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平靜,過慣了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猶如一潭死水,永不興波。其實,我並不奢望不平凡的生活,只是在喜歡上戶外活動之後,仿佛一粒石子投入水中,激起層層漣漪,讓我心湖蕩漾。
一直想登草璉嶺,但之前好幾次都與她擦肩而過。周六(6月13號)早早起床,前往「洛河源」。
出發時天氣晴好,先天的陣雨,使得清晨的空氣格外清新。可隨著汽車的前行,天漸漸被雲層籠罩,心中不禁咯噔了一下:「我真的就沒有在草璉嶺上欣賞藍天白雲的命嗎!」
抵達山下的洛水源頭時,四周樹木茂盛,青草蔥蘢,頭頂藍天白雲,陽光正好。領隊在帶領大家做身體拉伸時,望著山頂說:今天大家幸運啊,草璉嶺一定會看到壯觀的雲海!
隨後,隊友們便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急切地向山上進發。
沿石頭滿地的山路,循洛河源流溯溪而上,水流清浚,潺潺流淌。夾岸山崖含翠峭立,不時有叢叢山花傍溪笑臉相迎。
溪水時緩時急,遇地勢陡峭、山勢突兀時,激起雪白的浪花,如白絲碎絹,配以青石斑駁綠苔,恰似一幅美麗的畫卷。驢友輕聲笑語,令人心曠神怡
路越走越陡峭,溪谷也漸漸加深,山路忽左忽右,不時有懸崖斷壁。好在已有人臨溪而架木橋,遇崖而立懸梯,碰石而鑿狹道,上山的路才得以延續。山中林木遮天蔽日,晨露凝重欲滴,道路溼滑難行,眾人謹慎前行。
走了多少道坎,轉過多少個彎,突然水聲轟鳴,循聲而望,只見一瀑布飛流而下。溪水從崖坎上跌落,二疊騰躍,水流湍急,飛花濺玉。青黑的巖石上綠苔片片,綠樹掩映,溪水與周圍景色完全融合。水流衝擊著巖石,在低凹處匯集成潭,清澈見底
大約攀登了十二、三架懸梯,慎過了六、七座木橋,走完了水路,心裡一下子輕鬆了許多。我們開始遠離溪谷,逐漸上行。
沿林間小道繼續攀升,鑽過蜿蜒曲折的箭竹林,透過樹叢上方不遠處就是石海,只見一片亂石如瀑布奔流而下,似冰雪覆蓋山間,這就是草璉嶺的奇觀——石海。
石海亂石堆積,大小不一,綿延數裡。亂石表面,地衣斑駁,崎嶇難行,有些石頭稜角鋒利,為防扭傷、割傷腿腳,大家手腳並用,謹慎前行。
爬過石海,又走上灌木叢間小道,便很快來到埡口草地。當我們抬頭向高處望去,只見山頂雲霧縹緲,山巒時隱時現。
終於登上山頂,一眼望去,遠處,奇山兀立,群山連亙,蒼翠峭拔,雲遮霧繞;近處,芳草碧青,柔軟如毯,鮮花怒放,松林如海,大家興奮不已。山頂上純淨的空氣讓人瞬間釋放了疲憊。
剛一站定,一陣涼風從山後升騰襲來,濃重的雲霧瀰漫在天地之間,好像從天上降下了一個極厚而又寬大的窗簾,把我們團團裹住,視線全被霧氣遮擋,仿佛空間裡就只有眼前這麼大。眨眼功夫,雲霧又悄然離去,我們轉身望去,山巒迭翠,莽莽蒼蒼,山腰間雲霧似乳白色的薄紗,如夢、如幻、如詩、如畫,揮不走,扯不開,斬不斷,使人有種飄飄然乘雲欲歸的感覺。這真是:無山不飛雲,無霧不繞山。
在水墨色的雲霧裡,滿眼是蒼翠的綠,仿佛心靈也在這裡被洗刷乾淨,只是能見度太低,不遠處的樹木、行人已變得影影綽綽。絲絲清涼,直沁心田,讓人感到的不是愜意舒適,而是陣陣山風襲來,冷得打顫。
如此天氣,絲毫沒有影響驢友們的興致,每爬到一處峰頂,心中都會為自己吶喊,就像越過重重艱險抵達最高處的滿心喜悅,這種愉快感、舒適感,不同於其他旅遊景點,只有在草璉嶺上才會有。不約而同地大家加快步伐,不到瑪尼堆誓不罷休。
剛準備下撤時,突然間豆大的雨滴在頭頂猛敲,很快就雨水四溢,山路泥濘,腳下不斷打滑,大家渾身溼透,連滾帶爬,多數人都不止一次地被摔倒。
雨水和汗水混合在一起,從額頭到臉頰,再流入脖頸,也顧不上去擦,鞋襪已經溫透,任憑它在泥沙中踩踏。
雨逐漸小的時候,我們終於下山了,大家在溪水中洗刷泥鞋,衝去登山杖上的泥巴。回望山間,剛剛被雨水衝刷過的山巒青翠欲滴,更加秀美。
此次草璉嶺之行,我們雖沒有看到藍天白雲,但卻欣賞到了雲山霧海的壯麗多變,讓我們感嘆於這大自然的用心以及雲霧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它的豐富多彩,變幻莫測,給這群山增添了無窮的魅力,讓人樂此不疲,流連忘返。
草璉嶺,我還會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