇林寺、永興寺、五穀寺、蟠龍寺等。

文廟,古稱學宮,位於場東,為清溪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建築群。清溪文廟始建於清嘉慶四年(1799年),光緒九年(1884年)建成,前後達80餘年。文廟建築群包括宮牆、欞星門、泮水河橋、正殿、廂房、過廳、後堂,以及其他各類附屬構築物,為三進式殿堂類建築,總面積近5000平方米。鬥拱重簷、雕梁畫棟、文廟內各建築工造精美,大小多個院井中,綠樹成蔭,前院中一株千年紫薇,虯枝盤曲、綠葉如蓋;「四柱三間三疊簷」的欞星門,浮雕滿布,頂部四龍,鏤空雕刻,甚為精美;多種雕法於一體的孔子神位碑,古風尚存,古韻依在。富麗堂皇、莊重大氣,清溪文廟實為古建築之精華。

▲清嘉慶《清溪縣誌·孔廟圖》

學風濃厚,傑秀輩出,清溪一地先後湧現出眾多仁人義士。黃紹宗,曾為舊時清溪縣衙門書吏,也是當地哥老會首領。辛亥保路運動中,黃紹宗等人組織同志軍固守大相嶺,阻止清軍過關東進成都援助四川總督趙爾豐,功若丘山。張春濤,清光緒年間留學日本,歸國後歷任四川軍政府秘書、四川省內務司司長,以及成都志成法政專門學校與四川省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校長等職。致力於培養和遴選優秀學生,宣揚教育救國,張春濤時領潮流,做出非凡貢獻。

清溪場還保留有不少古舊民居,其中以二層木構建築為多,也能見到一些房屋的基層或外牆用石塊壘砌,民居房屋大多破敗。不過仍能多少看到一些門窗、梁柱、雀替上留存的一些精美的雕飾。正街為老街,由石板鋪砌,過去這條街為清溪的場市。明清以來,特別是清晚民國時期,這條街的商業氣氛甚是濃厚。南來北往各種農商物資,包括絲綢、布匹、糧食、茶葉、菸葉、食鹽、紅糖、藥材、木材、山貨、皮貨等,都匯於這裡,交易或集散,遠至中亞地區的珠寶玉器也在這裡買賣。四鄰鄉人也在這裡趕場,交易蔬菜、瓜果、糧食、家禽、牲畜,以及各類手工製品等。趕場或趕會天裡,城東的橫街、城西的珠市街,也是非常熱鬧。各街巷開有很多商鋪,有米店、鹽店、布莊、醬鋪、裁縫鋪、剃頭鋪、鐵匠鋪等,茶館、飯館更是隨眼可見。清溪是商賈、客人經常來往與逗留之地,客棧、旅店自然也多。當時名號「永發」的旅店就有「上永發店」、「下永發店」和「老永發官店」三家。

地處偏遠山區,這裡風景迷人。清嘉慶《清溪縣誌》中記錄有舊清溪縣的「八景」。這「八景」分別為:「邛崍霽雪」「玉淵靈泉」「雞冠朝豔」「海棠書燈」「大渡晴波」「漢源春色」「龍池夜月」和「風洞濤聲」,其中「邛崍霽雪」「玉淵靈泉」「海棠書燈」就是清溪鎮旁的景象。《清溪縣誌》所載內容:「縣北邛崍山,秋冬積雪盛夏方解,每值晴霽時,望之如玉山,如瑤圃。」「城東川主崗,有玉淵池,方廣丈許。泉自石罅中流出,四時不竭,清潔異常。」分別描述了「邛崍霽雪」和「玉淵靈泉」的景象。清溪一地還有兩處名勝值得探訪,一處是「梵音水」,另一處是「紫霞洞」。「梵音水」是因「唐三藏取經至此,持念梵音而地湧甘泉」。「梵音水」後改名為「燦玉泉」。「紫霞洞」則是梓潼帝君修煉之處。「紫霞洞」原名「靈應洞」,《神君張亞子紫府飛霞洞記》中記載有:「其地襟帶巖巒,如泰華之磅礴,岷峨之嶙峋,吾嘗愛而居焉。近奉帝命,往來全蜀,至則寓之,以行化。」

清溪古來為花椒盛產地,這裡海拔高、陽光充足、空氣乾燥,適於花椒種植。清溪花椒色澤丹紅、粒大油重、醇麻脂香,歷來作為貢品運至中原內地,被譽稱為「貢椒」。大片的山地中,紅紅的花椒掛滿樹叢,亦是當地一景。

相關焦點

  • 漢源大渡河大峽谷
    四川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雅安市漢源縣和樂山市金口河區交界之間,與大渡河大峽谷是四川省內最長漢源風光秀麗,景色優美,轎頂山,清溪古鎮,九襄古鎮,茶馬古道,二十四道拐古遺址,花海果鄉旅遊景區,,,,漢源四季鮮果不斷盛產金花梨,糖心蘋果,甜櫻桃,,,,漢源貢椒聞名天下。
  • 詠漢源清溪文廟紫薇花開
    詠漢源清溪文廟紫薇花開一樹紫薇花,燦燦似雲霞。開在孔聖地,灼灼放光華。在漢源清溪文廟,有一株樹齡達六百多年的古紫薇樹,每年金秋九月,也正值孔子誕辰日即將到來之際,紫薇花濃烈綻放,讓此時的文廟這個儒家文化聖地更顯祥瑞和仙風
  • 漢源賞花旅遊文化月賞花遊攻略
    線路二:G5京昆高速雅安至西昌段九襄收費站——花海果鄉4A景區——後山樸院——蜀相亭——百公裡果蔬長廊(塔山望春)——槿上梨花——前域錦繡田園Day1:自駕到G5京昆高速雅安至西昌段九襄收費站駛出後,往前走1公裡左右就能到達有「四川十大最美花卉觀賞地」、四川首屆100個最美觀景拍攝點之稱的花海果鄉4A級旅遊景區。
  • 這個八月,來四川漢源與花椒「約會」吧
    ——四川美麗田園歡樂遊暨第五屆漢源貢椒採摘節8月9日至10日舉行百姓生活網雅安訊(記者 羅陽)「欣忻笑口向西風,噴出元珠顆顆同。採處倒含秋露白,曬時嬌映夕陽紅。」南宋詩人劉子翬筆下千嬌百媚的《花椒》,喚起了人們對四川漢源萬畝「花椒之海」的嚮往。
  • 大樹打傘,漢源特色風景......
    漢源在線免費訂閱 定期推送漢源本土文化,同城活動,吃喝玩樂,資訊八卦,商家優惠等諸多優質內容,漢源接地氣的本地微信平臺
  • 漢源甜櫻桃正宗原產地推介會舉行
    6月8日,2020年四川美麗田園歡樂遊啟動儀式暨漢源甜櫻桃正宗原產地推介會在雅安市漢源縣九襄鎮舉行。黎州夏意濃,櫻桃別樣紅!鄭朝彬在致辭中說,在這蟬聲陣陣、碩果纍纍的仲夏時節,大家相聚在花果簇擁的「陽光花海·康養聖地」,隆重舉行「四川田園歡樂遊暨漢源甜櫻桃正宗原產地推介活動啟動儀式」,以果會友,共同感受芒種時節的勃勃生機,共同領略秀美田園的歡樂與浪漫,共同品鑑漢源櫻桃的脆甜與清香。
  • 漢源青溪古鎮紀行
    四川雅安漢源縣的清溪古鎮,建於隋仁壽四年(公元604年),距今已有1403年的歷史,是古南方絲綢之路上一個最為重要的驛站,城內仍保存著大片唐、宋、明、清各代建築。位於漢源縣城北39公裡,為大相嶺山脈西南麓的高山河谷地帶,海拔1665米。
  • 藏在漢源清溪古鎮,曾經的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上
    每次到了這裡,稅可以都要到清溪古鎮去轉一轉。清溪古城從漢代開始建立,距今已有千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古城得以不斷擴建,唐朝的時候已經初具規模,在清代達到最為完美的巔峰狀態,清溪城內有名的「9街18巷」,便是這座古城曾經的輝煌寫照。
  • 蜀地史跡|《西遊記》中的流沙河在四川漢源?
    《西遊記》女兒國在四川漢源周邊?自古以來,四川雅安有「雅女」、涼山美姑有彝族美女、甘孜丹巴有康巴美女(東女國)、涼山瀘沽湖有摩梭女兒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雅安有「三絕」:雅雨、雅魚、雅女,一切因「雅雨」而生。相傳雅安自古「天漏」,女媧在此補天,力竭而亡。
  • 稀釋你古鎮情懷的隱蔽地方,廣元清溪古鎮
    在繁華熱鬧的都市呆久了,是不是很嚮往山鄉古鎮的清幽。小夥伴們是否有逃離喧囂與燥熱都市的心思。 今天,軍哥就帶大家去一個好地方。一溪風韻婉清揚的廣元「清溪古鎮」。是一個免費用開放的旅遊地。 清溪古鎮:位於四川廣元市青川縣城喬莊鎮以西59公裡。
  • 隱於在四川的「千年古鎮」,這裡不商業、不炒作,保存著最初樣貌
    此行,記錄曉蝶遊玩,九襄古鎮位於漢源縣,有一座非常著名的石牌坊,它矗立於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官馬大道上,距此北行一裡路,就是佔代清溪有名的漢源街。九襄古鎮不同其他的古鎮或古城,不商業,不炒作。它依然保留著原有的建築和氣息,原有的著民和生活。傳統的手藝和小吃在這裡呈現。古老商業門市的保留,老式的剃頭手藝,古老的招待所遺址,多年傾斜的木屋子。當地特色的小吃也比較多,鍋圈子,2塊一個的鍋盔,5毛一個的砂鍋大的饅頭,去晚了都不保證你能買到。
  • 《西遊記》中的女兒國或在四川雅安漢源周邊?
    經過多年考證,我們認為《西遊記》的素材原型集中在以四川漢源為核心的中國南方。《西遊記》中的生物主要在南方。比如大象、猴子、獅子、老虎、豬、犀牛等,這些東西幾乎都在中國南方。南方具有生物多樣性,物種豐富,氣候多變。古代巴蜀就有象、虎、獅、犀牛等,而《山海經》中的許多故事發生在古蜀。
  • 漢源貢椒採摘節暨漢源花椒生產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
    8月9日,由縣委、縣政府主辦,縣委宣傳部、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清溪鎮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五屆四川漢源貢椒採摘節暨漢源花椒生產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在清溪鎮貢椒廣場舉行,240餘名當地村民及遊客參加祭祀活動。
  • 四川廣元青川清溪古鎮,住宿清溪緬懷歷史,古老城牆攏住清夢
    四川境內內以蜀國為主的蜀漢景區數不勝數,其中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廣元境內的清溪古城,位於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入口處,青川縣西南方,離陰平古道沒有多遠,和漢源縣的清溪古鎮不是一個地方,想去劍門蜀道的朋友千萬不要走錯了方向。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郭朝林 ‖ 漢源地名趣談(下)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是一條最早連接漢源、樂山的運輸鹽巴、藥材等物資的通道。前期回顧【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郭朝林 ‖ 漢源地名趣談(上)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作者:郭朝林配圖:方志四川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
  • 由「中國花椒之鄉」到陽光康養第一城,漢源投資機會全釋放
    在剛剛過去的8天國慶中秋小長假期間,以成都為中心的整個四川,成為了全國熱門旅遊目的地。全省景區預約人數位列全國第五,8天時間更是接待了遊客2331.13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3.13億元。成都乃至整個四川能在假期旅遊中出圈,有大熊貓特色IP的引領,也有各類美食的誘惑,更有網紅打卡景點對年輕人的召喚。
  • 一夜成名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花落犍為縣清溪古鎮
    清溪鎮連省級文化名鎮都未曾擁有,憑藉什麼,超過了聲名顯赫的羅城古鎮,一躍成為國寶級明星?撥開迷霧,探尋清溪古鎮成名背後的故事……  花落溪溪!是偶然還是必然?  憑藉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東風,清溪古鎮在這次入選的38個名鎮中,成為唯一一個越級申報成功的古鎮。是偶然還是必然?  早在西漢元光五年,清溪即已成為人口聚居地。
  • 四川廣元青川清溪古鎮,住宿古鎮緬懷歷史,古老城牆攏住清夢
    四川境內內以蜀國為主的蜀漢景區數不勝數,其中廣元境內的劍門蜀道已經成為一條完整的旅遊線路,從劍門關到陰平古道,劍閣、葭萌關、摩天嶺等等,都在見證著無數刀光劍影。其中有一處關城並不為人所熟知,但他的第一任守將卻大多數人如雷貫耳,他就是——「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的廖化!
  • 想去四川自駕遊卻不會規劃路線?四川自駕遊路線推薦
    現在一般人家裡都有車,很多家裡出門旅遊的時候,都開始慢慢傾向於一家人開車自駕遊,畢竟自己開車時間都由自己來掌控,而且車上全是自己一家人顯得格外的溫馨,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一條四川的自駕遊旅遊路線。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條旅遊路線是從成都到大理的自駕遊路線,從成都-樂山-峨眉山-金口河-漢源-石棉-冕寧-西昌-攀枝花-永勝-麗江-大理對於很多不熟悉四川的人,可能不知道這條線路上有什麼可以遊玩的景點,下面就由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條線路上大家比較少知道的一些景點。
  • 川西2000年的古鎮,峨眉山月依然,誰同我「夜發清溪向渝州」
    比較多,名氣最大的是「羅城古鎮」和「芭溝古鎮」,面積最小的是「鐵爐古鎮」,而歷史最久,面積最大的,只能是「清溪古鎮」了。清溪古鎮位於四川樂山犍為縣,曾經作為縣城360年,所以它的面積不是一般古鎮可以相比的,不過犍為縣現在開發清溪,提出來的是「清溪古城」而不是古鎮,個人說不上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