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昌發展一批新興扶貧產業:金椰種植能「生金」牛蛙養殖「頂呱呱」

2020-12-23 瀟湘晨報

屯昌縣新興鎮新興農莊,農戶在管護金椰椰苗。

在屯昌縣屯城鎮廣青居十一隊轄區,一片又一片的緩坡上長著成片的金椰子,暖陽下,一簇簇茁壯的枝葉在微風中搖曳,長勢十分喜人。

「現在我承包管理2000多株金椰子,算下來一個月能賺四五千元工錢,跟著大企業好好幹,準沒錯!」12月8日,農戶王丕歲起了個大早,與其他管護工人一起拿著工具來到金椰子種植基地。現今的光景,堅定了他種植金椰子增收致富的信心,大夥都忙乎著除草、施肥等工作,幹勁十足。

原來,早些年,王丕歲曾輾轉於外地打零工,除去開銷,口袋所剩無幾。自今年起,在當地駐村扶貧幹部的建議與幫扶下,他返鄉有了一份新職業——承包了2000餘株金椰子種植管理工作,按每月每株2塊錢的管理費,每月能有四五千元收入,這比起外出打工顯然更划算。

近年來,屯昌縣發展金椰子項目,引進優質農企在各鄉鎮發展金椰子種植產業,計劃在全縣種植20萬株金椰子,截至目前,該產業已覆蓋全縣8個鄉鎮,已種植約有10萬株,並培訓僱請了王丕歲等數十戶農戶在種植基地務工。

「這種金椰子產量高,管護成本相對小,預計3年後陸續能掛果,只要管護到位,每株每年至少能掛果百餘個,市場行情也十分可觀。」參與這一項目的海南嘉樂潭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照規劃,下一步,屯昌金椰子項目將採取農旅結合的模式,以椰子景觀為依託,以椰子文化為核心,建設椰子文化主題公園,打造集農業種植、休閒觀光、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區。

作為生態種植產業,屯昌金椰子紮根沃土,掛果「生金」指日可待。與此同時,屯昌去年剛引進的生態養殖牛蛙產業,已於今年迎來首輪收成,助農增收成效喜人,也贏得當地受益農戶「頂呱呱」贊聲一片。

在南呂鎮五星村牛蛙養殖基地,遮陽棚下,佔地達百餘畝的蛙塘一個個依序排開。養殖技術員洪建家端著滿滿的一盆飼料均勻地往蛙塘裡投食時,一隻只牛蛙立即簇擁地竄跳過來搶食。此時,不遠處的活水循環系統一遍遍輪轉,在調節穩定水溫之時,正在源源不斷地為蛙塘輸送足夠的氧氣。

「今年8月份,基地出欄了首批500多萬隻牛蛙,產值將近2000萬元,既盤活了村集體經濟,又解決了不少村民就近務工的問題,大夥都誇這產業來錢快,有前景!」對於這份產業,洪建家有十足的信心,他介紹,首批500餘萬隻牛蛙遠銷福建、廣東等地後,今年10月份又投放新一輪的蛙苗,目前長勢喜人。

去年10月,作為國內牛蛙養殖的大型企業之一,福建詠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選址屯昌五星村,以「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投建基地發展牛蛙養殖。在該基地技術總監蔡春紅看來,海南一年四季溫差不大,尤其是秋季與冬季,水溫一般都能控制在25攝氏度左右,不僅適合牛蛙的生長習性,還能填補這一時間段內地省份牛蛙供應的空缺。蔡春紅介紹,蛙苗的養殖周期約200天,體重為0.4斤至0.5斤。洪建家介紹,自今年首輪牛蛙上市以來,每斤牛蛙的市場收購價為7-8元,每斤牛蛙有望盈利2元左右,市場前景十分可觀。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基地建設之初,從蓄水池到蛙塘,再到農田,就設置了一套完整的循環系統,蛙塘裡的水經過排汙口過濾池,就經過一輪淨化,再用水泵抽水來灌溉附近的農田,無疑是很好的氮肥。

「我在這裡幹工,負責清潔、消毒、餵食、搬運等,每天工錢能有120元呢!」正在忙著搬運飼料的村民甘英對這份工作很滿足。五星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麥丘介紹,自該基地投用以來,駐村幹部動員了甘英等村民積極參加培訓並在基地投工投勞,解決了不少村民就近就業的難題,幫助他們通過務工實現穩定增收。

據悉,近年來,屯昌採取「企業+村集體經濟」模式,陸續引進一批有實力的龍頭企業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產業;為有效解決「一股了之、一分了之、一發了之」問題,更好地激發脫貧群眾的內生動力,屯昌還出臺制度要求村集體經濟收益實行差異化分紅。據統計,僅2020年,屯昌就投入特色農業產業資金達2000萬餘元,共幫扶5000餘戶脫貧群眾通過務工實現穩定增收。

(文/玉薈 春戈 鄧積釗 林小丹 圖/方山)

原標題:屯昌發展一批新興扶貧產業 金椰種植能「生金」 牛蛙養殖「頂呱呱」

【來源:南海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海南屯昌:金椰種植能「生金」牛蛙養殖「頂呱呱」
    屯昌縣新興鎮新興農莊,農戶在管護金椰椰苗。原題:屯昌發展一批新興扶貧產業金椰種植能「生金」 牛蛙養殖「頂呱呱」在屯昌縣屯城鎮廣青居十一隊轄區,一片又一片的緩坡上長著成片的金椰子,暖陽下,一簇簇茁壯的枝葉在微風中搖曳,長勢十分喜人。
  • 河南湯陰:沃野千裡地生金 特色產業助脫貧
    2016年底,在扶貧工作隊和伏道鎮政府的幫助下,王文亮申請了5萬元扶貧貼息貸款,承包了3棟大棚,種植了西紅柿等蔬菜,成功走出了貧困戶的行列。「借著政府精準扶貧的春風,2019年我們家成功脫貧。」王文亮高興地說,「大棚裡的西紅柿畝產2萬斤,按照目前的行情,每畝至少收益1萬元。
  • 饒河縣:深耕產業扶貧 拓寬增收致富路
    東北網12月11日訊 脫貧攻堅,產業先行。近年來,饒河縣依託地域優勢和資源優勢,大力實施產業扶貧,讓貧困戶實現持續增收。駐村工作隊為張忠玉申請了低保金、醫療保險等各項待遇及扶貧政策後,還為他送去了羊、豬,引導他發展庭院經濟,目前張忠玉一家每年收入達到13000多元。除了幫扶張忠玉,駐村工作隊因戶施策,扶持7戶貧困戶發展中草藥種植和庭院養殖,促進他們實現長效增收。
  • 綠水生金!
    8月19日今天,《三峽日報》頭版刊發《綠水生金——宜都鱘魚上岸啟示錄》,報導宜都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清理網箱養殖,還大自然一江清水,將鱘魚養殖上岸。原文如下:綠水生金——宜都鱘魚上岸啟示錄△圖為工人們正在轉運鱘魚一條鱘魚,從碧綠的清江「遊」到岸上,經歷了怎樣的「涅槃」?一個產業,從最初的「嘗試」到規模發展、再到成功轉型,宜都鱘魚產業實現了怎樣的「裂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深耕產業扶貧 拓寬增收致富路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記者高偉 通訊員楊啟坤 李釗儀)脫貧攻堅,產業先行。近年來,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依託地域優勢和資源優勢,大力實施產業扶貧讓貧困戶實現持續增收。駐村工作隊在幫助張忠玉申請了低保金、醫療保險等各項扶貧政策後,還為他送去了羊、豬,引導他發展庭院經濟,目前張忠玉一家每年收入達到13000多元。除了幫扶張忠玉,駐村工作隊因戶施策,扶持7戶貧困戶發展中草藥種植和庭院養殖,促進他們實現長效增收。饒河縣還積極引導各類農業合作社參與產業扶貧,以「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通過參股經營、吸納務工等方式帶動困難群眾增收。
  • 林下「生金」助脫貧
    據介紹,球蓋菇種下後,50至60天就可以採摘,可以採摘三批,第一批畝產量2000斤,第二批畝產量3000斤,第三批畝產量1000斤,每畝總產量可達6000斤。球蓋菇產業與深圳優纖貝公司合作發展,球蓋菇種子、技術由公司提供,林場負責統籌生產管理,生產的球蓋菇由公司以每斤2.3元的保底價回收,每畝產值1.38萬元。
  • 寧夏固原:枸杞、冷涼蔬菜等特色產業成農業「金名片」
    央廣網固原12月17日消息(記者徐升 通訊員褚碧波)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根據當地交通、水土條件,多元化布局農業產業結構,枸杞、冷涼蔬菜、牛羊養殖等特色產業初具規模,群眾增收效果明顯,成為當地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金名片」。
  • 冬交會屯昌推介功夫雞、落根雞 擦亮特色農產品品牌
    阮琛 攝 屯昌雞以「功夫」得天下 一隻雞能有什麼樣的「功夫」?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生靈,美好食材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今在這裡,有一種新興產業正以新興姿態、新興速度和新興風骨蓬勃發展,這就是功夫雞產業。
  • 「定邊縣扶貧故事產業扶貧」非你莫「薯」 土蛋蛋變金蛋蛋
    為挖掘典型,匯聚強大精神動力,「定邊扶貧」公眾號開設「扶貧故事」專欄,記錄全縣幹部群眾扶貧脫貧路上的點滴變化、心路歷程和感人事跡,激勵激發廣大幹部群眾一棒接著一棒幹,一步一個腳印走,奮力追求幸福美好生活,共同繪就幸福小康的新畫卷。定邊縣享有「中國馬鈴薯特產之鄉」的美譽,是全國馬鈴薯種植六大縣之一,年產量穩定在100萬噸,88%的農民將其視作主要種植作物。
  • 發展體育經濟讓宜陽「山水生金」
    發展體育經濟讓宜陽「山水生金」 2020-10-20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推行五大產業發展模式 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貴港市產業扶貧...
    推行五大產業發展模式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貴港市產業扶貧工作掠影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貴港市積極探索、創造性開展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謀劃,摸索並創新推廣五大產業扶貧發展模式,實現了扶貧產業持續提升、帶貧成效逐步凸顯、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 自貢自流井:土裡「生」金 水裡「淘」金 飛龍峽鎮綠水青山助脫貧...
    千畝扶貧水產基地  近日,該鎮丁香村七組56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劉義君顧不得擦去額上的汗珠,返回化肥堆放點把小桶裝滿化肥。「一天有60塊錢的勞務收入,還可以。等明年黃桃掛果了,還要分紅。2018年,村上成立了自貢市自流井區漆樹鄉丁香村炬焰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改革;依託扶持政策,發展優質黃桃種植園,以休閒採摘為依託,著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帶動周邊發展一批生態農家樂,生態養殖,休閒垂釣等。  黃桃產業園規模擬發展1000畝,先期以土地量化入股方式發展300畝。項目建成後,預計增收40萬/年的村集體經濟收入。
  • 自貢自流井:土裡「生」金 水裡「淘」金 飛龍峽鎮綠水青山助脫貧
    千畝扶貧水產基地這份期盼,很有底氣。2018年,村上成立了自貢市自流井區漆樹鄉丁香村炬焰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改革。依託扶持政策,發展優質黃桃種植園,以休閒採摘為依託,著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帶動周邊發展一批生態農家樂,生態養殖,休閒垂釣等。黃桃產業園規模擬發展1000畝,先期以土地量化入股方式發展300畝。項目建成後,預計增收40萬/年的村集體經濟收入。採取「村黨支部+村集體公司+村供銷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
  • 馬來西亞歸僑蔡國在海南結「金椰」碩果
    【解說】金椰子是綠矮椰子中的一個特異變種類型,其特色是糖分含量較高、椰肉細膩鬆軟、營養豐富。目前,金椰子經濟價值高,在海南市場供不應求。在海南萬寧興隆華僑農場,說到金椰子,人們最先想到馬來西亞歸僑蔡國,他被當地民眾稱為金椰種植與收益「第一人」。近日,記者走近蔡國一探他與金椰子的故事。
  • 領導專家齊聚,探討「忠華盛世金牧糧草」高科技種養循環產業發展
    她告訴大家,綠色就是實現低投入、高產出,讓全民享受發展中的紅利,實現生態文明。公司遵循"十三五規劃"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忘精準扶貧初心。忠華盛世金牧糧草是農村快速致富、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持續發展的富民好項目,公司現與國內一些政府農業主管部門、多家大型種植和養殖企業及各地農村的農戶+農民合作社進行合作,並以此為基礎,打造金牧糧草草種繁殖、草種種植、生態畜牧養殖、有機肥研發生產、牧草回收銷售、畜牧產品銷售等完整的生態種養殖循環新農業產業鏈。從源頭上解決肉類食品安全問題,這也是公司發展的根本動力和履行社會責任所在。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孵化產業「金品牌」 賦能侗鄉奔小康
    孵化產業「金品牌」 賦能侗鄉奔小康來自國家移民管理局三江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一線的報導10月17日,在江蘇邊檢總站重點幫扶的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鎮八協村八協紅扶貧茶示範基地,村民在採茶。一年多來,國家移民管理局黨組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因地制宜、生態優先,以黨建引領脫貧攻堅、走綠色發展之路,精準發力產業扶貧、消費扶貧、教育扶貧,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1810餘萬元、引進幫扶資金9250餘萬元,確保三江如期全面徹底打贏脫貧攻堅戰。
  • 黎平縣永從鎮:疊鞘石斛崖山生金記
    石斛漫崖山 山崖也生金秋收時節,在黎平縣永從鎮頓洞村疊鞘石斛基地內工人們開始為石斛採收做起了前期準備。巖山上人頭攢動,工人們忙著鋤草、收割石斛鮮條、搬運,一切緊張而有序。一方面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發展「兩茶一藥」的號召,鉤藤產業發展壯大,形成優勢產業。另一方面又巧妙破解巖山無法種植鉤藤的困擾,轉而發展疊鞘石斛產業,讓崖山也有了發展機會。扶貧資金來入股,合作抱團謀發展疊鞘石斛種植既不破壞生態,又可以把石山巖山充分利用,還能為本地增加一條致富門路,為貧困戶脫貧提供有力保障。
  • 合川太和鎮產業扶貧分紅大會 436戶扶貧對象領到分紅金
    10月15日,合川區太和鎮召開產業扶貧分紅大會暨「見證·脫貧」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全鎮436戶扶貧對象領到產業扶貧分紅金,享受到了產業扶貧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效益。「太和鎮和曬經村的扶貧工作抓得好,不光讓我們貧困戶脫了貧,還讓我們當上了產業扶貧合作社股東,年年都可以分紅。」在太和鎮產業扶貧曬經村分紅大會主會場現場,曬經村脫貧戶應方華告訴記者,他是曬經村5社村民,因病而致貧,他家6口人都是曬經村扶貧產業合作社股東,這次他家可分紅900塊錢,除了分紅外,他還給業主打工,日工資60塊錢,他家也因此而脫貧。
  • 扶貧種雞產「金雞」「金蛋」 輸往粵港澳大灣區市場
    村裡建起的健康綠道 蔡敏婕 攝中新網清遠12月14日電 題:扶貧種雞產「金雞」「金蛋」 輸往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作者 蔡敏婕 傅文依99歲的馮蓮沒有想到,自己生活一輩子的清遠市雙寨村「村裡的魚塘雜草從生,漂浮著垃圾,還有村民在扔的碎玻璃瓶。」雙寨村黨總支書記朱光醒稱,4年前,村裡沒有任何企業,村集體年收入僅有230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4000元。山多地少、產業空白,造成雙寨村多年來貧窮落後的局面,村裡垃圾隨處見,過半貧困戶住泥磚房,人均耕地不足333平方米。
  • 石龍鎮:扶貧產業碩果纍纍。金秋時節,花果山花果飄香……
    初秋時節,記者來到桂平市石龍鎮花果山上的火龍果種植基地,只見漫山遍野的大紅火龍果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顯得更加紅紅火火。這個基地讓79戶貧困戶過上了紅火的日子,讓6個鄉鎮的15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有了保障,成為聞名八桂的產業扶貧基地。這是石龍鎮產業扶貧的一個亮點。