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市行政區劃史,陽新為古代中心,從鎮到市僅兩年

2020-12-13 地圖說史

全文約1500字,配地圖10張,閱讀時間據個人喜好而定,請妥善安排時間。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黃石市行政區劃範圍。

先秦時期,今黃石地區屬楚國。秦一統六國後,開始設郡置縣。不過秦朝今黃石境內並沒有縣級行政機構治所,直到西漢時期。

西漢

上圖為公元7年西漢時期。此時今黃石市境內存在下雉縣,屬江夏郡管轄。

下雉縣,西漢置,位於今陽新縣東。下雉縣是今黃石市境內第一個建制縣,但在西晉初被廢入陽新縣,未延續下來。

西晉

上圖為公元281年西晉時期。此時今黃石市境內存在陽新縣,屬武昌郡管轄。

陽新縣,東吳析鄂縣置陽新縣,但並不是今陽新縣行政建制的前身,此時的陽新縣城在今陽新縣西南。

上圖中的武昌郡及武昌縣和今天的武漢武昌沒有關係,是今鄂州市的前身。

隋朝

上圖為公元612年隋朝時期。南朝陳分陽新縣置永興縣,屬江夏郡,這個永興縣才是今陽新縣行政建制的起源。

而原來的陽新縣則是在隋開皇九年(589年)改為富川縣,然後在開皇十八年併入永興縣,不復存在。

唐朝

上圖為公元741年唐朝時期。

和隋朝相比,行政區劃的變化在於江夏郡改為鄂州,這個鄂州是今武漢的前身之一,並不是今鄂州市的前身。

北宋

上圖為公元1111年北宋時期。此時今黃石市境內存在上圖兩縣,均屬興國軍管轄。

興國軍,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置,初名永興軍,次年改為興國軍,屬江南西路。興國軍轄上圖三縣,治所在永興縣,是今黃石市境內第一個本土地級行政機構。

大冶縣,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置,即今大冶市行政建制的起源。縣城同今,延續至今。

元朝

上圖為公元1330年元朝時期。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興國軍為興國路,行政轄區並沒有變化。

明朝

上圖為公元1582年明朝時期。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興國路為興國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為興國州(散州),屬武昌府管轄。

明朝時四級和三級行政區劃並行,此時的大冶縣便是第四級,其屬興國州管轄,興國州屬武昌府管轄,武昌府屬湖北布政使司管轄。

清朝的散州則不領縣,大冶縣直接屬武昌府管轄,其餘無變化,不累述。

民國初期

上圖為民國初期。此時陽新縣(1912年由興國州改名)和大冶縣均屬江漢道管轄,江漢道治所在江夏縣(後改名武昌縣)。1927年江漢道廢,各縣直屬省管轄。

建國初期

上圖為公元1953年建國初期。1949年初,置大冶特區辦事處(縣級),後改稱石黃特區,屬大冶專區。1950年置黃石市(省轄市),便是上圖中深紫色區域。

大冶專區則是1949年置,轄大冶、鄂城、崇陽、通山、通城、鹹寧、武昌、陽新等縣及石黃特區,專員公署駐大冶縣。

不過1952年大冶專區便撤銷,轄區分劃黃岡和孝感專區,便成上圖的行政區劃。

1959年大冶縣劃為黃石市所屬,1960年併入黃石市(8年前還是地級治所),1962年復置大冶縣。

當代

隨著1996年鹹寧地區的陽新縣劃給黃石市,逐漸成今日的行政區劃。

縱觀黃石市地區行政區劃史。陽新縣行政建制的歷史最為悠久,是地區首縣,且在宋元明時期一直是地區的行政中心,但是從清朝開始變成縣級行政單位延續至今。

大冶縣在建國初也曾短暫為專員公署駐地,不過時間太短,不具有代表性。

最後再說說黃石市,一座典型在現代崛起的工業城市,1949年剛置縣級建制,1950年就升為省轄市。是湖北省最早設立的兩個省轄市之一,崛起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筆者已完結川、粵、桂、閩、贛、湘、貴、浙行政區劃史,關注可查閱更多。#爆款創造營#

最後推薦一套《太平寰宇記》,該書作為一部地理史書,保留了大量珍貴的史料,筆者受益良多。

如果你和筆者一樣,是歷史地理愛好者,筆者真誠推薦收藏。紙質書的好處,懂的朋友自然懂,書的味道,是電子產品無法取代的。如果不是,並不推薦。

相關焦點

  • 周口市行政區劃史,淮陽區為古代中心,鹿邑長期游離在外
    女(通汝)陽縣,位於今商水縣西北;陽城縣,位於今商水縣西;西華縣,位於今西華縣南;長平縣,位於今西華縣東北;博陽縣,位於今商水縣東南;宜祿縣,位於今鄲城縣宜路鎮;寧平縣,位於今鄲城縣寧平鎮;新平縣,位於今淮陽區臨蔡鎮;新汲縣,位於今扶溝縣西南。上述九縣在東漢到唐初被廢,存在時間短,故不累述。
  • 平頂山市行政區劃史,葉縣為現存首縣,汝州為古代中心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平頂山市行政區劃範圍。先秦時期,今平頂山市地區曾分屬鄭、韓、魏、楚等國。等到秦國統一六國,設郡置縣,其地開始納入全國的行政區劃中。北周保定二年(562年)改為和州,隋朝先改為伊州並移治今汝州市,後隋大業二年(606年)改伊州為汝州,次年改為襄城郡。唐朝復改為汝州,作為地級行政建制,其名沿用到清朝滅亡。
  • 濰坊市行政區劃史,高密為現存首縣,青州為古代中心
    底圖為現代地圖,用作古今對照。未覆蓋顏色區域在當時為海域。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濰坊市行政區劃範圍。 春秋時期,今濰坊市地區分屬齊、魯、杞、莒等國,到戰國後期均屬齊。及至秦統一天下,設郡置縣,其地開始納入全國行政區劃中。
  • 湖北省黃石市的陽新縣
    陽新縣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下轄16鎮:富池鎮、黃顙鎮 、韋源口鎮、太子鎮、大王鎮、陶港鎮、白沙鎮、興國鎮、浮屠鎮、三溪鎮、王英鎮、龍港鎮、排市鎮、木港鎮、楓林鎮和洋港鎮。陽新縣銅礦產和煤礦產豐富,經濟發展迅速,風景優美。陽新縣縣政府位於儒學路。
  • 廣西河池行政區劃史,千年中心的宜州,後來居上的河池
    下列圖中虛線內為當代河池市的行政區劃範圍,轄二區九縣。西漢時期置定周縣,位於今宜州區城區。定周縣是今河池市地區境內第一個設置的建制縣,但是並沒有延續至今,東漢末被廢。東漢末年定周縣已廢,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在其原址上置龍剛縣,也位於今宜州區城區。龍剛縣南朝宋時期改為龍定縣,南梁、南陳間廢,也未延續下來。
  • 黃石市4區1市1縣,新建高速、收費站、快速路,交通規劃設想方案
    黃石市目前高等級公路的網絡圖今天我們根據公路的實用性和便利性,來規劃黃石市各區縣市的高速公路、收費站及連接線,快速公路等高等級公路,為未來真正修建,提供一個參考方案。黃石市至陽新縣(G56)目前黃石至陽新縣沒有直達高速公路,走高速公路需要繞行,而且黃石市至九江地區,也需要繞行很長距離,可以設計一條黃石市至陽新縣的杭瑞高速段,並設置陽新東收費站及修建連接線到陽新縣城,這樣黃石市至陽新縣或九江市就可以全程高速公路直達,非常方便。
  • 黃山市行政區劃史,黃山區由宣城來,歙縣黟縣更古老
    從上面系列圖中可以看出,在古代,黃山區一直屬宣城市的前身管轄,績溪縣和婺源縣則是黃山市的前身管轄,直到現代。到1986年底,徽州地區轄屯溪市、黃山市和歙、休寧、黟、祁門、石臺、績溪、旌德等縣。當代隨著1987年撤地設市,逐漸成今日的行政區劃。
  • 江西鷹潭行政區劃史,建國後鷹潭崛起,餘江在貴溪之前
    唐朝上圖為公元765年唐朝時期。此時今鷹潭市地區均屬饒州管轄,境內存在貴溪縣。北宋上圖為公元1111年北宋時期。此時,今鷹潭市地區存在安仁和貴溪兩縣,分屬饒州和信州。安仁縣,即今餘江區前身。建縣起源可追溯到南北朝,隋朝時被降級成鎮,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復置。
  • 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排名中國百強縣的第74位,也是全省各縣的首位
    湖北省東部的行政區劃地圖如下所示。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的中心湖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的中心湖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管轄了5個街道、10個鎮、1個鄉,其城區建設也比較健全,在特色產業的引領之下,這也是湖北省一個產業比較發達的縣級市。
  • 黃石市曾經是湖北第二大城市,境內有一個以天坑為中心的礦山公園
    湖北省一共有13個地級市(州),黃石市是其中之一。黃石市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遊南岸,東北臨長江,與省內的武漢、鄂州、黃岡、鹹寧和江西省九江市接壤,黃石市國土總面積4583平方公裡,人口約250萬人。黃石市是新中國成立後湖北省最早設立的兩個省轄市之一,曾經是湖北省僅次於武漢的第二大城市,車牌號鄂B就是省內二號城市的最好見證。
  • 黃石市6區縣市,城區面積排名,最大城區不是黃石市區,你家鄉第幾
    個人覺得黃石的區太多了,而且黃石比較小,建議合併為2個區,合併後可以節約管理成本,更利於協同發展。這也說明黃石市、鄂州市、黃岡市三市的同城化發展非常成功。陽新大道、綜合大道、雙港大道、園林路、彭山大道、下雉大道和興國大道等為城區的主幹道,共同編制了整個城區。
  • 陽新新聞:龍港鎮退捕漁民迎來2578個就業崗位
    「本次招聘會以「集中攻堅穩就業,精準服務保民生」為宗旨,分為龍港、星潭兩個會場進行,由市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市縣勞動就業管理局承辦,龍港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湖北納傑人力資源有限公司黃石分公司協辦。」龍港鎮人社服務中心主任夏傳軍介紹說。
  • 蕪湖市行政區劃史,無為市自成一體,南陵由宣城而來
    襄安縣,西漢置,位於今無為市襄安鎮。南朝宋時被廢,未延續下來。臨湖縣,西漢置,位於今無為市西南。南朝宋時被廢,未延續下來。此時今蕪湖市境內僅存在南陵縣,屬宣州(宣城市前身)。南陵縣,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置,即今南陵縣行政建制的起源。最初南陵縣城在今池州市貴池區境內,後多次遷治,武周長安四年(704年)移治今址,延續至今。
  • 湖北黃石市消委聯合黃石市烹飪酒店行業協會 為消費者退訂酒席3.6...
    正如今年的年主題「凝聚你我力量」在湖北省黃石市消費者委員會、黃石市市場監管局號召下,黃石市烹飪酒店行業協會聯合發布公告,號召所有烹飪酒店行業協會會員單位公開承諾,無條件退訂春節期間消費者預訂的酒席、年飯聚餐等。經行業協會初步統計,截止大年初三,該市餐飲行業已陸續退訂酒席3.6萬桌,為消費者挽回定金損失近千萬元。
  • 陽新仙島湖,重回4A景區!
    7月28日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公告包括黃石市陽新縣仙島湖生態旅遊景區在內的6家景區確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公告顯示,根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和《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經有關市(州)文化和旅遊局推薦,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評定,黃石市陽新縣仙島湖生態旅遊景區、恩施州宣恩縣獅子關旅遊區、武漢市蔡甸區花博匯景區、宜昌市宜都市清江天龍灣旅遊度假區、武漢市新洲區鳳娃古寨景區、荊門市鍾祥市匯源農谷體驗園景區等6家景區達到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準要求,確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黃石市2017年各縣市區地區生產總值匯總 來看看各縣市區GDP...
    億(2017年黃石統計年鑑為52.59億),根據今年3月湖北省統計局發布的黃石市2017年統計年鑑,確定2016年黃金山開發區GDP為56.61億,開發區2017年籤約和開工項目不斷,雖然暫沒有任何報導2017年開發區的經濟數據的新聞出現,不過初步可以確定開發區2017年GDP在65億(不會低於65億,具體數據只有看明年統計年鑑),增速在15%左右,開發區的增速一直都是保持全市增速一倍以上
  • 商丘市行政區劃史,睢縣為現存首縣,夏邑從碭山而來
    睢陽縣從建制起,便是地區行政中心。後曾改名為宋城縣,在歷朝歷代都是州、郡、府的治所。可惜在明初被廢,其行政建制並沒有延續下來。襄邑縣,秦置,即今睢縣行政建制的起源。其歷史上經歷多次廢置,最後一次是在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復置。明初併入睢州為州城,民國初復為縣,延續至今。
  • 哪些是中心鎮?三十多年來蒙城縣行政區劃變更
    作為一名蒙城人你知道近三十多年來蒙城縣的行政區劃有多少變更嗎撤區並鄉前的1986年至1992年3月1日之間,全縣劃分為11區1鎮1場,11區即壇城區、板橋區、小澗區、渦北區、嶽坊區、城南區、雙澗區、三義區、樂土區、楚村區、立倉區等,1鎮1場分別為城關鎮和白楊林場。
  • 2020年湖北黃石市各區縣高速公路長度排名,有兩個區都沒有高速路
    黃石市位於湖北省東南部,是新中國成立後湖北省最早設立的兩個省轄市之一,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也是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搖籃。其幅員面積約4583平方公裡,管轄4個區、1個縣、1個縣級市,車牌代碼鄂B。黃石市各區縣(市)都在迅速發展,城區也在不斷擴大,現代化城市日新月異,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
  • 貴州黔西南行政區劃史,安龍為興義首府,境內曾存有一國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黔西南州行政區劃範圍。先秦時期今黔西南州地區屬夜郎國管轄,文獻中遺留資料並不多。一直到漢武帝時期開西南夷,這一帶才開始納入全國的行政區劃之中。西漢上圖為公元7年西漢時期。此時今黔西南州境內僅有上圖一縣,地區均屬牂牁郡管轄。談指縣,西漢置,縣城在今貞豐縣境內。南朝宋時廢,未延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