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物進化至今,生物圈中的繁殖方式多種多樣,有無性繁殖、有性繁殖等形式。單單就人類個體而言,如果僅僅只有雄性是無法誕生後代的,必須依靠雌性的幫助。那回到生物進化的最開端,動物的兩性是先有雌性還是雄性呢?
首先,生物最原始的生命形式就是單細胞生物。它們只有一個細胞,結構簡單,繁殖的方式也很簡單,即無性繁殖。只需要將細胞分裂,一個變成兩個,這種繁殖方式在生物進化的最早時期是普遍的生存方式。而這些細胞都是無性的生物。
雖然繁殖方式簡單快速,但對於異常激烈的自然環境來說,這種以自我複製為基礎的生殖方式有很大的弊端。因為複製過程的精確,與母細胞沒有多大的差異,導致後代沒有競爭優勢,這種後代的克隆體如果遇到惡劣環境很難進化。因此,無性生物在生物進化的初期很容易遭遇到滅絕。
即便如此,在大自然的演化下,生物也漸漸的適應新的環境。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有一些無性生物開始學會了無性的性行為。也就是說,雖然這些生物個體是無性的,但是他們還是能夠進行某一些類似性行為的活動。這為兩性的出現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轉折點。
不僅如此,單細胞與單細胞相互接觸後通過細胞壁傳遞物質,這些物質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為單細胞應對惡劣環境提供更強的能力。比如抗生素的產生,兩個單細胞分泌的抗生素可以為後代帶來更強大的抗藥性,進而保障細胞生存能力。而對於醫生來說,這種單細胞卻是最令人頭痛的,因為其分泌的物質的抗藥性太強大,很難找到很好的解決辦法。
其實,環境是對動物而言最大的挑戰,而兩性的出現也是應對環境發展的必然趨勢。像蚜蟲可以通過孤雌繁殖,即只有雌性就可以完成生殖,而後代多半也都是雌性。因此,在進化的早期,雌性的生物是可以單獨的在生物圈中生存而不用依靠雄性。而雄性卻並沒有能力單獨生育後代。不過,為了抵抗寒冷的季節,蚜蟲通過受精卵的形式去維持後代的生存。一般會選擇在春天或秋天產生雄性個體,進而再與雌性個體進行有性生殖。
總而言之,在激烈殘酷的自然環境中,單細胞的生殖方式也在逐漸地發生變化,這種變化順應了進化的趨勢。在這個過程中,雌性動物具有單獨生殖的能力,很明顯生物圈中最早出現的也應該是雌性,只是這種雌性,也是在無性生物中繁殖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