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90後,前幾天去菜市場批發雪糕,我悲哀的發現,4塊錢以下的冰糕所剩無幾。
這是什麼概念?我們這一伐的孩子雖然被和路雪、雀巢這些洋牌子貫穿了成長,可最懷念的還是那口物美價廉的色素糖精,比如最愛的天冰大果,一根兩吃性價比極高,可它卻在某一天突然消失了,帶著10塊錢就能買一兜子的快樂消失得無影無蹤。
小時候頂天兒的奢侈也就是4塊一根的夢龍,可現在兩三個冰櫃一眼望去全是價格與顏值齊飛的網紅雪糕:奧雪雙黃蛋、椰子灰、紅絲絨、大白兔奶棒,還有飈到8塊錢的夢龍、可愛多,最可怕的是鍾薛高價值66元一根的限量版「厄瓜多粉鑽」,大冬天裡網店只用了15個小時,兩萬支全部售罄。
這麼貴的雪糕好吃嗎?好吃。值這個價嗎?不太值。
當雪糕變成了朋友圈的常客,帶上社交屬性的它就再也不是小時候可以任性吃的雪糕了。
5毛的雪糕都已變成兒時回憶,對於我爸媽這些60後來說,小時候沒有雪糕,只有幾分錢一根的鹽水冰棒,偶爾表現好爸媽賞點零花,寶貝一般捧著出去買冰棒,那種外面裹著一層薄紙,朦朧透明的鹽水冰棒下戳著根細白的小木棍,不能嗦著吃,糖水都被嗦走就剩下一個沒有味道的冰柱,一定要大口咬,冰得頭疼才叫爽。
賣冰棍的叔叔騎著輛二八,後座架個包著棉被的木箱子,在巷子裡吆喝一嗓子,小孩們就全跑出來了,如果家長不給買就死纏爛打,要還不起作用就只能眼巴巴看著別的小朋友吃了。
到了80年代,奶油冰棍出現了,1毛2一根,奶味十足,絕對的奢侈品,誇張點兒說,有買冰棍的錢家裡吃午飯都能加頓肉,畢竟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還得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呢。
自行車後座的木箱子也變成了帶輪子的「冰櫃」,只要兜裡摸得出枚鋁硬幣就一定要嗦上一根,廉價的糖精味兒就是那個年代的最甜的記憶。
80年代後期,沒有木棍的「三色羅格奶磚」開啟了直接上嘴大口咬雪糕的時代,一口下去,巧克力、草莓、奶油三種味道在嘴裡依次化開。
上海益民食品一廠生產的光明白雪冰磚也是一代人的回憶,漂亮的藍色紙盒,裡面一層白色蠟紙包著一大塊奶磚,微微放軟,牙齒切割奶磚時就能感受到海綿般的柔軟口感。
放在盤子裡用勺崴著吃也是極好的~
還有上海小囡最愛的鹽水棒冰
小豆冰棍兒
三色杯
拳頭產品娃娃頭雪糕
很多牌子都陸續出了這種大腦袋形狀的雪糕,比如伊利的「小雪生」。
雖然現在雪糕的種類越來越多,口感上也更細膩出色,可比起這些,我最懷念的還是小時候那種簡單質樸沒有這太多花樣的冰棒,換句話說,寧願漲價也不願意讓它消失。
每個地域都有自己專屬的老牌雪糕和冷飲,東北的中街、馬迭爾,上海的光明,廣東的五羊......這些品牌都有即將消失或已經消失的老味道,最讓你難忘的是哪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