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的是燈籠 品的是文化(非遺年集·燈彩)

2020-12-17 央廣網

汴京燈籠張博物館內展出的燈籠。 霍亞平攝

年宵佳節,到哪裡欣賞多彩的花燈、精妙的技藝?

正在開展的第二十五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位於四川省自貢彩燈公園內,22米高的孔雀燈組、14米高的錦鯉燈組、長90米的大紅燈籠燈組等等齊亮相,好熱鬧!

中國彩燈博物館也坐落於這個風景秀麗公園內。館體建築鱗次櫛比,形成一組巨大的彩燈建築群落,具有濃鬱的民族風格。博物館包括序廳、中國彩燈歷史、中國彩燈風情、自貢燈會四部分基本陳列,展現了一軸中國彩燈文化儀態萬方的瑰麗畫卷。

目前,中國彩燈博物館館藏戰國至近代燈史文物59件,收藏江蘇、浙江、廣東、福建等地彩燈59件,日本、新加坡等國彩燈12件;收藏自貢現代彩燈55件、現當代名人書畫作品50件。在這裡,不僅領略自貢彩燈的風採,還在東西薈萃、南北交融的彩燈奇觀中感受華夏彩燈的風情。

在八朝古都開封,一條名為「理事廳」的老街上,還有一家私人博物館——「汴京燈籠張」。這個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原本是張家祖宅。2011年,非遺傳承人張俊濤全家搬出老宅,將其改建為燈籠博物館。館舍分上下兩層,樓下陳列花燈歷史圖文、傳統竹骨花燈、無骨花燈和老式燈具。上二樓,可見燈籠製作工具、精品燈盞、民間門楣,還可在手工製作間,親手做一盞花燈。數一數,樓上、樓下懸掛100多個品種、400多盞的花燈,免費供人品評。

大清早,這裡就迎來了一批小學生參觀者。

「作為中國人,了解傳統節日,掌握民族技藝,是我們的責任。」博物館館長張俊濤每次講解都因人而異,絕不拘泥。

在老屋客廳,張俊濤介紹,「汴京燈籠張」的扎燈技藝是清代藝人張太全所留,傳至父親張金漢,已是第六代。2000年開始,在父親帶領下,張家投入30萬元,搜集各地資料,研究復原古燈,恢復了千眼千手佛燈、走馬燈、立體汴京八景無骨花燈等近50種傳統古燈,並不斷創新形式、內容。2008年,這一技藝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滾球燈、寶傘燈、雙魚燈、千手觀音燈……最大的燈高達2.5米,最小的燈只有四五釐米,或靜或動,各放光彩,把博物館映襯得五彩斑斕。

同學們走進老式燈籠製作工具展區,看「燈籠張」祖傳的木版印刷工具、手動軋紋機。5種木版,一層一層拓印花燈紋飾,才能形成美麗的宣紙燈皮。

到博物館,不僅開眼界,而且學動手。張俊濤為同學們準備好了小型花燈製作工具和材料。先扎骨架,再粘籠布,添加絹花……40多分鐘過去,學生們終於做成了小花燈。撥開花瓣葉片,把蠟燭模型光源放入燈籠,一盞盞花燈亮了起來。

張俊濤說:「祖輩做花燈,是為了謀生;現在做博物館,想向更多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博物館免費參觀,每年接待參觀者2萬多人次,以遊玩團、學生為主。

相關焦點

  • 好燈籠 代代傳(非遺年集·燈彩)
    那些參加燈展的大型燈籠,製作工序更繁雜,費時更長。」張俊濤說,製作萬眼籮燈時,必須用繡花針,一針一針刺燈皮,刺出上萬個小洞,以便透出亮光。  眼見易,動手難。製作燈籠,需要耐心、細心。粘貼燈籠布,每片必須從下而上;梳理竹篾骨,籠布多1釐米也要剪掉。同時,製作者還要有匠心、善創新,在燈人設計、燈皮繪畫等方面,融入傳統與現代元素,精巧構思。
  • 賞的是燈籠 品的是文化
    正在開展的第二十五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位於四川省自貢彩燈公園內,22米高的孔雀燈組、14米高的錦鯉燈組、長90米的大紅燈籠燈組等等齊亮相,好熱鬧!中國彩燈博物館也坐落於這個風景秀麗公園內。館體建築鱗次櫛比,形成一組巨大的彩燈建築群落,具有濃鬱的民族風格。
  • 過年玩燈籠宣傳非遺文化
    原標題:「嘿,我小時候就玩這種燈籠!」   76歲的海澱區非遺「小燈張」第二代傳人張雙志,一早就趕到了位於東嶽廟內的北京民俗博物館。「這過年啊,正是玩燈籠的時候,也是宣傳非遺文化、老北京文化的好機會,咱得早點兒來,早點兒準備。」
  • 非遺相伴迎國慶,燈火月影賞中秋——廣東推出節慶「嘆」非遺中秋...
    值此人間好時節,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推出了節慶「嘆」非遺:「月滿中秋 燈賞華誕」中秋國慶系列活動,為市民群眾提供國慶出遊新方案。本次系列活動包括「月滿中秋 燈賞華誕」主題燈彩藝術作品展、「解碼非遺」體驗課和「雲賞非遺」專題展播三個版塊。
  • 【品非遺】賞非遺 品文化 購特產 秀湖水街(國際)非遺手藝特色小鎮...
    【品非遺】賞非遺 品文化 購特產 秀湖水街(國際)非遺手藝特色小鎮正式開街 2020-09-29 17:5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元宵節各式花燈齊聚朝陽公園 特色「非遺」成亮點
    人民網北京2月20日電(記者 高星)門前迎賓兔爺燈惟妙惟肖,上千盞傳統大紅燈籠喜慶熱鬧,「網紅」兵馬俑燈籠璀璨奪目,國家級非遺項目麒麟獻寶燈、孔雀燈造型別致……正月十五「元宵節」當晚,2019朝陽區「點亮春天 閃耀朝陽」
  • 首屆天府芙蓉園國際燈彩節正式重啟亮燈
    人民網成都3月30日電 (王軍)3月28日,首屆天府芙蓉園國際燈彩節正式重啟亮燈,成都市民最關注的春季踏青去哪兒「耍」,得到了完美的答案。告別遺憾,迎接新光,城市之光終將踏春而來,天府芙蓉園為市民遊客帶來一場「春夏」遊園賞燈的極致體驗。
  • 首屆「天府芙蓉園國際燈彩節」1月17日亮相成都
    成都市武侯區將用一場盛大的新春文化活動給你答案。1月2日,記者從武侯區獲悉,首屆「天府芙蓉園國際燈彩節」將於2020年1月17日至2月16日在天府芙蓉園盛大開幕。屆時,一場情與景相融、歡樂與幸福、觀賞與娛樂兼具的「成都年 世界範兒」的視覺盛宴,即將在2020年新年期間精彩呈現。
  • 非遺迎新春 年味滿校園:汴京燈籠張非遺傳統文化走進理事廳街小學
    2021年1月7日,由順河回族區文化和旅遊局、區文化館主辦的「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在理事廳街小學開展,我們有幸請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汴京燈籠張」第七代傳承人張俊濤先生,張俊濤先生為我們講解了汴京燈籠張傳統製作工藝,並傳授我們簡單的燈籠製作技術。講解中張俊濤先生對學生們深切說:我們中國人,要過中國節,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 【玩轉蒲江·雪山小城】觀雪山、品佳餚、賞非遺,​大塘鎮一日遊線路出爐!
    來到大塘鎮「么妹燈」非遺文化公園可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景點在這裡>「么妹燈」非遺文化公園是大塘鎮依託洪福村新村建設打造的鄉村文化公園,有濃厚的川西傳統文化氣息,更有非遺文化牆「網紅」打卡地走在「么妹燈」非遺文化公園
  • 國際燈彩節吸不吸引你?
    首屆天府芙蓉園國際燈彩節 3月28日,首屆天府芙蓉園國際燈彩節正式重啟亮燈。此次天府芙蓉園首屆國際燈彩節,有別於其它傳統燈彩活動,打造了春季遊園賞燈全新燈彩體驗。 除充分展示非遺燈彩技藝之外,天府芙蓉園舉辦此次燈彩節,以成都「芙蓉」文化為根本,充分融合神話、國內外文化藝術,用全新的方式述盡成都的前世今生,真正做到「芙蓉園·話成都」。
  • 首屆天府芙蓉園國際燈彩節「重啟」點亮
    3月28日,首屆天府芙蓉園國際燈彩節正式重啟亮燈,成都市民最關注的春季踏青去哪兒「耍」,得到了完美的答案。受疫情影響稍作暫停後,城市之光踏春而來,為市民遊客帶來一場「春夏」遊園賞燈的極致體驗。原創神龜IP再次引領遊客開啟一場奇幻世界的燈彩之旅。在這場燈彩盛宴中,歷史與現代、國潮與國際、非遺與科技、動漫與網紅交相輝映,三國文化、唐宋文化、上古神話與世界童話等豐富的內容將在絢麗多彩的燈彩中上演。
  • 首屆天府芙蓉園國際燈彩節1月17日亮相成都,購票攻略搶先知
    天府芙蓉園國際燈彩節於1月10日正式開票啦。作為中國最會玩的城市,成都1月17日將迎來奇幻實景大片——首屆天府芙蓉園國際燈彩節。  燈彩集團作為G20峰會的團隊,集世界頂級技術和中國非遺工藝,為燈彩節創作了超級IP龜畫芙蓉。  吉祥神龜  據民間傳說,周朝年間成都初建城時,地基不穩,屢建屢塌,後出現一神龜,引路建成成都,而神龜指引的路線就是一朵芙蓉花,,成都故名「蓉城」,並進入了穩定興旺的幾千年發展。
  • 2019廣州國際旅遊展上 燈彩文旅詮釋大灣區文化協同戰略思路
    2月21日下午,以「文化點睛——文旅融合時代的戰略選擇」為主題的高峰論壇在廣州國際旅遊展覽會舉行。香港特區政府旅遊發展署專員黃智祖、環球影城創意公司(奧蘭多)副總裁Paul Osterhout、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院長林煥傑、著名文旅營銷實戰專家熊曉傑、領易諮詢總經理鄒毅、燈彩文旅董事長陳小華和小鎮生活研究所創始人李婷等多位文旅大咖,共同探討文旅未來新機遇。
  • 首屆天府芙蓉園國際燈彩節盛大重啟,殿堂級光影藝術再次閃耀成都!
    此次天府芙蓉園首屆國際燈彩節,有別於其它傳統燈彩活動,打造春季遊園賞燈全新燈彩體驗。 除充分展示非遺燈彩技藝之外,天府芙蓉園舉辦此次燈彩節,以成都「芙蓉」文化為根本,充分融合神話、國內外文化藝術,用全新的方式述盡成都的前世今生,真正做到「芙蓉園·話成都」。同時可以踏青賞花,充分感受城市春日的微度假生活,充分展現成都「舒適安逸」的城市性格。
  • 元宵節到正定新城鋪賞燈去!
    2019正定縣新城鋪鎮元宵燈展將於元宵佳節精彩呈現屆時賞燈展,品美食,觀非遺…為大家營造一個歡樂祥和的元宵佳節2019年2月17日(正月十三)—2月20日(正月十六)持續4天,全程免費!
  • 秦淮燈彩藝人列為200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候選人
    據悉,「中國非遺年度人物」遴選自2017年至今已連續舉辦四年,旨在盤點過去一年中為非遺保護傳承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標誌性人物,遴選在非遺領域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堅持保護、繼承、弘揚、振興,並有效保護非遺、確保非遺生命力,以及在疫情防控期間,結合自身工作,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或在復工復產方面有突出貢獻的代表性傳承人。
  • 趕大集賞非遺 去平山過個原汁原味的農村年
    活動將跨越臘月、正月兩個月,將平山過年的傳統習俗集中展現出來,再加上賞冰、滑雪、泡溫泉、紅崖古鎮趕大集,給廣大遊客開啟別具特色的年節休閒度假模式。五大主題活動包括:紅崖谷趕大集、新春祈福健步走、接財神聚會玩、元宵花燈遊園會以及「平山年味」攝影大賽等。紅崖谷年俗大集,感受熱鬧大集,品嘗美味小吃;溫塘溫泉裡去塵迎新,迎來新一年健康好身體;新年祈福健步走,祈福健康放鬆身心;正月初五接財神,體驗平山民俗表演;元宵節花燈遊園會,猜燈謎、遊燈園,邂逅平山美景。
  • 解鎖節慶新「姿勢」,到省文化館賞花燈感受非遺魅力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 通訊員 李曼霞)節慶賞花燈,自古以來便是雅俗共賞的娛樂消遣活動,而燈彩藝術則是嶺南民間藝術的傑出代表。10月1號,節慶「嘆」非遺中秋國慶系列活動——「月滿中秋 燈賞華誕」主題燈彩藝術作品展在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一樓展廳開展。
  • 大紅燈籠:吉祥喜慶的中國文化符號
    大紅燈籠掛起來,這是中國傳統的文化形式,它象徵著闔家團圓、紅火興旺和幸福吉祥,能增添喜慶氣氛。大紅燈籠掛起來,這是中國傳統的文化形式,它象徵著闔家團圓、紅火興旺和幸福吉祥,能增添喜慶氣氛。大紅燈籠掛起來,這是中國傳統的文化形式,它象徵著闔家團圓、紅火興旺和幸福吉祥,能增添喜慶氣氛。大紅燈籠掛起來,這是中國傳統的文化形式,它象徵著闔家團圓、紅火興旺和幸福吉祥,能增添喜慶氣氛。扎紅燈、買紅燈,是一種帶有濃濃年味的傳統習俗。每逢春節,象徵著闔家團圓、紅火興旺和幸福吉祥的紅燈籠是家家必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