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地球各地都上演著天災人禍,不止有洪災、火災、地震、瘟疫,還有物種災。隨著某種動物的繁殖強盛,會成為當地的「霸主」,給生態鏈帶來嚴重的破壞。
如之前在南亞、中東爆發蝗災,數以億計的蝗蟲,鋪天蓋地的吞噬農作物,導致糧食嚴重欠收,世界糧價上漲。據說在澳大利亞又鬧起了「兔災」,當地兔子的數量巨大,多達100億隻已形成大災情,之後有人提議由中國人出手解決該災情,為此一個問題來了,這麼多的兔子,我們能吃掉嗎?
去年隨著豬瘟爆發,豬肉漲價,國人的餐桌已鮮少出現豬肉,改而吃雞肉、鴨肉替代,那麼長久吃下去也會膩,倒是兔子肉,中國大部分人很少能嘗到。所以該兔肉,相比在中國市場是相對受歡迎的。
而兔子分家兔、野兔兩種類,以澳大利亞的百億兔子來看,不可能是人工飼養,均是野兔子。故此在肉質方面更加優質,味道更純天然,營養豐富有嚼勁,從專業角度來看,兔子肉脂肪低、膽固醇低,且富含高蛋白,老少皆宜,適合廣大群眾吃用,然而外國人的烹飪方法單一,無法與中國五千年烹飪文化相比,兔子上了中國人的餐桌,就種類多樣,什麼紅燒兔子頭,兔排、燉兔肉、烤兔腿、清蒸兔腦等齊齊上桌。
兔肉雖好吃,但重點是中國人只能吃家兔、飼養兔,野生兔子是國家禁止食用的。故此,普通人很少吃上野兔肉。那麼澳大利亞突然爆發「兔災」,這一百億的野兔,確實對中國餐飲業來講是一份巨大「誘惑」。
然而兔子雖然沒有其他動物生猛,但隨著數量的增多,確實令澳大利亞政府傷透了腦筋,據說澳大利地區,兔子窩隨處可見,隨便跺跺腳都有兔子蹦出來。由於兔子有兩顆大門牙,喜歡到處啃植物,使得本來美麗的澳大利亞草原,在兔群的啃食下,很快就淪為寸草不生的荒涼瘠地,受到風化又變成了沙漠。而農莊的農作物更是給兔子軍團洗劫一空。
澳大利亞本土以前是是沒有兔子的,只因一個英國殖民人把兔子帶過來改變了。這名英國殖民人叫託馬斯·奧斯丁,當年殖民過來的他擁有一個大農場,但為了打獵愛好,託馬斯就從英國帶來20隻兔子放到自己的農場圈養。
而兔子在澳大利亞並沒有天敵,故此就大肆的繁殖發展起來,速度甚至比英國人的殖民數要快要多,到了十九世紀該20隻兔子就在澳大利亞繁殖了100億隻兔子後代。然而當時澳大利亞才有數百萬人口,其力量無法徹底消滅膨脹的兔群。
隨著世界貿易的程度越加開放,聰明的澳大利亞人就想到了把本地野兔賣給中國人,不僅減低兔災,還能從中獲取利潤,促使更多澳大利亞人將抓兔當成工作,捨得花時間精力去抓兔子。那麼這般巨大的「市場份額」中國人是否有能力消化呢?
以目前中國14億人口來初算,銷售渠道打通後,中國人至少每日能吃掉一億隻野兔,大體三個月左右就能把一百億兔子吃光。特別是遇到「豬肉漲價」時期,一種外來肉類,如今相對廉價與靠譜的話,想必大部分中國人都願意食用,或許會有大批中國餐廳給澳方下訂單,而普通老百姓也會到菜市場購買一兩隻澳大利亞兔回家吃,不管是青椒爆炒,還是甜酸紅燒,味道應該都會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