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聖先師孔子生平(下)

2020-12-23 洞見鷹之羽

01筆削六藝

孔子生活的時期,周室衰微,禮樂廢壞,《詩》、《書》殘缺不全。孔子追溯夏、商、周三代的禮儀制度,重新編次《書傳》,上起唐堯、虞舜之際,下至秦穆公時期,按順序排列史事,說:「夏朝的禮制我還能講述,只是杞國沒有足夠的文獻資料來證實這些制度。殷朝的禮制我還能講述,只是宋國沒有留下足以證明這些制度的文獻資料。如果文獻充足的話,那麼我就能很充分地驗證這些制度了。」

韋編三絕

在考察了夏、殷以來禮制增減的情況後,孔子說:"自此以後即使經過了一百代,禮制增減的情況也是可以知道的,因為不外乎文採和質樸的相互交替。周朝借鑑夏、殷兩朝的禮制而確定自己的禮儀制度,真是豐富多彩啊。我遵從周朝的禮制。」於是孔子編定了《書傳》、《禮記》。古代留傳下來的《詩》有3000多篇,孔子刪去重複的部分,選取可以用於禮義教化的篇章,上採自殷代的始祖契、周代的始祖后稷,中間述說殷、周兩代的盛世,下至周幽王、周厲王時期的政治缺失,以敘述男女夫婦感情和家庭關係的詩篇作為開端,所以後人常說《關雎》是《風》的首篇,《鹿鳴》是《小雅》的首篇,《文王》是《大雅》的首篇,《清廟》是《頌》的首篇。305篇詩,孔子都配上樂曲歌唱,以求符合《韶》、《武》、《雅》、《頌》等樂舞的音調。禮樂制度從此得以稱述,使得六藝俱全。

《詩經》書影

孔子晚年喜好《易》經,對《條》、《系》、《象》、《說卦》、《文言》等篇都加以敘說。他反覆研讀《易》的時候,把串聯竹簡的皮繩都磨斷了三次,他說:「如果再讓我多活幾年,我對《易》的文辭和義理就能充分掌握了。」

孔子用《詩》、《書》、《禮》、《樂》作為教學內容,弟子大約有3000人,精通六藝的有72人,像顏濁鄒之類多方面受過孔子教誨但沒有能夠登堂入室的弟子還有很多。

孔子和他的門徒

孔子注重從四個方面教育弟子:學問,行為,忠恕,信義;要求弟子嚴格執行四種禁律:不揣測,不武斷,不固執,不自以為是;要求慎重對待的事情是:齋戒,戰爭,疾病。孔子很少談利,即使談利也是和命運、仁德聯繫起來論述的。孔子授教時,不到弟子實在弄不懂而發急時,不去啟發開導他。如果弟子還不能做到舉一反三,就不講授新的內容。

孔子說:「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不修明德行,不講求學業,聽到正義的事情而不能去學習,不能改正缺點錯誤,這些都是我憂慮的。」他請人唱歌時,如果唱得好,就請他再唱,然後自己也跟著他一起唱。孔子的學生顏淵慨嘆說:「對先生的學問越仰慕,就越覺得無比崇高;對先生的學問越鑽研,越是覺得堅實深厚。」

三人行,必有我師

02

孔子的學生顏淵去世時,孔子說:「這是天要亡我啊!

魯哀公十四年春天,孔子隨同魯王在大野之地打獵。當時有一個叫商的車夫獵獲了一頭異獸,認為不吉利。孔子看了說:「這是麒麟。」於是將它拿走了。

拿走麒麟後,孔子說:「我的學說到頭了!」又長嘆一聲說道:「沒有人能理解我了!」

子貢說:「為什麼沒有人理解先生呢?」

孔子講學圖

孔子說:「我不抱怨上天,也不怪罪別人,下學人事而上達天理,能理解我的大概只有上天了!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沒自己的人格,伯夷、叔齊就是這種人啊!又說:「柳下惠、少連降低了自己的志向,辱沒了自己的人格。虞仲、夷逸,隱居縱言,行為合於清高純潔,自我廢棄而合於隨機應變。我就和他們不同了,既沒有絕對的可以,也沒有絕對的不可以"。

後來孔子又說:「不行呵!不行呵!君子就怕死後不能流芳百世。我的學說和主張如果行不通了,我靠什麼來名傳後世呢?」

於是,孔子根據魯國的歷史記錄撰寫了《春秋》一書,上起魯隱公,下至魯哀公十四年,記載了魯國的12位國君。以魯國的歷史文獻為依據,尊奉周室為正統,同時借鑑殷代的舊制,上推並繼承三代的法統。文辭簡約蘊意廣博。吳、楚的國君自稱為王,而《春秋》卻貶稱他們為「子」,踐土會盟實際上是晉君召周天子去的,而《春秋》則隱晦地說「天子周王巡狩來到河陽」。以此類推,用來矯正當時的非禮和悖逆行為。他希望這種褒貶的原則和大義,能夠被後代英明的君王加以倡導推廣,使《春秋》的義法重新通行於天下。

孔廟

孔子任官審案期間,文辭上如果有可以跟別人商議的地方,絕不獨自決斷。至於寫作《春秋》,那麼該寫就寫,該刪就刪,連他寵愛的弟子子夏等人都不能插手插嘴。弟子們學習《春秋》,孔子說:"後世人知道我孔丘的是因為《春秋》,而怪罪我孔丘的也是因為《春秋》。」

子路負米圖

相關焦點

  • 至聖先師孔子生平(上)
    孔子出生在魯國的昌平鄉陬邑,祖先是宋國人,名叫孔防叔。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紇。叔梁紇與姓顏的女子生下孔子,孔子生下來的時候頭頂中間下凹,所以起名叫丘,字仲尼,行二。防山在魯國東部,孔子無法確知他父親的墓在哪裡,因母親對他隱瞞了這件事。孔子小時候做遊戲,常常擺設俎豆等祭器,模仿祭祀時的禮儀動作。孔子的母親去世後,就把靈柩暫時停放在路旁,大概是出於慎重而沒有馬上埋葬。陬邑人蓊父的母親告訴了孔子他父親的墓地,然後他才把母親的靈柩運往防山和父親合葬在一起。
  • 一代聖人孔子生平功績
    特別是孔子自己說如同喪家之犬時,惆悵陡生。並不體現孔子的偉大,讓我感受到了孔子的悲涼。孔子和顏回之間真摯動人的男男之愛一定會讓你們大為亢奮。當孔子離開魯國時,顏回跪地保住他的大腿,哭道:「夫子去哪兒,我就去哪兒!」當顏回落冰水凍死,孔子保住他僵硬的屍體長達四個時辰,試圖用身體溫暖他,拯救他……他的眼神傷心欲絕。
  • 儒家至聖先師孔子,及其七十二賢人的畫像及簡介(2)
    北京孔廟後部有叫「北京孔廟國學文化景觀」景觀,有至聖先師孔子的畫像,還介紹了七十二賢人,使我們能夠有耳聞七十二賢人而做到目睹七十二賢人的名諱和形象。【布衣鏡界】將分多次一一介紹,敬請關注。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 。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開創了私人講學,倡導仁、義、禮、智、信,儒家學派創始人。榮旗,字子祈、子祺,一作子顏,春秋魯國人(一說衛國人)。小孔子九歲,早年到洙水、泗河跟孔子學習,精通六藝,幫助孔子刪《詩》、贊《易》、序《書》、定《禮》。
  • 話劇《孔子》走進孔子故裡曲阜 把儒學熱推向新高潮
    孔子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以及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後世尊稱為「大成至聖先師」,位列「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2000多年來,其儒家思想滲入到中華民族的政治、生活、文化等領域中,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話劇《孔子》用舞臺藝術的形式,把孔子的生平和思想精髓呈現在觀眾面前。  話劇《孔子》在孔子故裡山東曲阜上演。
  • 話劇《孔子》上演感受「至聖先師」的偉大
    12月15日晚,備受矚目的話劇《孔子》在孔子故裡曲阜成功上演。這也是這部劇自9月28日孔子誕辰紀念日那天,在濟南成功首演後,首次在外地進行演出。劇組演職人員紛紛激動的說:「我們帶『夫子』回家了。」不少觀眾評價說,他們曾經從小聽到大的有關於孔子的故事,如今栩栩如生的立在舞臺上,感官上的蛻變讓他們難忘。觀眾曹璐告訴記者,在觀看的過程中她感受到了一個更加真實的孔子。「像孔子殺少正卯那一章節,無論是司馬遷的出現,陽貨與僕人賴三的對話,還是孔子握緊雙拳仰天長嘆,都能看出這段歷史的複雜糾葛。」
  • 「孔子文化藝術剪紙展」臺北舉行 圖
    (1)1月13日,觀眾在「孔子文化藝術剪紙展」上參觀拍攝。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新華社臺北1月13日電(記者 劉歡 吳濟海)山東省海峽兩岸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主辦的「孔子文化藝術剪紙展」,13日在臺北中華藝術館舉行開幕式暨交流會,吸引不少臺灣民眾前來參觀欣賞。    此次剪紙展主要展出山東剪紙藝術家盧雪創作的《至聖先師孔子》系列藝術剪紙作品50餘幅。
  • 孔子生平若干疑誤辯正
    孔子其人,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但孔子其事,大多數人都茫然無知。縱然有些人能說上一二,也多以訛傳訛。本文將對孔子生平中,若干存疑或有誤的細節,加以考辯,以存其正。1野合野合之說,出自《史記·孔子世家》——「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 臺灣苗慄縣孔子廟祭孔大典繼承傳統表達對孔子的崇敬
    華夏經緯網9月29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苗慄縣28日頭屋鄉玉衡宮孔子廟舉行釋奠典禮,傳承傳統六佾舞、三獻禮儀及民俗表演,表達對孔子的崇敬,並向平日辛勤的教師獻上感謝之意。慶祝教師節以及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70周年,在頭屋鄉玉衡宮孔子廟舉行釋奠典禮。
  • 孔子生平簡介
    孔子孔子 Confucius名丘,字仲尼,魯國人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卒於:公元前479年4月孔子於公元前551年出生在春秋時代的魯國,即如今中國東北部的山東省。他幼年喪父,與母親過著貧困的生活。年青時,這位未來的哲學家做過小官,幾年後辭官不做。他在隨後的十六年中教書,招募了大批信仰其哲學的弟子。約在50歲時,他在魯國擔任要職。四年後,被反對派逼下臺,在隨後的十三年中,他四處遊說,晚年返回魯國。五年後(前479年)與世長辭。
  • 孔子後人現在還享受衍聖公待遇嗎?
    但,有這麼一個家族,始於宋至和二年(1055年),歷經宋、元、明、清、民國,長盛不衰,它便是孔子嫡系子孫的「衍聖公」家族,歷經八百餘年,直至1935年,國民政府改封衍聖公孔德成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止。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民國政府令孔子嫡系裔孫改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子第七十七代孫,衍聖公孔德成,成為末代衍聖公、首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至此,延續了八百多年的衍聖公封號被正式廢除。
  • 從海昏侯墓看孔子究竟有多高?
    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風,不僅有迄今為止所有載體上發現的孔子像,還記錄了孔子的生平,因為文物保護的原因,此次首都博物館沒有展出孔子屏風,讓人覺得十分遺憾。然而屏風內容卻不得不讓我們重新來審視我們這位熟知的「至聖先師」。
  • 孔子生平介紹(圖)
    孔子先祖遂由諸候家轉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孫正考父,連續輔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為上卿,以謙恭著稱於世。孔子六祖孔父嘉繼任宋大司馬。按周禮制,大夫不得祖諸候,「五世親盡,別為公候」,故其後代以孔為氏。後宋太宰華父督作亂,弒宋殤公,殺孔父嘉。其後代避難奔魯(孔氏為魯國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魯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跡無考。父親名紇,字叔,又稱叔梁紇,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稱。
  • 孔子後裔如何家祭?海內外孔子後裔曲阜祭祖
    9月28日,己亥年紀念孔子誕辰2570年孔子後裔祭孔大典在曲阜孔廟舉行。來自北京、天津、江蘇、山東以及瑞士、印度尼西亞等地的孔子後裔代表,顏子、曾子、孟子、卜子、公冶、步叔後裔代表等800多人參加活動。
  • 吉林文廟庚子公祭孔子大典 紀念孔子誕辰2571周年
    石洪宇/供圖  中新網吉林新聞9月28日電(石洪宇)為紀念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誕辰2571周年,進一步弘揚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9月28日,吉林文廟隆重舉行2020庚子年公祭孔子大典。
  • 電影《孔子》劇情被孔家後人批
    由國際級巨星周潤發主演,《雍正王朝》《喬家大院》胡玫導演執導的史詩電影《孔子》可說是未演先轟動,不僅是影史上第一部把孔子生平故事搬上銀幕的史詩電影,備受國際矚目,《孔子》更是明年年初最被看好的華語電影之一,而電影中周潤發精湛的演技廣獲好評,更有人說之後任何人飾演孔子都無法超越發哥的演技。
  • 海南民間供奉的大成至聖孔子先師是不是東魯時期的孔子
    我一直有個疑問,海南民間供奉的大成至聖孔子先師是不是東魯時期儒家思想家創始人孔子?根據史書記載,孔子在從東魯時期開始便有統治者給其封號,東周的魯哀公封孔子為尼父,漢朝的漢平帝封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北魏的孝文帝封孔子為文聖尼父,北周的靜帝封孔子為鄒國公,隋朝的隋文帝封孔子為先師尼父,唐朝的唐高祖封孔子為先師,唐朝的唐太宗封孔子為先聖,宋朝的宋真宗封孔子為至聖文宣王,元朝的元成宗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明朝的明世宗封孔子為至聖先師,清朝的清世祖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和至聖先師
  • 孔子故鄉開排大型話劇《孔子》
    &nbsp&nbsp&nbsp&nbsp新華社客戶端濟南7月21日電(於葦杭 吳書光)2020年是孔子誕辰2571年。21日上午,山東省舉行大型話劇《孔子》開排儀式,即將推出八場話劇《孔子》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思想家。
  • 在至聖先師的故鄉,中國教師博物館等你來打卡
    在至聖先師孔子故裡,一個新的文化地標正載入文化史、教育史,著名教育學專家顧明遠、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孔子第79代嫡長孫孔垂長等文化名家對其寄予厚望,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國家圖書館等單位紛紛給予大力支持,田家炳基金會為其捐資500萬元。
  • 《記住鄉愁》曲阜古城——孔子故裡 儒家之源(上、下)本周四周五...
    3月19日、20日,《曲阜古城——孔子故裡 儒家之源》將亮相央視,節目共分為上、下兩集,通過在古城發生的故事讓大家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和力量。《曲阜古城——孔子故裡 儒家之源》(上、下集)由山東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拍攝製作,為了展現曲阜古城厚重深邃的歷史底蘊和「禮門義路」的風氣傳承,攝製組六下曲阜,前後累計拍攝一個多月,積累了大量鮮活生動的4K超高清素材。被稱為「東方聖城」的曲阜,因是孔子的誕生地及儒學的發源地而名揚天下。
  • 「大哉孔子--聖像 聖跡圖展」在臺灣東華大學開展
    朱副校長表示孔子是儒家之創始者,其對後世影響甚為深遠,本次很難得能有這些完整而珍貴的歷代文物在校內展出,讓全校師生透過畫像和畫作領略這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的生平事跡。      「大哉孔子--聖像•聖跡圖展」是山東省在臺灣長期巡展的文化活動,展品包括山東博物館、孔府文物檔案館珍藏的漢代壁畫、畫像石上的孔子像和宋代以來孔子畫像、孔子聖跡圖的仿製品共53幅;這些展品採用高模擬技術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