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最耀眼的支柱產業正走向世界

2020-12-20 騰訊網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10月14日, 深圳市隆重舉行了慶祝大會,習近平主席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深圳是中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經濟總量在中國城市中排名第三位。深圳有四大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業、文化創意產業和現代物流業。

深圳高新技術產業,是四大支柱產業最耀眼的明星,佔深圳GDP比重超過35%,深圳也被譽為「中國矽谷」。

璀璨成績

數據顯示,2019年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的總產值達26277.98億元,增加值為9230.85億元,目前,深圳高新技術產業以自主創新為主,明星企業帶頭髮力,新興企業多點突破。

2019年,在深圳新增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多於2500家,總數量多達1.7萬家。深圳有8家世界500強企業,其中民營企業入榜世界500強數量居全國榜首。

深圳市企業創新突出,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和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各種統計指標均為全國首位,其中PCT國際專利申請量更是遠超其他城市,約佔全國申請總量的30.74%,持續16年排名第一。

深圳有8家世界500強企業,其中民營企業入榜世界500強數量居全國榜首。

眾多民營企業創新活力十足,正在各自領域乘風破浪,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為深圳創新企業隊伍的壯大,做出了傑出貢獻。

深圳商務局指出,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快速把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是深圳的優勢。特別是電子信息產業在深圳已發展壯大,是全國規模的六分之一,正領先全國,走向世界。

矽谷啟示

位於美國舊金山的矽谷是公認的高精尖科技聚集地,持續不斷地誕生了眾多科技公司,創造了很多全球領先的科技。早期許多前所未有的科學發明都在矽谷誕生,例如錄像機、電腦晶片、存儲硬碟、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等等。

根據舊金山灣區議會經濟研究院數據顯示,深圳GDP總量和美國舊金山還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人均GDP方面,2017年舊金山人均GDP約為66萬元人民幣,是深圳同期的3.6倍。

除了高校的支持,矽谷成功的要素還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包容創業失敗。

矽谷對於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可以提供很多有益啟示,多個方面亦值得學習借鑑。

「世界前十頂尖研究型大學中,至少有三所在加州,加州擁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院士和諾貝爾獎得主,一流大學和人才在矽谷的富集程度比全加州更高,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等多所頂級研究型大學,以及數十所各種層次的高校,為矽谷的興起和發展壯大,提供了根本性的源動力和支撐。」清華大學黃來強教授說。

除了高校的支持,在黃來強教授看來,矽谷成功的其他要素還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包容創業失敗。政府大力支持創新創業,但不會進行具體的幹預。重在建立獨特的風險投資體系,對創新企業有耐心;建立合適的法規和制度,允許自由與創新同時存在;建立智慧財產權和誠信體系,完善各種創業環境。

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科大創新創業學院院長劉科認為,矽谷的核心價值觀是:叛逆精神、多元文化、拒絕平庸。

矽谷曾有一名企業家叫沙可利博士,他曾經獲得諾貝爾獎,後來帶領另外八人一起創業,成立了一個半導體公司。由於管理等原因,這八個人紛紛離職,其中兩人創辦了英特爾。後來,該公司又先後分化出92家公司,其中30多家上市造就了2萬多億美元市值。劉科院長強調,矽谷很多企業就是在對權威的叛逆中誕生。

劉科院長認為,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即產業環境、產業商品化、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而連結政、產、學、研四個要素的角色就是企業家。

劉科院長指出,矽谷創新文化的科學基礎,都是建立在「控制論」「資訊理論」「系統論」的基礎上。價值觀根基來源於控制論,其中心思想是允許試錯。其次是扁平化管理,信息就能暢通無阻,矽谷的公司多採用這種管理方法。再者,矽谷是開放文化,其科學理論是系統論,開放的系統將更多能量用於發展系統,而不是維持其穩定。

深圳反超

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曾經表示,深圳將在十年內超越矽谷,主要原因是矽谷附近找不到能達到類似東莞水平的工業區。

張五常指出,東莞(也包括惠州)是無數種產品皆可製造,而且質量好、速度快、價格便宜。深圳因為有東莞與惠州的存在,在國際上競爭無疑有了重要的幫手。

吳軍在《矽谷之謎》中描述,在美國,矽谷面積不到美國國土面積的1%,科技產業史上無數的奇蹟都在這裡創造出來。世界上很多地區想學習,也在科技產業上進行了大量的投入,試圖複製矽谷的成功,然而難度非常大。

京都大學經濟學博士陳力陽認為,矽谷是集科學、技術和生產三位一體的超級地區,其高新技術創新能力很強,如果深圳僅在終端的生產上超過矽谷,顯然不算超越。

例如,富士康在零部件的生產規模上,超過了自己的客戶蘋果公司,但不能因此說富士康超越了蘋果。

如果再加上一部分技術上的超越,是否就可以說深圳超越矽谷了?

陳力陽表示,部分應用技術上實現的超越,與新技術層出不窮的湧現,不能同等對待,深圳僅部分技術的超越還不行。更重要的是,在產生新科技、新思想的源頭,亦即在大學和創新方面,深圳還需要加強。

陳力陽指出,在現有的框架下,深圳要全面超過融科學、技術和生產為一體的矽谷,還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深圳在感到驕傲的同時,還應看到真正差距。

另外,在智慧財產權、司法制度和人才制度這幾大方面,深圳也還有提高的空間。

從簡單的代工生產,進步到自創生產線;從模擬仿造的「山寨」,跨越到自主創新,獲得智慧財產權,深圳以40年的時間,構建起自己的高新產業創新生態鏈,「深圳速度」確實讓世界矚目。

深圳在感到驕傲的同時,還應看到真正差距,信息產業最高科技很多都在矽谷,例如矽谷的高端晶片企業佔領了世界眾多市場,我們的電腦和手機等作業系統,也主要都來自矽谷的公司。

深圳的高科技企業,主要偏向應用層面多,有的還是主營信息產品製造,科技含量更高更精尖的企業,深圳還欠缺很多。

前途光明

在矽谷來自世界的移民中,有兩類人很受歡迎,技術大牛和風投,前者是矽谷的樹木,後者是土壤,他們為「創新森林」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基礎。開放的創業環境、完善的金融體制以及人才濟濟,成就了今天的矽谷。

移民對深圳的發展也很重要,深圳本來是個小漁村,本地人很少,大多是來自各地的移民。據統計,深圳非戶籍人口高達 69.2%,深圳不排斥外地人。可以說,是移民給深圳帶來了創業和創新精神,而優惠的政策,充分的市場容量,也吸引著更多企業家和技術人員。

1983年,深圳第一所綜合性大學——深圳大學建設完成,迎來了第一批本科生。30多年過去了,深圳除了通過自主舉辦,也積極引進國內外名校,在深圳當地合作舉辦新高校或者分校,使一系列高水平高校在深圳快速建立。據官方統計,截至2019年底,深圳已有13所普通高校(校區),全日制在校生有十萬人以上。除了本地高校的人才,深圳還一直以各種優惠的條件,吸引全國的人才。

在引進外籍「高精尖缺」型人才方面,10月11日,中央印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大力支持深圳,要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引才用才制度。在延續人口紅利方面,文件也提出,完善適應超大城市特點的勞動力流動制度。

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中央也給予深圳更多自主權,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彭森先生指出:這一次的相關政策力度,比海南「自貿島」還要大。

深圳高新產業的發展,得力於市場的驅動和政策的支持,並隨著中國經濟崛起,一起成長。深圳擁有開放的市場環境,尊重人才,重視創新和創業。同時,深圳持續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深圳作為全國「雙創」的領頭羊,其高新產業一直發揮著先鋒模範作用,披荊斬棘,勇於進取,正向著世界高峰攀登。

喜歡就點個【在看】吧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版權,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轉載請註明來源:東方財經雜誌(ID:dfcj-bj)

相關焦點

  • 28年來深圳形成以高新技術為龍頭的四大支柱產業
    許宗衡說,堅持科學發展,構建起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逐步形成了領先全國的深圳效益。許宗衡介紹說,28年來深圳逐步建立起門類齊全的製造業和服務業體系,三次產業比重為0.1:50.1:49.8,形成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業、物流業、文化產業等四大支柱產業,以自主創新為特徵的高新技術產業成為城市第一支柱產業。今年6月,經國家發改委批准,深圳成為首個國家創新城市的試點。
  • LED等新支柱產業如何改寫中山產業版圖?
    根據經濟學界主流觀點,任意產業對GDP的貢獻率超過5%,即可視為「支柱產業」。以此標準,LED已然經成為小欖鎮的支柱產業。 產業集群的興衰,是觀察專業鎮最基本的維度。歷經經濟大潮洗禮,中山一些傳統的專業鎮產業集群正面臨較大困境。同時,更多全新的支柱產業正在不斷壯大。在經濟發展動能加快轉變的今天,新支柱產業已經在悄然改寫中山的專業鎮產業版圖。
  • 粵港澳大灣區:深圳產業結構「三個為主」 四大支柱產業分析(附圖表)
    其中,深圳的四大支柱產業為文化創意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物流業、金融業;戰略新興產業包括生物產業、新能源產業、網際網路產業等。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具體來看四大支柱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深圳在全國率先確立「文化立市」戰略。
  • 【是什麼造就深圳產業高地】深圳「四大支柱」產業扶持政策匯總
    深圳以其年輕和富有創造力成為中國最具變革精神的科技搖籃城市。在按照「十三五」規劃綱要實施產業振興以來,已形成了「四大支柱、七大戰興、六大未來」為架構的產業格局,為此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正是這些優惠政策的落地,為深圳的產業崛起奠定了堅實基礎。
  • 文化產業:新一代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原標題:文化產業,新一代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參照十年前,國家對房地產產業的頻繁政策引導,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歷史的相似性。文化產業已經沒有懸念的成為了地產之後「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繼任者。歷史,為什麼會選擇「文化產業」?  一、地產之後,「文產」接盤?
  • 探秘世界茶文化聖山 蒙頂山茶耀眼四川茶博會
    記者5月9日獲悉,由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四川省農業廳主辦的2012中國四川國際茶業博覽會將於5月17日到20日在成都世紀城新會展中心舉行,屆時蒙頂山茶將帶著曾在世博會廣受讚嘆的茶技龍行十八式耀眼亮相茶博會,為川茶崛起搶道開路。
  • 四川:五大支柱產業支柱作用進一步增強
    看成績 五大支柱產業支撐 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2%上半年,全省「5+1」現代產業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五大支柱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97萬億元,同比增長11.8%,有力支撐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2%。
  • 國際會展之都:成都走向世界的一張耀眼名片
    會展是城市的名片,是一座城市連結世界的橋梁。成都正以「名展、名館、名企、名業」培育為抓手,以品牌化、專業化、國際化、信息化為方向,加快建設「一帶一路」會展門戶城市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會展之都」,打造成都走向世界的又一張耀眼名片!
  • 深圳特區40年 | 融入世界同成長——招商局助力深圳聯通世界、走向...
    原創 百年招商局 百年招商局 來自專輯深圳特區40年核心提示蛇口的故事,也是深圳的故事;招商局邁向世界一流,更離不開與深圳的共同成長。40年來,深圳不辱使命,成為中國與世界對接的最重要窗口,目前深圳外貿出口總額連續27年居內地大中城市首位,深圳在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融入全球化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這一過程中,與深圳同成長的招商局集團發揮自身在港口、航運、物流方面的傳統優勢,助力深圳聯通世界、走向世界。
  • 福建和臺灣的支柱產業對比 你更看好哪個地方的發展?
    福建和臺灣,距離很近,風俗習慣也比較類似,那它們兩者之間的產業有什麼區別嗎?下面我們來看看福建和臺灣的支柱產業都是哪些吧?福建三大支柱產業:1、電子信息:福建的電子信息產業連續多年增長超過10%,是福建的重要支柱產業。
  • 「文化+」推動深圳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
    擁有「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會」文博會品牌的深圳,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而「文化+」更成為創新發展的「加速器」。2018年,深圳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2621.77億元,同比增長16.8%,佔GDP的比重達10.9%。
  • 印度的經濟支柱到底是什麼呢?
    其中尤其讓人矚目的是印度,二戰後,印度的發展堪稱世界領先,尤其是近幾年來,印度的經濟增速,更是超過了中國,成為世界第一,更是讓印度被吹上了天,使的印度被普遍看好。尤其是印度經濟超過法國之後,世界對於印度的發展更是驚嘆。那麼既然如此,很多人其實很想知道,印度發展到今天,其經濟支柱到底是什麼呢?其實你可能想不到。第一大支柱是農業。
  • 微整形已成臺灣支柱產業 內地正迎頭趕上
    據其透露,臺灣超8成女性接受過微整形手術,醫學美容已經成為臺灣的支柱產業。隨著內地民眾國際視野的開闊,未來醫學美容產業會成為內地一個巨大的「蛋糕」。可以肯定的是,醫療美容已經成為臺灣的支柱產業。與內地不同的是,更多臺灣民眾在美容方面已經接受了醫學美容,臺灣的醫學美容中心是「三步一家,五步一店」,並且最近幾年在數量上增長速度越來越快。據王朝輝介紹,在美容方面,目前大多數人內地民眾的觀念還僅停留在到會所和美容院做基礎的皮膚保養階段,對醫學美容持觀望態度。但是隨著美容意識的提高和國際視野的開闊,內地民眾也會越來越重視醫療美容。
  • 旅遊業成中國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
    旅遊綜合效應更加凸顯,旅遊業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1月12日,記者從2017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獲悉,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測算,2016年中國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綜合貢獻達11%,中國旅遊業對社會就業綜合貢獻超過10.26%,與世界平均水平持平。旅遊綜合效應更加凸顯,旅遊積極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旅遊扶貧效果明顯。
  • 深圳文化創意產業爆發式增長看點在哪?
    2017年,深圳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2243.95億元,增長14.5%,佔全市GDP比重超過10%,產業增加值在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位居第二。目前,深圳文化創意企業近5萬家,從業人員超過90萬,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155家。文化創意產業異軍突起、成果驚豔,讓人不得不對這個產業充滿想像、刮目相看。
  • 無錫代管的江蘇省宜興市正成為一個以旅遊業為支柱產業的城市
    常州和宜興的聯繫還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宜北地區和常州的產業聯動非常的密切。但是愛是自私的,常州對宜興和無錫的割斷也是顯而易見的,否則宜馬快速通道就不會現在才開工。 兩條道路方便了常州也方便了無錫,最關鍵的是好運都落在了宜興身上。只有當「輔助線」都畫起來了 ,宜興才有底氣說自己是滬寧杭的幾何中心,才真正地打開了市場。宜興的聰明之處還在於積極擁抱錫宜一體化戰略。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大拈花灣項目的有效推進。宜興是無錫全域旅遊的戰略腹地。無錫是宜興重要的客源地。
  • 今後我國GDP拉動主要靠什麼支柱產業?
    而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們也培育出了很多支柱型的產業,比如汽車,石油化工,鋼鐵,房地產,金融,家電等等,這些產業不僅產值龐大,而且上下遊產業鏈非常廣,可以形成很大的產業集群。
  • 安徽初步形成以骨幹企業為支撐的五大支柱產業-支柱產業-中安網...
    東北網合肥10月24日電 (記者:杜筱) 近年來,安徽省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支柱產業和骨幹企業的支撐能力大大增強,已初步形成以骨幹企業為支撐的五大支柱產業。  據了解,這五大支柱產業主要是以馬鋼、海螺、銅陵有色為代表的優質材料產業;以江汽、奇瑞為代表的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以淮南、淮北礦業集團和皖能集團為代表的能源產業;以豐原生化為代表的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以安慶石化、佳通輪胎等為代表的化工產業。
  • 瞄準世界500強企業實現精準招商!深圳龍華赴京開展招商引資經貿...
    主動「走出去」,熱情「請進來」,瞄準世界500強企業,積極尋求優質產業項目資源,2020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龍華區組團赴北京開展招商引資經貿交流活動,龍華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張納沙帶隊,與區發展改革局、科技創新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一行,為區域建設發展「招大商、招優商、招好商」,實現精準招商。
  • 電動車產業如何成為中國經濟新支柱?
    能源基金會執行長兼中國區總裁鄒驥29日在國是論壇「能源中國」第三期上表示,中國電動車產業要做大做強,成為國民經濟新支柱,有四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