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是五一小長假,剛好疫情得到控制,抑制不住想要出去浪的衝動我已早早開始決定這個長假去哪玩,而這次食慾憋了太久,所以決定找個好吃好玩又人少的地方。做了一下小攻略,中山這個地方清晰的出現在了選擇裡。
中山,以前叫「香山」,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因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為中山。 它是全國5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而這裡的香山文化也影響了周邊許多城市,包括珠三角區域、澳門等地。
專家們說的報復性消費在現在這個時期我做不到,但是我能做到的就是報復性吃喝,與往日不同,今天要給大家帶來的是中山吃喝指南。
一、石歧乳鴿
中山除了是偉人故裡,也是近代中國知名的僑鄉,在中山有很大一批人早早出國,1915 年,美國華僑帶著王鴿、侖替鴿和大賀姆鴿等名鴿種回國探親,異鄉鴿子們與本地鴿子雜交,品種再經過不斷改良,就有了今天名震粵菜界的「石岐乳鴿」。
石岐乳鴿最常見的做法就是「紅燒」,而我查閱了資料,他們的「紅燒」與我們往常所理解的紅燒不一樣。大多數的「紅燒乳鴿」都是炸出來的,一般先將乳鴿在滷汁中滷熟,晾乾後不斷淋上滾油,直到外皮呈現一看就焦黃香酥的瑪瑙色。
如果說鮮味是粵菜的終極目標,那合適的食材,就是達到這個目標的最主要因素。除了熟炸,中山這邊還流行一種「生炸」,只有大廚才能掌控「生炸」的火候,在外皮抹上調料後,直接淋油「生炸」,因為沒有滷製,所以生炸會更顯鴿子的本味。
咬開鴿子肉,吮吸滲出的油,再連皮咬下肉,只能發出一句感慨:真香!仿佛空虛了整個假期的食慾一下子全被滿足。
二、中山蘆兜粽
時間恰逢接近端午,品嘗中山知名美食之一「中山蘆兜粽」也時節正好。
在中山的粽有中山自己,因為中山人比較喜歡改良、研究,特別擅長製作適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古時,村民覺得郊野多蘆兜,認為這種百合科野生植物別無用途,不妨用以試作裹粽。果然,蘆兜葉味融入於粽,別有風味。故此,日久成為家鄉特色的蘆兜粽。
蘆兜粽它與小巧玲瓏的迷你粽比起來,蘆兜粽長長的身形就顯得它是粽子中的巨無霸,價格也是普通粽子的好幾倍。按粽子內所含鹹蛋黃的個數以及粽身長度,蘆兜粽的價格也從58元~98元不等。一般蘆兜粽直徑12釐米,長30釐米,包好後,武火煲至水滾放入蘆兜粽,文火煮4個小時,間中加些開水,收火留浸於湯內4小時。
蘆兜粽用蘆兜葉裹制而成,餡料用材十足,味香膩,食之韌滑,與普通粽子風味不同,因而特別受歡迎。
走在中山的路上嘗一道道地道中山味的美食,第一天就在無限的吃喝裡度過,接下來不管是最著名的孫中山故居紀念館,還是五桂峰,還是長江水庫都是必去的地點。
三、住宿
這趟吃喝旅行對於住宿的要求相比從前的旅行更重要,我更傾向選擇有特色且服務更優秀的酒店。
挑選了一番看到一家評論照片都非常吸引我的酒店,用戶點評的照片全都是民國風,斑斕的琉璃彩窗、古樸的黃銅飾品,專門定製的撥盤電話,復古留聲機,老款檯燈,每一間客房都獨具特色對我產生這莫大的吸引力。
非繁·巴比倫酒店位於石歧區光華路,地理位置優越,酒店與水上觀景岐江遊碼頭,幻彩摩天輪,煙墩山塔等景點名勝距離非常近,富華商圈,興中廣場,逢源商業街,吉之島,大信新都匯環繞四周。既不擔心第二天的吃喝之旅也不用擔心與景點太遠奔波勞累。
進入房間我就仿佛置身在了《花樣年華》的片場,如果不拍下民國風味的照片仿佛是對不起設計師的用心。
最讓我驚喜的地方是酒店房間內的琉璃玻璃與留聲機,旁邊還擺放了專供使用的老式唱片,撲面而來的是歲月積澱下來的濃濃的文化氣息,復古的琉璃玻璃是近代的一大特色,整個房間空間變得神秘又絢爛。在這裡,每一個物件都散發著那個年代的氣質——文藝、優雅。登上非繁巴比倫7樓的露臺,你就能看到一個風景別致,寬敞明亮的網紅露臺。與三兩好友相依而坐,喝著啤酒飲料,吃著老廣東美食,吹著來自南方的暖暖晚風,等日暮褪去,燈火漸漸輝煌,非繁巴比倫帶著美妙夜空向你展示中山城市的優雅夜景。
如果有一天你也在中山,一定要在這裡住哪怕一晚,尋覓民國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