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彭州石筍山徒步登山,探尋100米高的石筍,深山裡差點迷路

2020-08-29 笑天貓

2020年6月13日星期六,今天準備出去耍但是到現在還不知道要去哪裡,我把車停在公路邊,正在網上到處搜尋可以去爬山的地方。要去爬山當屬彭州了,山高林密原始森林也多,還都是未開發的原滋原味好山,我在網上幾個旅遊博主發的視頻裡看了又看,到7點多都還沒有決定去哪裡,我看時間已經比較晚了,就趕快選擇了一個,不然過去的時候就晚了,最終決定去的是彭州石筍山,聽說山頂有近百米高的石筍。

接著就開車出發,由於是臨時決定的,所以並沒有像往常那樣準備那麼充足,但是最基本的準備還是有的,足以保障正常的登山。高速收費以後我就不走高速了,一是不趕時間、二是為了省錢、三是可以看沿路更多的風景,最終我經過國道、省道、村道到最後的鄉道,穿來穿去終於來到了彭州湔江河谷景觀大道那條公路上。一到這裡頓時感覺空氣清新起來了,景色也好起來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氣太熱的緣故,往這邊山裡跑的人太多了,一個普通的星期六竟然大堵車了。


堵車了

到彭州已經10點半左右了,因為堵車又耽誤了一些時間,還好堵的時間不是很久。接著就向大坪村前進,路還是很好走的,走這邊的人和車都非常的少,感覺有那麼一點點孤單哦,很快就跟著導航來到了大坪村村委會,還有專門的班車到這裡,交通很方便。再往前面一點就是進山公路的入口,在那裡有一個欄杆,不過我去的時候欄杆沒有放下來也沒有人阻攔,我就直接開進去了。裡面的公路相對窄一些是單行道,彎道較多也比較陡,有些地方還是比較寬,錯車是沒有問題的,到這裡面去的車不是很多。

大坪村進山公路入口

其中有一截爛路,我以為後面都是這樣的路,實際上不是這節路只有10多米那樣子,後面的路都是比較好走的。我先是按照導航直接開到了登山入口,但是到這裡才發現沒有地方停車,來時我在下面一點看見有一個荒廢的院子裡可以停車,所以我就在這裡倒車把車開到了院子裡。

我原以為前面都是這樣的路,實際上只有10米這種路,也是走到這裡下起了小雨,運氣太不好了


就是這個荒廢的院子,可以免費停車,距離登山入口很近

然後在這裡換了衣服鞋子整理了一下登山工具,我就背著背包進山了,登山入口在公路拐彎處,這裡還有一戶人家,並且還有一面磚砌的牆,上面是空白的,辨識度非常高。我提前下好了軌跡,按照軌跡很快就找到了登山入口。


登山入口處的一戶人家,可以買土雞蛋

這裡就是登山入口,有面牆

裡面的道路很小可以用羊腸小道來形容,路兩邊長滿了綠色植物。剛進去一段有當地村民栽的經濟作物好像叫黃連,上次在鐵瓦殿下山的時候問過當地的村民,上面都蓋有一層黑色隔熱膜。再往前走不久遇到一個岔路口,在這裡靠左走,一路上有很多蜘蛛網,今天應該還沒有人走這條路上山,因為蜘蛛網還是完好如初的,還有非常多蚊蟲在眼睛、耳朵邊飛來飛去非常的煩人,還好戴了一條魔術頭巾能把耳朵遮一下,感覺好多了。


植被茂盛一片碧綠

接著前行會經過一個水溝,水非常清澈,有村民在這裡排了一根水管取水,真的是天然礦泉水。水溝前面的路就非常的陡了,由於下了雨還很滑,上了陡坡就出現了一排高大筆直的杉樹林,穿過樹林眼前豁然一亮出現了一大塊平地,當然長滿了碧綠的植被。接著又是岔路口還是靠左走,在這裡的山坡上有幾棵被砍的樹,這些都是經濟林木。接著就是穿越茂密的森林了,這上面的路更是雜草叢生,植被基本上把路快要遮完了,不過還好能看出這是一條路。走著走著突然出現了一條泥巴公路,不過一般車是開不上來的,穿過公路我就繼續沿小路往前走,發現前面的路並不好走,我想了一下還是沿著公路好走一些就馬上掉頭回到了公路,公路一直通向大山深處,路的左邊也是一大片平地,很快走到了公路盡頭,看見有幾個村民在這裡砍樹,有些樹已經砍好放在公路邊了,上山一直沒有遇見人,終於遇見兩個砍樹的人了,安全感倍增。


水溝取水點


杉樹林


泥巴公路是不是很漂亮


公路盡頭,已經砍好的樹了,從這裡左手邊上山

我從公路盡頭左邊爬上山坡度還是有點陡,上來後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這邊有很多杉樹只砍了一半,就是沿著樹砍了一圈沒砍完並且把下面一截的樹皮颳了,剛看見時我並不知道這是為什麼,後面我想了一下,應該是用這種方式使樹死亡,然後等樹幹了再來砍,這樣運輸要輕一點,然後樹也不用再找地方晾乾了(這是我的個人見解不知道對不對)。這上面的路基本上都被植被蓋了,需要用登山杖把植物撩開才好走一些,我現在是完全置身於森林之中,全部都是一片碧綠。這時雨下的更大了,風也很大一陣一陣的,你能感覺到風嗚嗚的從遠處跑過來的感覺,這種感覺應該只能在山裡才能感覺到。大部分雨和風被高大樹木遮擋了,落下來的只是一小部分了,所以你不會感覺到雨非常的大,不過地上、兩邊的植物都已經全部打溼了,當然褲子鞋子外面也溼了,還好鞋子是防水的裡面沒溼,一直說去買一根防水的登山褲但是沒買,下次一定要去買一根。


砍了一半的樹


森林之中,一片碧綠


看這路被植被都蓋了


這是樹上掉下來的果子,不知這樹叫什麼名字

往上走又看見了天空,並出現了一間樹木搭建的小房子,已經非常破敗了,門上還上了鎖。屋子旁邊一大堆登山者留下的垃圾,也是很久以前的,看樣子最近是沒有人來這裡了。


前面就能看見天空了


美麗的天空


破爛小木屋


繼續往上面走,路兩邊植被比下面的更深了,幾乎把路都遮擋完了,只有硬著頭皮往上走了。這裡有一截路是可以看見天空的,這時候太陽出來,天空很藍一半是蔚藍的天空,一半是碧綠大山很是漂亮。在這裡喝了點水休息了一下,山中鳥鳴聲不斷甚是好聽,不過我一個人走到這個位置還是有那麼一點害怕的,因為一個人位於巨大的深山老林之中,那種害怕自然而生。


你能看出路在哪裡嗎


看看這路


這裡是整個山裡風景比較好的地方


山裡唯一自拍照

休息了一下繼續前行,已經走了三分之二的路了,後面的路況很差,很快又完全進入了山中,樹木遮天蔽日,連天空都看不見了,非常的陰暗,並且裡面是一個很大的平地視野開闊,給人一種陰森森的感覺。我一直往前走,出現了一個T型路,我拿出軌跡不斷的比對方向,感覺這裡很容易迷路就在這裡的樹上刻了兩個標記。看軌跡發現向左走是對的,我就沿著路跡向左走,不過走了一段路程發現方向又錯了,這時軌跡圖指向的是正前方,但是我仔細看了正前方,並沒有在地上看見前方的路跡,雖然前方是一片平坦開闊地,但是我不敢貿然前行因為越是平坦的地方越容易走偏,考慮到現在已經是下午14點多,時間也比較晚了,還有三分之一的路程要走,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個人確實比較害怕,綜合各種因素我就決定下山了,回到我做標記的地方,從原路下山了。


上面的路不好走哦


遮天蔽日,一種陰森森的感覺


走到這裡感覺有點害怕


到這裡就準備下山了,只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

這是我目前為止去過的唯一沒有成功登頂的山。

本集文章的視頻已經上傳,點擊文末了解更多觀看,歡迎關注、點讚、轉發、讚賞,我是笑天貓一個喜歡自駕旅行,徒步登山的大叔。

相關焦點

  • 徒步穿越大東山石筍嶺,不愧是廣東最峻美山峰!
    驢友們之所以把「大東山」稱為石筍嶺,那是因為這座山峰散落著很多千奇百怪的花崗巖巨石,遠遠望去宛如數不清的石筍直插藍天。(大東山石筍嶺)絕大多數驢友登頂石筍嶺,都是先登頂東嶽山,然後再穿越過去石筍嶺走一條環線。這條環線徒步裡程約18公裡,累計爬升1300米左右,一般體力者耗時約12小時,登山強度5星。
  • 千島文史|尋訪岙底陳千年石筍
    歲月變遷,滄海桑田,曾經「千柱落地」「千僧供齋」的翠蘿寺,早已是陳年舊事,繁華落盡,給後人以寂寂的沉思,而今在岙底陳還能尋得見的古蹟,恐怕只有位於翠蘿寺後的二株千年石筍。千年石筍所在的那座山,清光緒六年《定海廳志》名之為「石筍尖」,旁邊標有「翠螺山」「翠螺寺」。
  • 徒步登山觀雲海
    關於石筍山,你了解多少呢?石筍山因直插雲霄,形如石筍的男女石筍峰而得名,素有「西部情山,福地仙緣」的美譽。石筍山是八仙之首鐵拐李羽化登仙之處,全山廟宇眾多、香火繁盛、底蘊深厚,「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形成了石筍山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山中的雲霧坪古寨防禦遺址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是南宋抗蒙四川地區重要的軍事據點。
  • 可觀「筍江月色」未知石筍由來
    山邊有露天祭壇,歷代泉州知府、知縣,每年春秋兩次在此祭風雲、雷雨、山川之神,以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故將此地稱為「山川壇」,此壇現已不存。小山既似靈龜,祭壇又是聖地,因此在古代人們的心目中,這裡是莊嚴肅穆的地方,石筍就不知道是何年何月建於此地。  如今,過了臨漳門,即可探訪到石筍。
  • 麗水景區介紹:石筍仙蹤
    石筍仙蹤在兩石筍相距300餘米,中有呂祖師廟,清道光年間重修後易名秀峰觀。  石筍仙蹤四周林木蔥鬱,白牆青瓦掩映其中,更顯幽靜脫俗,石筍山前臨松陰溪,山光波影,一碧萬頃,三兩農舍隱現於溪邊叢叢鳳尾竹之中,耕牧之趣、垂釣之樂,令人陶醉,舊稱小桃源。
  • 徒步登山觀雲海……
    雲霧靄靄,纏繞山脈之巔 群山連綿,氣勢磅礴 目之所及,皆為美景 關於石筍山,你了解多少呢?石筍山因直插雲霄,形如石筍的男女石筍峰而得名,素有「西部情山,福地仙緣」的美譽。 石筍山是八仙之首鐵拐李羽化登仙之處,全山廟宇眾多、香火繁盛、底蘊深厚,「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形成了石筍山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山中的雲霧坪古寨防禦遺址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是南宋抗蒙四川地區重要的軍事據點。
  • 國慶遇中秋,再遊石筍溝
    遊石筍溝一溝綠水如雷吼,兩岸青山似斧削。荒草叢生迷小道,巨石高聳入雲霄。險峰錯落千重遠,絕壁橫生萬丈高。約友來拍石筍照,閒遊賞景盡逍遙。對於石筍溝之名,在全國各地可能比比皆是,但我今天要說的石筍溝,是位於遵義市播州區新民鎮與
  • 石筍的「年輪」
    石筍與環境——石筍紋層形成的環境機理初探[J]. 中國巖溶,18(3):197-205.2. Genty D,Quinif  Y . 1996.石筍礦物類型、成因及其對氣候和環境的指示[J].中國巖溶,29(3):222-228.9. Fairchild I J, Treble P C. 2009. Trace elements in speleothems as recorder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J].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28:449–468.
  • 鐘乳石和石筍有什麼不同?
    但當一位探險家心不在焉地欣賞著洞穴裡閃閃發光的美景時,另一位探險家卻急切地喊道:「小心那顆石筍!」探險家抬頭一看,但不幸的是他犯了一個可怕的錯誤--他把鐘乳石和石筍弄混了,一秒鐘後,他踩到了一塊珍貴的石筍,把它弄碎了。
  • 石花洞石筍成為北京「千年溫度計」
    自春秋戰國以來2650年間北京夏季溫度,逐年記錄在石花洞的一塊石筍裡。石筍記載的溫度顯示,北京地區氣溫自1600年來呈現上升趨勢,這和國家氣象局的結論不謀而合。有關專家昨天告訴記者,這是迄今為止我國最長的逐年溫度記錄,也是世界上最長的石筍逐年溫度記錄。
  • 「情山」不易晴、常年霧氣昭昭的雲霧坪,在晨光中露出男女石筍山
    據這裡的常住人員說,一年種三百六十五天裡,有將近三百天,都是雲霧繚繞仙氣飄飄的......雖然雲海霧海沒能看見,山頂的日出也未能如願收貨,但「男女」石筍山的崢嶸,卻被一覽無餘。兩座山的山頂上則各有一座建築,據說一座是佛寺、一座是道觀。可為什麼廣為流傳的卻是叫做「男」石筍山和「女」石筍山呢?俗話說:「天下名山僧佔多」,但山山又都有著各自的美麗故事與傳說,所以,這「男女」石筍山,也自然是如此!
  • 江畔古鎮石筍河——廣安的「磁器口」
    江畔古鎮石筍河——廣安的「磁器口」 石筍鎮,古名石筍河場,位於渠江江畔,隸屬於是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人們常稱它為廣安的「磁器口」。而石筍河則是另一特色:街道最長。石筍河老街有多長呢?這個,石筍河社區的居民都知道:整條老街約有5裡路。石筍河,因場鎮後方崖上的王家寨有三尊石柱形狀的巨石而得名,老街呈「之字型」東西走向,主要由老街、正街、興隆街、文昌街等組成,其依山傍水,順應地形沿著渠江而建,一直綿延到渠江河畔,形成了獨特的江畔古鎮。
  • 【關中驢戶外】2019年10月3-5日秦巴秘境望遠山觀雲海+地裂谷+洞清河古溶洞+曾家天坑+白蓮教總舵壇石筍坪休閒三日遊​
    4:白蓮教總舵壇,曾家川洞庵天坑「世界第一天然大漏鬥」,2014年,《中國國家地理》將川洞庵選中國十大天坑為,「四川最美觀景拍攝點」。
  • 泉州臨漳門外,龜山石筍的「三大未解之謎」
    Ta的身世之謎,可以說是眾說紛紜泉州臨漳門外的龜山(今石筍公園)之上孑然卓立一根形狀奇特的沖天大石柱人曰:「山川壇石筍」。△林劍僕畫作描繪「石筍的記憶」從畫作中可以看出,幾十年前的山川壇石筍周圍的環境地貌似乎比現在人們所看到的石筍公園高出許多。
  • 《廣安記憶》——化筍為石成「石筍」
    石筍鎮位於廣安區東部渠江流經其境內7.5公裡故又被稱為「石筍河」在水上交通十分盛行的年代石筍河以它五裡長的一條街道聞名於廣安70年代,石頭被撬走用去修了石筍公社的會場,筍石壩失去了石筍。在後來的地名改名中,因為筍字和沈字在方言裡同音,人們就認為這裡是沈家屋裡的石壩,現在就叫沈家石壩。順著老街經沈家石壩下行,一邊去向碼頭,另一邊則佇立著一座不在天涯海角的海角橋。海角橋下,有一塊像海角的石頭,穿堂風一過,海角便「嗚嗚」吹響。
  • 只要29.9元 奇峰怪石、石筍峰、雲海幻境羊獅慕一日遊
    在崖中穿梭,須和雲海爭時間,因大多數時間雲霧籠罩,看到這邊的昂然聳立,會有另側的山海淹沒在雲深霧裡。羊獅慕上千米的山峰眾多,在近百平方公裡的範圍內,一峰更比一峰高,山上疊山,連綿不斷;一峰更比一峰險,懸崖峭壁,拔地而起,高過千尺的石筍峰視為奇觀。峰上長松,四季常青,松間有花,四季飄香。
  • 奉節吐祥鎮石筍村民爬上懸崖掛國旗慶國慶
    奉節吐祥鎮石筍村民爬上懸崖掛國旗慶國慶        詩城奉節名揚天下,吐祥祥瑞夔州聞名。
  • 浙川東西部扶貧協作|牽手湖州南潯,四川廣安石筍要建「世界羊仔...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曦 文/攝 發自四川自從與四川省結對幫扶以來,浙江省聚焦精準幫扶、精準脫貧,堅持真情實意、真金白銀、真抓實幹,為四川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提供了浙江力量和浙江智慧本周,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赴四川採訪,挖掘浙川對口地區及貧困戶脫貧致富、持續發展的主要成效、特色亮點和經驗啟示,尋訪浙川協作故事。10月27日上午,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來到四川廣安中部的小鎮——石筍。你可能想不到,在這裡還藏著一個目標全國最大的種羊基地。
  • 石筍揭示阿爾卑斯山抬升之謎
    相關證據被鎖定在從奧地利西部的山洞中(主圖所示)採集的一根石筍中。 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的地質學家Michael C. Meyer和同事與英國利茲大學的地質學家Robert A. Cliff,首先利用鈾—鉛測年法確定了36釐米厚的洞穴構造(右圖所示)的形成年代——它們大約在距今216萬年至200萬年前形成。
  • 石筍、鐘乳石……北京的冬季也可以五彩斑斕
    仙棲洞位於北京房山的張坊鎮東關上村,洞內的石筍、石幔、天然鐘乳石……在地下水長期溶蝕的作用下,形成了造型奇特,形象各異的溶洞景觀。仙棲洞內恆溫18度,即便是嚴寒的冬季,在洞內絲毫感覺不到寒冷。仙棲洞冬暖夏涼,既可以旅遊,又可以學到地理知識。    圖為仙棲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