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談|破除「唯論文」 是一種及時的糾偏

2020-12-18 河北新聞網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提出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並要求各地各高校組織「唯論文」問題專項整治,重點自查自糾是否存在評價指標單一、評價使用功利、高額獎勵論文、抄襲代寫論文、非法買賣論文、學風建設虛化、學術權力異化等突出問題。(據新華社12月15日報導)

「一篇SCI,難倒多少英雄漢」「寫到昏天黑地,改到頭髮掉光」「兩個博士後相親,最關心的是:您發了幾篇」……

一段時間以來,學術評價中「唯論文」現象嚴重。論文數量、影響因子等,在職稱評定、項目評審、科技獎勵等諸多方面均已成為核心指標。這就使得許多高校師生學術研究急功近利,甚至影響正常的教學活動。比如,在評價教師業績時,「教得好不如寫得好」。一些認真備課、授課的教師,只因缺少論文而與評獎評優無緣,最後只能減少在教書育人上投入的時間精力。再比如,在發表論文數量的考核壓力之下,一些師生不惜注水、抄襲、造假,甚至由此催生了一條由代寫論文的「槍手」、代發論文的中介和收費的學術期刊等共同形成的灰色產業鏈。

論文是科研成果交流和展示不可替代的載體,這是學術研究的歷史和現實所決定的。論文當然很重要,也必須重視,但凡事過猶不及。對論文的重視一旦發展到「唯」的程度,則意味著發表論文以外的其他工作變得可有可無,相應的人才評價方式也會喪失公平、公正。因為這個「唯」,許多考核和評審,只問結果、不問過程,只看數量、不問價值,考評的手段異化成了目的。同樣是在這個「唯」字頭的「指揮棒」之下,許多學者與其說是重視論文,不如說是重視「發論文」,背離了學術研究的初心。

一個科學嚴謹的評價體系,對於學術研究的發展至關重要。不管是從科研導向還是人才考評來講,破除「唯論文」都是非常及時、非常必要的糾偏。2018年以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連續印發《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等多個文件,體現了國家層面對改革學術評價制度的決心。如今,教育部提出10個「不得」,再次劍指「唯論文」及其流弊,一定能夠推動「破五唯」(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進一步落實,為廣大科研工作者營造一個良好的學術氛圍。

當然,破除「唯論文」並不是最終目的,在「破」的過程中還要有「立」。就像有人所說,改革「論文至上」的極端評價體系就是要扭轉單一化、機械化的評價方式,朝著多元化、多樣化、靈活性的方向發展。接下來,構建更加合理、更加高效的評價體系,鼓勵科研工作者創造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學術成果,應當是所有高校和科研單位共同努力的方向。(張博)

相關焦點

  • 「立」起多元專業評價,才能真正破除「唯論文」
    【光明時評】    作者:儲朝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近來,在學術評價方面如何破除「唯論文」,再次受到高度關注。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提出,不得把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教師招聘、職務(職稱)評聘、人才引進的前置條件和直接依據。  破除「唯論文」,並不是新話題或者說新信號,稍微年長些的教育工作者都經歷過「破」字當頭的年代。
  • 教育部: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唯論文」不良導向
    (資料圖) 中新網記者 富宇 攝 中新網12月15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教育部: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北京商報訊(記者 程銘劼 趙博宇)12月15日,教育部官網發布公告,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 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關鍵是建立科學評價體系,不能破而不立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提出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並要求各地各高校組織「唯論文」問題專項整治,重點自查自糾是否存在評價指標單一、評價使用功利、高額獎勵論文、抄襲代寫論文、非法買賣論文、學風建設虛化、學術權力異化等突出問題
  • 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 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
    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 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 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2020-12-15 16 : 27 編輯:李佩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部內有關司局、有關直屬單位:  《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已經教育部黨組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 教育部印發意見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教育部網站12月15日消息,教育部發布《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要深刻認識「唯論文」現象的系統性危害,從加強教育系統黨的政治建設和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高度予以堅決糾正。
  • 如何破除「唯論文」?_中國婦女報<20201218期>第4版:視點
    □ 新華社記者 孟含琪 金津秀 王瑩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提出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包括不得將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導師崗位選聘、人才計劃申報評審的唯一指標以及教師招聘、職務(職稱)評聘、人才引進的前置條件和直接依據等。記者採訪發現,以論文作為學術評價指標在科研活動中盛行,一直在高校和科研界飽受詬病,導致科研學術界急功近利、學術不端等亂象。教育部出臺政策意見做出規範與引導,但「唯論文」如何「破而後立」,值得進一步思考。
  • 山東省農科院率先出臺意見破除「四唯」 沒有論文也可直升正高
    魯網8月23日訊 「單項成果轉化超過千萬元,沒有一篇論文也可直升正高!院屬單位年度考核,轉化績效突出、取得重大業績的實行『一票肯定』,不搞平均主義、求全責備!」日前,山東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李長勝向全體院屬單位和科研人員作出承諾。
  • 「唯論文」難倒「英雄漢」,如何「破而後立」?
    新華社長春12月17日電題:「唯論文」難倒「英雄漢」,如何「破而後立」?新華社記者孟含琪、金津秀、王瑩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提出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
  • 教育部「十不得」劍指「唯論文」問題
    15日,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於近日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 教育部出招整治「唯論文」亂象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5日電 拿學位要先發論文、招聘晉升評職稱要看論文數、學術高低評價要看SSCI收錄數……這樣的「唯論文」亂象你是否也遭遇過?日前,教育部出招整治高校哲學社科研究評價中「唯論文」現象,為學術研究評價劃出「十不得」底線,並要求各地各高校組織「唯論文」問題專項整治。
  • 人人都在喊、會會都在講破除「五唯」,可是有更好的評價方式嗎
    日前教育部出狠招整治高校哲學社科研究評價中「唯論文」現象,就是一個重要動作,為學術研究評價劃出「十不得」底線和紅線,並要求各高校組織「唯論文」問題專項整治活動。洋洋灑灑十條,每一條都見針見血,針對性很強。
  • 教育部出招整治「唯論文」亂象
    拿學位要先發論文、招聘晉升評職稱要看論文數、學術高低評價要看SSCI收錄數……這樣的「唯論文」亂象你是否也遭遇過? 日前,教育部出招整治高校哲學社科研究評價中「唯論文」現象,為學術研究評價劃出「十不得」底線,並要求各地各高校組織「唯論文」問題專項整治。
  • 「十不得」能否根治「唯論文」痼疾
    原標題:「十不得」能否根治「唯論文」痼疾  論文對高校教師有多重要?尤其對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者來說,職稱評定、崗位聘任等都離不開論文這桿秤。但當「論文」前加上一個「唯」字,就讓學術研究籠罩上功利化的陰霾。
  • 關於第五輪學科評估:教育部有話說,破除「五唯」已成必然趨勢
    其中主要涉及破五唯、講質量、重滿意、講特色、看動態。首先,破五唯中指出:學科評估堅決破除「五唯」頑疾。評價教師不唯「學歷」和「職稱」,不設置人才「帽子」指標,避免以學術頭銜評價學術水平的片面做法。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設置「代表性學術著作」「專利轉化情況」「新藥研發」等指標,進行多維度科研成效評價。
  • 「唯論文」是高校評價體系的痼疾 「十不得」能否根治?
    尤其對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者來說,職稱評定、崗位聘任等都離不開論文這桿秤。但當「論文」前加上一個「唯」字,就讓學術研究籠罩上功利化的陰霾。   長期以來,「唯論文」是高校評價體系中揮之不去的痼疾。近日,教育部發布《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十不得」,旨在打破「唯論文」的不良導向。
  • 教育部整治「唯論文」亂象
    劃出「十不得」底線 教育部整治「唯論文」亂象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明確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包括不得簡單以刊物、頭銜、榮譽、資歷等判斷論文質量,防止「以刊評文」「以刊代評
  • 教育部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改革 明確十個「不得」 破除...
    本報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吳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
  • 教育部印發意見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不良導向
    教育部近日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不得簡單以刊物、頭銜、榮譽、資歷等判斷論文質量;不得過分依賴國際數據和期刊;不得將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引用率和影響因子等指標與資源分配、物質獎勵、績效工資等簡單掛鈎等10個「不得
  • ...十不得」能否根治「唯論文」痼疾_文化_中國西藏網
    光明日報記者 晉浩天 唐芊爾 楊 颯  論文對高校教師有多重要?尤其對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者來說,職稱評定、崗位聘任等都離不開論文這桿秤。但當「論文」前加上一個「唯」字,就讓學術研究籠罩上功利化的陰霾。  長期以來,「唯論文」是高校評價體系中揮之不去的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