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寶雞法門寺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

2020-12-15 經典大百科

中國早在魏晉南北朝時,就有求那跋陀羅(Gunabhadra)譯著《雜阿含經》和河內沙門白法祖譯著《佛般泥洹經》等佛經記載了供養佛舍利的內容,在南京、洛陽等地也先後建造了多座供奉佛舍利的阿育王塔;

隋文帝楊堅(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推行佛教普建佛塔使佛舍利在中國的崇奉走向鼎盛,但是當時關於法門寺佛指舍利的描述比較籠統不明,從「方骨」到「或見如玉,光白映徹」,之後才逐漸出現了「形狀如小指初骨,長寸二分,內孔方正,外楞亦爾,下平上漸,內外光淨……」、「鳳翔法門寺塔有佛指骨」、「……護國真身塔,塔內有釋迦佛指骨一節」等較確切的「佛指骨舍利」字樣;

關於佛指舍利的形制,唐代高僧、佛教南山律宗開山之祖釋道宣(公元596年4月初8日~公元667年10月)著作《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公元664年)記載有:「其舍利,開頭如小指初骨,長寸二分,內空方正,外楞亦爾,下平上圓,內外光淨。」;

1987年4月9日,陝西寶雞法門寺真身寶塔舍利地宮前室石門外出土由僧澈撰文令真所書的《大唐鹹通啟送岐陽真身志文》碑,記載有:「長一寸二分,上齊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隱痕。色白如雨稍青,細密而澤,髓穴方大,上下俱通。」,其所記佛指舍利的形狀與道宣《集神州三寶感通錄》相吻合;

1987年5月5日至12日,法門寺真身寶塔舍利地宮打開期間共出土4枚舍利,除經專家鑑定的真身佛指骨舍利外,還有兩枚白玉所制和另一枚高僧的舍利共3枚「影骨」,為了保護「靈骨」而和其放置在一起,法門寺也隨著這枚當今世界獨一無二、佛教界至高無上的聖物真身佛指骨舍利的出土而成為佛教著名勝地;

由於在歷史上,曾經先後有四位皇帝發動過毀佛、滅佛的事件,分別是公元819年(唐憲宗元和14年)韓愈寫下《諫迎佛骨》之前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公元408年~公元452年3月11日)、北周武帝宇文邕(公元543年~公元578年6月21日),和韓愈《諫迎佛骨》之後的唐武帝李炎(公元814年7月1日~公元846年4月22日)、後周世宗柴榮(公元921年10月27日~公元959年7月27日),史稱「三武一宗」,此間在中國的大部分佛骨舍利遭到毀壞,為了避免佛指骨舍利遭到損毀,於是不少僧尼製作了仿佛祖真身靈骨的附屬品「隱骨」;

佛指骨舍利「靈骨」之外的3枚為「影骨」,即「靈骨」之影應、應現,以證示「靈骨」之不滅。佛教界認為「影骨」與「靈骨」是不一不異的關係,卓越的佛教領袖、書法家、社會活動家與愛國主義者趙樸初(1907年11月5日~2000年5月21日)說:「影骨非一亦非異,了如一月映三江。」;

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靈骨」為左手中指,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上齊下折,長40.03毫米、上寬12.11毫米、上腔徑13.75毫米、下腔徑16.5毫米,重16.2克,為乳黃色,有似骨質的顆粒分泌物,出土時有星星點點的白色黴點附著其上,有裂紋,有蠟質感,當時因液體浸泡千百年骨質發軟而不能觸摸。

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

佛指骨舍利「靈骨」被用五重寶函包裝:

第五重寶函為盝頂鐵函,為鐵質,出土時已鏽跡斑斑呈深褐色,最初在此重鐵函之外還曾包裹著一層絲綢織物,因年代久遠而朽壞殆盡,僅可從殘片中識別出它原來的材質和紋樣;

第四重寶函為鎏金45尊造像盝頂銀函,緊套在第五重寶函之內,精美的函身上雕鑿有45尊在佛教界地位很高的唐密金剛界成身會曼荼羅造像,是目前全世界發現最早的密宗曼荼羅方壇場;

第三重寶函為雕花檀香木函,以銀包角,由於一千多年的塵封而全部朽壞;

第二重寶函為嵌寶石水晶槨,槨頂嵌有各一顆黃、藍寶石各一顆,槨蓋上雕有觀音菩薩坐像,由於原件裂痕嚴重難以修好,目前以複製品替代展出;

第一重寶函為壺門座玉棺,棺蓋雕有普賢菩薩像,玉棺之內供奉著釋迦牟尼佛真身靈骨舍利放於雕花棺床之上。

佛指骨舍利「影骨」之一被八重寶函包裝:

第八重金筐為銀稜頂檀香木寶函,呈精緻的黑漆正方體,長、寬、高皆為30釐米,通體以極珍貴的檀香木製成,雕花銀稜,內壁漆以烏黑髮亮的黑漆,函蓋上稜為銀質斜面,在被發現時已全部朽壞;

第七重金筐為鎏金四天王頂銀寶函;

第六重金筐為素麵頂銀寶函;

第五重金筐為鎏金如來說法頂銀寶函;

第四重金筐為六臂觀音純金頂寶函;

第三重金筐為寶鈿珍珠裝純金寶函;

第二重寶函為金筐寶鈿珍珠裝武夫石寶函;

第一重寶函為寶珠頂單簷四門純金塔,僅105毫米高,塔頂飛簷高翹,純金方臺塔座上有一僅11毫米高的小銀柱,用以套置佛指舍利。

1981年8月24日午夜,歷經多次損毀又多次重建的法門寺塔再一次在一陣撼天動地的巨響聲中轟然倒塌;

1987年4月3日~5月12日,文物專家在修繕佛塔時,意外發現了佛塔下地宮內的記事碑和物帳碑以及包含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銅浮屠、八重寶函、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等佛教至高寶物在內的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尤其是四枚「佛指骨舍利」的先後出土被文物工作者依次編號為最高等級的特一、特二、特三、特四號文物,沉睡千年的唐代珍寶重見天日;

2002年1月18日,八重寶函被列入國家文物局頒發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2004年法門寺地宮被聯合國評定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2006年5月25日,法門寺作為南北朝至清朝的遺址被列入國務院頒發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錄》;

2009年5月9日上午,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被永久安奉在歷時3年新建的148米世界最高佛塔合十舍利塔的地宮之中,只有逢節假日、重大佛事活動或農曆的初一和十五,才可用電動液壓升降機通過頂部蓮花中心藻井開啟裝置升至地面一層供人們瞻禮,合十舍利塔造型如同合十的雙手,牢牢的將舍利捧在手心。在塔內建有信息化、系統化、智能化的安保設施,構成了保護這枚特一級國寶無堅不摧的壁壘;

2014年10月11日,寶雞法門寺榮獲中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頒發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稱號;

2014年10月16日,第27屆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在寶雞法門寺舉行;

寶雞法門寺地宮中所出土的佛指骨舍利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獨一無二的兼有文獻記載和碑文證實的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聖物,史載人們熟知的唐代高僧玄奘法師去西天取經時請回了佛骨舍利,並密藏於代州武臺山、終南山五臺寺、泗州普光寺及鳳翔府法門寺等四大名寺,但是代州武臺山及終南山五臺寺之佛骨舍利被毀於唐武宗會昌5年的滅佛運動中、普光寺在康熙19年(公元1680年)陷於洪澤湖導致佛指舍利可能也隨之沉沒,因此在寶雞法門寺13層寶塔下埋藏了千年唐朝的「迎佛骨於鳳翔」佛骨竟然還能存在於宇宙間並能重現於人們眼前,令世界為之震動,法門寺佛祖真身指骨舍利作為中國現存的唯一佛指骨舍利,其宗教價值和文物價值無可估量。

相關焦點

  • 寶雞,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法門寺、周公廟一日遊
    這裡的陳倉,就是古時候的寶雞,也稱雍城,譽稱「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寶雞市區有個中華周禮文化主題公園,第一次到寶雞就去了這裡。這個形狀奇特的雕塑忘了叫什麼了。法門寺離寶雞90多公裡,自駕1小時15分鐘。法門寺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
  • 寺廟內珍藏世界唯一釋迦摩尼指骨舍利,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我國又是佛教大國,很多寺廟都是全國著名的旅遊景點,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承!今天小編就要介紹給大家一個神秘的寺廟,寺廟內珍藏世界唯一釋迦摩尼真身指骨舍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蹟」!這座神奇的寺廟就是法門寺,法門寺的地理位置處於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城北10公裡處的法門鎮上,距離寶雞市的直線距離大概也只有90公裡左右。
  • 被譽為「世界寺廟之最」,供奉佛骨真身舍利——法門寺
    法門寺,中國佛教聖地,世界寺廟之最,佛教徒心中至高無上地位寺院,聖潔無比,供奉釋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享佛教中無上尊榮。法門寺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法門鎮,距今有1900多年歷史。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陝西法門寺,聞名世界的佛教聖地,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寶雞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迄今有2700多年建城史,素有「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的美譽,境內的旅遊景點眾多,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法門寺」。法門寺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東漢明帝11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歷史,周魏之前叫「阿育王寺」,唐高祖時改為「法門寺」。
  • 陝西法門寺斥資50億重建「舍利塔」,如今成「世界第九大奇蹟」!
    說到佛教寺院,大家都不知道,佛教傳入我國後,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寺院林立,僧侶眾多,現在很多寺院的規模也空前巨大,崇山少林寺、洛陽白馬寺、寶雞法門寺、杭州靈隱寺、南京大報恩寺等寺院不僅規模大、知名度高,如今也是熱門的旅遊景點。
  • 季羨林考證過法門寺佛指舍利?你別騙我!
    前幾天,我看到一篇質疑法門寺佛指舍利的文章,還扯大旗,說「法門寺的舍利子是馬骨,學者季羨林考證過,科研成果發表在《考古動態》」云云。我特意查證了一下,沒查到所謂《考古動態》,卻查到季羨林讚嘆法門寺佛制舍利的文章兩篇,這下要讓某些人失望了。
  • 陝西省法門寺舍利塔,耗資50億重建,現已成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談到佛教寺院,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自從佛教傳入我國,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可以說寺院林立,僧侶眾多,如今許多寺院的規模都是史無前例的巨大,不僅崇山少林寺、洛陽白馬寺、寶雞法門寺、杭州靈隱寺、南京大報恩寺等寺院規模巨大,而且如今都是熱門的旅遊景點。
  • 法門寺地宮佛祖的真身舍利
    法門寺,在西安西面110千米的扶風縣內,塔在佛教中是珍藏舍利的標誌,法門寺塔就是一座佛教舍利塔,史籍中記載著法門寺塔下有地宮,裡面埋有釋迦摩尼的一節指骨舍利和無數珍寶。但後人一直無法判定這是真實的存在,還是虛幻的傳說。
  • 中國寺廟排名榜,你認為少林寺和法門寺哪座寺廟才能入選一名?
    但是還有一座寺廟,法門寺,法門寺(Famen Temple),又名「真身寶塔」,位於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寶雞市。據傳始建於東漢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約有1900多年歷史,素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周魏以前稱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時改稱「成實道場」,唐高祖時改名「法門寺」。法門寺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法門寺佛塔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
  • 陝西法門寺大揭密 為何充滿神秘色彩?佛指舍利如何重見天日?
    這一張張神秘而壯觀的「陝西名片」,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讓人自豪。 然而,在陝西寶雞市,還有一張「陝西名片」,那兒曾被譽為「關中塔廟始祖」,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第九大奇蹟」,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大會也曾在這裡舉行。 那就是法門寺。法門寺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城北10公裡處的法門鎮,東距西安市110公裡,西距寶雞市90公裡。
  • 擀麵皮VS臭豆腐,寶雞遇見長沙擦出了這樣的火花
    5月11日2018「寶雞·長沙」推介招商會成功舉辦將兩個城市連接在了一起。也讓長沙人領略到了咱寶雞的人文、歷史、美景、美食……譽稱「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是關中平原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關中——天水經濟區副中心城市 ,歷史悠久,是寶學(寶雞之學)所在地,有2700餘年建城史。在寶雞渭水流域,有寄居、生活著一支以農耕生產為主的氏族——姜炎族。其首領炎帝,號神農氏,為開創中華文明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為中華民族的始興和統一奠定了基礎。
  • 寶雞法門寺|小長假來臨,放鬆身心好去處
    法門寺文化景區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至今約有1900多年歷史有著"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法門寺文化景區依託法門古寺而建總佔地9平方公裡分為佛文化展示區和綜合服務區兩大板塊
  • 中國「最具性價比」旅遊城市,寶雞位居第一,被忽略的寶藏城市
    寶雞,為陝西省地級市,地處陝西關中平原西部,素有「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的美譽,其歷史非常歷史悠久,古稱陳倉、雍城,是一座有著27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文物古蹟遍布,曾在這裡出土了晚清四大國寶及中華第一古物石鼓
  • 一次修塔意外發現2500年前佛祖指骨舍利,曾有人為保護它自焚
    歡迎來到溜溜達達看世界之國寶系列,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中國唯一的一件特級文物-世上僅存唯一的佛祖真身指骨舍利。舍利是梵文,意為骨身或靈骨,在佛教中,舍利通常指佛陀,高僧圓寂後遺留下來的身骨,頭髮或遺體,火化時結成的結晶體,它被認為是佛家聖物。
  • 檔案揭秘釋加牟尼舍利子挖掘內幕 佛祖真身舍利藏法門寺
    據觀察者網了解,目前一枚佛祖真身指骨舍利藏於陝西法門寺。這枚法門寺地宮出土的佛骨真身舍利被認為世界上現存惟一的佛教聖物,法門寺也因此成為世界佛教朝拜的聖地。 50多年前,鎮江的一次考古在甘露寺修復鐵塔發掘塔基時發現地宮,地宮內石函中發掘出700多顆佛舍利,其中最珍貴的就是後來被學者證實的11顆釋迦牟尼佛祖舍利。
  • 好多人都說自己去過法門寺,其實是「假的」,真的法門寺很小
    法門寺,又稱法雲寺,位於陝西第二大工業城市寶雞市扶風縣,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據傳法門寺始建於東漢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周魏以前原名也叫「阿育王寺」,隋改稱「成實道場」,唐初改名「法門寺」,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
  • 寶雞「皇家寺」,安置釋迦牟尼舍利之地,被譽「塔廟始祖」
    寶雞,這個被譽為「炎黃故裡」的地方,文化繁榮經濟發達。歷史悠久的它曾經創造了無數的輝煌。也是寶學的所在地。2014年就因為當地常住人口的居多被列為陝西兩大百萬人口城市之一。其實寶雞的歷史底蘊深厚也是有原因的,陝西省境內一直以來都是人類古文物發掘出產最多的地方,當然它境內的寶雞也是不例外的。
  • 佛指舍利盛世重光30周年 法門寺與佛光山締結兄弟寺
    法門寺歷史悠久,寺塔建築莊嚴,寺中供奉的佛指舍利,更為稀世珍寶;唐代200多年間,先後有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養佛指舍利,朝野轟動;而佛指舍利1987年重現人間,照古騰今,舉世震驚。 學誠法師表示,星雲大師率團迎請法門寺佛指舍利赴臺灣瞻禮供奉,歷時37天,臺灣全島轟動,萬人空巷,日夜瞻禮,促成了中華民族血脈空前的融合與凝聚。在中華民族歷史上,佛教及法門寺曾做出突出貢獻,今後將繼續深掘佛教教義的深刻內涵、深入闡發法門寺文化及歷史的現代意義,回應習近平主席倡議深挖文物背後的文化和精神內涵,「讓文物活起來」,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 西安·旅遊 | 皇家寺廟法門寺 感受1400年大唐佛國盛世
    法門寺交通在西安大唐芙蓉園西門和城西客運站,每天有班車發往景區,1-2班/天。寶雞汽車西站,每天有多趟班車開往法門寺。始建於東漢,距今約1900多年歷史。以真身寶塔為寺院中軸,塔前是山門、前殿,塔後是大雄寶殿。法門寺參觀主要分老寺院,新寺院和博物館三部分,一般先進老寺院參觀,然後博物館,最後才是新寺院。PS:出於尊重,寺廟裡請不要拍照。
  • 去法門寺——拜佛祖舍利,賞女皇繡裙
    法門寺正門法門寺景區總共分為三個部分:法門寺(地宮在法門寺內)、法門寺博物館、合十舍利塔。合十舍利塔裡供奉的是地宮出土的佛祖的真身指骨舍利,只在法定節假日和周末對外開放,如果想去觀賞參拜的,一定看好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