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重大疫情在我國中部最大的城市武漢爆發,並迅速在全國各省市擴散,擾亂了我國正常的經濟發展進程,如今,雖然控制住了這場空前的自然災難,但是仍然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特別是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可謂是歷史罕見。
根據國家統計局本月17日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為206504億元,按照可比價計算的話,同比下降了6.8%,這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首次出現經濟上的大幅下滑,由於疫情期間停工停產長達數月,我國經濟受到損失最嚴重的第二產業,即工業和製造業類,同比下降9.6%,可想而知,第二產業佔比較高的省市受到的影響會更加嚴重。
既然全國經濟總體出現了下滑的局面,那麼可以預料的是,我國各省市的經濟數據也不會太好看。對此,我們統計了我國四大直轄市第一季度的經濟運行情況。(如圖)
可以很明顯地發現,四大直轄市第一季度的gdp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滑,經濟增量不增反而減。但從經濟增量上來看,上海作為我國第一大經濟城市首當其衝,與去年同期相比,gdp值下滑了500多億,是四大直轄市中下滑最大的城市,而這也將直接使得上海今年可能無法突破4萬億的經濟目標。
相對於上海而言,北京可能是幸運的,同樣作為與上海並肩而立的大都市,北京的疫情形勢並不上海輕鬆,甚至比上海管控的時間更長,然而與去年同期相比,北京的gdp只是下滑了320多億,在封控如此嚴謹的情況下還能保證經濟的有序推進,把損失降到最低,可以說已經是非常不錯了,不過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全年能保證增速達到去年的哪怕一半就已經很順利了。
處於西部地區的重慶無疑是四大城市中經濟損失最小的,首先從增量上來看,同比下滑了207億,經濟損失甚至比天津還低,而從增速上來看,增速下滑了不到4%,而上海的負增長則超過了6%.
天津可能是四大直轄市中最失落的城市,也是損失最大的城市。雖然從增量上來看,天津的gdp與去年同期相比,只下滑了200多億,而上海則超過了500億,北京也超過了300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截止到去年年末,天津的gdp規模不到上海和北京的一半,也比重慶少了9000多億,在這種情況下,gdp下滑的規模卻超過了重慶。這一點從增速上也能看出來,天津是四大城市中唯一一個名義增速下滑超過7%的城市,而在目前已公布的省市區當中,天津的負增長增速僅次於疫情最嚴重的湖北地區。這對於本來經濟增長就陷入低迷的天津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如果所料不錯的話,天津今年很可能被南京超越,迭出gdp前十大城市行列,當然這還得看今後疫情對經濟的走向。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第二個季度,各大城市會有序復工復產之後,經濟增速可能漸漸恢復至正常水平,但是第一季度造成的影響仍然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